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人的博客

閑言碎語可以講,說了上回木下章
正文

懷念我的父親

(2014-04-19 21:57:40) 下一個
一直想寫點兒東西紀念我的父親,但一直沒找著合適的時間。昨天帶著兒子啟程回國參加父親去世周年祭,經停北京。因著旅途勞頓早早躺下。一覺醒來,才一點。頭腦很清醒,兒子正睡得香甜,周圍萬籟俱寂。一道靈感閃過,這不正是我要找的空嗎?明天就是父親的周年祭奠,難道是冥冥之中的某種奇妙的安排? 
 
 我的父親出生於沂蒙山區的一個普通的村莊,弟兄五人,父親排行第三。父親出生於1936年底,但不知道自己的準確生日,就把偉人的生日(12/26)當成了自己的生日。印象中從來沒有為父親過過生日,因著自己的忽疏,也因著父親堅持"不過生日"。我隱約覺著父親堅持不過生日的用心是為了給子女省事。我的父母是那種最典型的中國父母: 對子女是全然的愛和奉獻,卻沒有想從子女身上得到半點的回報。用俺們家鄉的話就是"疼兒不叫兒知道"。寫到這裏心頭忽然湧上一股強烈的感動,熱淚奪眶而出: 我到現在還不知道父母為什麽堅持不過生日,您們的"疼兒不叫兒知道"也做得太成功了! 
 
 兒子突然醒來,問我為什麽半夜不睡玩手機?我不想給他多解釋,讓他接著睡。這次讓兒子請假回國,一方麵是祭禮需要"孫子"的參加,一方麵也想讓他這個自以為是"美國人"的中國人接受一下中華孝道的熏陶。我忽然意識到最需要學習的應該是我自己: 我的父母對子女的那種無私奉獻的大愛我做到了多少? 我不是"疼兒不叫兒知道",而是相反,給子女做一點事情就唯恐他們不知道,不但嘴上說出來,還向子女要"感謝",甚至"提醒"他們要如何謝我,和太太爭功等等種種"不良"行為。雖然多數時候是以開玩笑的語氣,但印象中父母從來沒有開過這種玩笑。大哉! 我的父母之愛! 
 
父親給我講過一些他兒時的事情,比如他仍然記得日本鬼子進村的情形,好象當時他隻有三歲(父親的記性極好)。父親講得最多的還是小時候挨餓的故事,經常是在外邊放了一天的豬或羊,回家卻沒的吃,隻有一鍋撈不到幹貨的地瓜幹粥(直到七十年代,地瓜都是當地農民的主食)。因著有這樣挨餓的經曆父親一生都看不慣浪費糧食,我們家的剩飯都會被父親"打掃"幹淨。我們都以為父親飯量大,從來沒有多想是父親最深切地體會到了糧食的寶貴和農民種地的艱辛。直到晚年父親來美,父親仍然堅持不留剩飯,仍然顯得"飯量"很大。我卻不知道,父親已經得了糖尿病。從某種角度,是我"害"了父親: 沒有給父親足夠的關愛,讓他及時查出病情,及時進行飲食控製,及時調整生活習慣。。。太多的後悔,子欲養而親不待!
 
 父親一生極為要強,不論做什麽事情,都要盡全力做到最好。他給我講過他當年求學的艱辛: 每次要背上一個月的幹糧(沂蒙特色的"煎餅"),步行幾十上百裏路到學校,吃到最後煎餅已經長毛,因吃不起食堂長毛的煎餅也要吃到日子。每學期兩塊錢的學費也讓父親極為犯難。但父親仍咬牙堅持,最終成功走出"農門"。父親也給我講過"大煉鋼鐵"的時候他三天三夜不睡苦幹的故事。父親的一生是奮鬥和上進的一生,他以中專學曆(後來進修成大專)最終成為大學教授,背後是他付出的極大努力和心血。我記得父親備課極為認真,備課簿總是寫成厚厚的一摞。退休後父親立誌要在書法上有所成就,為此立下每天寫五千大字的目標。父親後來身體出狀況也與此有關,因為每天站著寫字的時間太長。這一點我是知道的,卻沒有勸阻父親,幫助父親進行退休後的生活調整。豈不知父母老了就需要被當作"孩子"來看待,而我這在父母麵前當慣了"孩子"的卻遲遲沒有覺悟,沒有向父母回饋他們應得的子女的孝敬和關愛! 父親極為重視子女的學習,努力為我們創造最好的學習條件,包括盡量不讓我們做家務,怕耽誤學習。父親除了工作,也沒有其他嗜好或娛樂。以今天的標準看,好象父親不太會"生活"。其實這是父親對家庭的高度的責任感和由此產生的高度的自律。父親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工作和家庭之上,心裏唯獨沒有自己。很多年如一日默默地付出: 每天五點多起床拔爐門(80及以後的人可能會表示不懂),為我母親做早飯做爐火準備。按點兒叫我們起床,為我們上學做細致的準備,包括檢查自行車的車況胎壓等。晚上會來回巡視我們做作業,以至於我學會了和父親"打遊擊": 抽屜裏放本小說,桌麵上放作業本。父親走開就看小說,聽到父親的腳步聲就關上抽屜假裝做作業。盡管如此,父親對我們學業的重視無形中成為我們搞好學習的動力,我們兄妹三人都相繼考上比較理想的大學。 
 
 到我們都長大成人,結婚成家生子,父親的付出卻一點也沒有減少,相反更大了。我老大是95年出生的,是我們家第三代裏的"頭胎",一出生就成為全家人的掌上明珠。為了照顧她,父親寧願放下工作,請了半年的長假"常駐"北京。後來我赴美留學,全家隨我來美,大妹一家也不久來美,小妹在北京。第三代也一個接一個地降生,從此我的父母就開始了人在旅途,一年至少往返中美一次的生活。為了照顧第三代,父母辦理了提前退休,生活完全圍繞第三代展開。這就是平凡而又偉大,無私忘我的中國父母,沒有自己的"退休"計劃,心裏隻有自己的孩子和孩子的孩子。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的頑強的生命力,是不是源於這樣代代相傳的父母大愛的極致發揮? 
 
 父親對父母極為孝敬。我們家經濟上曾長期極為拮據(當然全國都是如此),很多年就靠每個月七十四塊五(父親每月工資四十,母親三十四塊五)過日子。真正的一分錢要掰兩瓣花,但不管多困難,父親都會雷打不動地每月匯十塊錢給我的爺爺奶奶。老家的親戚有困難來找他,他也總是盡力接濟。父親對工作極為盡心盡力,對同事朋友極為坦誠。一生光明磊落,一身正氣。千言萬語,寫不盡對父親的敬仰和懷念。謹以這點文字聊表寸心,告慰父親在天之靈。願父親在天之靈安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