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芝麻爛穀子

記些陳年往事,也有旅遊看到的.一樂也.
正文

故宮的回憶

(2018-01-16 20:48:37) 下一個

看到故宮寶藏的帖子,想起了故宮。

抗戰勝利後母親急急忙忙帶著我們去看外公外婆。外公在故宮博物院工作,住叫西聯房的宿舍—-在筒子河外故宮和景山間的一排平房。前麵隔著長條小院就是護城河,後牆外就是當年很窄的景山前街。因為在故宮大門外的西側,就叫了西聯房。一長排房子。故宮後門到北海那邊的角樓有多遠,那排房子就有多長。長排房子住了很多人家,外公家不靠故宮大門。我們出出進進就和在火車上從車頭到車尾一樣一個小院一個小院躥。

外公在故宮工作,我們就有點特權—-進故宮和景山不買門票。母親帶我們進門時說聲西連房的,大門就應聲而開。西連房的簡直就是我們的芝麻芝麻快開門

爬山是小孩的最愛,景山的五連亭爬了不知多少次。精力沒耗盡,繞著景山跑。那時人少,跑到崇禎上吊的歪脖子樹和山後時,那裏的冷清都有點瘮人。

從故宮後門進去是大樹夾著的青石路。一次雪後去,石板全白。無人的白甬道,更覺得故宮裏的樹木高大。也馬上想起外婆講的雪後抓鳥的絕招:找個笸籮扣著,撒點米,用根長線拴著的小棍支著。在遠處貓著,等小鳥進去就一拉,小鳥就到手了。這簡直就是翻版的閏土捉雀。沒能在故宮雪後支籮捉雀,但故宮的工友支了。抓到一隻灰鴿子讓外公帶回來了。小孩雀躍,剪了尾巴用小繩栓住養著。養了幾天,看鴿子老老實實,該養家了吧。一鬆繩,再抓繩已來不及了。

故宮的高大宮殿引不起小孩的多大興趣。價值連城的珍寶,除它們的五顏六色,也提不起小孩的欲望。鍾表館才是孩子的最愛。才在外婆家研究消化完鬧鍾到了這裏才知道什麽是鍾表。各式各樣的鍾,鍾弦一上,馬上叮叮咚咚,小人進進出出,飛鳥上下翻飛。看不夠。

50年代中到北京,住的和上學的地方離故宮不遠。中學時去過,但印象不深。前前後後在北京二十年,無數次騎車從天安門前和故宮後過,隻是張望一眼,沒有進去的欲望。

五年前在北京時去了一次故宮。計劃得很好,先去景山然後從故宮後門進故宮。出景山後才知故宮後門已是隻出不進。繞到天安門到午門,人山人海。跟著人流進了故宮,前擁後簇地一個殿一個殿地點卯。

到鍾表館了,突然眼前一亮。樓上樓下,美人進出,小鳥唧唧。隻是沒有小時候看見的大和漂亮。也許還是當時的那些,隻是自己變大變老了。也突然明白為什麽後來去故宮沒有留下深刻的印象。這都是因為這些會唱歌跳舞的鍾表。

外公在故宮工作過,還給曾經我們帶來點特權。他在哪裏幹什麽,一直不知。上網查了查,不抱什麽希望,到底那是七十多年前的事了。不想把外公的名字一輸入,立馬一堆信息。他寫了一本如今研究故宮的葵花寶典叫清宮述評的書,講述外公從故宮故紙堆和嘰裏旮旯裏翻出的清宮奇聞逸事。晚矣!外公仙逝已近七十年,再也不能聽他老人家親口講講那些沒有來得及寫進書裏的清宮故事了。

 

庸貓。2018年一月16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