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443)
2015 (515)
2016 (460)
2017 (448)
2018 (272)
2019 (135)
2022 (1)
近日,美國彭博社刊登了一篇題為《假新聞和謠言是如何煽動香港分裂》的報道,其中不僅以大篇幅談到了香港的輿論場已被假新聞“淹沒”的問題,更提到了“抗議者”在用謠言“妖魔化”警察與港府。
近日導致香港街頭暴力升級的香港科大一學生墜樓死亡案,就是彭博社這篇文章重點提到的一個案例。
這家美國媒體表示,在周梓樂從出事的停車樓墜下後沒多久,各種缺乏根據的謠言就開始在香港的網絡上傳播開了,其中就包括宣稱周梓樂是被警察追趕和推下樓的。還有傳言宣稱警察故意阻攔救護車進場,延誤了搶救周梓樂的時機。
(截圖來自彭博社的報道)
然而,彭博社指出,盡管這些說法缺乏根據,警方也澄清了這些說法,就連香港不少媒體都認為周梓樂墜樓的原因不明,數百名“示威者”仍然以他11月8日離世的事情為“契機”,與警方發生了衝突,結果一名“示威者”於11月11日被警方槍擊(注:此人在被槍擊前曾妄圖搶走警察的槍)。
接下來,彭博社又寫道,隨著香港邁入反政府示威的第23周,這座城市也被大量的網絡謠言、假新聞、政治宣傳所淹沒。但出於“平衡”需要,彭博社又補充說這些謠言、假新聞和政治宣傳是來自“雙方麵”的。
不過即便如此,彭博社在這篇報道中還是用更多篇幅介紹了那些針對警察的謠言,並作出了“示威的支持者經常會妖魔化警察和政府”的表述(原話為“protest supporters often demonize the police and the government”)。
除了其在報道開頭提到的周梓樂墜樓死亡案中的謠言,彭博社還提到警方和港府在過去短短24小時之內就不得不連續澄清多條謠言,包括警察被官方允許隨意對“示威者”開槍的謠言,銀行被官方要求限製現金取款額度的謠言,以及官方將動用緊急權力關閉金融市場和學校的謠言等等。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不得不呼籲民眾要“冷靜”和“看清事實”。
(圖片來自東方IC)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被人造謠在參加日本天皇的登基典禮時“玩手機”的事情,以及“示威者”用虛假的X光片造謠警察打傷示威者腦子的事情,也被彭博社的這篇報道提及。當時一些香港媒體也參與傳播過這些謠言……
(林鄭月娥是在典禮開始之前看的手機,卻被造謠成是在典禮中看手機)
彭博社還重點分析了此前香港網絡上備受關注的15歲少女陳彥霖死亡案中的謠言,稱雖然警方表示陳的死因是自殺,但“示威者”卻宣稱陳是被警察、港府官員以及內地政府的人殺害的,更有“示威者”因此跑到陳的學校去砸玻璃和在牆麵上亂塗亂畫。
但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大學一名法律係的學生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卻表示,在和平的時期他或許不會相信警方或政府殺害陳並掩蓋證據的說法,“但人們現在很害怕,也不相信政府了,所以我也不知道該相信誰”。
(截圖來自彭博社的報道)
另外,彭博社又提到了曾被香港“示威者”和反對派炒作的港鐵太子站“警察打死人案”,稱雖然警方也否認了這些指控,但“示威者”宣稱警察打死人的說法卻得到了黃之鋒乃至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的宣揚。結果有民意調查顯示目前仍有一半受訪者認為警察在太子站打死了人。
對於這一現象,彭博社的描述是“當關於抗議的那些缺乏根據的說法,在社交媒體上傳開後,就很難再被製止。”(原話為:Once unsubstantiated claims about the protests start spreading on social media, they’re often hard to contain.)
彭博社采訪的一名香港大學的傳媒學者則表示,假新聞會加劇民意的兩極化,而香港的情況已經到了分歧不可能再被調和的地步。
(截圖來自彭博社的報道)
另一名該校研究自殺問題的學者還認為,目前香港每個人都很憤怒,也都不願意後退,而且雙方已經被一堵無法翻越的高牆隔開,在自說自話,這很危險。
最後,雖然一些香港的大學機構也在進行一些澄清謠言的工作,但彭博社認為這些努力並沒有給香港人“消化”抗議相關信息的方式帶來實質性的改變。
(截圖來自彭博社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