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二十三對奇跡
紅葉 作品
第十一章 高考那些日子 (3)
為了讓劉凱璿專心高考,父親告訴她這段時間不必做家務了,他請了一個臨時保姆,
負責做飯,洗衣服打掃等瑣事,保姆不住宿,每天晚上準備好晚飯就回家。
將晚報的邊邊角角都仔細讀完,甚至連報紙縫裏廣告也看了一遍後,劉書華踱進了
孩子們的房間,兒子還沒回家,可能是和同學們打籃球去了,女兒回學校去上晚自
習。為了高考,這孩子也真辛苦,每天起早貪黑地用功,應付那些簡直是做不完的
習題和模擬考試。
劉書華無意中看見女兒放在書桌上的日記本, 打開一看,裏麵寫著的都是些傷感消
沉的文字和詩,光看看那些詩的名字就夠悲觀厭世的了,什麽“ 我的墓誌銘”,
“ 生命是一杯苦酒”,“ 在死亡的朽木上” 等等。
他感到驚訝,感到無法了解自己的女兒,一個剛滿十八歲的女孩子,正是花樣年華,
生活在父母的羽翼庇護之下,衣食無憂,卻滿紙寫著悲觀厭世,單單是為了對高考
的厭煩嗎?
合上日記本,劉書華隨即又安慰自己,青春期的女孩子都是脾氣稀奇古怪的,情緒
起伏不定,特別敏感,過了這段時期,等到她結婚成家後就好了。
晚上十點左右,聽見鑰匙在鎖孔裏輕輕轉動的聲音,劉書華就知道是陶燕淩回家來
了。
多奇怪的一家人,夫妻同住在一個屋簷下,卻已經有三年不說話,也不見麵。
陶燕淩像做賊一樣輕手輕腳地溜了進來,每次她總是先到孩子們的房間裏查看一下,
然後鑽進自己的房間。
“ 媽,你回來了。” 劉凱璿在燈下做功課,還沒有睡,她怯怯地問候道。
劉凱璿有點怕母親,從她有記憶開始,母親幾乎沒有一天是不發脾氣的,即使偶然
不發脾氣的時候也是拉著張長臉,讓人一看就知道她在這個家裏是活受罪。
“ 嗯。” 母親淡淡地回答。
“ 你弟弟呢?”
“ 他已經睡著了。”
在另外一個房間裏,劉書華其實並沒有睡著,聽見妻子說話的聲音隔牆輕輕傳來,
劉書華心中鬱悶。這麽多年來,陶燕淩差不多每天要和他吵鬧,動不動就要發脾氣,
現在家裏氣氛這樣冰冷壓抑,這不能不說是妻子所造成的。
最近三年妻子更加過份,每天早出晚歸,基本見不到人影,就連孩子們也很少見到
母親,有時她回到家,孩子們已經睡著了。
說來也可笑,三年來他和妻子隻有一次偶遇,是在夢遠新村的大門口,妻子看見他
就象白日見鬼一樣扭頭拚命跑,跑得遠遠的躲在一個角落裏,直到看見他走遠了以
後才出來。
但是,除了忍耐之外,又能怎麽樣呢?因著他軟弱的個性,他也不可能帶著孩子們
單獨生活。離婚鬧得滿城風雨,別人不知會在背後怎樣嘲笑議論他呢。隻要她不離
婚就行了,劉書華對妻子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性的忍耐,他幻想著妻子有一天能夠
改變,回心轉意,一家人在一起好好過日子。
看完孩子們,回到自己的房間,陶燕淩仍然情緒低落,這個家就像一個枷鎖,那擺
脫不了的沉重責任,壓得她喘不過氣來,就想歇斯底裏地叫喊發泄一番。
陶燕淩今年雖然快五十歲了,但爭強好勝的性格,一點都沒隨年齡增長而改變。她
自視甚高,從小就想著要出人頭地,雄心勃勃。
她的父母早年離異,生母在她三歲時棄她而去,父母後來各自成立家庭,誰都不要
這個多餘的女兒,將她丟給了祖父母撫養。祖父母的家庭雖然還算富裕,但也沒有
給過她多少溫暖和關注,這種特殊的成長環境養成了她倔強獨立的性格。
