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奶奶的故事(457)
原人大副委員長許嘉璐介紹中醫
中醫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者:曾樂
有好幾個博友推薦我看原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先生在愛爾蘭孔子學院演講介紹中醫的文章,看後,真的非常高興,許先生在此演講中,比較全麵地介紹了中醫,是一篇有關中醫的難得的好文章,博友推薦我看,也是希望通過我的博客,讓更多愛好中醫的博友看到。現特轉載於此。
許嘉璐:中國醫學與中國哲學
老師們,同學們,我今天非常高興,這是我第一次來到愛爾蘭。當接到都柏林大學孔子學院邀請時,他們給了我一個非常困難的任務:讓我來定講什 麽。為什麽困難呢?我隻知道我懂得什麽,不懂得什麽。剛好前幾天在倫敦參加了《生態文明與人類健康論壇》,於是在路上時滿腦子都是生態文明,都是人類健 康。就在20分鍾前,我與愛爾蘭前總理Mary Robinson仍然就生態文明交流想法。所以我想,就講中醫吧。
在當今複雜的宏觀生態環境下,我們必須要了解中醫;此外,UCD孔子學院提供漢語教學,滿足西方人對中國文化的需求,也應該介紹一些中醫與中醫文化。
現在,人類健康正在受到世界人民的重視。無論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人們都在麵臨著不同程度的健康與壽命問題。可是人類健康,不斷受到生態惡化的挑戰,無論是中醫和西醫都需要麵對並解決其中產生的諸多問題。
所以說,我們的命運都是一樣的,應該聯手,互相學習,共同探討東方醫學、西方醫學,為了人類健康不斷改進提升整體醫療水平。
那麽,為什麽講中國哲學呢?
因為中醫學不像西方醫學,僅僅作為醫療科學,中醫學還包括中國哲學、人體學、環境學、天文學、氣象學、礦物學、植物學,以及重要的人文學——中醫會考慮人的靈魂、心情、倫理等等,因此多少要知道些中國哲學,否則就不能全麵理解、相信、享受中國醫學。
再則,中國是56個民族的共同體,一說到中醫學,不僅包括漢族人民傳下的醫學經驗和知識,也包括藏族、蒙古族、苗族、回族、傣族等等少數民族的醫學智慧。
中國醫學對人體的認識有六個方麵:整體性、個體性、係統性、關聯性、中和性、協調性。
一個人就是一個整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個性。地球上沒有完全一樣的樹葉,人就一樣?既然每個人的遺傳史、身體結構、生活環境、習慣、得病原因等都不一樣,每個人的治療也都不一樣。
同時,人體是一個係統,這在中國2000年前的典籍中就有詳細論述。從20世紀後半期起,西方醫學也開始意識到人體的係統性。兩者在慢慢靠近。
在一個係統中,某個部分與其他部分會產生關聯,甚至不同部位的細胞都是有關聯的。中國醫學在治療疾病時,不會走極端。人在什麽時候最健康?就是各個器官結構相互協調時,人才是最健康的,中和是中醫特色。
現在我來講講整體性背後反映的哲學思考。
首先,宇宙是一個整體,人是其中的一部分;人體自身作為一個整體,與宇宙息息相關。
我舉一個例子:
中國有一種針灸療法叫耳灸,由於各個器官都與兒都有反應關聯,且整體布局呈相反方向。比如耳垂對應的痛點就是心髒部位。比如我,如果工作辛 勞,講話多,就會逐漸出現以下症狀:左眼有脹感,然後擴展到眉間,出現左頭疼,最厲害時不能思考,不能工作。但是如果揉一下右耳下方的痛點5分鍾左右,就 會感覺到輕鬆許多,這就反應了人體的整體性與關聯性。
