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安得烈《內在生活》裏說,“神的話會帶來真正祝福的唯一條件,乃是它將真理帶進我們裏麵而激起內在生命,並且在決心、信靠、愛心和敬拜中,真理得以再造。” “默想的藝術必須被培養。正如一個人需要操練集中心思的能力以便作清晰、精確的思考,同樣一個基督徒必須慎思、默想,直到養成一種全心降服於神每一句話的神聖習慣。”所以,默想的首要之事是“全心順服”,就是“來到主麵前,把自己交給他”。“藉他自己的話把心轉向神,努力把神的話接植於情感、意誌和生命裏。” “進入真實默想的另一個要素是全然安息。我們過於理智地讀經,而默想是少之又少。我們的目標隻求知道、理解。而默想的主要目標是去據為已有、去實際經驗。唯一真實的讀經態度,是準備好絕對 相信每一個應許、毫不猶豫地順從每一個命令、‘在神一切的旨意上得以完全,信心充足,能站立得穩’(西4:12)。” “默想必須帶向禱告,它供應禱告的思想。默想必須引向禱告,照著在聖經上所看見、所接受的,明確地祈求並支取。默想的價值在於為禱告鋪路,把經上所啟示的必要之事和可能成就的事,帶入審慎且全心的祈求裏。信心的眼睛要往上看,相信神的話必被解開,證明其大能。” 周六,在陪孩子們參加活動的時候,我讀了慕安得烈《內在生活》這一章《默想》,就懷著渴望更多地經曆神,開始學習在默想聖經中“全心順服”和“全然安息”。本來,我有自己的計劃,帶著自己愛看的書和聖經收聽器,準備在陪孩子的時候,自己也得充實。可是,默想神的話,使我改變了主意,那就是《以西結書》11:19-20: “我要使他們有合一的心,也要將新靈放在他們裏麵,又從他們肉體中除掉石心,賜給他們肉心,使他們順從我的律例,謹守遵行我的典章。他們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他們的神。” 我問自己,肉心和石心的區別在哪裏?最大的區別,也許是石心對神的憐憫沒有反應,也不願意憐憫身邊的人,堅持自我中心,不願意改變;肉心對神的憐憫有反應,自己領受了神的憐憫,就會憐憫身邊的人,才願意遵守神“愛人如己”的律法。 當我默想的時候,神使看見自己其實就是一顆“石心”,隻是想按照自己的計劃,做自己愛做的事----讀書、聽道、默想,卻不知道,真正的默想,在於順服神的話, 放下自己的計劃。有多少次,跟著先生參加孩子的活動,我都是身在心不在,先生責備我:“你這樣,來和不來有什麽區別?”當時,我還覺 得委屈,我一陪,就是一整天、或者一個周末的時間,犧牲已經夠大了,難道還不能做點自己喜歡的事? 因為神所賜的肉心,神的憐憫在我心裏感動我,要陪孩子就專心陪。在等待孩子們比賽的過程中,也參與中國家長們的聊天,聽聽他們關心的話題。當然,中國家長最關心的,就是如何把孩子們送進藤校。我本來對此不感興趣,可是神所賜的肉心卻是對人有憐憫,使我能安靜地聽各種“爬藤”之道。聽著聽著,我開始理解家長們的擔心,美國的大學確實要求高,不僅要求學業好,還要有特長,而亞裔的孩子們都學習好,都會彈鋼琴,可得獎的隻有幾個,文藝要靠天賦,體育又比不過老美的孩 子,沒有特長怎麽吸引大學招生的人?還有一位媽媽,有一個大女兒從好大學畢業、在醫學院學習,又怕找不到合適的對象。唉,操心了孩子的大學,又擔心兒女的婚姻,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操不完的心。 在聊天中,我本來想插嘴,說說基督徒的看法。神所賜的肉心,卻讓我開始為他們禱告,求神憐憫,可憐天下父母心。因為我的話,不能改變他們的心,隻有神的話,才可以改變他們的心,讓他們領受神的憐憫。就像《內在生活》裏說的,真正的默想聖經,不是空想,而是知道自己的有限,開始向無限的神呼求。 有時,我也聽得有點厭煩了,就拿出帶的書,準備第二天的媽媽讀書會。這樣,當身邊的人問我看什麽書,我就可以借著介紹《兒童愛之語》這本以聖經為基礎、又通俗實用的書,給他們說一說聖經上不同的教育理念,以愛作為教育的基礎,因為有一位愛的源頭。他們或許聽,或許不聽,但如果神賜下機會,我就要不能不說。 同時,在不信的人中間,我也聽到一些話,其實和聖經的觀念一致,讓我不能不佩服。有一位媽媽說,“成功就是做到自己能做到的最好,不要和別人比。”我讚同,因為神造每一個人都不同,不要和別人比,不要羨慕別人的天賦,相信神以一樣不變的愛,愛不同的人,因為我們都是他的手所造的。 每一個人認識神的過程,都不一樣。不過,我相信神的應許,每一個神揀選的人,都會有神賜下的肉心,願意領受神的憐憫,也願意憐憫別人。這一天,在順服神所賜的“肉心”的默想中,我的心得到安息,覺得格外的充實滿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