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的朋友找到我,說:棕櫚油最近跌了很多,我覺得可以買點,你怎麽看?我告訴他,我是空單,不建議做多。他笑了,然後就買了一些棕櫚油。過幾天,棕櫚油再次下跌,他又買了一些,持倉均價有所下降,然後他問我:跌成這樣了,你出場了吧?我說沒有。又過幾天,棕櫚油直接強勢反彈,V型反轉,我的空單利潤消失了大半,而他,在一個相對的高點平掉了倉位,賺了很多的錢。
我錯了嗎?沒有,我堅持了我的觀點。他錯了嗎?沒有,他堅持了他的觀點,並且賺到了錢。他的方法比我的好?我不知道。
大多數人都喜歡以一次交易的成功或失敗來判定交易方法是否有效,而不是看長遠。都喜歡去追捧那些短時間實現了暴利的交易策略。但是在交易中,暴利不重要,勝率不重要,一次的成功與失敗也不重要,隻要你還在這個市場中交易,活著最重要。
所以,我不會去辯解我和我朋友的方法誰更好。按照自己的方法交易,利潤的消失,是我係統的一部分,我沒有絲毫的不適感。也不會因為這一次他賺了錢就相信自己的交易係統比他的差。因為我知道交易是孤獨的,我的對手是我自己,我需要關注和完善的,是我的交易係統有沒有出現漏洞或者不可控的地方。而不是去追捧別人短時間內賺錢的方法,那不是我的交易,不要羨慕,更不要模仿。
很多人不解,為什麽不去學習或者模仿更好的方法?市場上很多大師級的交易書籍,內容很豐富。為什麽大多數投資者看了之後依然無法實現穩定盈利?為什麽同一本書在一個人眼裏是神作,在另一個人眼裏卻是垃圾?為什麽大多數人無法形成自己的交易係統,或者形成了自己的交易係統,但是無法始終如一地去堅持它,本質的原因是什麽?答案很簡單,是因為外麵的世界太精彩,交易者迷失了自我,忽略了最該關注的核心:屬於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在期貨市場中,交易方法有很多,有做趨勢的,有做震蕩的,有做日內的,有做基本麵的,還有套利等等。哪個方法比較好?以我的認知,我無法給出答案。但是我可以確定的是,對於趨勢高手來說,趨勢係統就是最好,對於基本麵高手來說,基本麵分析就是最好的。你看,道理其實很簡單。但是實際上,很多趨勢型交易員在看到日內交易員的資金曲線之後放棄了自己的方法,去追求那更小的回撤。也有很多日內高手看到了別的交易員滿倉隔夜暴賺之後放棄了去堅持自己最擅長的方法,反而去追求那一夜暴賺的快感。他們都忽略了最重要的問題,自己一步一步悟出來的方法,才是真正的可持續發展的方法。
“有些人,假如他們本來不知道某件事的話,你是不可能告訴他們的。”偉大的不確定性哲學家優吉·貝拉曾說。隨著交易的時間越來越長,我對這句話的感觸也越來越深。人的本能對未知有一種恐懼,隻有將這種恐懼給定義之後,人們才會去接受它的存在。很明顯的例子就是大多數的投資者喜歡將行情的上漲或者下跌找一個原因來讓他們心安,比如,今天鐵礦為什麽漲?因為港口庫存的下降或者進口方麵出了某個新消息。如果沒有收到任何的消息,但是行情卻大幅度上漲的話,他會產生一種惶恐感,他迫切的需要一個解釋,一個他能接受,符合他的思維模式的一個解釋,否則會覺得自己跟不上市場的節奏。正是因為人早已經習慣把未知給定義,所以當你把你理解但是他還沒有掌握的理念告訴他,他會自動,並且主觀的將你告訴他的事情按照他的理解能力給定義,將他理解不了的部分給忽略。
交易是孤獨的,你的交易係統,就是你對交易理解的外在形態。是你一步一步搭建起來的,融合了你所有的思路,所有的理念,還有你的性格特點。交易係統的理論成型之後,在實戰過程中檢驗你的係統,不停的完善你的理論,改善一些細節,發現漏洞,堵住你所能想到的所有可能存在的風險敞口。這個過程,你對交易的理解將會越來越深,對人性的理解也會跟著加深。你會知道,這條路別人參與不了,因為他不知道你的經曆,不懂你的思維模式,不懂你對風險的理解。人的認知的局限在這個過程將會體現得淋漓盡致。到最後,你會孤獨的修煉,修煉自己的交易之道,修煉自己的內心。你對周邊的一些噪音的存在開始變得習以為常,你開始欣賞別人的交易方法,你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對交易哲學的理解,越來越深刻。所以,大師級的交易員都會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哲學,更有意思的是,很多讀過書的人會怒斥作者竟說了些廢話,根本沒有把主要的東西說出來,而恰恰相反的是,他們其實已經都說了。
總之,交易不是看一時的成績,隻要不離開這個市場,最終還是要看誰能走到最後。而能走到最後的,注定是一個孤獨的交易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