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個人資料
一點即通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邪教信徒不健康心理因素分析

(2015-03-16 19:58:31) 下一個
文章來源:凱風網  

  內容提要:當代中國,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不斷豐富,精神方麵需求也不斷提高。一些邪教組織卻抓住改革開放這一社會變革期人們的一些心理需求,利用一些民眾不健康的心理因素,使這部分民眾不幸被其俘虜而成為邪教信眾。本文試就這些邪教信眾的基本心態進行分析,以心理學的視覺找到他們親近和癡迷邪教的不健康心理因素,結合工作實際提出一些矯治對策。

  關鍵詞:邪教信眾 基本心態 心理因素 矯治對策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不斷豐富,精神方麵的需求也不斷提高,一些邪教分子利用許多民眾缺乏基本的宗教知識,不管正教邪教,是“教”就信的特點,打著宗教的幌子招徠、誘惑群眾將邪教作為“宗教”加以信仰。不可否認,邪教的迷惑性和欺騙性是信眾癡迷的誘因,但為什麽絕大多數人都能看清邪教的醜惡嘴臉,而這些邪教信眾卻將其奉之為神明,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呢?他們究竟有著怎樣的心態?怎樣才能幫助他們盡快走出邪教的泥淖?本文試從當代我國邪教信眾的不健康心理因素入手,運用心理學的知識來對以上幾個問題進行分析。

  一、邪教信眾不健康心理因素分析 

  邪教信眾癡迷邪教,固然有曆史、社會、環境等許多方麵因素的影響,但為什麽麵對同樣的環境,隻有少部分的人癡迷邪教而不能自拔呢?不可否認,邪教組織有意識的欺騙和精神控製是一個重要原因,但作為信眾個體的不健康心理因素則是他們能被邪教組織利用而癡迷其中的主因。用許又新先生1988年提出的心理健康三標準[1]來對邪教信眾進行研判,他們均不同程度存在不健康心理,不少人已出現不正常心理。在這裏,筆者僅從心理學角度,就他們的不健康心理因素進行簡單分析。

  (一)認知歪曲 

  認知,是指一個人對某一事件的認識和看法,包括對過去事件的評價,對當前事件的解釋,以及對未來發生事件的預期。心理學上講“因人而異的認知世界”就是對於同一個事物,不同的人看來很可能就不一樣。例如,幾個人上山,地質學家看到的隻是岩石,植物學家看到隻是花草樹木,獵人看到的隻是各種飛禽走獸。受社會經曆、心理水平、個人習慣等多方麵因素的影響,人與人之間看問題出現差異是正常的。但由於受到邪教組織有目的的誘騙蠱惑,邪教信眾認知表現出明顯的歪曲,且癡迷愈深,歪曲愈重,表現為以下幾種形式:一是任意推斷。在證據缺乏或不充分時草率地做出結論,並堅信此結論:“我沒有什麽用,他們都不喜歡我。”二是以偏概全。“現在這麽多貪官,都是政府的錯。”三是過度泛化。““法輪功”是好的,政府取締了“法輪功”,所以政府不好,領導也壞。”四是誇大或縮小。對客觀事件的意義做出歪曲的評價:“張三涉黑了,李四貪汙了,領導沒一個是好的。”五是極端思維。邪教信眾中普遍存在非此即彼,要麽全對,要麽全錯的觀念,“師父是神,師父的言行全是對的,政府都是錯的”。

  (二)人格類型缺陷 

  我國的一些人格心理學家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逐漸探索建構中國人自己人格測驗工具,利用本土化的價格工具CPAI(Chinese Personality Assessment Inventory),分別在1992年和2001年采集數據,研究中國人群體人格特征隨社會快速變遷而發生的變化。結果表明,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具有開放性、多樣性人格特征的新一代中國人正在形成過程中。[2]而我國的邪教滋生和發展主要是在上世紀90年代,這些邪教信眾大多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迷失自己,經曆挫折或失敗、遇到困難和問題,心理往往變得非常脆弱,這些問題又難以得到排解,為了尋找心理慰藉而誤入邪教。

