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48)
2019 (1)
2023 (362)
土狼從來反對任何類型的歧視,因為歧視本身是不道德的,軟弱的。歧視卻無處不在無處不有。 我人生中遇到幾次,但我拒絕歧視任何人。
今天在海外,我想談談國內的歧視。生在南京的我,沒有覺得在南京受到過任何歧視。南京是熱情的城市,其實性格上更像北方一些。從出生到離開南京去西安,後來回南京借讀一年小學,還有每年探親看我的外公外婆直到他們過世,多次去南京。南京對我來說就是家,走在鵝卵石路上,聽著南京話,就很愜意。那裏有幾個兒時的小朋友,一起去紫金山采桑葉,去湖裏光屁股遊泳。一個樓裏的鄰家姐姐對我很好,我很多時候跟著她的哥哥一起混。後來,小姐姐上了外國語學校,那是我很羨慕,在文革時期這麽小可以學外語。
第一次來上海是81年冬天的大學寒假,我在上海轉車。找了親戚家借宿一夜。表哥對我挺好,但他家裏的其他人看我總是讓我感到身上辣辣的。總覺得自己像沒有穿褲子一樣。雖然我一直戴著浙大的校徽,還恨不得那個校徽再大一些,但是什麽校徽也改變不了親戚看我的眼光。表哥很好,陪我在附近的街上轉了兩個小時。我的感覺是上海很大,很時尚,但和我距離很遠。粗布衣衫的我和上海時尚的男男女女格格不入。第一次來上海,我就聽得懂90%上海話,因為母親是杭州人,自己的語言能力很強。我能聽,不能說,在買東西,交流時感覺到81年的上海很排外。我當時看著街上時尚的上海女人,心裏想老子有一天要娶個上海女人,睡了她。(附加一句,我今天很開心娶了湘妹子。早忘記自己81年看上海時的想法了)。
那種歧視多半不是公開的,是眼光裏的優越感,越是上海社會底層越是強烈。我天真的想,等工作了,有了錢,應該就不會被歧視了。 後來,84年大學畢業,85年從廈門做項目到上海轉火車,停留了兩天。那時發哥演的“上海灘 ”剛剛風靡,自己走在上海灘上不自覺覺得有了許文強的角色,現實是自己在上海人眼裏就是外來的鄉武寧(鄉下人),應該是我的禮儀和莽撞,言談太不象本地人吧。 幾次被別人公開叫成“北方人”。我發現,那一個月幾十元的工資,在上海就是個屁。比起81年,感到的歧視更加公開。
後來,多次去上海,也沒有再關注歧視的問題,因為被人家白眼慣了。 什麽時候開始沒有覺得歧視呢?大概是1992年,我從汕頭去位於軍工路的上海柴油機廠訂貨。人家廠商很牛,不甩客戶,輪到中午吃飯,餐廳不給客戶用,告訴我自己坐公交半個小時去五角場吃午飯,下午繼續。 他們覺得他們的食堂是特權,因為是補貼的,斷然不能給外人享受。土狼當即打了出租車,去五角場找了一家體麵的餐館,一個人四菜一湯,大吃一頓。下午,廠裏的人知道我這個客戶有點拽,就態度好了不少,因為他們知道我打車去的,還點了大魚大肉,還沒有吃完。
2005年,出國多年以後回上海,感覺自己受歡迎了,雖然自己還是沒有錢。我歸功於上海精神文明建設。 :)我約了表哥來皇冠假日酒店吃飯,沒有想到他帶了一家人來。土狼熱情款待,大吃一頓。自己最難的時候,別人幫過忙,不能忘恩。看著表哥一家議論著酒店的裝修,試著席夢思的硬度,聽著美女大廳彈鋼琴的享受,我很開心世界和諧了,不歧視了。
今天的上海真的很好,我完全感受不到歧視了。社會在進步。
和上海比較起來,杭州大學四年沒有感到歧視,雖然她和上海距離很近。
