2014 (148)
2019 (1)
2023 (362)
2025 (2)
早上在朋友圈偶爾看見一個朋友發了“七夕快樂”的帖子,才意識到這又是一年的七夕了。多年的習慣,我對於農曆的節氣和節日都比公曆慢半拍。加上太平洋兩岸12小時的時差,常常需要確認一下日曆才知道是今天還是第二天才是人們所說的節日。
對於七夕,自幼的印象就是一部類似於梁祝的傷感故事。牛郎和織女每年一次才能在鵲橋見一麵。記不清他們好像還在扁擔的蘿筐裏挑著自己的孩子隔著銀河相會。源自這樣的記憶,一直覺得這個節日很酸楚,不值得慶祝。至少是不得已而為之。
牛郎星(Altair,河鼓二)和織女星(Vega,織女一)是夏季大三角的兩顆明亮恒星。它們看似在天空中相對,實際上在空間中的距離差異很大:牛郎星 Altair:距離地球約 16.7 光年。織女星 Vega:距離地球約 25 光年。如果按三維空間計算(而不是僅僅角度投影),牛郎星與織女星之間的距離大約 16 光年左右。天文學上的牛郎和織女永遠不可能相遇。倘若他們有生命有感情,這是撕裂的遺憾。他們甚至不能給彼此一個擁抱。
今天商家把每一個節日都賦予商業符號和精神圖騰,七夕就成了情人節。其實,西方的聖瓦倫丁節,也就是情人節,也是商家大賣特賣的日子。什麽玫瑰,香水,燭光大餐,到求婚,在這期間屬於高峰期。聰明的鑽石商人把碳基鑽石和不變的愛情聯係在一起。一個真實的故事,女主為了要鑽戒,對男主說,必須買Cartier,這樣的感情就會亙古不變。其實這一切都是虛無。 想買就直接說喜歡,和愛情保險期沒有任何相關性。那些名人旺族哪個少了鑽石,到離婚時一樣沒有了浪漫,哪來的保險。
牛郎織女每年見一麵,其餘的364天他們在做什麽呢?可能在各自的城市或者國家忙各自的事情。比如織女在讀書,在考公;比如牛郎在外務工,在送外賣,也許真的成了現代意義上的牛郎。誰知道呢。在現實生活中,男女雙方如果僅僅口頭上愛得你死我活,但卻天各一方追求著各自的優先項;這就不能用愛情這樣美好的辭藻粉飾了。今天,在世界很多地區,如果夫妻雙方在一段時間內沒有一起生活,這可以成為解散婚姻的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比如在維吉尼亞州,提出離婚的雙方,需要有6個月的分居時間,假如有孩子,需要有12個月的分居時間。類似的規定有一定的道理。日子是在一起過出來的,柴米油鹽,磕磕碰碰。連個麵都見不著,或者是一年見一次,這和清明的感覺也差不多了。
比如一個男人越過千山萬水去見他的相好,而相好回複說:
這樣膚淺的告白,哪裏有一點點愛情?
其實,不管是七夕還是什麽節日,都隻是美好的故事。而且是別人的故事。每個人所經曆的是自己的劇本,我們不可能活成別人,也沒有必要活成別人。
生命有限,愛更寶貴。如果愛,就不要等七夕,因為它一點兒都不浪漫。愛就是不顧一切,飛蛾撲火。
豹子土狼 2025-08-29 在世界的某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