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奶奶的故事(171)
冬季更要防“內火”
五行相生相克很科學
作者:曾樂
博友“春花秋月”留言說:“你好!我想向奶奶請教一個問題:我的脾氣不好,總喜歡生氣發火,而且感覺自己的胃火重,肝火旺,不知道這些是否與我的脾氣不好有關係?” 奶奶說,無論是肝火、胃火還是心火過旺都不好,這三火都是內火,冬季更要防內火過旺,內火過旺不但對身體不利,還會表現出許多的病態,象便秘、高血壓、高血糖都與內火過旺有關。還有眼睛紅痛發澀,頭暈頭痛等,也多由內火過旺引起。
肝火過旺的人,常頭暈頭痛、眼睛幹澀、耳鳴重聽、口幹口苦、兩肋脹痛、食欲不振、愛發脾氣等。而且肝虛常常會引起早生白發,發枯,眼睛澀痛,所以養肝調 肝,就是養發養眼。肝主火、主血,腎主水、主氣,所以好的肝髒和腎髒,對於人來說十分重要。若是發生了肝火過旺,除了食療調節以外,保持開朗的性格,穩定 的情緒,良好平和的心態,對緩解肝火過旺大有好處。肝火旺的人,少吃辛辣食物、油炸食物,少飲酒,少吃動物脂肪,多吃粗糧,多吃發酵食物。平時可以煎點兒 百合湯喝。
胃火主要表現為上腹部燒灼感、腹痛、腹脹、口幹口臭、牙齦腫痛、口喝、大便幹燥等。防治胃火,首先要飯吃七分飽,甜膩、不好消化的食物要少吃,少吃辛辣食物。防治胃火可適當喝喝綠茶,或時不時喝一次蘆根煎水,喝一喝茅根煎水,也可以用金銀花泡水當茶喝。
心火,顧名思義跟心腦有關,但中醫裏的心火的概念不單單是指心髒火大,而是一種身體狀態。其表現為心煩心悸、失眠煩燥、麵紅口渴、舌尖疼痛、臉上長瘡、小 便黃赤。保持良好的心態,不過度思慮,避免過喜過悲,參加體育鍛煉,都可以防心火過旺。芹菜、菠菜、蓮子心、竹葉茶、麥冬茶都可以降心火。內火過旺就成了 火邪,火邪是指具有炎熱發炎、升騰等特性的病邪,火邪灼熱、耗氣傷津、生風動血、易擾動心神,導致疾病,最普遍的是二型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都與火邪有 關。這些病在中醫看來,都是髒腑功能紊亂、陰陽氣血失調、情誌過度等原因引發。所以,我們必須注意保持規律生活,節製飲食,尤其是春節期間,大吃大喝的情 況更多,更要注意。這就是過節不忘保健康!
網友“小小鳥”問:“奶奶主張多食發酵食物,多飲發酵飲料,多用醋來調食,我也聽人說醋是好東西,曾經看到過一個報道說山西有個百歲老人,就是喜歡食用 醋,無論是喝水還是吃麵,都離不開醋。但不知道為什麽這些東西對健康有好處,請問奶奶:為什麽發酵食物對人體有如此多的好處呢?”
奶奶說,這個問題提得好啊,中國人原來就是喜歡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是我隻知道是這樣子的,卻不知道為什麽是這個樣子的。不愛多問為什麽,所以中國人的創造性就被壓製住了,沒有鑽研的習慣和精神。這個博友喜歡問個為什麽,值得提倡。
說起為什麽要多吃發酵食物,這就要說到人的消化吸收問題了,發酵後的食物消除了抗營養素,這種抗營養素妨礙人們對於營養物質的吸收和利用,隨著人的年齡的 增長,自身產生中和和對抗這種抗營養素的能力就越來越差,人體對於所吃的食物中的營養的吸收,就會越來越少,這樣就會導致身體內的營養失衡,這是產生老年 病和人體衰老的關鍵。人體產生不了足夠多的,對抗抗營養吸收的物質以後怎麽辦呢?我們就得從外麵進行補充。這些對抗抗營養素的物質大多可以從發酵食物中得 到,所以,這些發酵食物,就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對於營養的吸收。你看常吃釀造醬、釀造陳酒、釀造食醋的人,往往得慢性病的不多,可以高壽,原因就是如此。 而且,醋蛋液據我的觀察和研究,之所以對人體能夠有那麽多的良好作用,也是得益於其中含有大量的對抗抗營養素的成分。
我們知道,二型糖尿病人的血液裏,不是缺少胰島素,而是發生了胰島素抵抗,就是胰島素不再發揮作用,這就是中國人所講的發生了相克的效應。這就象我們現在 所要說的這個問題一樣,人吃了東西,是否會被吸收,是否會被消化利用,這個非常關鍵。若是吃了東西卻不被消化吸收,不被人體利用,則不但起不了營養人體的 作用,還會成為身體的負擔和垃圾,也就是說吃得越多,負擔越重,垃圾越多。足見這些能夠幫助人體,加強吸收消化利用營養物的成分,對於人的健康來說,是何 其重要了。