就說曾經的江蘇吧,蘇南人看不起蘇北人,江蘇人看不起外地人,這些都是無厘頭的歧視。其實是自己心底裏沒有底氣和軟弱,才會歧視別人。
有人說北京人排外,我從來沒有這樣的感覺。我喜歡北京。
至於我長大的城市西安,就更沒有歧視了。 陝西人太實在,在自己的土地上還偶爾被南方人歧視。也是醉了。
土狼 2020-06-08 Virginia
沒有過這種經曆的人難以理解。
上海人一般都不提祖上,祖上很少是上海本地的。底下有說什麽上海大小姐,其實真正的上海大小姐解放前早就跑到香港,台灣甚至是美國了。
有興趣的可以看看資料,1949年上海統計的人口是500萬左右,現在是2400萬。很多所謂的上海人,也是父母一代剛剛移過來的。
上海真正有意思的是,你去闖世界的精神,你留下來了,你和你的後代就是上海人。
喜歡上海的,可以去。所謂的什麽地域歧視,隻是暫時的排他行為,你立足,紮根了,最後你的子女隻能叫自己一聲:我是上海人。 搞不好,他們還會歧視外地人呢。
就這麽回事。別弄虛了。
同學的父母喜歡評論我一個女孩子不像外地人,我本人還沒有什麽感覺,我同學往往會糾正自己父母:你怎麽能這麽說話呢,外地人有什麽不好嗎。我們是男女比例嚴重失衡的理工院校,但是談朋友的時候基本還是上海人找上海人,外地人找外地人。我師兄對我說的:你要不是外地人,我早追你了。
每次返校坐火車是我比較不喜歡的時刻,上海車務段的車子上上海乘務員總會拿著我學生證評頭論足,覺得一個外地人進了他們好學校如何如何。那時候我總很火大:我們學校一半上海人,考進去分數不知道比外地低多少,我沒覺得委屈,你又何必覺得我占了便宜。現在同學群裏整天討論孩子讀書考試,上海同學感歎都是我們這些外地人拉高了上海現在的競爭,我們習慣了苦讀,不覺得自己孩子苦讀有什麽。外地同學感歎當年自己考大學的時候是上海比外地容易,現在到了上海了,自己孩子成了上海比外地難。
我老公是在上海長大的外地人,受到過很多上海老師同學的幫助,但是追上海女生沒戲唱。
畢業之後就出國了,直到15年帶著兩個孩子回去。感覺上海人文變化非常大,首先沒人講上海話了,走在街上全是普通話。其次素質提高很多,以前是都是瘋子一樣擠地鐵,現在都非常有秩序的排隊。進出電梯,看到有小孩子,都會有人很禮貌善良的讓先。但是同學之間感覺不那麽好了,隻是吃頓飯,有人胡吹,有人擺臉色,有人準備移民,有人反美。除了極少數以前就是很好的朋友也一直保持聯係的還是一樣的好,大多數已經是閏土不再是當年的閏土了。
睡了她。"
農民的兒子們也都是從小受歧視,他們從小的夢想和你一樣,就是夢想著將來和村支書一樣威風,看上哪個睡哪個。忍辱負重,當牛做馬,土包子開花節節高,爬上官位。從小的夢想就得以實現,貪汙,腐敗,小三小四,不三不四。被抓了以後,懺悔道:我也是農民的兒子。
懷有這樣遠大誌向的農民兒子比比皆是,起碼那六億月收入不到一千的農民的兒子們都在懷著這個偉大的夢想,為中華之崛起而刻苦讀書。
誰是上海人 祖上誰都不是 有人說真正的上海人1949都跑到了香港
在這個移民城市裏 大部分人沒有生產資料 隻能出賣勞動力 這種 但確實見聞很多 這種海派市井文化催生虛無的優越感 讓歧視更流行
但隨著近20年新移民持續湧入 又是一波新陳代謝 他們來了買了房 紮了根
挺住歧視 下一代就是上海人。
睡了她。"
哇塞.這是不是赤xx, 又有點兒土得掉渣的.刻骨銘心的歧視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