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次世界大戰

(2014-01-16 13:12:25) 下一個

這個世界迄今為止有過兩次世界大戰。

 這兩次,中國都是戰勝國。不過嚴格說起來,第一次大戰的戰勝國身份,是政治外交的勝利,因為中國軍人並沒有參戰;第二次則是主戰國之一。

 這兩次,德國都是戰敗國,而且都是主戰國。

 這段曆史有點意思,以前沒有學過,補之。

 

 第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戰,1914年8月—1918年11月)主要戰場在歐洲。

 協約國:英國,俄國,法國,塞爾維亞王國,比利時,日本,羅馬尼亞,希臘,美國,中國等  

 同盟國:意大利,德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又稱奧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亞

 意大利比較精,1915年5月,退出同盟國,加入協約國,避免了作為戰敗國被懲罰的命運。


戰爭的背景

 

1)德國為了謀求統一而與法國(1870年 - 1871年)爆發普法戰爭。法國大敗,停戰的和約極其苛刻,逼得法國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又沒脾氣,臥薪嚐膽。

2)德國擔心法國報複,在1879年與奧匈帝國締結“德奧聯盟”,意大利後來加入,締結“三國同盟”。  

3)法國、英國和俄國因受到德國在奧斯曼帝國的力量威脅,組成“三國協約”。  
 

兩大陣營,劍拔弩張。

 

戰爭的導火線

 

薩拉熱窩事件: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太子斐迪南大公指揮一次軍事演習後,被17歲的塞爾維亞人普林西普開槍射殺。

 

塞爾維亞之前在這兩次針對奧斯曼土耳其的巴爾幹戰爭裏獲得的利益很大,奧匈帝國不滿。奧匈帝國實際上有沒有欺負塞爾維亞,不知道,但普林西普殺奧匈皇太子被塞爾維亞認為是偉大的愛國行動。

 

而奧匈帝國,就順理成章地對塞爾維亞發難了。

 

德國當時很牛,當然支持朋友奧匈帝國了。俄國雖然危機四伏,但瘦S的騾子比馬大,當然也要支持朋友塞爾維亞了。

 

於是,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俄國出兵援助塞爾維亞,德國向俄國宣戰,,,

兩大陣營分別為朋友加利益,參與進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決出勝負

 

意大利不是個好夥伴,隻能有福同享,不能有難同當,而且關鍵時候還出賣朋友。意軍雖然較弱,但後來投敵倒戈,卻成功拖住了奧匈帝國40個師的兵力,幫了英法俄軍的大忙。

 

奧匈帝國倒是夠意思,可惜功夫不過硬,關鍵時候不頂勁。奧斯曼土耳其和保加利亞也算得上俠義朋友難兄難弟,與德奧聯軍並肩戰鬥。  

 

然而,主要起作用的,是西線英法聯軍與德軍較量;東線俄軍與德軍較量。

 

德軍首次使用毒氣,英軍首次使用坦克,雙方傷亡很大,戰事變為膠著對峙狀態,英法俄聯軍占優勢。

 

這世界上有好玩的事情,美國是不會袖手旁觀的。一看機會來了,山姆叔整出一個“德國慫恿墨西哥對美國宣戰”的情報來(德國的海軍潛艇無差別攻擊,對美國軍艦造成威脅倒是真的)。1917年4月6日美國向德國宣戰。當時,俄國發生十月革命退出戰爭,德軍立即集中於西線,可惜沒有在美軍到達歐洲前,製服英法聯軍。

 

美國參戰後,其他國家參戰多是為利益驅使,大多在名義上參戰,並未實際投入戰爭。日本向德國宣戰,以獲得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並出兵占領青島。中國參戰,體現了段祺瑞的政治智慧,導致了反戰的黎元洪下台,也使北洋政府,在英法列強那裏,得點體麵。

 

後來,德國的各盟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保加利亞帝國和奧匈帝國,因持續作戰,致使經濟崩潰,國內發生政變起義,無力再戰,紛紛向協約國求和。德國首都柏林亦發生十一月革命,德皇威廉二世隻得宣布退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