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個人資料
一點即通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為什麽有人喜歡扔硬幣祈福?

(2017-11-09 17:21:04) 下一個

 

  前段時間,國內一則乘客向飛機扔硬幣的新聞再次引發大家討論。

  據祥鵬航空10月18日晚通過其官方微博發布的消息稱,當天,祥鵬航空8L9960(安慶-昆明)航班在乘客登機過程中,一名乘客向飛機發動機投擲硬幣。為了確保飛行安全,該航班被臨時取消。事後公安機關介入調查,涉事乘客被控製。

 

 

  據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安徽省安慶市公安局公共交通分局了解到的情況,這名投擲硬幣的女乘客方某今年76歲,因為第一次搭乘飛機,輕信丟硬幣可以祈求平安,於是在登機時朝飛機方向投擲了硬幣。

  其實,這類事件的出現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今年六月,南航CZ380航班在登機時,一位80多歲的老奶奶向飛機引擎裏撒了一把硬幣以求平安,事件一經爆出,立刻傳遍網絡,老奶奶的“祈福”理由和方式都令網友們哭笑不得。

 

  好懸啊!幸好兩次扔硬幣都被及時發現了,否則“祈福”就要變成“祈禍”了!

  據說,有的航空公司為了預防此類事情再次發生,準備在飛機裏增設“祈福箱”,而且還支持掃碼支付。

 

  事實上,很久以來,人們對扔硬幣祈福一直都充滿熱情,隻要是旅遊、參觀的地方,扔硬幣似乎成了一種“例行公事”。

 

  特別是近些年,隨著人們收入水平提高,扔硬幣的地方也越來越多,且麵值越來越大。

 

  甚至在紹興,魯迅故居,即使人們並不將魯迅奉為神明,也還是有很多“虔誠”遊客很熱情地向池塘、水井裏扔硬幣,甚至連魯迅家的鹹菜缸都沒放過。

 

  旅遊景點、寺廟、公園、動物園、博物館、展覽館……能扔的地方扔,不能扔的地方也扔,沒有地方可扔的,製造地方也要扔……就連石像前,地宮內,石館、懸棺都不放過。

 

  甚至就連博物館裏的恐龍化石,也被賦予了某種神聖的使命。

 

  最奇葩的是,福州三中內的一男廁小便池,也成了人們祈福的“投幣箱”!

 

  據說,最開始是一個男生上廁所時不小心掉了一枚硬幣,從此畫風就跑偏了……每到期中考或期末考,男廁所的小便池中就會出現大量硬幣,甚至還有百元大鈔。

  小便池裏扔錢幣幹什麽用?難不成是要祈求考試不掛科!?

 

  當然,扔硬幣的數額也各不相同,有投一毛、五毛的,以一塊麵額的居多,有錢的主直接丟個50、100的紙幣也不稀奇,可個別任性的土豪竟然直接丟銀行卡!在四川樂山大佛某處水池內,就沉著數張銀行卡,也不知卡裏是不是真的有錢……

 

  有媒體總結稱,隻要有爐子、池子、坑這些設施,就會有人扔錢。據說,有人從中受到啟發,並由此發明了發家致富的新本領:找個人多的地方挖個坑,坑口寫上 “幸運池”三個字,然後再丟幾枚硬幣,第二天就能收獲滿滿一池硬幣……

 

  說了這麽多奇葩的祈福方式,那麽問題來了,人們為什麽習慣用扔硬幣這種方式祈福呢?這種行為的背後又是受什麽心理支配呢?

 

  在我國,供奉神靈的傳統流傳已久,早在先秦時代,古人就將玉器通過火燒、土埋、投河等方式奉獻給神靈,以達到祈福目的。

  不過,一般的老百姓沒有那麽多貴重財物當祭品,所以就拿出一些錢幣隨隨心意,希望“以錢為媒”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後來,曆代帝王也有了用金銀類似方式祭祀天地,稱為 “金簡玉牘”。

 

  比如武則天,就曾在嵩山峻極峰投了一塊金簡祈福。這塊金簡在1982年被一位農民撿到,後來成為河南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而從史料看,往風景名勝丟錢的做法,在唐代就有記載了。

  據唐代《朝野僉載》中記載,並州有一個妬(dù)女泉,泉水澄澈千尺,“祭者投錢及羊骨,皎然皆見”,於是逐漸有了往泉水裏扔錢祈福的做法。此外,從寺廟及景區出土的文物及錢幣來看,明清時期,為了應對這一需求,還推出了帶有祈福文字的許願錢幣,有升官、掙錢、生娃、求婚等願望,甚至還可以量身定製。

 

  此外,不少人認為,投幣祈福也多多少少與傳統宗教的信仰有關。

 

  為滿足人們“投幣許願”的欲望,所以至今幾乎每個寺廟還都設立有“功德箱”。一般人們供奉香火的時候,都會投些錢幣略表心意。

  其實,不止中國,全世界人都有扔硬幣許願的做法。甚至有學者認為,我們今天在景區隨意投錢的行為習慣,其實就是從國外傳來的。

 

  在意大利的羅馬有個幸福噴泉,因設有許願池而知名度頗高,最得遊客歡心。據說,背對許願池拋三枚硬幣,投進一枚代表找到戀人,投進兩枚代表彼此真心相愛,投進三枚代表蜜運成功,婚後一起重返羅馬。

 

  上世紀50年代,美國影片《羅馬假日》中,奧黛麗?赫本在許願池扔硬幣的橋段,也一度讓國外人扔錢成風。據英國《泰晤士報》報道,2016年全年拋入這個許願池的硬幣總值高達140萬歐元(約合1027萬元人民幣),這筆錢最終被用於慈善。

  不過,在我國上世紀80年代,往景區裏隨意投幣的行為,還基本上看不到。因為那個時候,大家都不富裕,一兩分錢都是筆不小的財富,景區胡亂撒錢的現象並不流行。

 

  90年代後,隨著人們的生活逐漸富裕起來,向景點和水池裏撒幣的行為才開始流行起來,以至於發展到今天,養成了見坑、見文物就扔錢幣的習慣。

 

  對此,有網友總結說:世上本沒有許願池,扔錢的人多了,就成了許願池!

  那麽,扔錢行為的背後究竟是一種什麽心理呢?

  有網友分析說,相比磕頭、念經,扔錢幣是一種輕鬆的祈福方式,因為相信那句“信則靈,不信則不靈”,所以很多人才會用扔錢幣這種方式來討個心理安慰。

 

  也有不少網友表示,知道扔錢幣行為沒有什麽意義,更多時候是受到了從眾心理影響,看到有人投錢幣,也跟著投,而且幾毛、幾塊錢數額也不多,大家也都不心疼,所以最後就養成了“見投就投”的風氣。

  此外,由於遊客扔的是錢幣,不少景區並不嚴厲製止,也不及時清理錢幣,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扔錢行為的泛濫。

 

  說白了,扔錢祈福並沒有任何實際意義,頂多隻能獲得一點小小的心理安慰。但如果盲目迷信到無所顧忌隨意投幣時,那就需要警惕了。比如往飛機引擎內投幣的行為,這種“祈福方式”簡直就是在製造麻煩和“災難”,嚴重危害了公共安全。

  所以,表達美好心願的初衷是好的,但一定要注意場合和方式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