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十幾萬的冬蟲夏草根本就不含抗癌成分,這一消息猶如重磅炸彈,摧毀了經營多年的“蟲草神話”。
冬蟲夏草被譽為“軟黃金”,在業內有著神壇地位。而此次把冬蟲夏草推向輿論深淵的,是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王成樹團隊發布在國際知名科學雜誌《細胞》子刊《化學生物學》的一篇論文,其中指出了根據基因及產生模式,冬蟲夏草不可能含抗癌成分蟲草素和噴司他丁。
近年來,關於冬蟲夏草的爭議不斷。一方麵受企業和媒體熱捧,價格連年上漲。一方麵市場混亂,功效和安全性屢遭質疑。
隨著越來越多理性聲音的出現,瘋狂的市場能否回歸正常?偏離軌道的行業能否找回初心?
神壇上的冬蟲夏草
有業內人士指出,冬蟲夏草走向神壇,馬家軍曾是大力推手。90年代,中國女子中長跑“馬家軍”連破世界記錄震驚世界。馬俊仁宣稱運動員們的飲食秘訣是鱉精和蟲草(冬蟲夏草)。這一說法這讓冬蟲夏草格外受關注。
雖然功效沒有得到科學印證,但這並不影響國內消費者對冬蟲夏草的追捧。此後,由於利益驅使,商家宣稱的功效也越來越多,甚至把“抗癌”作為主要亮點。冬蟲夏草被捧上神壇,價格一路水漲船高。
冬蟲夏草的神壇地位,吸引了大批資本爭相追逐,同仁堂、太極集團、康美藥業等知名藥企積極開發冬蟲夏草項目,尤其是青海春天,一度把冬蟲夏草產業做到極致,其核心產品“極草”曾占據國內蟲草粉片市場超過一半市場份額,為公司創下超 20 億元的營收規模。
同時,由於企業的大肆營銷以及誇大宣傳,冬蟲夏草的地位被捧得越來越高,價格比黃金要貴出一倍多。
在熱捧中質疑纏身
被推向神壇之後,質疑也隨之而來。近年來,冬蟲夏草負麵消息不斷。
2014年,國際著名真菌學家、原安徽農業大學校長李增智在接受中央台記者采訪時表示,冬蟲夏草其實就是一種真菌,是長在蟲子身上的蘑菇,過分炒作不正常。
這種說法在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中,都有呼應。
《中國藥典》(2015版)指出,冬蟲夏草的功效為“補腎益肺、止血化痰,用於腎虛精虧、腰膝酸痛、久咳虛喘、勞嗽咯血”。其功效看起來與普通中藥材無異。
而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對於蟲草的研究結果,被國際權威期刊發布,也進一步證實了,冬蟲夏草的抗癌依據不存在。
另外,記者在國內外權威性期刊也沒有找到關於冬蟲夏草有抗癌功效的定論。
但冬蟲夏草作為一種中草藥其成分太複雜,存在其他未知元素或未可知,所以冬蟲夏草的抗癌性雖然缺乏科學支持,也沒有完全被否定。
不隻是功效存疑,冬蟲夏草的安全性也屢爆負麵。
2016年2月,國家食藥監總局在其官網發布《關於冬蟲夏草類產品的消費提示》稱,在檢驗的冬蟲夏草、冬蟲夏草粉及純粉片產品中,砷含量為4.4~9.9 mg/kg。冬蟲夏草屬中藥材,不屬於藥食兩用物質。有關專家分析研判,保健食品國家安全標準中砷限量值為1.0 mg/kg,長期食用冬蟲夏草、冬蟲夏草粉及純粉片等產品會造成砷過量攝入,並可能在人體內蓄積,存在較高風險。
除了監管層麵的提示,冬蟲夏草的安全性問題也多次被媒體爆出。在某搜索引擎上,記者輸入“冬蟲夏草重金屬超標”,搜索結果上萬條。
這從側麵也反映出冬蟲夏草市場長期混亂,假冒偽劣泛濫的局麵。其中緣由,莫過於部分無良商家對利益的追逐。
身份尷尬 生產企業何去何從?
從食品到中藥再到保健品,冬蟲夏草的身份幾經波折,企業命運也隨之起起落落。
2009年衛生部的《關於普通食品中有關原料問題的批複》和2010年國家質檢總局食品生產監管司的《關於冬蟲夏草不得作為普通食品原料的通知》都規定,冬蟲夏草目前不得作為普通食品原料使用。
2012年6月份,國家食藥監總局下發《關於冬蟲夏草中藥飲片炮製規範有關問題的通知》,指出冬蟲夏草粉碎及壓製成片不屬於中藥飲片炮製範疇。
而2012年8月份,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印發了《冬蟲夏草用於保健食品試點工作方案》5家企業成為試點企業,包括同仁堂、康美藥業、青海春天、勁牌有限公司和江中藥業。這似乎讓冬蟲夏草保健品擁有了“合法身份”。
而讓人意外的是,2016年3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下發了《關於停止冬蟲夏草用於保健食品試點工作的通知》。冬蟲夏草用於保健品的試點工作被提前叫停,進入保健食品須統一報批。
記者在國家食藥監總局的數據庫裏查到,有“冬蟲夏草”字樣的保健食品有26條記錄,而含“蟲草”字樣的保健食品更是多達134條,其中涉及上百家,包括同仁堂、勁牌生物、康富來、江中製藥等大藥企。
可以看到,在這場監管的洪流中,一些企業已搶先上岸,而有些企業險則麵臨被“淹死”的風險。如青海春天極草純粉片就陷入了非食品、非藥品、非保健品的“三非”身份。一紙批文就讓占比公司營收近80%的核心產品全麵停產。“極草神話”戛然而止。如今,青海春天隻能靠廣告收入撐撐場麵。
那麽,已獲得保健字號的藥企是否擁有了免死金牌?他們還能再續冬蟲夏草神話嗎?記者認為,沒有了“抗癌功效”的加持,藥企暢想冬蟲夏草的美好“錢”景勢必會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