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galing's marquetry

我是一個marquetry的愛好者。
正文

年老的卑微

(2013-09-06 09:11:43) 下一個

我看電影,往往遇到感覺不錯的,看完後總要去豆瓣看看影評。有些影評能幫助我注意一些忽略的細節,或者幫助我釋放出我能觸摸卻表述不清的感覺。 《萬箭穿心》我早就看了,可看了前麵10分鍾就看不下去了,因為我最受不了李寶莉那種小市民做派。 一看到那種牙尖嘴厲的“利索”勁,我就有發自內心的恐慌。 前兩天有人推薦本年最好的中文電影,衝著這個標題我點擊進去,看到顏丙燕的那張油光發亮的汗臉,我差點關掉窗口。幸好視頻下還附帶了一個豆瓣的影評,略微掃了幾眼還行,於是把前麵10分鍾跳過,然後好好看完這部片子。我要謝謝這個標題,也要謝謝這個影評,讓我有機會看完這部確實稱的上佳作的中文電影。

電影內容就不再敘述了,有興趣的人可以去影視人生或者油管觀看。藝術性和表演什麽的大家說的已經很到位了,這裏主要想談談影片的真實性。 有人說,李那麽厲害頭腦又靈光的人按常理來說應該是做點小生意而不是挑了10年扁擔。有人說,李那麽霸道的性格怎麽在丈夫死後變的懦弱,任由婆婆和兒子欺負。還有人說,中國底層父母沒有會為了長輩和子女放棄房產的,等等等等。對我來說,這部片子拍的很真實,我見過也能理解這種看似精明實則有些偏執的人的變化。 片子有10年的光陰用一句字幕帶過,但是可以想象在這10年中李對兒子和婆婆的歉疚使她從刻意忍讓到成為習慣。人的性格是會變的,當周圍的環境周圍的人周圍的一切都在變的時候,再犀利的作女也可能變成賢妻良母,再心高氣傲的美女也可能成為無人問津的大媽。所以,李的這個性格改變我一點不奇怪,其實她在陽台上給兒子那一耳光重現了當年的彪悍,但也隻是靈光一現,很快就被兒子的斥責又給壓回”忍辱負重“了。

再說說李的職業生涯,怎麽說呢,有些人就是貌似精明但實則沒有勇氣走出新生活的一步,他們甘願一種低下但是自己心理上能承受或舒服的狀態。缺少見識和身邊人的素質也是不可否認的因素。 身體上的累不比心累更讓他們難以接收。 我們眼中的”自虐“ 焉知不能帶給他們一些解脫甚至快感呢? 人常說性格決定命運,我倒覺得一個人的一生的重大轉折往往取決於她/他是否有勇氣去邁出第一步。 當然勇於承擔家庭責任和勇於接收新生事物是兩種不同的勇氣,這要區分開。為家庭付出一切的悲壯也可能成為懼怕新事物的擋箭牌。

中國的父母能為子女放棄房產嗎?不知道所有人,但我堂姐一家就這麽做了,並且沒有得到回報。我堂姐夫妻倆都下崗了,男的開過出租,女的幫家裏人做過小生意。後來兩人靠批發報紙,送報紙和牛奶過活。兒子談不上多有出息,學電腦出身的後來做留學中介。前些年房價剛開始升高的時候,堂姐就把當年廠裏分的一套位置不錯的房子賣了,賣房的錢可以給兒子在郊區買大點的房子結婚,這樣也能和兒子一起生活。買的不是現房,於是他們隻好自己在外租房。等房子蓋好裝修完,兒子卻拒絕他們住進去,因為女方出錢裝修並且女方父母要和他們同住。 兒子後來又不知怎的和單位的同事好上,離家和小三在外租房住。至此,新房子完全和我堂姐沒有一點關係。 他們倆至今在外租房,靠可憐的訂報紙費維生。


看完《萬箭穿心》後,我按著老習慣上豆瓣看影評,卻無意看到一部2003年的老電影推薦,《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根據張潔的同名散文改編。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看了整部片子,哭的上氣不接下氣,以至於老公問我上次例假什麽時候來的。影片印象最深的是年老的媽媽戴著帽子站在醫院走廊的盡頭小心翼翼的看著正衝著手機發火的女兒,那種怯懦和卑微卻又抑製不住的關心和疼愛,讓我的眼淚瞬時奔湧而出。

