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韻聲聲

我是一個移民到英國的中國人,來自於中國北京。
正文

教師節聊一聊家庭環境對我的影響

(2021-09-11 06:26:57) 下一個
 

我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我爺爺有三個兒子,我的大伯父跟我父親都是文革前的大學生,大伯父畢業於北大數學力學係,後來也算是計算機的早期專家1986年公派去美國亞特蘭大工作,他雖然沒有去學校做過老師,但是在計算研究院也帶了不少學生,寫作,翻譯很多計算機書。38歲赴美工作之前苦練英語,那是我正在伯父家裏過暑假,上個世紀80年代哪有什麽聽英語的材料,我記得我大伯父用磁帶錄下自己的然後在聽,一個人在衛生間裏大聲朗讀。赴美以後,我一直保持著跟伯父的書信往來,當他正為美國同時問他有沒有收到家書而尷尬時,正好收到了我寄的第一封家書(我的信件走的航空很快,堂哥堂姐走的海運),他高興壞了,幾乎是奔走相告,他收到了家書。伯父知道我喜歡集郵,就給我寄了一些美國郵票,剛才我從書架的集郵冊翻出來,不禁淚滿眼眶,這些寶貝已經跟著我35年,來到了英國。因為堂姐出國較早,在伯父後來的日子了我跟他相處最多,生病之前他幾乎不休息,總是在計算機房,直到生病才停了下來,他帶病參加我的師生音樂會,一直鼓勵支持我,給了我很多父愛,還把聰當親外孫一樣疼愛。

        我父親排行老二,大學學的是機械專業,當時他學的是俄語,90年代俄羅斯邊境開放,我父親重新撿起俄語,孜孜不倦的學習,正好他們有一個朋友買了一個俄羅斯產的機器,說明書沒有中文,我父親給他翻譯的很好,人家特別高興。後來妹妹拿到英國工作簽證赴英工作以後,他50多歲開始學英語,每天在陽台上大聲朗讀,我們都嘲笑他英語說得像俄語,他一點也不介意,我每次回家就攢著很多問題問我,不僅問我跟我先生,連上小學的聰也不放過,真正做到了不恥下問。他來英國好幾次,自己出門辦日常生活的事情完全沒有問題,雖然耳聾,還特別願意跟英國人聊天。

  我叔叔跟我父親相差10歲,是文革後第一批大學生,畢業於赫赫有名的哈軍工,現在叫哈爾濱工程大學,39歲成為博士生導師,教授,當時他經常出國講學,英語好棒,每次去看爺爺,爺爺都驕傲拿出叔叔的照片給我們秀,我們姐妹都是叔叔為榜樣,當時看到百度百科上叔叔的名字下麵的介紹真是羨慕,驕傲。

     整個家族的學習氛圍很好,堂哥堂姐也算是當地小有名氣的學霸,讓我們倍感壓力,一路上除了努力追趕也別無辦法。回顧自己的成長曆程,不由得感歎,自己很幸運,可以以父輩為榜樣,有時也是一種鞭策,讓我敢不停下前進的腳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