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歧視 – 個人經曆
文章來源: 土狼2020-06-07 21:26:53

土狼從來反對任何類型的歧視,因為歧視本身是不道德的,軟弱的。歧視卻無處不在無處不有。 我人生中遇到幾次,但我拒絕歧視任何人。

今天在海外,我想談談國內的歧視。生在南京的我,沒有覺得在南京受到過任何歧視。南京是熱情的城市,其實性格上更像北方一些。從出生到離開南京去西安,後來回南京借讀一年小學,還有每年探親看我的外公外婆直到他們過世,多次去南京。南京對我來說就是家,走在鵝卵石路上,聽著南京話,就很愜意。那裏有幾個兒時的小朋友,一起去紫金山采桑葉,去湖裏光屁股遊泳。一個樓裏的鄰家姐姐對我很好,我很多時候跟著她的哥哥一起混。後來,小姐姐上了外國語學校,那是我很羨慕,在文革時期這麽小可以學外語。

第一次來上海是81年冬天的大學寒假,我在上海轉車。找了親戚家借宿一夜。表哥對我挺好,但他家裏的其他人看我總是讓我感到身上辣辣的。總覺得自己像沒有穿褲子一樣。雖然我一直戴著浙大的校徽,還恨不得那個校徽再大一些,但是什麽校徽也改變不了親戚看我的眼光。表哥很好,陪我在附近的街上轉了兩個小時。我的感覺是上海很大,很時尚,但和我距離很遠。粗布衣衫的我和上海時尚的男男女女格格不入。第一次來上海,我就聽得懂90%上海話,因為母親是杭州人,自己的語言能力很強。我能聽,不能說,在買東西,交流時感覺到81年的上海很排外。我當時看著街上時尚的上海女人,心裏想老子有一天要娶個上海女人,睡了她。(附加一句,我今天很開心娶了湘妹子。早忘記自己81年看上海時的想法了)。

那種歧視多半不是公開的,是眼光裏的優越感,越是上海社會底層越是強烈。我天真的想,等工作了,有了錢,應該就不會被歧視了。 後來,84年大學畢業,85年從廈門做項目到上海轉火車,停留了兩天。那時發哥演的“上海灘 ”剛剛風靡,自己走在上海灘上不自覺覺得有了許文強的角色,現實是自己在上海人眼裏就是外來的鄉武寧(鄉下人),應該是我的禮儀和莽撞,言談太不象本地人吧。 幾次被別人公開叫成“北方人”。我發現,那一個月幾十元的工資,在上海就是個屁。比起81年,感到的歧視更加公開。

後來,多次去上海,也沒有再關注歧視的問題,因為被人家白眼慣了。 什麽時候開始沒有覺得歧視呢?大概是1992年,我從汕頭去位於軍工路的上海柴油機廠訂貨。人家廠商很牛,不甩客戶,輪到中午吃飯,餐廳不給客戶用,告訴我自己坐公交半個小時去五角場吃午飯,下午繼續。 他們覺得他們的食堂是特權,因為是補貼的,斷然不能給外人享受。土狼當即打了出租車,去五角場找了一家體麵的餐館,一個人四菜一湯,大吃一頓。下午,廠裏的人知道我這個客戶有點拽,就態度好了不少,因為他們知道我打車去的,還點了大魚大肉,還沒有吃完。

2005年,出國多年以後回上海,感覺自己受歡迎了,雖然自己還是沒有錢。我歸功於上海精神文明建設。 :)我約了表哥來皇冠假日酒店吃飯,沒有想到他帶了一家人來。土狼熱情款待,大吃一頓。自己最難的時候,別人幫過忙,不能忘恩。看著表哥一家議論著酒店的裝修,試著席夢思的硬度,聽著美女大廳彈鋼琴的享受,我很開心世界和諧了,不歧視了。

今天的上海真的很好,我完全感受不到歧視了。社會在進步。

和上海比較起來,杭州大學四年沒有感到歧視,雖然她和上海距離很近。

就說曾經的江蘇吧,蘇南人看不起蘇北人,江蘇人看不起外地人,這些都是無厘頭的歧視。其實是自己心底裏沒有底氣和軟弱,才會歧視別人。

有人說北京人排外,我從來沒有這樣的感覺。我喜歡北京。

至於我長大的城市西安,就更沒有歧視了。 陝西人太實在,在自己的土地上還偶爾被南方人歧視。也是醉了。

土狼 2020-06-08 Virgi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