成年後經人介紹,陶燕淩嫁給了劉書華, 婚後她對丈夫越來越了解,也越來不滿意,
起初,她想扶助劉書華成名立業,但劉書華生性淡泊軟弱,不熱衷功名,在大學裏
教書多年,仍然隻是個講師職稱。他胸無大誌,處世消極,讓她非常失望。
陶燕淩開始懊悔自己的婚姻,她認為以她的努力和才能,如果沒有丈夫和孩子的拖
累,一定大有成就。
她也不是沒有試圖解脫過,兩代人的命運有時驚人地相似,仿佛冥冥中的輪回,曆
史的重演。她的生母在三歲拋棄了她,也就是那麽巧,陶燕淩在女兒劉凱璿三歲的
時候也愛上了另外一個男人,一個她心目中理想的男人,於是她試圖拋棄家庭去追
求愛情。
無奈時代不同了,新社會管得嚴,特別是對於男女情事,亂搞男女關係那是要坐牢
的。在七十年代,離婚是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工作單位,領導,就連居委會都來幹
涉,那個男人同她一樣已有家室,更是難上加難。
最後雖然陶燕淩離了婚,但那個男人卻臨陣退縮了,這件事鬧得滿城風雨,陶燕淩
名聲狼藉,還受到了組織上的警告批評。為了平息流言蜚語,她隻得又主動打報告
要求同劉書華複婚,回歸家庭,還想辦法調動了工作單位。
雖然兩人複婚,但對於陶燕淩來說,這隻是迫於壓力的權宜之計,即使後來又生了
小兒子劉曉龍,但她仍然對丈夫極度不滿意,離婚的念頭星星之火般埋藏在她心裏
從來沒有熄滅過。
結婚這麽多年,劉書華雖然這兩年評上了個副教授,但仍然無權無勢,讓陶燕淩很
是看不起他。他們的夫妻生活也不和諧,每過一次房事都要大吵一場,天長日久,
她心裏的積怨越來越深。
孩子們也令她失望,大女兒劉凱璿多愁善感,不夠聰明伶俐,善解人意,又愛胡思
亂想,白日做夢,性格倔強而任性。小時候體弱多病,光是每次送她上醫院就讓人
煩心透了,而且當初要不是因為這個孩子束縛手腳,她也許早就能從這個不幸福的
婚姻掙脫出來了,她實在從心底裏不喜歡這個女兒。
小兒子劉曉龍是她所寵愛的,可是他遺傳了他父親那份不求上進、缺乏雄心壯誌的
脾氣,功課考得好全是憑小聰明。
更糟糕的是他遺傳了他父親對文學的愛好,平時喜歡讀讀小說雜誌報紙,寫寫日記
文章什麽的,這正是陶燕淩所厭惡的,她認為是不務正業。
“ 就是為了你們兩個孩子,我才忍了這麽多年。”每次陶燕淩這麽說時,她的心裏
充滿了怨恨。她將孩子看成是她幸福路上的障礙,如果不是為了他們,她早該同他
們的父親離婚了。
她從不想說這話會傷了孩子們的心,尤其是女兒劉凱璿,是個非常敏感的孩子,這
樣的孩子容易玻璃心,一言不合就會受傷害。
她工作單位的人並不清楚她的家務事,陶燕淩也從來不對同事朋友提起她的苦惱,
在外人看來, 她有個好丈夫,兒女雙全,令人羨慕。但那隻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罷了。
於是陶燕淩開始追求事業,進修專業課程,學英語,她希望能夠憑自己的努力改變
命運,在事業上出人頭地,取得成功。
陶燕淩打定了主意,無論如何她一定要同劉書華離婚,如今女兒已經十八歲了,等
到小兒子劉曉龍考上了大學,那麽她的任務也完成了。她決定,頭天接到劉曉龍的
大學錄取通知書,第二天她就離婚!
劉凱璿望著母親緊緊關閉的門,心底湧起了一股難言的寂寞和傷感。
外麵,夜色濃重,將一切景物都籠罩在無邊無際的黑沉沉之中。
上一篇: 二十三對奇跡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