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個人資料
一點即通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衛健委舉行人體捐獻器官轉運綠色通道新聞發布會

(2019-12-04 16:48:14) 下一個

2019年11月26日,衛健委在上海虹橋機場舉行人體捐獻器官轉運綠色通道新聞發布會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
媒體界的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非常高興向大家介紹我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以及人體捐獻器官轉運綠色通道有關情況。我將從三個方麵進行介紹。首先是,我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情況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各級衛生健康部門和紅十字會團結協作、積極探索,發揮製度優勢,不斷健全我國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體係,推動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強化頂層設計,完善器官移植製度保障。2007年國務院頒布了《人體器官移植條例》,標誌著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進一步走上了法製化和規範化的軌道。在此基礎上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紅十字會等部門著力構建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管理的科學化、法製化、規範化製度管理體係,陸續頒布實施一係列相關管理規定和技術規範、落實法律法規規定,在人體器官捐獻、獲取分配、移植臨床服務、數據登記、監管等各方麵加強頂層設計,完善製度建設,理順工作機製。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中明確將人體器官買賣作為嚴重的刑事犯罪,為打擊相關違法犯罪行為提供了法律保障。(二)保障公平公正,構建科學合理的器官獲取分配工作機製。一是積極推動器官捐獻。2015年以來,公民自願捐獻已成為我國器官移植來源的唯一途徑。我們依托紅十字會進行廣泛的社會宣傳動員,創新捐獻動員舉措,鼓勵公眾積極參與。二是規範器官獲取。建立器官獲取組織,明確工作機製,形成了兼顧腦死亡和循環死亡的器官捐獻標準,規範器官獲取流程。三是公平分配器官。啟用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計算機係統,將患者病情緊急程度和器官匹配程度等醫學指標作為分配器官資源的唯一準則,保障器官分配科學透明公平公正。(三)加強質量管理,不斷提升器官移植技術水平。建立以大數據為支撐的信息化質控平台,實現了從器官捐獻、獲取、分配到移植的全過程可追溯管理。成立各大器官移植質控中心,開展器官移植質量控製,將器官移植質控納入全國醫療質量控製體係,保障質量安全。鼓勵開展器官移植技術創新,不斷提高器官移植質量,推動技術能力和水平健康可持續提升。
  二是,我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成績。(一)器官捐獻和移植數量大幅提升。2015年-2018年每年完成器官捐獻分別為2766、4080、5146、6302例,增長迅速,2018年捐獻數量位居世界第二位。同年,實施器官移植手術量突破2萬例,手術量同樣居世界第二位。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仁濟醫院肝髒移植、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和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的心髒移植以及無錫市人民醫院和中日友好醫院的肺髒移植數量均位居世界前列。(二)器官移植技術能力水平不斷提升。我國器官移植手術操作技術不斷改進創新,部分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國際上已開展的器官移植我國均已開展,部分器官移植技術實現突破,國際領跑。如:自體肝移植技術,無缺血肝移植技術;手術機器人完成同種異體腎移植術已開始臨床應用,並逐步普及;兒童肝髒移植技術國際領先。同時,在器官維護和獲取技術能力方麵,生命支持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器官保存技術取得突破。有關醫院和單位積極研發器官體外機械灌注修複技術和設備,與國外保持同步。(三)器官移植質量不斷提升。我國器官移植術後受者生存率等指標達國際先進水平。我國活體肝髒移植術後受者1年和3年累計生存率分別為92.5%、89.8%。心髒、腎髒移植術後生存率居國際前列。2018年我國心髒移植手術術後一年生存率為90.8%,高於於國際心肺移植學會的85.4%;腎髒移植的1年/3年受者生存率96.7%,95.6%,居國際先進水平。
  三是,人體捐獻器官綠色通道建立與運行情況。器官捐獻和移植事業的發展,得益於良好的工作機製,也得到了相關部門的全力支持。2016年,我委聯合公安部等6部委共同建立人體捐獻器官轉運綠色通道,這是我國“政府主導、部門協作、行業推動、社會支持”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機製的具體體現。隨著我國捐獻與移植工作的推進,捐獻器官全國匹配共享的數量及比例逐漸提高。盡管器官的共享有利於實現公平高效的器官分配,但是受製於現在的醫學技術,可移植器官均有可以耐受的最大缺血時間,例如肝髒耐受冷缺血時間上限為12小時,超過此時間受者原發性移植肝無功能、移植肝功能延遲恢複、膽道缺血性損傷等並發症發生率顯著增高,受者術後生存率明顯降低。腎髒耐受冷缺血時間上限約為24小時,心髒耐受冷缺血時間上限約為6-8小時,肺髒耐受冷缺血時間上限約為8-12小時。即使在可耐受的時間內,缺血時間越長,器官的質量及器官接受者的預後越差。所以器官轉運是一場生命與時間的賽跑。受限於我國廣袤的國土麵積及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同時為降低患者器官移植總花費,我國大多采用由醫務人員攜帶,通過民航班機、高速鐵路及公路運輸的形式轉運捐獻器官。轉運過程中麵臨較多不確定因素,轉運時間較長,對器官質量造成不利影響,因轉運問題導致的器官浪費也時有發生。為縮短人體捐獻器官轉運時間,減少因轉運環節對器官移植質量安全影響,保障患者生命健康,2016年5月,我委聯合公安部、交通運輸部、中國民用航空局、中國鐵路總公司、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印發了《關於建立人體捐獻器官轉運綠色通道的通知》,建立了以民航、高鐵為核心的低成本、高效率的人體捐獻器官轉運綠色通道工作機製。據統計,綠色通道建立3年以來,器官轉運時間平均縮短1-1.5小時(其中,綠色通道建立後,肝髒平均冷缺血時間由6.88小時降低至6.44小時,腎髒由6.5小時降低至5.5小時,心髒由4.89小時降低至3.78小時,肺髒由8.87小時降低至7.42小時),全國器官全國共享率總體上升7.3%(其中腎髒全國共享率上升了6.41%,肝髒全國共享率上升了8.24%),器官利用率提升6.7%,捐獻器官共享半徑大大擴展,數以千計的終末期器官衰竭患者得到救治機會。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提出“健康中國”“質量強國”戰略,以問題為導向,圍繞人民群眾對移植服務的需求與移植事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個主要矛盾,我們在注重發展數量和速度的同時,更要推動器官捐獻與移植事業由高速度增長向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在積極推動捐獻的同時,進一步優化器官移植臨床服務資源布局,著力解決區域之間、學科之間器官移植技術能力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加強捐獻、獲取、分配管理力度。在質的大幅度提升中實現量的持續健康增長,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