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個人資料
一點即通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這位明朝的老太監,與鄭和一樣為國家立了大功

(2016-09-20 18:04:32) 下一個

  說起明朝的太監,一頭一尾一忠一奸最為著名。明初太監鄭和七下西洋,至今仍為國人津津樂道;明末太監魏忠賢禍國殃民,甚至被謾罵為明朝滅亡的罪魁之一。

  其實,在明朝二百多年的曆史中,太監始終是一個繞不過去的群體。因為在政體設置中,本就為太監留下了一席之地。

  在內,司禮監、禦馬監等太監集團執掌批紅、東廠、提督京營等權力;在外,各地都有鎮守太監、監軍太監作為皇權的耳目。

  而與謀一己之權不同,明朝初年,有這樣一位太監,他本是女真人,卻深得明成祖朱棣祖孫四代的信任;他監軍遼東,卻因土木堡之變而丟官罷職;他是一位開疆拓土的英雄,十巡北海功比鄭和,卻長期以來在曆史上默默無聞。

  他的名字,叫亦失哈。





    還原曆史真相:“奴兒幹都司”產生前後   清代編纂的《明史》記載,明朝東北邊界“止於開原、鐵嶺”。

  然而,一份從俄國出土的珍貴拓片,卻揭開了明朝廣闊疆域的真相——東北部遠至黑龍江,與今疆域相近。

  那麽,真相到底是什麽?為何清廷有意誤寫曆史?明代又究竟是如何管轄黑龍江流域,且由誰來管轄的?

  這一切,我們都要從亦失哈談起。

  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為了加強對東北地區的管理,明朝政府設立了奴兒幹都司,作為管理黑龍江流域和庫頁島地區的軍政機構。

  雖然機構建立,但是效果如何,明成祖心裏並沒有底。因為,畢竟那裏是苦寒之地,當地又隻有衛所而無行政管理機構。漁獵為生的各少數民族是否認同明朝的統治,還是未知數。

  於是,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朱棣便派遣其親信太監亦失哈為欽差,前往奴兒幹都司轄區進行巡視。

 

  (明成祖朱棣)

  亦失哈何許人也?曆史上居然沒有對他生卒年的記載,隻道他是海西女真人,不但懂女真話,還懂漢語,既熟知明朝的典章製度,又熟諳東北的風土民情。

  這些優勢,無疑都非常有利於與奴兒幹都司轄區的土著居民開展交流。

  由此,拉開了亦失哈先後曆時22年之久的“十巡北海”之旅。

    走進曆史現場:兢兢業業“奴兒幹”生涯   據史書記載,亦失哈第一次巡視奴兒幹地區的任務,是護送首任都司康旺等人前去赴任。

  當時,亦失哈率領明朝官軍千餘人,乘坐大船25艘,浩浩蕩蕩地沿鬆花江、黑龍江直抵黑龍江出海口,沿途招撫當地土著居民效忠大明。

  可以說,亦失哈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黑龍江兩岸的野人女真部落紛紛認可大明的管轄權,奴兒幹都司的轄區也增至184個衛和20個千戶所。





  自此以後,截止到明朝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亦失哈先後十次巡視奴兒幹地區宣示大明王朝的主權,並於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第九次巡視時,護送了第二任奴兒幹都司康福(首任都司康旺之子)上任。

  可以說,亦失哈生命中最寶貴的時光,都奉獻給了對東北主權的維護當中。東北族人,既認可他的功勞、也敬仰他的苦勞。

  曆仕四朝,亦失哈十次巡視東北的功績幾乎可以與鄭和相比,而且從鞏固國土疆域而言,他遠比鄭和影響深遠。

  可是,為什麽兩者一個聲名顯赫,一個默默無聞?

    探析曆史背後:東北統治功臣浮出水麵   究其原因在於:清朝取代明朝之後,雖然最終奪回疆域,但為了掩蓋其女真先祖曾長期臣服於漢人朝廷的事實,滿族史官對奴兒幹都司進行了選擇性“失語”。

  所以,在編纂《明史》時,史書中對這一段曆史語焉不詳。

  那麽,亦失哈十巡北海的曆史又是怎麽浮出水麵的?有沒有實物可以證明這一段波瀾壯闊的曆史呢?

  這一切,要感謝晚清一位名叫曹廷傑的人,正是他冒死從俄國複製了一件國寶級文物的拓片,才由此證明了明朝對東北地區的主權。



  曹廷傑是湖北人,1850年出生,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他曆時129天往返行程數千公裏、深入當時已經被割讓給沙皇俄國的外東北地區進行考察。最後,證明了黑龍江兩岸和烏蘇裏江東岸,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話說,沙皇俄國通過《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割讓了外東北10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後,就開始著手毀滅外東北的曆史印記,任何帶有東方色彩、特別是漢字內容的物品,一律收集銷毀。

  這些後來居上的入侵者們,妄圖徹底消滅外東北的曆史記憶。

  看看現在的世界地圖,在距離黑龍江入海口100多公裏的地方,有一座叫做尼古拉耶夫斯克的城市,這座城市曾經有一個中文名字,叫“廟街”。顧名思義,這座小城曾經有一座廟宇,且比較繁華,形成了一定的人口聚居。

  沒錯,廟街正是明朝奴兒幹都司所在地,而這座廟就是大名鼎鼎的永寧寺,永寧寺的建立者,正是十巡北海的欽差太監亦失哈。

  遺憾的是,亦失哈之後,明朝政府就再也沒有派遣官方人員巡視東北邊疆,而奴兒幹都司不久之後也被撤銷了,永寧寺也終被毀棄,隻剩下二座石碑紀錄著大明帝國曾經的輝煌。

  曹廷傑從外東北地區冒著生命危險帶回來的拓片,正是這二座碑的碑記。他在《西伯利東偏紀要》中明確寫道,碑記的內容為“述太監亦失哈征服奴兒幹海及海中苦夷事。論者鹹謂明之東北邊塞,盡於鐵嶺、開原,今以二碑證之,其說殊不足據……”

  這一記載,不但為研究中國東北古代邊疆史提供了鐵證,也記錄下了亦失哈這個曾為中華民族作出巨大貢獻的英雄之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其實也和清以後的宣傳有關。為了掩蓋總體上在海洋文明上的落後,需要鄭和這個楷模來證明一把。其實和奧運金牌是一回事。其實這種宣傳,初期可能有所振奮,長久反而造成了心態上的繼續閉關自守。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