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的日本人都習慣在席子上作息,用不著凳子和床,房間不高不大也能用得寬敞。現在的習慣不同了,睡床坐椅子是主流,所以新建房子的房間麵積和室內高度都有增大傾向。
我現在是按新習慣住老房子。拆隔板並房間那是必然了。室內高度沒辦法改,那就弄成稍亮的顏色讓房頂顯得高。但還不能太亮,太亮會讓人感覺不安穩。
基本思想想了這麽多,等到做的時候,選擇了最省事兒的方案。材料選的也是大眾化的壁紙和塗料。也曾計劃統一吊個棚增加統一性和壁紙效果,但是這樣會占據10厘米的室內高,放棄了吧,室內高才240厘米,況且地震多發,房頂越輕越好。
房頂材料基本有三種。壁紙是首選,比較費工,以目前我的技術水平得兩個人一起幹。2009年的時候還能和娃媽一起幹,現在不行了,兩娃不好帶。塗料就簡單多了,但缺少壁紙的柔和之感。再有是石膏板,遮音吸音效果也好,但需要吊頂我我沒有嚐試。
以下是我做的五種嚐試。
第一種,日式吊頂上貼壁紙。
1-1 日式吊頂
1-2 直接貼壁紙,不用做基礎處理。(2009年幹的)
第二種,日式吊頂上刷塗料。
2-1 原有日式吊頂(同1-1)
2-2 直接刷塗料(第1次),不用做基礎處理。
2-3刷塗料(第2次),完成。
第三種,撤去日式吊頂,刷塗料。
3-1 原有日式吊頂(同1-1)
3-2 撤掉吊頂(照片裏麵深色部分)
3-3 用泥子摸平混凝土麵的凸凹處,縫隙,以及空洞。
3-4 刷塗料(2次),完成
第四種,水泥砂頂貼壁紙。
4-1 原有水泥砂頂
4-2 去掉原有裝修砂頂之前,先保護好自己,粉塵很重,哈哈
4-3 刮平
4-4 刷一層起固定作用的塗料
4-5 在壁紙邊際等處貼加固紙(這張照片的砂頂刮得不徹底,將就用)
4-6 貼壁紙(2009年幹的)
4-7 完成(2009年幹的)
第五種,水泥砂頂刷塗料。
5-1 原有水泥砂頂(同4-1)
5-2去掉原有裝修(砂頂)(同4-2,3)
5-3 用泥子摸平凹凸嚴重的地方
5-4 刷塗料兩次,完成
總體說來房頂裝修不隻是簡捷,應該是簡陋。
不過看習慣就好,娃媽一直說弄得挺好的。
我也認為弄得不錯。
計劃下集收尾,去掉過程,集中上些裝修前後的效果照片,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