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周末到,看看各地的十八怪,笑一笑Zt

(2013-09-13 03:43:46) 下一個

 

重慶十八怪
房如積木順山蓋,三伏火鍋逗人愛
坐車沒得走路快,空調蒲扇同時賣
背起棒棒滿街站,女士喜歡露膝蓋
龜兒老子隨口帶,不吃小麵不自在
光著膀子逛大街,街邊打望好愉快
辦報如同種白菜,崽兒打賭顯豪邁
矮小夥高姑娘愛,攤開麻將把客待
公交車上擺擂台,寶氣處處都存在
人名沒得地名怪,喪事當作喜事辦
重慶民間還流傳著“重慶十八怪”的說法,即七十歲叫“女娃兒”不為怪,八十歲喊“崽兒”很自在,男人染發裝“老外”,女人的肚臍眼在衣服外,說話著急像比 賽,“言子兒”又多又古怪,“麻辣燙”越熱越要賣,不吃小麵不自在,爬坡上坎當小菜,坐車沒得走路快(堵車),路邊打望(東張西望)好愉快,棒棒(力夫) 滿街找買賣等。 

潮汕十八怪
潮汕十八怪之十八:海盜藏寶謎難猜
潮汕十八怪之十七:舌鏡奧秘解不開
潮汕十八怪之十六:火車路離站十裏外
潮汕十八怪之十五:塗角壘牆當磚塊
潮汕十八怪之十四:騎樓避雨又防曬
潮汕十八怪之十三:琴棋書畫自成派
潮汕十八怪之十二:泰國國王潮州仔
潮汕十八怪之十一:木船前頭紅一塊
潮汕十八怪之○十:一條水布隨身帶
潮汕十八怪之○九:地瓜葉子護國菜
潮汕十八怪之○八:海水淹井水不壞
潮汕十八怪之○七:敬神要把神拖壞
潮汕十八怪之○六:八月成神速度快
潮汕十八怪之○五:活蟹生蚶吃不壞
潮汕十八怪之○四:粥是最愛藥當菜
潮汕十八怪之○三:“買”是“不要”
潮汕十八怪之○二:佛道不分一起拜
潮汕十八怪之○一:功夫茶香濃得怪


