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錄》第20章,有許多關於千禧年的爭論,其實這個論題在《啟示錄》中,不如其他主題更重要,比如耶穌再來、神的審判。看完這一章,我記在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要默想的是20:6節: “在頭一次複活有分的,有福了,聖潔了。第二次的死在他們身上沒有權柄。他們必作神和基督的祭司,並要與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
什麽是第二次的死?想起第二次的死,就不能不想到第一次的死。
新年剛開始,我不願意思想死亡,可是死亡的陰影卻不放過我。我向爸爸打電話祝賀新年的時候,他說,今年春節要回老家,準備墓地,以後如果過世,骨灰就安葬在老家。我聽了心裏不舒服,安慰爸爸,也是安慰我自己說:“爸,你七十歲還不到,還早著呢。”接著,我就轉移話題,和爸爸談論他們今年何時來美國探親,希望在他們來的時候,我可以盡一點孝,一起享受天倫之樂,也使他們可以認識這位死裏複活的耶穌。
掛掉電話,我就想起,兩年多以前回國,有機會見到八十多歲的姑父紅光滿麵,常常鍛煉身體。我和他握手時,他的手溫暖有力。沒想到,過了一年,他就突然去世了。以後想和他握手,已經沒有機會了。想到這裏,我心裏不禁戚戚然,有說不出來的傷感。我的工作常常使用平均死亡率計算養老金,可是誰又能算得到自己何時死亡呢?
也許,最艱難的時候,是麵臨親人朋友的離世。2013年,我們教會一連有三位姐妹去世,我隻參加了一次追思禮拜,因為實在怕麵對死亡。這次追思禮拜,逼著我去思想一個不能逃避的問題:我們死了,到底往哪裏去?也讓我對聖經裏的天堂產生好奇,看完了厚厚的一本書《天堂:從聖經了解天堂真貌》,使我少了一些對死亡的恐懼,多了一些對天堂的向往。
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了,這一條走向死亡的路,有人一直會陪著我走。當瑪麗亞失去弟弟而哭泣時,他也哭了。當我們失去親人而哭泣的時候,他也會哭泣。他不是軟弱,而是全能的,知道自己何時離世。當時候到了,為了他所愛的人,為了愛他們到底,他就義無反顧地走向死亡,以他的一次死亡,使許多人在神的審判時免於第二次的死;以他的複活,使許多信他的人都有複活的盼望,將來他再來的時候,可以像他一樣複活。這就是耶穌,他是將來的審判者,也是現在的安慰者,我們可以信賴的人生摯友,陪伴我們的一生,直到永永遠遠。
有一位牧師說得好,信耶穌的人有兩次生、一次死,而不信的人有一次生,兩次死。每一個人都有一次生、一次死,還有一次選擇生死的機會。是否相信耶穌,其實是麵臨第二次生死的選擇,選擇相信耶穌是神,而且是愛我,為我而死,我就會在基督裏重生,得到他所賜的永生,像耶穌一樣愛神、愛人如己的生命,就像種子一樣種在我的生命裏,神會使它生長。而不信的人,必會麵臨公義神的審判,就會麵臨第二次的死,這是《啟示錄》一再宣告、不容忽略的警告。到了神審判世界的時候,沒有人可以逃脫,死人都會被交出來,海交出其中的死人,死亡和陰間也交出其中的死人。他們都照各人所行的受審判。
神審判的時候,會問什麽問題?有人說,神審判的第一個問題,一定是“你說,耶穌是誰?”就像耶穌問他的門徒:“你們說,我是誰?”彼得說出的正確答案是:“你是基督,是神的兒子。”這個問題,對於信主的人,恐怕都同意。
神審判的第二個問題,恐怕是:“我給你一生的時間,你用在哪裏呢?”也許他會用一個天平,一頭放上我花在自己身上的時間,一頭會放上我奉獻給別人的時間,看看那一頭更重。耶穌離世前要門徒彼此相愛,也曾說神最大的誡命,是愛神、愛人如己。我思想,一天的時間,我是如何分配的呢?工作8小時,不能少,到了周五,麵臨項目“死期”(deadline),工作更忙,工作時間可能要延長。傍晚時分,孩子們要到地下室打乒乓球,我心裏還記掛著工作,推說沒有時間,不去。心裏的聖靈提醒我:到底是自己的工作重要呢?還是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重要呢?我知道正確的答案,可是常常又忘記了照著正確答案去做。
難怪聖經上說,神要照各人所行的受審判,不是照各人所想的,也不是照各人所說的。到底我有沒有做到,是最後審判的依據。雖然在準備周日福音班傳講耶穌舍己的愛,我自己是否活出耶穌舍己的愛?這是一個問號,也及時提醒我放下自己覺得重要的工作,勇敢地告訴同事:我們今天晚上回家休息,周六再繼續工作。說完,我就去陪孩子們一起打乒乓球,在好球的歡呼、臭球的歎息中,放鬆一下工作的壓力,原來耶穌要我“愛人如己”,讓我放下自我,為別人多付出一些時間,最終也是為我的好處。
回轉頭,再次思想“第二次的死”,我就不那麽忌諱了。如果在基督裏有重生,願意遵守耶穌愛人如己的命令,雖然免不了麵對第一次的死亡,可是第二次的死在我身上卻沒有權柄,不起作用。也讓我更知道,在這一生,如何調整生活的優先次序,願意放下自我,為他人付出更多的時間,也求神使我活出耶穌充滿愛的生命。
我期待,爸爸今年來美國的時候,神使我裏麵的生命更加成長,使他在我身上看見耶穌舍己的愛。時候到了,第二次的死,在他的身上也沒有權柄。因為神的恩典,使他的名字也記在生命冊上,在頭一次複活中有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