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國家誓言大教堂側立麵
這座教堂是由神父胡裏奧·馬托維爾(Julio Matovelle)在1883年提議建立的。 建立這座教堂的目的就是
永遠提醒厄瓜多爾基督信徒對聖心的奉獻。 教堂始建於1887年,在1985年1月30日還收到教皇約翰·保羅二世的祝福。 大教堂於1988年7月12日開始奉獻 [1]。
目前大教堂仍然是“未完工”狀態。根據當地傳說,大教堂完工之時,將是世界末日。
從其高聳, 直衝雲霄的外表上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座哥特式建築。教堂的正立麵分三層。底層開三個尖拱形的門。二層當中為一個帶尖拱的石雕鏤空的圓形玫瑰窗。三層為兩座鍾塔。鍾樓頂部有很多小尖塔。門窗的尖拱,直貫建築體的垂直線以及頂部的尖塔給人一種向上的感覺。表現出基督信徒對上帝,天堂的追求與向往。這也正是哥特式建築的藝術魅力。
哥特式建築(約1120-1500)是12~15世紀起源於法國的建築風格。哥特式建築是對當時傳統的羅馬式建築結構的變革性發展。法國最早的哥特式教堂聖但尼Abby of Saint Denis in Paris 始建於1140 年. 其後是大約在1163-1345年期間建成巴黎聖母院。在之後的一個世紀中,哥特式建築徹底改變了整個西歐的大教堂設計方法[2]。古老的羅馬式教堂建築具有大型半圓拱形穹頂,牆壁重厚,窗戶狹小,室內昏暗。所有這一切弱點,被高聳的哥特式拱門,薄牆和巨大的彩色玻璃窗所取代,從而使教堂內部變得充滿色彩與明亮。
哥特式建築師通過修改天花板拱頂係統和采用飛扶壁改變了自上而下的承重係統,從而徹底改變了室內空間結構,使教堂內部視野煥然一新。一切都變得高,細。教堂內外牆麵裝飾著聖經故事的石雕及浮雕。加之生動的彩色玻璃藝術,每個哥特式大教堂都可以說是偉大的藝術作品。這些建築的傑出例子包括:巴黎聖母院(1163-1345),沙特爾大教堂 Chartres Cathedral(1194-1250)科隆大教堂 Cologne Cathedral (1248-1880)和米蘭大教堂 Milan Cathedral (1386-1965)[2]。
圖3:國家誓言大教堂頂部尖券和束柱
我們來先看一下教堂頂部結構。哥特式建築師們在結構上,拱頂采用尖券,或用X形交叉式,或六分肋拱作為承重構件。這樣不僅加強了拱頂強度,而且減少了拱頂重量,使教堂大廳內部顯得高曠、輕巧、奇特。
其次,教堂內部的柱子采用束柱,也就是一根柱子外表做得好像幾根細柱捆成一束,垂直感強烈,形體向上的動勢也十分強烈[4]。
哥特式建築師們把以往羅馬式藏在穹頂內部的支撐移到了主體建築之外,成了肋拱和飛扶壁。飛扶壁把通過牆傳過來的穹頂重力和側推力通過支柱傳到地麵。因為哥特式拱頂產生的側推力相對小。所以,飛扶壁做得很精巧,同時也起到了裝飾作用[2]。
圖4:國家誓言大教堂正門玫瑰花窗內側
由於飛扶壁承擔傳導側麵推力,所以側牆幾乎不受力。這樣,側牆不僅可做薄,而且可在側牆開窗(如照片所顯示的多個側麵窗戶),使教堂內光線增強。哥特式建築的側牆窗戶不僅多,而且尺寸也大大增加。大量側牆彩繪玻璃鑲嵌窗也是哥特式建築的一個特征。與此應運而生的是優美的聖經故事彩色玻璃窗畫。聖經中的聖者登上了色彩絢麗的玻璃窗,酷似豐富多彩的舞台畫麵。當人們走進教堂不僅產生對天國的神幻感,也產生裝飾美感。由於它是玻璃畫能依靠光線的穿透而生豔,以其光色的奇妙而引人入勝。
與傳統哥特式教堂不同的,誓言大教堂在建築上添加了有趣的本地色彩。所有為屋頂排水的石雕沒有采用怪獸形象。相反,采用了厄瓜多爾本地特有的原生動物形象,如象龜,鬣蜥和甚至不會飛的鸕鶿等。
參觀者可購買兩美元的票, 坐電梯到主樓頂樓(教堂側麵圖左側),然後可穿過主體屋頂下狹窄的木板橋到達鍾樓底部 (側麵圖右側)。然後還需爬兩段上下幾乎垂直,傾斜約八十五度的樓梯上到鍾樓頂層,從而可一覽基多市貌。 教堂側麵照右側尖頂處即為鍾樓。
圖 5:國家誓言大教堂主穹頂下的木板橋。
圖6:國家誓言大教堂通向鍾樓頂部的一段鐵梯。上完此梯,上麵還有一段。
Reference:
1. Wikipedia:https://en.wikipedia.org/
2. Visual Arts Encyclopedia: http://www.visual-arts-cork.com/
3. Kelly Donahue Wallance : Art and Architecture of Viceregal Latin America 1521-1821
4. 上海世界小學:建築藝術
有關厄瓜多爾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