雲南十八怪
【雲南第○一怪】雞蛋用草串著賣:老鄉們為了便於買主攜帶所購買的雞蛋,又不被碰壞,便以竹蔑或麥草貼著蛋殼編,每個都隔開,十個為一串,可以掛在牆上,想吃的時候便吃幾個拿幾個。
【雲南第○二怪】摘下鬥笠當鍋蓋:雲南竹林較多,因此許多用具都以竹子為原料,而鍋蓋就形似於內地的鬥笠,隻是頂略小一點,便於抓拿,而且用此做鍋蓋,透氣保溫,做出來的飯更加清香。
【雲南第○三怪】三隻蚊子一盤菜:雲南的許多地區,天氣較為炎熱,終年蚊蠅不絕,特別是野地與牲畜圈裏的蚊子個頭都比較大大,故誇張說3個蚊子一盤菜。
【雲南第○四怪】火筒能當水煙袋:當地人抽煙所用的煙袋很像內地的吹火筒,隻不過吹火筒是往外吹,而它是往裏吸,煙氣經過水過濾,可以減低焦油的濃度,味道更加清涼香醇。
【雲南第○五怪】糌粑被叫做餌塊:雲南產大稻米,特香糯,把大米蒸熟舂打後,揉製成長條形的半成品,可炒吃、煮吃、蒸著吃,顏色白如雪,象內地做的白米粑,當地稱餌塊。
【雲南第○六怪】背著娃娃談戀愛:少數民族期盼人丁,盛婚後數日媳婦便回門了,等有了娃娃再回婆家與丈夫相聚,開始真正的談戀愛。
【雲南第○七怪】四季服裝同穿戴:雲南地區氣候多變,夏天不熱冬天不寒,白天和晚上的溫差較大,可以說是冷熱瞬變,在街上四季服飾隨處可見,長的、短的、厚的、薄的,顏色豔麗,絢麗多彩。
【雲南第○八怪】螞蚱能做下酒菜:雲南許多地區的人都有吃蟲的愛好,變害蟲為佳肴,化昆蟲為美味,所以螞蚱、蝗蟲等,都因為油煎之後,焦脆鮮香,而成為了美味的下酒菜。
【雲南第○九怪】姑娘被叫做老太:雲南有些地區口音孃娘不分,喊姑娘其實就是指姑與孃,而把姑姑與孃孃喊為老太,所以你問姑娘他說老太,喊老太也就是內地人所稱的小姨。
【雲南第○十怪】和尚可以談戀愛:雲南與幾個信奉佛教的國家接壤,而佛教國家的男子上寺廟當和尚就像內地上學讀書或服兵役一樣,到時還可以還俗結婚生子,受其影響,邊民也穿和尚服談戀愛。
【雲南第十一怪】老太爬山比猴快:雲南多高山深穀,當地的婦女們從小到老都勤勞無比,爬山越嶺、種地砍柴都習以為常,因此練就了一身矯健的身板與腳勁,七八十歲的老人登山往往如履平地。
【雲南第十二怪】新鞋後麵補一塊:少數民族婦女在繡花鞋後麵,用布巧做鞋曳,上麵繡花精心點綴。既美觀又有擋灰擋泥的實用價值。
【雲南第十三怪】汽車還比火車快:由於有許多的高山峽穀,所以雲南境內的鐵路坡度很大、彎道較多,使得火車的速度特慢,形成了火車沒有汽車快的獨特景觀。
【雲南第十四怪】腳趾常年都在外:雲南到處崇山峻嶺,行路較不方便,爬山跑路多了會有較多的腳汗,於是就做成淺品淺幫鞋,露出腳趾,能夠感到更加涼爽。
【雲南第十五怪】娃娃全由男人帶:雲南的婦女們曆來勤勞,所以很多外麵的活都由她們來幹,而男子們相對來說卻比較清閑,大多都呆在家裏帶孩子。
【雲南第十六怪】花生蠶豆數著賣:舊時滇省民風多純善,喜歡以物易物,恥言商品交易,故花生蠶豆等物品都數堆賣,人心就是秤一杆。
【雲南第十七怪】這邊下雨那邊曬:這句話是用來形容雲南特殊的地理位置與十裏不同天的多變氣候的。相差十裏便會有不同的天氣景象,而同一座山的兩麵也是一麵豔陽天,一麵雨傾蓬。
【雲南第十八怪】四個竹鼠一麻袋:山區竹林很多,有繁茂的竹筍。食竹筍的鼠多肥碩,形壯與家鼠有很大差相異。用這樣的山珍待客真是賽過雞鵝。

雲南新十八怪
盡管“雲南十八怪”至今沒有統一的版本,但它無疑是外省人認知雲南風土人情的最著名的表達方式。從“四季同穿戴”的穿著方式到“粑粑叫餌塊”的飲食文化, 從“背著娃娃談戀愛”的婚嫁民俗到“茅草暢銷海內外”的經濟濼,它囊括了雲南風俗的方方麵麵;而琅琅上口又俚俗平易的語言表達,理所當然地成為雲南不俗的 形象廣告,並廣為人知。隨時代變遷的新雲南、新體驗,進一步構成了對“雲南十八怪”的翻新、改造、重組,對此品牌內涵和外延進行不斷的補充和更新。正因為 有“雲南十八怪”的民間的口頭傳播,更進一步地烘托了雲南浪漫的神秘色彩。
01.春天也當品牌賣
02.民族村全國處處開
03.公交站台街中排
04.搭機都把鮮花戴
05.香煙名牌數不來
06.遊客來了家家派
07.紅嘴鷗把翠湖愛
08.宣科說樂怪中怪
09.古城街上住老外
10.品牌見紅就不敗
11.出租汽車女人開
12.外景都來雲南拍
13.阿詩瑪說GOODBYE
14.海埂集訓見效快
15.香格裏拉處處在
16.一杆打到雲天外
17.越南種菜雲南賣
18.小資都把麗江賴