人在衰老的過程中,會漸漸變的卑微,麵對已長大成人的兒女他們已經沒有當年指點江山的意氣風發。從一言九鼎的主事人變成略帶討好的附庸,他們往往都不自知。 我的母親年輕時是個脾氣火辣的主,可以在吃飯時當著所有人把鍋摔在地上,可以拿著菜刀衝過來砍我,我從小到大,最怕的就是她莫名其妙的發火,我尤其怕聽到鍋碗砸在水泥地上的聲音,那讓我覺得心都要被這巨響從胸腔裏震出來。當時我最同情我的爸爸, 因為他總是坐在黑暗的房間裏不出一聲,那種無言的落寞和忍耐讓我心痛。 可媽媽的這種壞脾氣在我工作後慢慢緩解和消失了。 有時她會打我手機問我晚上想吃什麽菜,更曾花大價錢給我買過一件大衣,我當時真是受寵若驚。因為工作前都是爸爸用他偷偷截留的出勤獎給我零用錢,我媽媽不給我錢也不願給我買衣服,她稱那個叫做虛榮。我出國後,和媽媽的關係反倒親密了一些,因為畢竟不在一起生活了,有點遠香近臭的意思。漸漸的,我覺得她會順著我說些好聽的話。 後來我父母來我這兒探親的時候,這種感覺更強烈了,有時候我甚至覺得她在小心翼翼的看我的臉色。有一次我們出去玩,不知怎的那天我有些不開心,在等車的時候她仰起頭和我說話,臉上的笑容使眼角周圍的皺紋更加的明顯,我清清楚楚的看到那笑裏麵的討好。我承認,那一瞬間我有一絲的反感。

在看到影片裏的媽媽站在走廊盡頭怯生生的看著女兒想說什麽又不敢開口的身影時,我突然想到我媽媽在車站仰頭說話的樣子。陽光強烈的照射讓我的雙眼一度模糊,我甚至看不清她的五官,她就站在那個風口裏,身上穿著我不要的大紅羽絨服。染過的帶著白發根的頭發亂蓬蓬的蓋在頭上,燙過的幾十年不變的劉海被風吹開,露出寬大的額頭和額頭上刀刻般的皺紋。她笑著,眼裏盡是卑微。


另:剛看了《萬箭穿心》的原著,非常好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4)
評論
qingaling_marquetry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zhenshuiwx' 的評論 : 這部片子真的很值得看,斯琴高娃和黃素影主演的。我認為黃飾演的母親比高娃飾演的女兒要更出彩,豆瓣給了8。3分,但我覺得應該9分,就衝著黃的演技。
qingaling_marquetry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出喝酒' 的評論 : 謝謝才女的好評,我是你的粉絲呢。
qingaling_marquetry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nightrose' 的評論 : 有道理,成年子女對待年老的父母是應該多些寬容和尊重。
出喝酒 回複 悄悄話 很感動,很有共鳴,也很真實,收藏了,喜歡:)
nightros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xiaomiao' 的評論 : 我並沒有說你鼓吹不孝。但是你在批評一些父母眼裏隻有“利益”,沒有“親情”時,難免有蔑視和瞧不起的情緒在裏麵。即使子女給父母金錢和物質的關照,如果從心底裏是蔑視他們的,他們一定會有所察覺,從而心裏不好受。

多數父母對孩子的感情不能簡單地評價為“利益”,或者“親情”。通常是兩者都有一些。父母逼孩子學習,要孩子出人頭地,難免有給自己臉上增光,以後自己老有所養的動機在裏麵。有些父母對孩子打罵,可能是惡劣的教養方式的遺傳,因為他們自己也是被打罵長大的,沒覺得有什麽不對。就好像喬治華盛頓本人也是奴隸主一樣。我們對一些過去的事情和過去人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的放在曆史的環境和那些人所處的時代背景裏麵去看。不能完全用另一個時期和另一個社會的文明標準去要求他們。有些父母對孩子粗暴急躁,把自己工作生活中的不愉快順手撒在孩子身上,這些是他們自己不成熟的表現。多數人過後是會後悔的,而他們心情正常的時候也是愛孩子的。當然這些表現離理想狀態相距甚遠,但是人生有多少時候是理想狀態呢?多數人都是在不理想的情況中爭取最好的結果。

當然不排除有些父母本身很惡劣,很自私,沒有盡到父母應有的責任。畢竟世界上多數人都要做父母,包括小偷強盜吸毒賭博殺人的惡人。但是多數惡人即使對別人做過惡,對自己的子女還是有一份親情和關愛的。這裏麵有天性使然。父母看到自己的基因得到傳播,本身就很欣喜,即使為了孩子要自身有些犧牲,也心甘情願。很多對配偶或世上任何其他人不願作的犧牲,也可以為自己的孩子做(四川地震時範跑跑就證明了這一點)。

