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 Silence de La Mer (2004)
這是一個在戰爭中相愛卻不能傾訴的故事。
那是1941年的冬天,二戰初期,法國被德國侵占。
妮安娜(Jeanne)的父親在一戰中身亡,母親隨後去世。妮安娜與祖父相依為命, 生活在法國西海岸的一個小鎮上。妮安娜是鋼琴教師, 她溫柔恬靜, 真誠善良, 清澈的藍眼睛露著一絲憂傷。
法蘭西的小鎮,古樸寧靜; 鄉間原野,平順開闊。 即使是遭受侵略的國土,仍宛如一幀幀秀美的明信片。
母親50歲生日這天,妮安娜買了鮮花到父母的墓地祭奠,當她回到家中,目睹父母的居室被德軍征用,並指派德軍上尉維爾納(Werner Von Ebrennac) 入住。麵對野蠻的侵略者,妮安娜氣憤而無奈,唯一可做的是將父母的照片和為母親買的鮮花從房間裏取走。
上尉當晚來到祖孫住處。未曾料到,客廳裏傳出他最愛的巴赫前奏曲。上尉走入客廳,恭敬地站著,靜聽著姑娘彈琴, 等候主人注意到他的存在。當姑娘抬起頭,看到站在麵前的身穿納粹軍服的上尉,琴聲嘎然而止。向他投去了敵意的目光。
可上尉,卻因一曲巴赫而定情。
他深知在這個家庭不受歡迎。但他早上說再見,夜間道晚安;兩腳並攏,立正,問候,脫帽致意;彬彬有禮,莊重大方。爺孫兩人繼續保持沉默,不與他交談。麵對祖孫二人帶有敵意的目光和冷落,上尉有禮貌地說:“我尊重熱愛自己祖國的人。”
冬夜寒氣逼人,上尉輕手敲門,和氣地請求是否可以在客廳的壁爐前短暫取暖。書架前,上尉真誠地細數法國名著和文學巨匠。他說,他本是一名作曲家,他熱愛音樂,最愛巴赫。他反對侵略戰爭,是因為家族傳統才入伍參軍,父親在一戰中陣亡。自己無法違抗命令才不得不住在這裏 ,打擾祖孫二人。他從小熱愛法國, 熱愛法國文化。可今天卻又不得不以侵略者的身份來到這個國家。
妮安娜的心被逐漸感動。這位看似柔弱,但內心無比堅強的姑娘, 繼續無視、逃避上尉追逐她的目光;用沉默表達她的愛國決心,用沉默訴說著她心底裏的溫柔;用沉默來維護自己和民族的尊嚴。
當她站在窗前,目睹了上尉把摔傷的小比爾抱回家。當她唯一的自行車被盜,步行在漫長的鄉間路上,堅韌的姑娘再一次用沉默拒絕了希望用車送她回家的上尉。
她漸漸愛上了上尉,愛上了真誠,善良,優雅、高尚,血液裏流淌著愛的靈魂。
溫暖的爐火旁,上尉深情款款望著妮安娜說 “我之所以喜歡大海,是因為它的寧靜。神秘的大海, 要學會傾聽 . . . ” 這寧靜的,如泣如訴的大海,難道不是愛的模樣?上尉堅持著他的訴說,因為他明白,寧靜的大海,表麵風平浪靜,但暗流洶湧。隻要他繼續訴說,她一定會懂。
聖誕夜, 姑娘換上了母親典雅的衣裙,獨自麵對明亮的爐火,等待上尉的到來。
上尉來了,戎裝佩劍,英姿挺拔。他說:“我來的那一天, 你在彈巴赫的前奏曲。 那是我心中最美和最純淨的一首曲子,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首曲子。” 他打開琴蓋,彈起了同一首前奏曲,琴聲在靜謐和祥的夜色中飄蕩。 上尉手中的琴鍵,難掩深情,委婉地,無語地講述著自己的愛戀。他在姑娘第一天停止的同一個音符上停止了演奏。他用琴聲訴說著:“我對你,一見鍾情,我記得我們第一次相遇時的每一瞬間……”
人非草木,姑娘何以不動情。隻因戰爭,對自己國家的忠誠與民族尊嚴,兩顆心相愛卻不能互訴衷腸。姑娘隻能把這份愛隱藏在心裏。可當上尉離去,她被愛所征服,來到上尉的房間,把臉深深地埋在他平日戴的圍巾裏, 偷看他收到的家信,躺在他的床上,親吻他的氣息 ••••
殘酷的戰爭現實,使他們小心謹慎,不敢在他人麵前表現出半分逾越或親近。當妮安娜的表哥對她非禮, 上尉及時趕到解救了妮安娜;妮安娜卻不能對上尉致謝,上尉也無法去安慰受驚的妮安娜。
我愛你, 但我不能對你表白。