麗江十八怪
第○一怪:星星月亮背上戴
第○二怪:東巴文字像圖畫
第○三怪:百歲壽星多老太
第○四怪:古城四季花不敗
第○五怪:古城石板踩不壞
第○六怪:鍋灶搭在流水上
第○七怪:土司的背籮不能站
第○八怪:生意買賣女人做
第○九怪:棍棍棒棒元宵買
第○十怪:女人殺豬比男人快
第十一怪:摩梭爸爸住家外
第十二怪:豬槽能把船來代
第十三怪:涼粉用鍋煎著買
第十四怪:麗江粑粑放不壞
第十五怪:老虎跳過江岸
第十六怪:幹龜爬在雲天外
第十七怪:四季衣服同穿戴
第十八怪:納西古樂傳海外

廣西十八怪
繡球最大馬最矮,男女戀愛擺歌台
大年初一祭螞拐,百歲壽星能打柴
草帽蓋著地一塊,稻穀種到雲天外
不叫南海叫北海,海邊紅樹也懷胎
象鼻飲水山疊彩,米粉吃出三大派
粽粑大得像豬崽,石頭當成寶貝賣
禮品店裏賣棺材,滿街都是一腳踹
山在城裏樓在外,樂業天坑成群擺
千年銅鼓敲不壞,花山壁畫好難猜
最後評出的廣西“十八怪”
【01、繡球最大馬最矮】廣西靖西舊州的繡球和德保的矮馬聞名遐邇。繡球係廣西壯家人之定情物和吉祥物,已有七百多年的發展曆史。靖西縣所生產的繡球,由 於其結構獨特、選料考究,且全部以手工精工製作,小巧玲瓏,色彩鮮豔,為廣西繡球之上品。靖西縣曾做過超大型繡球(1.2m)供日本國立民族博物館收藏, 後來又特為迎接港澳回歸製作了1.97m和2m超大型繡球。德保矮馬是我國稀有的良種馬,也是世界最矮的一種馬。德保矮馬主要產於廣西德保、靖西等縣。其 高度在106厘米以下,最矮的僅有85厘米,比世界著名的英國逐馬還要矮。1989年德保矮馬隊在北京亞運會開幕式上亮相,引起中外觀眾的極大興趣。
【02、男女戀愛擺歌台】廣西素有“歌海”的美譽,農曆三月三的歌墟,是壯族等少數民族由來已久的盛大節日,對歌更是成為青年男女交往、戀愛的重要方式。 在壯鄉,想對心上人獻殷勤,一定是“說的沒有唱的好聽”。電影《劉三姐》、陽朔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及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讓廣西民歌傳遍海內 外。
【03、大年初一祭螞拐】“螞拐”為壯語,即青蛙,螞拐圖騰是壯族崇拜的圖騰之一。壯族是稻作民族,視青蛙為雷神保護神,是到人間來管理雨水的,“青蛙 叫,雨來到”。在東蘭、巴馬、天峨、鳳山等地至今還保留有祀蛙祈雨的“螞拐節”,節期在每年的正月初一至二十五。螞拐崇拜帶有濃厚的稻作文化特色。
【04、百歲壽星能打柴】廣西巴馬目前擁有的百歲老人數居世界五大長壽區之首,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時,巴馬的百歲老人為74人,占全縣人口的 萬分之三點一。中外研究人員研究發現,巴馬人長壽的主要因素在四個方麵:一是具有特殊的自然環境;二是具有獨特的長壽食物;三是老人們堅持長期生產勞動; 四是生活起居有規律,性格樂觀開朗。
【05、草帽蓋著地一塊】在廣西有個流傳很廣的故事。一農伯上山薅地,收工時習慣性數了數他的地塊,怎麽數都少一塊地,最後他拿起草帽走的時候才猛然發 現,草帽下蓋著的正是他數丟了的那塊地呢。廣西喀斯特地貌麵積共8.95萬平方公裏,勤快的山民們因地製宜,在山地裏開出小塊田地,一句流傳了幾十年的民 諺“瓢一塊,碗一塊,草帽下麵蓋一塊”就是這種“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形象說法。
【06、稻穀種到雲天外】如果說“草帽蓋著地一塊”主要反映了廣西大石山區生存條件惡劣的話,那麽以龍勝龍脊梯田和金坑梯田為代表的梯田文化則集中地反映 了廣西人民戰天鬥地的精神風貌。龍脊梯田和金坑梯田相鄰,分布在海拔300至1500米之間,從山腳盤繞到山頂,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層層疊疊,高低錯 落。其規模磅礴壯觀,氣勢恢弘,有"梯田世界之冠"的美譽。
【07、不叫南海叫北海】就地理位置而言,北海明明在南方,可為什麽偏不叫“南海”而叫北海?北海地名的由來有多種說法,代表性的有兩種。其一,三百多年 前,漁民聚居在南氵萬,日久形成村落,由於南氵萬的漁民經常把船開到北麵港避風,漁民就把北麵那一帶的海域叫“北麵海”,久而久之,北麵海就被簡稱為北 海。當地有“先有南氵萬,後有北海”之說。其二,“北海”是壯語,在這裏的原住民族壯族的語言中,“北”與“巴”同音,“北海”意為海的嘴巴,即出海口。 “北海”是壯語地名的遺存。