再比如足療,主要按摩腳心部位,對身體健康有好處,甚至可以治療一些小毛病。我自己有個親身經
曆的故事:
我10年前在陝西鹹陽開會的時候,遇到一個足療醫生。他剛按摩沒多久就問我,“你是不是頸椎受過傷?”我很驚異,“你怎麽知道?”“我按摩的時候手上有感 覺的。”接著再問,“你心髒有一點點小毛病,但是沒有大礙。你腰椎也不太好。”你看,我身體上結構性、器官性上的病他都有感受。我有腰椎間盤突出,在三年 前開始爆發,而這個鹹陽的足療師在10年前就發現了。
中醫在診斷時,不僅針對疾病,還會考慮到患者的心情和情緒感受。中醫理論認為:精神與肉體密切相關。這也是中醫與西醫的一大區別:中醫治人,西醫治病。
其次,個體性涉及到一個世界所有宗教信仰都會遇到的問題:“一”與“多”的問題。如今存在的諸多宗教,所信仰的神都隻有一個:一伸教,不管是婆羅門教、佛 教、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當人在精神得到升華之後,就會麵臨“一”與“多”的關係。萬事萬物,靈魂與思想都是體現這個“一”的。比如全世界有70億 人,就是70億個個體,但共同體現的規律隻有一個,而其中產生的關係、關聯就是“多”。因此,中醫認為,每個人先天情況不一樣,原生家族、成長環境、其中 經曆、食物都不一樣,性別、年齡等等也會不一樣,應該實行個體化治療。
關於中醫的係統性,有一個可見與不可見的問題,比如經絡。中醫有很重要的經絡係統,但是如果將人體進行解剖,即便放在電子顯微鏡下查看,也是找不到這所謂的經絡在哪裏的。這說明現代科學還不能解釋經絡,但是不能解釋不能證明其不存在。
中國有一句話叫“牽一發而動全身”,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一次扯一把頭發不疼,但是如果隻是扯一根頭發,全身都會跟著疼。很多宗教經典都說,“人是神最偉大的創造”,那麽這麽極其精密完善的個體,這個偉大體現在哪裏?就體現在個性,係統性,以及關聯性等上麵。
關於中醫學的中和性,“中”是排斥絕對,“和”是排除阻礙。我們中藥常用的藥物名稱就能體現這一點:比如保和丸、養心丸、補中益氣丸、治濕平胃丸、人參健脾丸……
中醫的協調性包括三個方麵:與自然協調,自身的協調,心身的協調。
我到愛爾蘭還不到36個小時,這裏的氣候讓我想到,也許愛爾蘭人患關節炎的比較多。特別是在45歲之後會發作明顯,而且一遇到陰雨天就會疼痛,老年人關節容易粗大。
自然對人身體會產生影響,前幾天中國抗戰70周年閱兵的時候我在北京,就感到胸悶,一測血壓發現比平時高了20-30毫米汞柱,心率也從平時 的70升到109,什麽原因?我既沒有過分勞累,也沒有情緒激動,後來發現是那天夜裏北京將有大到暴雨。到第二天風和日麗,出現了“閱兵藍”就一切正常 了。不能排除其間的關聯。
季節氣候對人體的健康關係很大,比如中醫講究“冬病夏治,夏病冬治”,就是看到了與自然的協調。
很多人會進行體育活動,鍛煉身體,這就是自身的協調,各個器官、內髒互相協調。我自己對自身的協調深有體會,如果我晚餐吃了2個雞腿,再吃牛排沙拉什麽的,我就會到夜裏3點也睡不著,雖然食欲得到滿足了,但是腸胃跟不上,是自身的不協調。感受、心情也要得到協調,如果心情不舒暢,身上也不會痛快。
中醫診斷方法有“望、聞、問、切”四種,處方則有“君、臣、佐、使”四種;中醫還講究“一人一方”,“7到10天換方”;中醫治療方法除了中藥之外,還有針灸、推拿、按摩等,講究“扶正祛邪,身心兼治”。
再舉一例,我女兒在六七歲時,長期感冒發低燒,雖然不影響她上學、玩耍,但是情緒總是不高,看了很多醫生,都沒治好。後來遇到一個老中醫,慈眉善目,和顏 悅色地問,“小姑娘,你怎麽了?”她也表述不是很清楚,我在旁邊幫著描述。“你是不是感覺沒有精神,容易疲勞啊?不要緊?不管什麽原因,吃爺爺幾副藥一定 好,你相不相信啊?”他這是在治她的心。
