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八點多才被叫起來。女主人為我們準備了非常精致的早餐。今早才得以好好看看這個大房子,因為是在一個小城裏,所以房子很寬敞,房主精心布置得很有品味,房前房後都是花園,還有室外遊泳池,室內搞不清楚有多少個房間,但我們房間旁邊就是一個台球室,老公還進去自己戳幾杆。
九點多出門,還是淅淅瀝瀝的小雨,下吧,反正今天都是看教堂,你隨便下!我們今天要去參觀那三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三個修道院,這些本來是在裏斯本到波爾圖的路上的,但那天因為是聖誕,不開門,所以今天才去參觀。之後要開五個多小時到Sevilla,因為這之間還有一個小時的時差,所以預計到Sevilla就得快九點了,所以路上又要抓緊時間,不得散漫。
第一站是巴塔利亞修道院(Mosteiro da Batalha),這座修道院是葡萄牙國王若昂一世為感謝聖母幫助葡萄牙在1385年戰勝卡斯蒂利亞而建。工程從1386年開始,由15位建築師,曆經七位國王,一百多年才建成。建築風格為晚期哥特式加上曼努埃爾風格。在兩個多世紀的曆史中,巴塔利亞修道院在建築藝術方麵一直在葡萄牙帝國中保持著其主宰地位。
騎馬銅像是贏得當年戰役勝利的佩雷拉將軍
斑駁的鐫刻繁複的外牆在陰雨中透著曆史的厚重和皇家的氣派
哥特式正門,正門的兩邊刻有十二門徒雕像
修道院內教堂大殿長80.27米,寬敞2米,高32.46米,有側肋交叉拱穹頂。如此高大的穹頂好像還是第一次看到,感覺空曠威嚴,震撼心靈,歎為觀止。庭院和圍廊
教堂裏最重要的看點是Founder’s Chapel裏若奧一世和王後Philippa雙人合葬的石棺,石棺上刻著兩人手拉著手的雕像,據說這對生死相依的恩愛夫妻當初也是政治聯姻,起初並不相愛。但結婚後感情越來越好,王後死後,若奧悲痛欲絕,竟終生未再續娶,並同王後一同手拉手葬在一起。葡萄牙王室盛產情種,淒美的愛情故事一個接一個,一個比一個精彩。
修道院另一端的Unfinished Chapel,是個爛尾工程,“1437年杜阿爾特一世在位時開始動工,到十六世紀初他孫子曼努埃爾一世時期還沒完工。為了集中人力物力修建貝倫的隱士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onimos),曼努埃爾一世最終停掉了工程,所以這個小教堂至今沒有封頂。殘留的柱子上還保存了曼努埃爾風格的裝飾。”裏麵唯一的一座墓是杜阿爾特一世效仿前輩,和王後手拉手的石棺。
第二站是阿爾科巴薩隱修院(Mosteiro de Alcobaça)。阿爾科巴薩位於葡萄牙中西部萊裏亞區(Leiria),該修道院1152年為紀念從摩爾人手中收複聖塔倫城(Santarem)而建,13世紀重建。這個教堂之所以大名鼎鼎,一是因為它規模宏大,用料考究,風格和諧,雕刻精美;二是因為這裏埋葬著幾位葡萄牙王室的重要成員,其中最為著名的要數國王佩德羅一世(Pedro I)和被他追認為王後的情婦伊內絲(Ines de Castro)。
關於佩德羅一世和伊內絲淒美的愛情故事,這裏有精彩絕倫的描述:http://bbs.wenxuecity.com/portugaltravel/306034.html。大意是Pedro在當太子的時候不喜歡政治聯姻的太子妃,卻喜歡上陪嫁過來的Ines,不得寵的太子妃鬱鬱寡歡,在生下小皇子後沒多久就仙去了,這可就成全了Pedro和Ines,兩人歡天喜地地公然生活在一起,生了兩子一女,卿卿我我,恩愛無比。沒想到,老國王迫於江山社稷的考慮,竟趁Pedro不在時,派三個家丁將Ines活生生在孩子麵前取下人頭。Pedro得知這一切,悲憤異常,父子反目,差點兒造反弑父。後來Pedro即位後殘忍地痛殺了兩個家丁(一個已經逃亡),將Ines封為王後,請出棺木,坐上王位,讓群臣吻手朝拜。後來Pedro為自己和王後做了一對精美的白色大理石石棺,安置在阿爾科巴薩隱修院。
好了,開始參觀。大門上有七個拱門緣飾,築在七根柱子之上,兩側分別刻有聖本尼狄克和聖伯納德的雕像。
阿爾科巴薩修道院為早期哥特式風格,與巴洛克式的繁複奢華不同,這個修道院體現著聖伯納德所倡導的簡樸和苦行的理想,全部采用花崗岩和大理石,穹頂廊柱威嚴高聳,給人以肅穆悲愴的感覺。
多姆·狄尼斯回廊回廊和庭院
18世紀廚房裏的巨大煙囪
Pedro和Ines相守一室,石棺相對放置,準備在最後審判日到來時,兩人起身再次凝視的正是今生來世的摯愛。
