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個人資料
一點即通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何時聖旨開場白才有“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2016-04-18 17:38:58) 下一個

 

 
 

 

聖旨圖

  在數不清的曆史劇中,常會有宣讀聖旨的鏡頭:“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其實明代以前,聖旨的“開場白”是沒有這八個字的,凡是出現了的,都屬於“戲說”和“穿越”。

  比如,《楚漢傳奇》第九集,趙高和李斯商量偽造始皇帝的遺詔。李斯大筆一揮,寫下“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大秦王朝肯定沒有這個說法,不知道李斯鬧騰個什麽勁。

  先說“皇帝詔曰”,應該和秦始皇有點關係,秦始皇稱雄天下後,不再滿足於王的稱號,定名號為皇帝,自稱為“朕”,命為製,令為詔,其玉璽上就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以昭示其合法性。看來“皇帝”“詔”是秦始皇最早使用的。漢承秦製,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備的皇帝製度。“詔曰”這兩個字則最早出現在漢代帝王的文書中。之後一直被沿用下來。

  再說“奉天承運”。在中國古代,聖旨的開頭語也不全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曆朝曆代是有區別的。比如,唐代的聖旨,一般由門下省審核頒行,聖旨正文開頭往往是“門下”兩字,《肅宗命皇太子監國製》的開頭就是“門下,天下之本……”;魏晉南北朝時期,皇帝的即位聖旨中多用“應天順時,受茲明命”開頭,以闡明天子的“正統”;宋代的聖旨寫作格式大體上繼承了唐代,又有所變化,從宋太祖到宋徽宗,即位時下達的旨意都用“門下”二字開頭,另外喜歡用“朕紹膺駿命”或“朕膺昊天之眷命”開頭的也不少;元朝時期,聖旨開頭語一律為“長生天氣力裏,大福蔭護助裏,皇帝聖旨……”最早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作為聖旨開頭語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這裏重點說說朱元璋和“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幾個字。

  朱元璋建立大明政權後,非常喜歡用“奉天”這個詞,他認為結束了元代的暴虐統治是順應天道的,所以動不動就跟人家說自己是“奉天而行,非敢自專也”。在南京定都後,便將南京更名為“應天府”,又將皇宮裏規模最大的金鑾殿取名為“奉天殿”,甚至有時候還會自稱是“奉天法祖”。這裏的法並不是指法律,而是指效仿,這裏的祖也並不是指朱元璋自己的祖先,而是泛指整個漢族的祖先。朱元璋如此喜歡“奉天”二字,也不是從登基開始敲定了的,而是經曆了一番周折。

  開國的前十年裏,朱元璋寫聖旨都是直接點題的,沒有什麽特定的格式,“天底下還有這麽壞的人”“有難題解決不了的可以來南京找我”之類的話在聖旨中有很多。後來,朝廷各方麵的機製逐漸完善,朱元璋也講究起來,對自己的皇帝位子一再強調是“天意”,把手拿的玉圭也刻上“奉天法祖”的字樣。他親自撰寫《禦製記夢》一文,繪聲繪色地講述自己夢見天宮,見到了“道法三清”。至此,朱元璋開始自稱“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他再頒發聖旨時,便以這八個字作為“開場白”了。這在明朝文學家沈德符《萬曆野獲編》一書中有記載。

  朱元璋的聖旨內容有很多被改編成明代重刑法令《禦製大誥》。洪武十九年,朱元璋在皇宮舉辦了背誦比賽,隻要《禦製大誥》背得好,就能得到賞賜,據說19萬人參加了背誦比賽。

  但是,像朱元璋親自動手寫聖旨的皇帝畢竟不多,他之後的大多數皇帝,都將這個工作交給大臣們去做。因此,聖旨的內容、格式和措詞越來越格式化。比如,為了顯示“天”和“皇帝”的絕對權威,明朝中後期的聖旨開頭逐漸演變成了“奉”字放第一行,“天承運”放第二行頂格,“皇帝詔曰”放第三行比第二行“天承運”的“天”字低一格的固定格式。

  大清的皇帝們也想學朱元璋,表明入主中原是天命所係,所以將本族發祥地盛京改稱“奉天府”,同時在詔書中也采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作為開頭,一直用到宣統帝退位。值得一提的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正確斷句法應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而不是影視作品中“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讀法。

  《楚漢傳奇》裏,李斯大筆揮出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不知有沒有想到,這是搶了朱重八的專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