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曆了茅坑,茅房時代,可喜可賀的是中國在大踏步邁進小康之時已經慢悠悠地進入了廁所時代。衛生間時代路漫漫其修還遠矣。廁所廁所顧名思義,廁之所也,至於衛生不衛生,詞中未提。
衡量一個家庭的衛生狀況,直奔其廁所,西方人喜歡稱之洗澡間,文明一點兒我們還稱之為衛生間,但衛生不衛生另論。如果這家兒的衛生間幹淨得一塵不染,那麽這個家就幹淨得八九不離十了。如果衛生間髒,那其他地方也好不了哪兒去。看一個國家也如此。
每次回國,我不在乎汙染的空氣,有毒的食品,最讓我糾結的是上公共廁所的問題。以至於出門前不敢多喝水。帶孩子們在國內偏遠地區旅遊,一進旅店孩子們就沒影兒了,一轉眼又同時出現了,像報告敵情似的,爭先恐後地搶著說,有時是興奮的:‘媽媽,這兒不是蹲著的廁所!’;有時是失望的:‘誒呀,是蹲著的廁所!’。在他們的小腦袋瓜兒裏,飯店不是幾個星兒的事兒,就兩種:‘蹲著的廁所的飯店’和‘坐著的廁所’的飯店。當然他們更喜歡後者。就像我們大人喜歡星多的飯店一樣。當然了,上星兒的肯定是‘坐著的廁所’了。想當初他們還小的時候,第一次蹲著解決還費了一番周折呢。
其實蹲著不蹲著我不在乎,在乎的是衛生狀況。八十年代剛剛住進單元房的時候,對坐便還有些不適應呢。與十多年前相比如廁環境畢竟是進步了。記得小時候去北京近郊的農村,那時還是茅房時代。二十多年前上大學時去外地農村,驚訝地發現,那兒居然還停留在茅坑時代。記得小時候居住在北京的胡同的居民還用的是公共廁所,所謂的旱廁所。現在這樣的旱廁所雖然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漸漸消失了,但還是看到了幾個。大多是在城鄉接合處,廁所外又是垃圾站,路過時不禁加快腳步,屏住呼吸。記得當年在東四隆福大廈附近就有一個旱廁所,由於在鬧市,隊總是排得像一條長龍。
北京的公共廁所,如車站,博物館,公園等衛生狀況是設施簡陋,地上泥濘濕漉漉的是水又是尿,氣味可以想象。用孩子們的話是‘蹲著廁所味兒’。也許錯就錯在蹲著,蹲著就可能尿在外麵,尿在外麵就會有味兒。這味兒也許還來自滿地不忍目睹的手紙。國人堅信手紙如果丟進馬桶是會堵塞管道的。
這次還遇上一個不排隊的,一溜煙兒地從後麵跑了進去。也許是尿急吧,姑且原諒她了。但她也應該說明一下表示一下歉意和謝意吧。國民素質是否與衛生狀況有關呢?首都都如此,中小城市情況就如噩夢般慘不可講了。
走遍世界各地,就算是再破舊簡陋的廁所也是幹幹淨淨的, 包括非洲裔的加勒比。瑞典研究所裏的衛生間居然還有飲水杯。難道漢族人天生就是不講衛生嗎?可是香港的衛生間也可以是幹淨的呀。從香港坐長途車一進入深圳關口,廁所立刻就變樣了,而且也沒有了手紙。經曆了一百多年,在衛生方麵我們還是落在後麵。
幹淨的廁所才能稱之為衛生間。中國何時才能進入衛生間時代呢?但願不會是等我們老到不能出去上廁所的時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