  心理學調查結果還顯示,邪教信眾往往會至少具有以下性格傾向中的某一、二項:一是具有偏執、強迫型人格傾向。這種人格傾向往往認知狹隘、偏執,無反向思維,易於被邪教組織的鼓吹所控製。二是具有分裂型人格傾向。這種人格傾向敏感於某種奇異的心理體驗,思維習慣於任意聯想,易於被邪教組織鼓吹的奇跡所吸引。三是具有癔症型人格傾向。這種人格傾向易受暗示,渴望得到注意和讚賞,好幻想,不習慣於理性邏輯思維,情緒化超出理性思維,易於用想象代替現實以滿足心理需求。四是具有衝動型人格傾向。這種人格傾向易於爆發負性激情,行為有不可預測性,往往情緒激動極易發怒做事不計後果。五是具有神經質人格傾向。這種人格傾向不相信自己能駕馭生活,缺乏自信,盲目乞求他人幫助,自願從屬他人,缺乏這種依賴會有毀滅感和無助感。六是具有受施虐型人格傾向。這種人格傾向易於任人擺布、自輕自賤、屈從外力,甚至自我傷害、自我折磨,以放棄自己的人格尊嚴,以摧殘自己的身心健康,犧牲親人朋友的感情甚至生命等來換取權力、財富和社會認可,極易成為邪教攻擊社會的工具。

  (三)迷信心理作祟 

  迷信的思想和行為在許多文化背景下都存在,並已有千年曆史。迷信在現代社會有繼續盛行的趨勢,特別是對於邪教信徒而言,迷信心理是其癡迷邪教的一個重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一是迷信各類鬼神。信徒往往對各類鬼神十分迷信,將自身行為及生活中遇到的許多事情都與鬼神聯係在一起。二是迷信各類“功能”。修煉可以出“功能”,可以使人“圓滿”,各種各樣的“功能”、“神跡”成為信徒迷信的重要對象。三是迷信邪教教主及教義。以“法輪功”為例,他們將李洪誌吹捧到極高的地位,對“大法”無比敬仰,並視之為生命。他們不斷“學法”並認為是生命的根源所在,行為中時刻以“大法”為指引,將錯誤百出的“大法”反複灌輸在自己腦海當中,漸漸形成了強烈的依賴和迷信。四是對自身的迷信。信徒常常迷信自己是“神”,是拯救蒼生的“救世主”,因而不斷以“神”自居,不斷“救度眾生”。“全能神”就是打著“末日拯救”的旗號,引發了許多自戀者救治世人的共鳴,而甘願為邪教宣傳。

  (四)心理需求使然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這五類需求依次遞進,無論人們生活困苦還是優越,都離不開這些需求。邪教信眾的種種心態,實質就是需求理論的具體化,而邪教正是利用了他們對需求認知上的偏差和欲望上的膨脹,滿足或部分滿足了他們的這些需求,從而使他們唯邪教之命是從。一是滿足了生理需求。比如“全能神”的“公關”之術,就是專門利用女色男色拉攏人,並且把青少年、夫妻兩地分居、喪偶、離異者作為重點目標;有的甚至還用擺“色情局”玩“仙人跳”的卑劣手段逼人入教;更有甚者,用女色勾引並伺機拍照,用照片當作把柄威脅人就範,接受邪教教義,直至為之驅使。二是滿足了安全需求。邪教“全能神”宣稱:“世界末日的時候,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都要死,隻有三分之一信神的人才能活下來。這三分之一信神的人將拯救人類,使人類走上無爭執、無貧窮的生活”。“全能神”散布世界末日的目的就是利用了人們對安全的需求,誘使其產生恐懼心理,從而,便能蠱惑人們“信“全能神”才能得救”,以“通往天堂的戶口本”、“登上諾亞方舟的船票”等確保“安全”的假設來拉人入教。三是滿足了社交需求。邪教用得最多的詞不是“我”而是“我們”。李洪誌在“講法”中,隨處可見“我們”一詞,“我們學員……”、“我們弟子……”。當人們聽到“我們”這個詞的時候,易產生一種歸屬感,以為自己跟對方關係非常密切,從而造成一種被“關懷”的錯覺。四是滿足了尊嚴需求。馬斯洛關於尊重的需求可分為自尊、他尊和權利欲,這種需求很難得到完全的滿足,但基本上的滿足就可產生推動力。邪教信眾或是貧病交加、事業不順、生活窘迫卻又無力改變現狀的“現實弱勢群體”,或是精神寄托普遍缺失,心理狀態極不健康,缺乏科學思想指導的“心理弱勢群體”,普遍因缺乏“尊嚴感”而感到自卑。而此時邪教向他們“提供”了可以實現“尊嚴”的途徑。邪教一方麵給予教徒職務和特權,在其內部滿足教徒的“地位”和“尊嚴”,如“全能神”組織采取“封官許願”的方式,設定“祭祀”、“省長”、“區長”等“神職”,地位小的教徒對“上司”可謂是頂禮膜拜。這些“神官”更是擁有諸多特權,可大斂錢財,玩弄女性;另一方麵,給教徒設定新的評價模式,使其陶醉於此,樂此不疲。如“法輪功”組織中,弟子講究的是“威德”,評價的是對“師父”和組織的貢獻,原本才智一般,在常人社會中得不到尊重的弟子,隻要甘於為“法輪功”工作,就能得到弟子相互間的“尊重”。

