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未記》有許多潔淨的條例,吃的要潔淨,衣服要潔淨,特別為了防止傳染性的皮膚病蔓延,一再提到“祭司要查看”。而獻祭的條例,也一再提到“來到耶和華麵前”。
當我默想這兩句話,想起上個主日,一位姐妹和我分享“學園傳道會”的同工心理輔導課程。針對負麵情緒的問題,他們教導同工要查看內心的渴望和需求,是否和信仰的事實相符。因為我們的價值觀,深深受家庭、他人和世界影響,和主耶穌基督的價值觀常常截然相反。這兩種相反的價值觀,使我們的內心出現矛盾掙紮,情緒就容易起伏不定。而常見的問題是,自己莫名其妙地不爽,還不明白什麽原因。
這周有一兩天,我就莫名其妙地陷入情緒的低潮,有身體上不舒服的原因,也有環境單調平淡的因素,工作和家務事千篇一律,我像一個機器人一樣,隻是習慣性地在不停地轉,心裏卻是空虛麻木。怎麽辦?
以前,我會打電話找人訴苦,可是別人的安慰,好像遠水解不了近渴,有時還增加別人的負擔。現在,我會來到主耶穌麵前,讓他查看我的內心,他是我的大祭司,一定會有辦法潔淨我。主的辦法很簡單,給我時間讓我做愛做的事-----看電影,一個人享受慕名已久的愛情電影。看完電影後,我卻更加覺得空虛,電影裏羅曼蒂克又最終破滅的愛情,曾經讓我如癡如醉,現在卻味同嚼蠟(可能因為一開始,就隱約猜到了故事的結局)。到最後的結局,17歲的女主人公歎息“老了卻沒有多少智慧”,還好她又重新回到學校,開始刻苦學習、腳踏實地生活。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就是年輕漂亮的女孩在回首這段年少輕狂的往事時,感慨地說:“成長沒有捷徑。”
這個世界,教導我們極力尋找成長的捷徑,追求舒適安逸的生活。我也受世界的影響,內心一直渴望戲劇性的人生。可戲劇性的人生不能除去我的空虛,怎麽辦?讓我來聽聽《標杆人生》裏神的人生觀吧。在“第六天 人生是一項暫時性的任務”中,作者勸我說:
“你的身份係於永恒,你的家鄉是天堂。當你掌握到這個真理時,你就不會再汲汲營營地要賺得全世界了。。。。。。。
與以往世代相較,現今多數西方世界的生活是前所未有的舒適,我們不斷被娛樂、取悅與迎合。麵對五光十色魅惑人的媒介,確實容易讓人忘記追尋幸福快樂並不是人生的目的。
唯有當我們謹記人生是試驗、是信托,是暫時性的任務時,這些東西的吸引力才不再支配我們的生命。我們是為更美之事而預備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
原來,神的人生觀是永恒美好的,他的話潔淨了我的內心。天父完全的愛,代替電影裏破碎的愛情,充滿了我的心,讓我明白,不要追求表麵浪漫的愛情,隻要照著神的律法,從心底去愛神愛人。神不要我們效法世界的潮流、社會的惡習,貪圖安逸的享受,追求過度的娛樂,而要我們效法主耶穌基督,身份高貴榮耀,卻甘心謙卑服事人。我雖然時間有限,能做的也有限,可神提醒我,在忙碌中,要主動去關心人,給家人一點感謝,一句鼓勵,一個擁抱,給朋友一個電話,一次探望,一個微信短信,不斷分享神的愛。他要我在工作和家務中,學習依靠主得安息,不看自己生活的平淡,而看見神恩典的奇妙,因為他是耶和華我們的神。
在新約,彼得曾經看見一個異象,看見天開了,有一件東西,好像一塊大布,綁著四角,降在地上。裏麵有地上的各樣四足牲畜,還有昆蟲和天空的飛鳥。有聲音對他說:“彼得,起來,宰了吃!” 照著舊約潔淨的條例,這些都是不可吃、不潔淨的東西,彼得嚇得說:“主啊,千萬不可!我從來不吃俗物和不潔的東西。” 第二次又有聲音對他說:“ 神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 這樣一連三次,那件東西就立刻收回天上去了。原來,神要彼得打破潔淨的條例,主動到外邦人中傳福音,使他們一同領受聖靈,一同認識基督的愛,一同敬拜真神。
和家人傳福音,一定要在生活中,潤物細無聲。看電影,我照樣愛看,不過更愛和女兒一起看,看她愛看的電影《Book Thief》。我們一起擠在沙發上,一起享受甜美的葡萄,她的頭靠在我的胸前,使我的心裏甜美滿足。電影裏,在二次大戰的德國,死神到處遊走各家各戶,述說人間美善和殘酷混雜的故事。他等著一個人死亡後說:“又有一個靈魂,回到我這裏。”我對女兒小聲地說:“每一個靈魂,都回到神那裏,因為隻有他是賜靈魂的神。”這樣的小聲,盼望存在她的心裏,更盼望我們的母女溫馨時刻,存在她的記憶中,帶領她歸向我們賜靈魂的神。
在《利未記》中,神要猶太人潔淨,免得他們肉體死亡;在新約,神要我們聖潔,免得我們心靈死亡。原因都隻有一個,就像耶穌說的:“因為父是完全的,你們也要完全。”這是又一條我們做不到的律法嗎?不,這是在耶穌基督裏神的應許。在耶穌基督裏,我們得到潔淨,沒有懼怕,坦然來到耶和華麵前,來到我們的大祭司麵前,讓主耶穌查看我們的心,讓神完全的愛充滿我們的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