兩個石棺每麵都布滿精美繁複的浮雕,記錄的是他們曾經恩愛的場景和一些聖經故事,哭泣的天使守護著他們,馱著王後的是半人半魔的妖怪,其中三個就是當年的劊子手,可見國王的悲憤有多麽強烈和持久。
從修道院出來雨不下了,也就熱了起來,居然有18°,修道院前麵的廣場散發著沐浴後的清新
老城
最後一個修道院,是位於聖塔倫區托馬爾(Tomar)的克賴斯特女修道院(Convento de Cristo)。托馬爾修道院就建在Tomar鎮子旁的一座小山上,前身是十二世紀聖殿騎士團的一所要塞。摘抄一段騎士團曆史:“1139年,阿方索一世(Alfonso I)脫離加裏西亞王國(Kingdom of Galicia),自立為葡萄牙國王。當時,伊比利亞半島的大部分還控製在穆瓦希德王朝(Almohad)的摩爾人手上。為了抵禦摩爾人,阿方索一世派手下的一名騎士Gualdim Pais,於1160年在托馬爾建起了一座要塞。Gualdim Pais後來加入了聖殿騎士團(Knights Templar),成了葡萄牙分會的舵主,托馬爾的要塞也成了聖殿騎士團葡萄牙分會的大本營。根據史書記載,1190年,葡萄牙人在托馬爾要塞成功地抵禦了穆瓦希德蘇丹曼蘇爾(就是修建馬拉開什清真寺和拉巴特哈桑塔的那位曼蘇爾,這兩個城市三個月之後我都去過了,現在看來就好親切)的進攻。後來聖殿騎士團得罪了法王腓力四世和教皇克萊芒,1307年10月13日星期五(黑色星期五),在法國的騎士團成員被一網打盡,教皇也頒布敕令,強迫解散各地的聖殿騎士團,隻有葡萄牙的分會得以幸免,搖身一變更名為基督會(The Order of Christ)。在托馬爾的要塞,成為基督會總部,改建成規模宏大的教堂和修道院。基督會在葡萄牙近代曆史,特別是十五十六世紀的地理大發現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曆任會長裏有不少王室成員,最重要的兩位成員分別是“航海家”恩裏克王子(Henrique o Navegador or Prince Henry the Navigator也就是常說的亨利王子)和曼努埃爾一世國王(King Manuel I)。”
“托馬爾修道院規模宏大,精美的建築混合了羅曼式,哥特式,文藝複興和曼努埃爾式風格。”
修道院的主體建築“Charola”,聖殿騎士禮拜堂,擁有16邊形外牆
外有羅馬軍事堡壘特色
聖殿騎士禮拜堂裏麵位於中央的八邊形的祭壇
修道院的內部結構錯綜複雜,主要是為雙層多邊形建築模式
“洗濯房回廊”(The Laundry Cloister),是葡萄牙建築中最早出現的雙層式回廊
十字軍的宿舍
然後我們到Tomar老城中心去吃午飯,排名第二的O Tabuleiro,點了葡萄牙特色海鮮粥,豬臉蛋,還有國菜Bacalhau等。Bacalhau是一種曬幹的醃鱈魚,有很多種做法,最常見的是後麵我們在裏斯本吃的鱈魚球,今天點的是用醃鱈魚的碎肉和土豆起司混合在一起烤出來的。醃鱈魚肉因為和土豆cheese在一起,不像魚幹那樣又鹹又幹,口感Q彈鮮美,而且分量都很大,我們每樣都點半份,還有餐前麵包,cheese,tuna, sadin魚罐頭,sangria,一共才38歐,更被小女譽為最好吃的一頓飯!
Tomar老城
三點半出發去Sevilla, 一路時晴時陰。當地時間九點到,我們預定的是老城中心的民宿,車開進老城後,便步履艱難,寸步難行,老城裏街道狹窄,加上狂歡的人群,車繞著民宿附近就是開不過去,老公隻好停在一個小巷裏,派我和小兒去門口找人,我和小兒先奮不顧身衝進一家咖啡店的廁所解決內急,然後來到隔壁的民宿門口,沒人!打電話過去,不接!等了一會兒,正不知該咋辦時,那個人來了。她帶我們把車開出老城繞一大圈之後才開回來,然後指揮我們用電梯把車停在地下車庫,坐在車裏乘電梯還真是頭一次。
忙活完已經10點多了,但看外麵的架勢,好像夜生活才剛剛開始。我們也倍受感染,出去覓食。先去一家tapas店,店裏看著都像是當地人,很奇怪地看著我們,我們問人家要英文菜單,好像也沒有,衝著黑板上的幾個給我們介紹,後來發現我們想吃海鮮,於是忙不迭地把他的隔壁推薦給我們,客客氣氣地把我們給請走了。隔壁這家La trastienda果真都是海鮮Tapas,之前兩次去西班牙,我倆都對tapas情有獨鍾,這次終於攜兒帶女一起來品嚐了,當然要好好吃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