  二、轉變邪教信眾的心理矯治對策 

  針對以上分析,在對邪教信眾心理矯治過程中,就要重視分析其受邪教精神控製的時序和方法,找準突破口,多種方法並施,促其改變認識。結合筆者在教育轉化中的實踐,試歸納出以下幾種方法。

  (一)歸正歪曲認知 

  邪教大量、持續、長期對信眾灌輸單一信息、封閉其他信息,潛移默化地把信徒正常的認知轉換為“邪教式”認知,根源是邪教的歪理邪說。因此,全麵破解邪教的歪理邪說,是歸正邪教信眾歪曲認知的根本。一要係統剖析邪教“教規教義”。可采取係統講授、課堂交流、作業輔導、個別談話等多種方式,確保將邪教的主要思想和觀點剖析清、批駁透,不留下死角。二要辨析清邪教和宗教的區別。比如對“全能神”信眾,要辨清“全能神”和基督教的區別,對“法輪功”信眾要辨清“法輪功”與佛教、氣功等的區別,並輔之以宗教及邪教的基本常識等相關知識普及。三要注重事實教育。可用他們身邊已轉化人員現身說法,也可運用網絡等媒體報道,以大量的、最新的、感性的事實,駁斥邪教謊言,揭穿邪教騙局,改變信眾認知。四要普及相關知識。有針對性地普及一些宗教知識,醫學保健知識,健康心態養成、心理暗示、精神控製等心理知識,哲學、曆史、國情等知識,重點打開邪教信眾的身體受益結和幻視幻聽結。

  (二)矯治邪教思維 

  誘惑性、欺騙性的說教,幹擾人的理解能力,造成思維混亂。個體思維一旦受阻,就會出現盲從,在外在思維的主導下,形成新的思維定式。新的思維的形成,意味著個體思維的喪失。邪教信眾就是這樣被蠱惑,形成了“邪教式”思維。在挽救他們的過程中,這種思維方式成了最大障礙,不改變它,任何的灌輸與說教都很難被有效接受。在矯治邪教思維的工作中,需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切入要自然,搭建非對抗溝通氛圍。轉化工作注定會造成雙方的對抗,因此一定要真正平等的尊重對方,心存寬容,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真真切切地體現好心誠意,消除其對抗情緒。可選擇一些對方感興趣的話題自然切入。二是關鍵話題要堅定,厘清邪教思維。在第一步的基礎上,通過係統的認知矯治,弱化其邪教思維方式,強化正常思維方式,促其醒悟,重點矯正他們邪教至上論、世界末日論、道德淪喪論、科學無用論、政府無能論等邪教思維,使他們分清什麽是科學信念,什麽是邪教信念,最終剝離邪教理念。三是置換邪教思維,建立科學認知。這一階段要立的觀點很多,主要的有:科學的健康理念、正確的道德觀念、科學的世界觀等方麵。這一過程中重要的是培養正常情感,是一個靈魂“重塑”過程,重點是培養他們獨立分析判斷的能力,核心是讓他們情有所依,找到感情的寄托。