【08、海邊紅樹也懷胎】北海山口紅樹林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麵積8000公頃,1990年經國務院批準建立,主要保護對象為紅樹林生態係統。紅樹林植物 最讓人奇怪的是其獨特的胎生繁殖方式,種子可以在樹上的果實中萌芽長成小苗,然後再脫離母株,墜落於淤泥中發育生長。小苗掉在海水中即使被海浪衝走,也能 隨波逐流,數月不死,一遇泥沙,數小時後即可生根成長。
【09、象鼻飲水山疊彩】峙立於桃花江與漓江交匯處的象鼻山,酷似一頭將長鼻紮於滔滔的江水之中狂飲的大象,相傳,這是一頭為玉帝坐騎的神象,因留戀凡間 不想回天庭,被追蹤而至的玉帝飛擲神劍於神象的背上。神象死而不倒化為石山,而它背上的劍柄也化為了一尊“寶瓶塔”將神象永鎮於這漓江邊了。象鼻山如今已 成為桂林市的象征。疊彩山因山麓有奇特的風洞,又稱為風洞山,是市內風景薈萃之地。山上石刻很多,太極閣的摩崖造像和石刻,藝術價值很高。山水桂林有如百 裏畫廊,天工造化和人文薈萃構成了桂林永世不衰的魅力。
【10、米粉吃出三大派】廣西人對米粉情有獨鍾,不但愛吃,還吃出了別具一格的“米粉文化”,南寧的老友粉、桂林的馬肉米粉、柳州的螺螄粉號稱廣西三大名粉。
【11、粽粑大得像豬崽】廣西的少數民族逢年過節都包粽粑,而且個頭比其他地方的大,令外地人驚訝不已。這種粽粑當地稱為“枕頭粽”,有小豬崽般大小,可 供一家人食用好幾天。“風莫”是特大的粽粑。臘月二十八,婦女先將糯米泡入水中,泡一夜,滴幹水,用食鹽、胡椒、生薑等調料拌勻,用“箬葉”包製而成。中 間有的放綠豆,有的塞上臘肉和鮮豬肉,形如竹筒,也有呈方形的。這種大粽粑是節日裏舉家團聚時吃的食品和饋贈親友的禮品。
【12、石頭當成寶貝賣】奇特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柳州的奇山異水,得此天佑,柳州一帶所產奇石種類多、品質好,共有9大類,五、六十個品種,號稱“柳州奇 石甲天下”。石玩藝術成為深受柳州市民喜愛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不僅醉心此道的玩石者眾,而且形成了頗具規模的石玩產業。
【13、禮品店裏賣棺材】在我國流傳著“生在蘇州,長在杭州,吃在廣州,死在柳州”的民諺,“死在柳州”意為柳州棺材質優工巧、飲譽全國,仙逝時得一副足 矣。如今,人們已經不再興土葬,柳州壽板業不複當年的風光,但是,柳州棺材作為工藝品仍廣受歡迎,其尺寸變小了,一些人購之作為家居擺設,亦喜其諧音“升 官發財”之意,稱之為壽棺,大都采用香樟、香杉、香柏等名貴木材製作,主要有百壽、百福、九龍三種外觀設計。
【14、滿街都是一腳踹】俗稱“一腳踹”的摩托車遍布廣西城鄉,是深受群眾喜愛的交通工具。據統計,南寧市每2.5人擁有一輛摩托車,密度遠遠高於其他城市,而且有全國獨一無二的摩托車專用道,是名副其實的“騎在摩托車上的城市”。
【15、山在城裏樓在外】“山在城裏,樓在山邊”是很多廣西城市的特點,奇山秀峰與樓宇、天橋比肩而立,大自然的山水與城市文明如此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我家就在風景區裏”,這是頗令當地居民自豪的事情。以桂林山水為代表的自然景觀,被譽為世界級的旅遊瑰寶。為了保護自然景觀,桂林的市區內很少新建高樓 了。
【16、樂業天坑成群擺】“天坑”是岩溶地區地下河運行形成大麵積塌陷造成的,廣西樂業天坑群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大天坑群,縣境內已發現28個天坑,幾乎囊括了各種類型的天坑和溶洞的景觀,其中大石圍天坑為世界第二大天坑。
【17、千年銅鼓敲不壞】廣西是銅鼓的大本營,不僅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銅鼓,其數量和類型也是最多最全的。銅鼓在廣西的少數民族中象征著權威和財富。令人稱奇的是,不少銅鼓曆經千年至今仍在民間節慶中使用。
【18、花山壁畫好難猜】花山壁畫為壯族先民們作於左江流域的沿江峭崖上,神情各異的人物圖像達1900多個,距今已有2000年以上的曆史。花山壁畫分 布之廣,作畫地點之陡峭,畫麵之雄偉壯觀,作畫條件之艱險,都是國內外所罕見,但先民們繪製這個大型的崖壁畫用意是什麽,至今仍是個謎。

