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什麽樣的社會製度才是“科學”的和“好”的社會製度?)重點談了判斷社會製度“好壞”的標準:能有助於實現人類在地球上“可持續”的生存和發展的製度就是“好”製度,反之就是“壞”製度。本篇要談一談怎樣“科學”地設計“好”的社會製度,也算是踐 行“科學發展觀”吧。俺首先想到了那首著名的龔自珍的詩: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不是有一句老話嗎:當今世界各國仍在進行著綜合國力的激烈的競爭,而國力競爭的關鍵是人才的競爭。“中華憲政”的目標是在中國建立人類曆史上的“最好”的製度,這個“最好”的製度隻有一個判斷標準,就是讓中國擁有“最強”的綜合國力,也就是最強的“可持續”的生存和發展能力。國家並不是個抽象的存在,是很多個體的人及人所掌握的資源的集合體。所謂“綜合國力”也就是國家每個成員的能力和資源的“總和”。這個“總和”不是每個人的能力求“絕對值”之後的“算術”總和。要是這樣就簡單了,人多的國家一定占優勢。但曆史反複證明,人多的國家經常因“內耗”嚴重或“一盤散沙”而被人少的國家所打敗甚至滅亡。所謂“科學”的製度設計,就是找到社會運行所遵循的客觀規律,用“科學”的方法(先提出“假設”,再設計“實驗”或通過曆史資料進行驗證。“證實”後改變實驗條件或擴大實驗規模繼續驗證。“證偽”後提出新的假設並加以驗證。總之是用“實驗”或“實踐”而不是“先驗”或“權威”認證或單純的別國經驗來作檢驗“真理”的標準)設計並優化製度,目的是為了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將全社會的“內耗”降到最低,以實現“國家能力”的最大化。俺所提出的人類社會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可以看作是一個“假說”或“模型設計”,是“科學”地設計社會製度的出發點。這個“假說”可以概述如下:
因著人類生產力和科技能力的快速發展,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在加快,不同的國家和民族已在事實上形成了相互依存的關係。同時,由於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不平衡,政治上的分裂和利益上的矛盾,人類社會內部存在著很多看似“不可調和”的矛盾,表現為不斷爆發的政治經濟危機、各種的動亂、衝突、和戰爭(或戰爭危險)。另一方麵,人類活動(主要是經濟活動)和對自然資源的掠奪式開發也在不斷汙染和破壞人類所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這一切給人類在地球上“可持續”生存和發展的前景投下濃重的陰影。特別的,人類已經掌握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一旦爆發新的“世界大戰”,人類文明及人類這一“物種”可能毀於一旦。嚴峻的現實告訴我們,人類現有的社會製度無力解決人類所麵臨的生存及發展危機,人類目前的發展模式也是不可“持續”的。人類有極大的需要在社會製度和發展模式上進行創新設計,以走出危機,開辟“可持續”發展的光明前景。筆者因應這一需要,提出人類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概念,以期統一思想,建立共識,群策群力,把“生命共同體”從理想化為現實。
具體來說就是把人類社會看作是一個和自然“生命體”類似的“生命體”。自然“生命體”都有著高度複雜和精細的結構。“細胞”是一個“生命體”內部最基本的功能和生存單位。無數(以萬億為單位)的細胞按其功能“組織”起來,通過極其“默契”的、協調一致的分工協作使“生命體”獲得了生存能力,也因著“生命體”的生存而保障了每個細胞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實現了個體利益和整體利益的高度統一。細胞之間的關係也是高度“和諧”的,生命體內部的“利益”分配是“科學”、有效、和“公平合理”的,以實現生命體的最大生存能力為目的。人類社會這個“生命共同體”和自然界的生命體有著高度的相似性,表現為:
1. 1. 人類的本質是一種“生命”。“生存”是並且一直將是人類的最大利益和存在的最高目的。
2. 2. 人類社會已經形成了和自然生命體類似的高度複雜的結構和分工。個體的人或人群的生存及命運和全人類的生存和命運已密不可分。人類社會已經發展到了這樣一個階段,我們既是一個“物種”同時又是一個“人”。有一種說法就是人類是起源於一個“人”,然後變成無數人。現在看來曆史轉了一大圈,又要回到“原點”,就是從“無數人”再回到“一個人”的狀態。
3. 3. 個體的人是人類社會這個“生命共同體”的最基本的生存和功能單位,對應於自然生命體內的“細胞”。每個人不但有“天賦人權”,同時也有“天賦之才”。不同的人的“天賦之才”都是社會這個“生命共同體”所需要的,匯集起來,組織起來就能建成一個結構完整、功能齊備、關係和諧的強健的“生命共同體”,並實現在地球上的“可持續”的生存和發展。至於是不是要將人類生存空間擴展到外星球,俺還沒有想過。
但人類社會這個“生命共同體”和自然生命體也有一個重大的不同:(高級的)自然生命體都是從一個單個細胞(受精卵)“自動”發育成一個完整的生命。生命體中的每一個細胞(癌細胞除外)也沒有所謂的“自由意誌”或追求“自由”和“平等”及利益最大化的價值觀,而是“自覺自願”地、“無怨無悔”地(這是俺的“假定”)做著自己的“本職”工作。人類社會則不然,每個人都有“自由意誌”,大多數人都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本能。如何將這樣的“個人”組織起來,建成一個“生命共同體”有極大的難度。這寄希望於另一個“假定”:就是人之“初”,除了性“自私”,還有“性本善”。一旦完善的“褒善貶惡”的社會製度得以建立,人的“性本善”這一麵就可以得到充分發揮。這靠“自由市場經濟”體製決無可能。必須要靠“製度創新”。把人類社會建成一個“生命共同體”決不是一個“自發”的市場經濟行為,而是一個集合人類智慧的長期的、自覺的、有計劃的社會發展戰略和相應的分步設計及行動。任重道遠,但人類一定會走上這條道路,或許是人類實現“可持續”生存和發展的唯一道路。
--- 黨委書記是紀委書記的老板,王其山敢"雙規"席近平嗎?
--- 黨委書記是人大委員長的老板,愈正聲敢彈核席近平嗎?
---- 人大代表都是黨委書記指定的, 他們能夠代表人民的的利益嗎?
---- 省長縣長村長都是他們的上司任命的, 他們能全心全一為人民服務嗎?
---- 大學校長也都是中共組織部派去的, 學術能夠獨立自由嗎?
---- 科學發展觀這個提法很好,可我們的根本製度就不科學, 其他的方方麵麵能夠做到真正的科學嗎?
(中文軟件不好用,所以用了幾個錯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