我並不推崇古時那種愚忠愚孝,認為父母說什麽都是對的,一定要一輩子維護他們的權威。但是我認為可以平等的對待他們,盡量從他們的角度看問題,理解他們的想法和動機,並給他們以格外的寬容和一定的尊重。一個人成人後必然意識到父母不是絕對權威也不是完人,也會有各種認識的局限和不完美。但是這些不能否認他們對子女的貢獻和真心。畢竟父母和子女不是同一代人,很難要求他們和子女的思維方法和道德標準完全一致。不強求他們改變,但是盡可能的讓日益衰老的父母有一定的尊嚴和感到來自親人的愛護,也是很愉快的事情。
xiaomiao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nightrose' 的評論 :
謝謝你的評論。不過你的第一句話,即你的論點,是根本就不成立的。
請你有時間時再通讀一遍我的原文,不過幾十個字,沒有一個字涉及或暗示你所批評的“不孝”。
nightros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xiaomiao' 的評論 : 其實就算父母有“投資”的想法,也不能成為子女不善待他們的理由。中國社會子女贍養父母的觀念由來已久,父母那一代人更是在這種社會環境下成長和養育子女的。他們要是知道以後子女可能會與自己離心離德,很少交流,還會付出那麽多麽?
看看美國父母,很多人要先攢退休金,再給子女付大學學費。先自己出去度假,再考慮有空時看看孫兒。他們因為知道不能指望子女太多,所以做決定時也要先考慮自己。
中國父母養育子女是等於簽了單方麵的社會契約,當他們老了,忽然發現社會契約已經變了,自己一無所有,豈不是很淒慘?尤其是很多老一輩幾十年掙低工資(每月十幾塊錢,幾十塊錢),到退休也隻攢下一套自住房,現在卻趕上了高物價,若是沒有子女幫助,恐怕生活水平會比周圍人落後很多。
我們這一代對自己的子女期望不該太高,但是對父母的孝還是要盡的。畢竟世界上牽掛自己的人不多,父母應該算子女最堅定的支持者關注者了。朋友可能因為興趣,利益的轉變分離疏遠,父母卻永遠不會拒絕子女。就像曉青說的,像對待孩子一樣對待他們就好了。孩子小時對家裏也做不了什麽貢獻,整天吃喝拉撒,並時時要求關注,很多夫妻仍然伺候得樂在其中,那麽為什麽到了父母那裏就不一樣了呢?
zhenshuiwx 回複 悄悄話 昨天看了"萬箭穿心",和樓主同感。多年前曾讀過張潔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很感動,不知已拍成了電影,周末一定找時間看看。
很多人隻有當自己有了成年兒女的時候才能理解自己的父母,而有些父母已經不在了,這即是所謂的"子欲養而親不待"。所以,當理解父母的時候他們若還健在是何等幸運又令人欣慰的事情。
qingaling_marquetry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xiaomiao' 的評論 : 可能有些父母會這樣,但我相信我的父母不是這樣的。我媽媽隻是脾氣不好,也很粗心,但不是會”投資“情感的人。 當然她的壞脾氣也和生活的壓力有關。 不過作為子女,確實會受到驚嚇,有些傷害是很難抹去的。
但是當你看到他們現在的衰老和無助時,再計較過去的得失已無意義。愛有的時候真的很複雜,包含種種的情感。我現在很清楚,隻要他們快樂,我就很滿足。
qingaling_marquetry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曉青' 的評論 : 是的,所以我選擇遺忘以前所有的不開心,好好的孝敬我的父母。因為他們難過,我更心痛。
xiaomiao 回複 悄悄話 我們對別人的評價往往和雙方的地位有關。
有的父母-不限於中國的父母,將生兒育女當成是一種“投資”,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麽他們會對弱小的兒童頤指氣使,大呼小喝,甚至打罵。等到兒女成年了,獨立了,可以收獲他們的投資了,他們才發現自己在兒女麵前沒有了話語權,必須靠“討好“來維係關係。
說白了,這些人眼裏隻有”利益“,沒有親情。
如果中老年夫妻生活不如意,也會將怒氣轉嫁到孩子身上,因為他們更弱小,沒有反抗能力。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人小時候和老了是一樣的,需要的多。我們老了也會一樣。
qingaling_marquetry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nightrose' 的評論 :
其實很多人對父母的感情是複雜的,包含了許多。有很深的愛,尊敬,當然有時也有不以為然,甚至聯想到過去還會有些怨恨。這些都很正常。 我有時會想象如果他們真的離去,我會怎樣? 每次都以淚流滿麵而宣告:我對他們的愛勝過怨恨無數倍。
nightrose 回複 悄悄話 同意,多數人老了以後財力和在家裏的地位都不能和後輩抗衡,所以不免從當年的意氣風發變成仰人鼻息。

若是父母從中國來國外探親就更是如此,因為在外國他們語言不通,花錢心疼,處處都要子女照顧,沒有辦法硬氣起來。即使財力上沒有依賴,也難免在心理上有,因未成年子女往往很忙,要抽時間去見父母或打電話。父母盼望子女的關注往往和子女和父母聯係的願望不對等。

所以我每次看到有人痛斥孝道的不人性,總覺得其實那隻是在提醒子女們要照顧一下父母的感受。因為所有人都會老的。真正到了自己也要看孩子臉色的那一天再醒悟已經晚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