南寧十八怪
四季花草綠不敗,滿城果樹連成帶
滿街都是一腳踹,單車頭上陽傘蓋
瓜果蔬菜烤著賣,一年時興一種菜
餐餐米粉也不賴,想吃鴨子到郊外
美食紀錄破得快,友仔友女不排外
說話愛把尾音帶,有毛小球常打壞
出門撲克隨身帶,劃拳猜碼有比賽
南巴涼鞋真實在,半夜三更還在外
晚會門票打折賣,民歌也可賺外快


柳州十八怪
水繞龍城橋作帶,石頭當成寶貝賣
禮品店裏賣棺材,“高頂篷”車滿城開
喉寶牙膏名在外,的士起步才三塊
狗肉火鍋真痛快,螺螄米粉成品牌
時風雙馬已不在,魚峰山下擺歌台
“柳江”化石耀萬代,柳侯衣冠人人拜
風雨橋邊油茶賣,雲片米糕真不賴
男友是“蛇”女稱“拐”,稱呼父母把“們”帶
街邊樹下麻將牌,俠義豪情柳州仔

桂林十八怪
(01)山似萬物碧水帶
(02)山在城裏樓在外
(03)老樹抱住石頭愛
(04)書畫石刻風洞載
(05)魚鷹漁夫小竹排
(06)桂花八月滿城開
(07)雞蛋鴨蛋論個賣
(08)“巴爺”兒歌唱不衰
(09)斤雞六狗“黃”最愛
(10)天下名橋聚一塊
(11)辣醬腐乳當寶賣
(12)遊人多過本地仔
(13)西街滿眼是老外
(14)馬肉米粉是道菜
(15)公車不用掏錢袋
(16)山水擺起大舞台
(17)狗肉朋友不算壞
(18)王城獨秀紫金帶

