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京報報道,在世界衛生組織於當地時間3月11日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成為全球大流行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籲所有人行動起來,“這也是對責任和團結的呼籲——國家應團結起來、人民應團結起來”,“在抗擊病毒時,我們不能讓恐懼蔓延。讓我們共同擊敗這一威脅”。當天,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宣布,根據評估,世衛組織認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可被稱為“全球大流行”。
這雖然隻是一個描述上的變化,但同時也是謹慎且重要的定性。“全球大流行”是世衛組織定義疫情嚴重程度的最高級別用詞。在此之前,世衛組織一直沒有正式使用“大流行”這樣的詞匯來定義這次疫情,但隨著疫情傳播程度的升級,這一天終究來臨,這意味著疫情已經變成全體人類的共同敵人與共同威脅,全球聯手防控刻不容緩。
“全球大流行”聽起來令人畏懼,但這隻是對疫情流行程度的一種客觀描述,並不意味著病毒變得更加致命。實際上,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流行病對生命的危害正變得越來越小。所以譚德塞同時指出,“所有國家仍然可以改變此次大流行,這也是首個可以被控製的大流行疾病”。
但“可以被控製”絕不是忽視和不作為的借口,此次疫情的危害性有目共睹,它不但對人類健康和生命造成損失,同時還製造恐慌,重創全球經濟。麵對疫情的全球大流行,沒有人能偏安一隅、獨善其身,所有國家地區、所有人都須行動起來,構建抗疫共同體,才能把疫情造成的損失減到最小。
以此而言,疫情“控製權”實際上掌握在你我所有人手中。這也是流行病與非流行病的最大區別。作為人類的一員,個體有責任做好個人防護,保護自己免受疫病侵害,同時也有責任積極配合公共疫情防控措施,避免成為移動感染源;而不同國家、地區之間,也有責任展開互助合作,積極采取行動,減緩和斬斷病毒傳播。
事實上,當疫情升級為全球大流行,也就意味著各國各自為政時期的結束。病毒沒有國界,在全球化時代更是如此。在今日的世界,國際交往與洲際旅行如此頻繁,跨國產業鏈條深入各國經濟的毛細血管,孤立與隔絕比疫情更可怕。
世界攜手抗疫,人類命運與共。幾乎是在“大流行”宣布的同一時間,中國首班抗疫援外專家組包機馳援歐洲疫情最危急的意大利。這架全新的A350專機不但搭載了9名中國醫療專家,還滿載31噸醫療物資。而在此前,中國已向伊朗、伊拉克派出專家小組,並向世衛組織捐款2000萬美元。一些地方政府與民間機構捐贈的口罩、防護服等防疫、醫療物資也在源源不斷送往世界各地。“青山一道,共擔風雨”,如捐贈物資上這句贈詩所言,在世界幫助我們取得抗疫階段性勝利後,攜手同構抗疫共同體,應對病毒在世界各地的蔓延正當其時。
中國是疫情的第一批受害者,在過去的三個多月裏,中國人民為抗擊疫情付出了巨大代價,為世界爭取了更多抗疫時間,同時也率先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驗證了疫情的可控性。3月1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布,“總體上我國本輪疫情流行高峰已經過去”。這意味著中國不但有經驗、有義務,也有更多餘力投入資源到全球性聯防聯控中去,為全球共抗疫情作出更多中國貢獻,最終攜手戰勝此次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