這個感冒發燒其實已經持續4年了,吃了這位老中醫的藥到第5天,就開始活蹦亂跳了。
中醫不僅治病,也能防病,通過養生、太極、氣功等方法,進行食補、藥膳等。再加上中藥大多是植物,本身就可以作為食物,這就是“醫食同源”。
此外,中醫還有“帶病生活”和“帶毒生活”。
一個最顯著的例子是艾滋病。中國有一種療法,曾在非洲被廣泛使用,效果顯著。我曾經去非洲訪問過那些病人,也訪問醫院醫生,有些磚石礦山的采 礦工人、卡車司機都可以返回工作崗位繼續工作。但是他們去醫院檢查發現仍然是陽性,但在中醫療法的治療下,已經不影響他們正常的工作、生活。
“帶毒生活”最好的例子是重金屬,要完全排除,就是自己陷於困境,隻要能夠控製,不影響生活就行。我們不走極端。
中醫在中國曆史上是建立了許多偉績的,比如根據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史籍記載,曾大規模爆發過的瘟疫有1400多次,再加上各種大大小小的戰亂,但中國人口一直穩步增長,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醫功績卓著。
在歐洲大陸也曾經爆發過許多大規模的瘟疫,比如著名的鼠疫、黑死病。我曾在比利時一個城市廣場看到一個碑,上麵記錄了20世紀20年代時這個 城市曾經因為鼠疫幾乎整個城市人口都死光了,這是非常可怕的。中國是農業國家,儲存糧食,老鼠更多,更容易感染鼠疫。但是所幸我們有中醫,所以沒有發生過 這種整個城市死亡的狀況。
世界上許多民族都有自己的醫學,甚至亞馬遜流域的土著,比如非洲的許多少數民族,雖然有些與巫術結合,但是都有自己代代傳下來的醫學智慧。
中醫作為其中發展完善的一支,豐富了人類的醫學寶庫。因此中醫應該學習西醫與其他民族的優秀醫學,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並與世界其他醫學一起,攜手維護並促進全人類的健康。
但是可以看到,當前中醫學也遇到一些困難,比如因為不同文化的隔絕或者誤會已久,不易被接受;由於對人體和宇宙認識的差異,難以融合;牽涉麵廣,涉及到科學、政策、教育、企業等各個領域。
總體而言,中醫與西醫的差異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西醫重分析性,相對精確;中醫重綜合性,相對模糊;
西醫重求共性,更有重複性;中醫重個性,更有變化性;
西醫依病定,相對標準;中醫因人異,相對靈活;
西醫針對病灶,更有直觀性;中醫針對全身,更有經驗性。
與此同時,中醫也遇到了一些機遇,比如地球正在變小,隔絕也越來越小;人們的思維發生演變,不斷認識真理;生態惡化,整體醫學陷入困境。
舉個例子,前幾天,我在閱兵儀式的城樓上與世界衛生組織中國總幹事聊天,他就提到現在世界麵臨一個嚴重問題,那就是抗生素的濫用。抗生素濫用會在人體產生 抗藥性,一旦出現抗藥性,就加大份量,但是份量大了,副作用就大了,這樣就不得不研究新的抗生素。抗生素最好的培養基是土壤,為了尋找適合的土壤,許多醫 藥公司走遍世界各個角落。但是從1987年起,就再也找不到新的適合的土壤了,這就意味著從那時候起,也就沒有新的抗生素被研究出來了。真的需要抗生素 嗎?
最後,中醫和中國文化向世界輸出,都需要更多的人來做這件事。都柏林大學孔子學院,以及每一位海外華人更應該擔好這個責任,讓世界更多人知道東方中國的古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