現代研究也發現,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物越來越豐富,現在營養不良的人群卻反而不斷壯大。這又是為什麽呢?這種現象的發生就與一種物質——“抗 營養素”有關,這是德國科學家的表述。其實中國的古人早就發現了事物之間的相生相克,用這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論”來指導保健了。會吃,是中國古人的一大 智慧,這個會吃就是讓食物的營養,得到人體的充分的吸收和利用,就是將相生的食物放在一起,以保證人體對營養的充分吸收利用。防止相克,就是各種禁忌,就 是防止相互發生抵抗,導致營養無法吸收。
研究也發現,中老年人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脂、心血管疾病、腦卒中、痛症等,70%與這種神秘物質——抗營養素及營養攝取不均衡有關。在日常食物 中,存在著不少的抗營養素,它們與營養成分共存,同時又影響營養成分的吸收和利用。如骨質疏鬆症患者,雖然很多人平時注重多吃高鈣食物,但因膳食中的抗營 養素使鈣離子無法被骨骼完全利用,仍會造成體內鈣不足,而中國古人早就發現,動物的某些膠原蛋白中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酶,而這種蛋白酶本身,可以幫助人體 加強對於鈣離子的吸收和利用,從而起到了壯骨強筋的作用。所以,中醫裏有以鹿筋補骨的藥方。
抗營養素不僅影響消化吸收,還會導致代謝失常,使很多疾病久治不愈。我們平時多吃發酵食物,就是增加身體內的消化酶的活性,就是加強身體對於營養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我們曾經做過對比實驗,讓老年人直接食用紅薯,老年人多愛發生脹氣,而且消化利用率非常低,但如果讓老年人食用通過發酵之後的紅薯醬,老年人不但不會發生 脹氣,而且身體健康狀況,會在堅持食用一段時間後,得到明顯改善。還有其它的粗糧,象蕎麥、蓧麥、燕麥、高粱麵這些粗糧,試驗發現同樣是發酵之後的,更有 利於人體的吸收和利用。因為這些粗糧中,都含有抗營養素蛋白酶抑製劑,蛋白酶抑製劑能與蛋白酶和凝乳蛋白酶結合,使之失去分解蛋白質的能力,導致人體對粗 糧中的蛋白質很難消化吸收,長期食用易誘發皮下脂肪減少,肌肉萎縮、胃下垂、胃潰瘍等病症。由於粗糧中的蛋白酶抑製劑耐熱性好,蒸煮等烹製方法不能抑製其 活性,而經過發酵後,酵母菌大大降低蛋白酶抑製劑的活性,能促進人體對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粗糧發酵後不是營養增加了,而是更有利於人體的吸收和利用。同樣 的道理,中醫裏講的如下幾類禁忌中,也頗含避免相克的科學道理。
一是蛋類不宜過度加熱,過度加熱會產生抗營養素——硫化物。硫化物能與鐵結合成硫化鐵,導致人體鐵元素的流失,出現消瘦乏力、頭發幹枯、指甲開裂、缺鐵性 貧血等。所以,不會吃,有時盡管吃了營養物,卻不但不會對人有利,反而成了“毒品”。平時煮雞蛋在水開後,隻需要再煮七、八分鍾就可以了,千萬不可超過九 分鍾,超過九分鍾就會產生硫化物。蒸蛋在水開後再蒸九分鍾,不要超過十分鍾,炒蛋時蛋汁凝固後再炒兩分鍾,不可超過三分鍾。
二是水產品忌茶酒。研究發現,草魚、鯽魚、扇貝、海蟹、河蟹等水產品中,含有抗營養素——抗硫胺素。抗硫胺素可使硫胺素變構而降低其生物活性,影響維生素 B1的利用,最終導致人體內的維生素B1缺乏,出現腳趾麻木、肌肉酸痛(尤其是小腿部位酸痛)、消化不良、食欲降低、便秘、腹瀉、腳踝水腫、頭痛、失眠、 易怒、健忘等。所以,吃水產品時,不宜飲酒飲茶。常吃水產品的人,可以多吃一些維生素B1含量較高的西瓜子、葵花籽,或是補充一些維生素B1。這也是許多 中成藥非常講究炮製方法的原因,同樣的成分和配方,不同的炮製方法,會產生不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