桂林市荔浦縣的“十八怪”
【第○一怪:本地賓館外商蓋】荔浦雖距桂林市區不遠,但縣城及各旅遊景區的賓館飯店客房常常爆滿,主要原因是荔浦居旅遊黃金線上,遊客多,引來了外地老板的旅遊業配套投資。目前,荔浦70%以上高中檔賓館都是縣外的企業老板投資經營的。
【第○二怪:龍懷風光惹客來】荔浦在擁有兩個國家AAA級景區“亞洲第一洞”、“豐魚岩”和世界溶洞奇觀銀子岩景區後,自2003年下半年又成功地打造了 被譽為“西部博鼇”的龍懷論壇旅遊新品牌。位於青山幽穀之中的龍懷景區,已建成古代牌匾、化石、楹聯、票證、根藝等七大博物館,神秘的龍懷風光更惹來了無 數的遊客。
【第○三怪:荔芋扣肉家常菜】一個電視劇《宰相劉羅鍋》把荔浦芋炒得沸沸揚揚,昔日的皇室貢品成了人們渴望的美味佳肴。用五花豬肉與荔浦芋加工製成的"荔浦芋扣肉",曾享有"一家蒸扣,四鄰皆香"的美譽。"荔浦芋扣肉"從前隻是逢年過節才能吃上,如今成一道家常菜。
【第○四怪:瘦肉型豬粵港賣】荔浦是全國瘦肉型商品豬生產基地縣,每年生豬出欄100多萬頭。由於荔浦的瘦肉型豬瘦肉率高且肉質鮮美,自然其豬肉就成了港粵和廣東地區居民的搶手貨。
【第○五怪:香菇住屋人住外】香菇等食用菌種植成了荔浦農民的一個支柱產業。香菇生長期對溫度、濕度的要求很有講究,該縣花簀、雙江等鎮有的農戶為了保證 香菇正常生長,實現豐產豐收,就在自己的房屋裏搭棚架種植香菇,人卻搬到了草房或臨時搭建的廠棚居住。當然,如今這種現象已越來越少,他們種菇腰包鼓起 後,已建起了鋼混樓房。
【第○六怪:農民進城買蔬菜】近年來,荔浦縣已形成了荔浦芋、馬蹄、花卉苗木、蔬菜等“一鄉一品”、“一村一業”的集約化經營格局。一些進城買米吃的農民,同樣也進城買蔬菜。
【第○七怪:“綠證”農民富得快】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作為全國首批50個農民技術資格職稱“綠色證書”培訓試點縣,荔浦縣開始了農民“綠證”培訓。 十多年後,獲證農民28371人,全縣平均每4戶就有1個持“綠證”農民,這些手持“綠證”的跨世紀農民大多成為了當地經濟發展的領頭雁。
【第○八怪:夏橙結果同兩代】荔浦夏橙是一種在水果淡季的春夏之交收獲的水果。其特點是皮薄細滑、肉紅脆嫩、甜而微酸、口感極佳。荔浦夏橙除供應國內市場 外,還遠銷俄羅斯、東南亞等國。它一般是頭年掛果,第二年4月底5月初成熟,此時果樹同年開花新結的小果又已掛滿樹梢。故荔浦夏橙謂之“兩代同堂”果。
【第○九怪:城裏姑娘嫁山寨】荔浦山區農民因地製宜,發展經濟,擺脫了昔日貧窮落後的帽子,開始過上城裏人一樣的現代生活。該縣蒲蘆瑤族鄉的萬全、萬福等邊遠山村的瑤胞種八角致富,就引了一批來自荔浦、鹿寨等地的城裏姑娘嫁到此地,人們把嫁到這裏的姑娘戲稱為“八角嫂”。