  (三)矯治扭曲心態 

  矯治邪教信眾的扭曲心態,要從他們的心理問題入手,理解他們人生曾經曆過的心理創傷和痛苦、內心有過的心理衝突、脫離邪教後被其他信徒的指責排斥以及家庭、單位和社會各方麵的疏遠不理解甚至被指責等現實心理衝突與矛盾,紮實做好以下三個方麵的工作。一是強化正確人格行為。行為理論強調,人格行為是通過學習獲得的。根據該理論操作性條件反射強化原理,當個體做出一個行為後,給予積極強化會增加個體該行為的頻率,再經反複強化使之固定下來。因此,可通過重建新的條件反射,強化學習正確行為,使原有病理惰性興奮灶活動受到掏,消除邪教觀念和動作。同時用新內容真實其被抽空的心理究竟,達到人格行為改造目的。二是給予人本主義關懷。據調查,不少邪教信眾生活失意、工作不順,家庭機能減弱,缺乏關愛,沒有安全感。因此,營造和諧的社會關愛、家庭人際環境,建立相互依賴關係十分重要。在教育挽救中要尊重其本人的心理感受和最初“練功”時的虔誠動機,不否定他們的體驗。尤其是在其邪教信念動搖時,積極消除其焦慮、煩躁、自責自罪感等,使之擺脫矛盾心理和敵對狀態,體會到關愛,建立回歸正常社會的欲望。三是培養正常情感。情無所依,為人冷漠、孤單、自卑,是邪教信眾的一般特點,要讓他們情有所依,找到感情的寄托,才可能有效鞏固教育挽救成果。要在生活上關心照顧,幫助其解決一些實際困難與問題。要以朋友的角度與其交流,主動交心談心,使其能有一個固定的傾訴對象。要動員和引導邪教信眾積極參加各種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選取針對性強普及性廣的書籍供他們閱讀,增強其自信心與自我分析判斷能力。

  (四)適當群體矯治 

  群體矯治就是將部分邪教信眾相對集中起來一起進行矯治,這樣做的好處在於易搭建良好溝通平台和易營造和諧工作氛圍,使這些邪教信眾心情放鬆,在互相對比,互相促進中向著良性思維、良性精神世界發展。其重點在於做好課程設置,組織好討論交流和把集體輔導與單獨交流有機結合等方麵,這裏不再進行深入探討。

  總之,邪教信眾是一群心理上的病人,他們從生活中遇到困難,心中遇到疙瘩開始,出於各種各樣的心態而加入邪教,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都造成了一定的傷害。因此,我們要理解他們、尊重他們,用對待病人的態度對待他們,對他們以關愛關心體貼,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幫助他們脫離邪教,幫助他們對生活進行合理歸因和科學認知,就一定能消除他們對邪教的迷信,幫助這些邪教信眾回歸社會,過上正常的生活。

  注釋: 

  [1]許又新先生提出的心理健康三標準是:第一、體驗標準,是指以個人的主觀體驗和內心世界為準,主要包括良好的心情和恰當的自我評價。第二、操作標準,是指通過觀察、實驗和測驗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動的過程和效應,其核心是效率,主要包括個人心理活動的效率和個人的社會效率或社會功能(如工作及學習效率高,人際關係和諧等)。第三、發展標準,著重對人的心理狀況進行時間縱向(過去、現在與未來)考察分析(而前兩種標準主要著眼於橫向,考慮一個人的精神現狀)。他同時強調,衡量心理健康時不能孤立地考慮,要把這三種標準聯係起來綜合考察。

  [2] 首席醫學網,《中國社會現代化進程和城市現代化水平與中國人群體人格變化模式》。

  參考文獻: 

  [1]陳青萍著,《精神控製論》,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第1版;

  [2]廉永傑主編,《返本還原--“法輪功”習練者的轉化與回歸》,陝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3]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編,《教育轉化“法輪功”練習者材料匯編》,法律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