我愛你, 可我卻不能保護你。
夜晚, 妮安娜無法入睡,她看到了抵抗組織在他的汽車下綁放炸藥。情感推動她一股氣衝上二樓,理智卻使她在碰觸房門前的一瞬間止步。她生活在法蘭西的土地上, 深沉地愛著這片土地和人民。她沒有任何理由去背叛自己的國家。她痛苦地望著上尉的房門。無言的她像沉靜的大海,壓抑著對祖國赤誠和少女情懷的洶湧暗流。
姑娘坐在窗前,在痛苦的煎熬中度過了慢慢長夜。
清晨,上尉正要走出家門, 一陣急促緊張的巴赫前奏曲打斷了他的腳步,上尉向心愛的姑娘走去。姑娘打破了自己 “隻要上尉在就不彈琴" 的誓言,用琴聲留住了上尉的腳步,把他拉出了與死神的約會。炸彈爆炸了,上尉恍然。就在那一瞬間,姑娘的淚眼傾訴著她心中的千言萬語,兩顆心終於麵對麵。
上尉死裏逃生,但兩名前來拜訪的好友和勤務兵被活活炸死。妮安娜目睹策劃此次行動的鄰居夫婦被抓走,隻可憐那個托付給她的孩子。這就是戰爭。在生命瞬間消失的關頭,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際,看不到留給愛情的空間。
上尉深知,作為侵略者,他給這個國家和妮安娜一家帶來的痛苦;深知自己作為軍人的使命與責任,他主動請求去零下40度的東線戰場。當上尉對著祖孫二人道出最後一次“晚安” 和 ”永別“ 時,一向沉默無語的姑娘再也無法控製自己的感情。她淚水滿麵地追出門外,望著上尉,千言萬語, 海一般的深情化作一句:“永別了。”
上尉深情地凝視著妮安娜,臉上露出微笑。為了國家,為了軍人的使命與職責,他放下了一切兒女情長;毅然決然地上了車,奔赴零下四十度的戰場。
春天來臨, 窗前的一盆天竺葵在微風中輕輕搖動。 那潔白的花朵, 正是妮安娜的心聲: 我愛祖國,為她的自由而戰;但是,我也愛你 . . . . . .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雖然今生今世不能比翼雙飛,但那巴赫的前奏曲,將會駐留在他們彼此的心中直到生命的最後,他們的心像表麵沉靜的大海,看不見卻隱藏著深沉的愛戀,他們的心靈將永遠息息相通。
Youtube -《沉靜如海 》 連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dttS51uWs4&list=PLzzB0Vg7lsxT7INb8dqprskiJlp6RwYJj
-《巴赫平均律》連接 . 兩人初次見麵時妮安娜彈的是第一首的前奏曲。為留住上尉腳步妮安娜彈的是第二首的前奏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PHIZw7HZq4
1 軍官是屬於德國Wehrmacht,相當於聯邦國防軍,不是SS,也就是臭名昭著的黨衛軍。這其實是2個非常不同的體係,在戰爭後期,策劃炸死希特勒的Herr Klaus Von Stauffenberg 就是Wehrmacht。他們是真正的職業軍人,剛正不阿,紳士精神的體現
2 在德國生活過很久,也對2戰很感興趣,從而採訪過很多經歷過戰爭的人。我義父的爸,他叫Hans,就是Wehrmacht的軍官,曾經駐紮法國,也和當地的法國中產階級女人(家裡有大房子,鋼琴,莊園的,也是中產哦)生有一對子女,而且他還幫那個女人在當地政府某了一個職位,正式的公務員。2戰後,地方上的公務員基本沒有變化,雙方家庭還先後在夏季互訪,度假,Hans的德國老婆,感謝法國妻子,在2戰的艱苦時刻也照顧Hans,而且孩子們也因為共同的父親和長相,也很容易就玩到了一起。
其實,有和法國女人交往經驗的,也可以知道,法國女人很浪漫的,哪怕就是對德國人,何況戰爭年代,物資缺乏,嗬嗬。
戰爭中信仰的疑問,人性的掙紮和愛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