【第○十怪:鳳凰雞飛區內外】鳳凰雞是荔浦人對果園、樹林圈養雞的統稱。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該縣馬嶺鎮鳳凰村農民群眾首先開始在果園、樹林養雞,並收到 了良好經濟效益。後來這種養雞方式迅速向荔浦及鄰縣普及,但人們仍把此種方式放養的雞稱鳳凰雞。鳳凰雞不僅本地人愛吃,而且還賣到了雲南、廣東、福建等 地。
【第十一怪:辦廠縣內無鄉界】從2001年起,荔浦縣實行了“辦企業縣內無鄉界”的辦法。即不靠國道、遠離縣城的鄉鎮,隻要引來投資的老板看中靠近國道、靠近縣城的地方,縣裏都出麵協調辦廠問題,打破鄉鎮界限,辦廠所產生的稅收全部歸引資辦廠的鄉鎮所有。
【第十二怪:木衣架兩頭在外】從2000年起,荔浦除購買國內各地的木材外,每年都從越南、泰國、土耳其、德國等國進口部分木材,生產係列木衣架產品。同時,荔浦縣所有生產的木衣架產品全部出口歐美等地。有人說:荔浦的木衣架“兩頭在外”。
【第十三怪:廣告做到中央台】荔浦食品在經曆各種風雨之後,已成為一種響當當的品牌。荔浦的阜康食品工業有限公司、大發食品飲料有限公司率先在中央電視台有關頻道做廣告,樹立企業形象。
【第十四怪:超市購物真爽快】荔浦縣城不大,但流動人口多,商品貿易市場繁榮。自2001年至今,縣城已有了百佳、百姓、百匯、誠信四大綜合超級市場開張營業。各超市逢節假日都有這樣那樣的打折促銷活動,人們從中也得到不少實惠。
【第十五怪:夜粥成行通宵擺】每當夜幕降臨,在縣城的桂平路一條街,各種夜宵攤點陸續上市,熱熱鬧鬧的夜宵攤點一直要延續到第二天淩晨五時才打烊。筆者因職業原因,淩晨五時的夜粥也光顧過幾次。桂平路夜晚那香味四溢的夜粥可謂荔浦一絕。
【第十六怪:甘蔗蔸尾稱起賣】一般廣西各地的群眾賣果蔗都習慣把甘蔗的蔸根、蔗尾去掉再賣,這樣顯示買賣公平合理。而荔浦人卻獨不同,賣甘蔗的一般先把買 者所選中的甘蔗一起過秤後,再把蔗蔸、蔗尾砍掉,同時賣甘蔗的還會把砍下來的蔗尾留下來當作明年的蔗種。這種賣者賺、買者虧的做法在荔浦人眼裏卻習以為 常。
【第十七怪:開口說話講“我仔”】荔浦人有個口頭禪,那就是“我仔”。不論是喜歡還是討厭,開口第一句話就是“我仔,今天的事……”等。甚至朋友見麵問候、同事聊天,開口也首先是“我仔……”。個中原因,有人揣測可能是緣於荔浦人的愛子情懷吧!
【第十八怪:老太愛把紅花戴】荔浦的老年人活動是異常活躍,老年門球、地擲球、籃球、龍獅表演、戲劇表演、秧歌隊、歌舞遊行等五花八門。因為活動多,老年 人的化裝打扮、穿紅著綠、插花繡朵的時候就多。所以無論是表演活動前後,還是平時生活打扮,縣城街道上六、七十歲的老太頭戴一兩朵小紅花的現象時常可見。 老年人追求時尚、追求健康何嚐不是一件好事呢 

