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個人資料
一點即通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毛澤東善用“利益驅動”

(2014-09-14 23:59:47) 下一個
 
  蔣介石很愛開辦軍校和訓練班,又經常親自講課,他的一句名言是“打仗就是打將”。毛澤東同樣也注重開辦學校講課,但他強調“軍隊的基礎在於士兵”、“兵民是勝利之本”。一個是注重“將”,一個是注重“兵”,結果“兵”贏了“將”。蔣介石一直非常注意籠絡軍官。可是,他沒有那麽多錢收買兵,抗戰前募兵時便常常欠餉,到抗戰期間和隨後的內戰中主要用繩子捆綁的方式“抓壯丁”。士兵心懷不滿,打仗時自然不肯拚命。共產黨軍隊的作戰勇氣顯然遠勝國民黨軍,那麽,共產黨靠的什麽呢?傳統教材往往回答說是靠政治覺悟。回答得沒錯,不過覺悟不是抽象的,不是靠說教而是靠物質利益來保障的。按現在的習慣語言就是“利益驅動”。

  馬克思曾精辟地指出:“人們奮鬥的一切,都與他們的利益相關。”古代和近代軍閥都強調“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但共產黨領導的紅軍、八路軍、解放軍從來不搞金錢懸賞,強渡大渡河的“十七勇士”所獲的獎勵隻不過是每人一套新的列寧服。毛澤東激勵官兵的製度,就是通過土地革命讓貧苦農民擺脫壓迫並獲得最想要的土地。土地,代表了農民祖祖輩輩的長遠利益,為此而戰的人縱然自己犧牲,家人仍然可以享受土地革命成果,同他們一起的鄉親以及其他受苦的人(按當年的話講是“階級弟兄”)也能得到解放。於是,當年解放軍指戰員的口頭禪就是“戰場犧牲,革命成功”。根據地內哪一家的兒子獻身,門口就會掛上“光榮烈屬”的牌子,家人處處受到優待,老區群眾也習慣把誰犧牲了說成誰“光榮”了,於是,這支不發餉的軍隊的勇氣遠遠超過自己的對手。解放軍強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廣大官兵把個人利益、家庭利益、階級利益相結合。新中國成立以後,動員出國抗美援朝,口號也是“保家衛國”,把保衛自己家庭放在第一位,這恰恰合乎中國人“家本位”的傳統觀念。

  全國解放後,社會製度的改變使許多過去的動員口號不能再用,講利益驅動需要新方式。當不再強調“階級鬥爭”時,軍隊講利益,關鍵就是強調個人利益、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相結合,眼前利益同長遠利益相結合。例如,駐守風雪邊疆的官兵,在個人利益上作出了犧牲,不過他們懂得“有國才有家”、“舍小家、保大家”,國家利益得到了維護,他們自己乃至家人才有了利益最大化。這就是正確的利益觀!從過去到現在,解放軍就是靠這個激勵鬥誌。

  轉自《世界軍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