濟南的二十怪
一位濟南人在新華網說濟南的二十怪
濟南第一怪,打車付錢加一塊
濟南第二怪,街頭燒烤人人愛。
濟南第三怪,公交沒有牛車快。
濟南第四怪,電線杆子路邊排。
濟南第五怪,國有企業垮的快。
濟南第六怪,不說很好說崗賽。
濟南第七怪,廣場綠地盡種菜。
濟南第八怪,修路沒有扒的快。
濟南第九怪,茅屋旁邊高樓蓋。
濟南第十怪,城中到處地攤擺。
濟南十一怪,人行道上水泥塊。
濟南十二怪,一到雨天鬧水災。
濟南十三怪,道路適合拉力賽。
濟南十四怪,市民常提薄熙來。
濟南十五怪,公交九點就停開。
濟南十六怪,繁華街區舊民宅。
濟南十七怪,周末廣場看球賽。
濟南十八怪,姑娘不太會穿戴。
濟南十九怪,燒餅羊湯真不賴。
濟南二十怪,繁華路段盡乞丐。

南嶽十八怪
景區耕牛耳環戴,山下下雨山上曬
舍利入塔烏雲開,大鼎落成仙鶴來
蝌蚪成文今古猜,青蛙朝聖排對排
千米鋼絲左右擺,高空王子好自在
香客見廟就下拜,遊人到此好吃齋
和尚道士住一塊,八十(歲)婆婆爬山快
半夜搬家習俗怪,扒灰老子遊大街(gai)
千古銀杏也受戒,希遷不腐在南台
村幹部機關搞攤派,小夥子沒有姑娘帥
佛菜當作黃金賣,你說奇怪不奇怪


蕪湖十八怪
人行天橋自家開;地下通道樣子擺;
門牌號碼不修改;橫穿馬路不奇怪;
公共設施總是壞;早晚鍛煉把樹拽;
鐵路變成垃圾袋;小吃攤點滿大街;
網吧牌室到處開;晚報挪到早上來;
不叫媽媽喊老太;姑娘嘴裏髒話甩;
傻子瓜子當品牌;蟑螂藥品喊著賣;
貓狗寵物很自在;樓梯廣告好無賴;
出租汽車特別快;小偷小摸真利害。

新疆十八怪
【敬酒歌聲不外賣】每當你來到新疆蒙古族人居住的地方,或者是碰巧見到蒙古族人喜慶的場合,你就很容易被他們熱烈而獨特的敬酒禮節深深吸引。蒙古族人的敬 酒方式跟漢族和其他民族有很大的不同。他們敬客人喝酒,不講什麽客套話。我們通常在漢族同胞的宴席上聽到的什麽“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抿一點;感情 鐵,喝出血。”“看得起就幹一杯”等等的詞語,在蒙古族同胞中是聽不到的,他們全然是用一邊唱歌、一邊敬酒、即興表演的方式,來表達對尊貴客人的誠摯、淳 樸的感情。每當遠方的客人來臨,他們首先會在敖包(又稱“鄂博”,是蒙古族群眾拜奉神靈的地方)或氈房中敬酒接風。這時,會有三五位蒙古族姑娘和歌手恭恭 敬敬地站在你的麵前,唱起優美動聽的蒙古民歌,一曲既罷,她們就把手上放著酒杯的托盤,高高地舉過頭頂,半屈膝地獻給客人滿杯的美酒,然後又不停地唱著歌 兒,直到客人把酒喝幹,歌聲才停下來。這些“敬酒歌”曲調婉轉,歌聲甜潤、嘹亮。歌詞充滿了尊敬、祝福、吉祥的意思,讓你情不自禁地躬身接過酒杯,即使你 平時很少沾酒,這時也會毫不猶豫地一飲而盡。假如你已經知道蒙古族人的風俗,你此時就會學著蒙古族人的規矩,先用中指沾一滴酒彈向天空,以示敬天;又沾一 滴酒彈向大地,以示敬地;再沾一滴酒彈向主人,以示忠誠;然後才舉杯把酒喝幹,以表示你對主人的尊敬和感謝。蒙古族人這種以歌敬酒的方式,在賓朋酬酢中幾 乎是無處不有,他們迎接貴客時要唱歌勸飲“下馬酒”,送客人上路時要唱歌勸飲“上馬酒”,盡管許多歌詞你聽不懂,但你完全能體會到主人的深情厚意。至於蒙 古族人在舉行婚慶或節日喜慶時,那更是個個豪飲,人人善歌,在歌中碰杯,在酒中賽歌,淋漓盡致地表現了蒙古族酒文化的魅力。

鞭子底下談戀愛】你聽說過“姑娘追”嗎?你親眼看過“姑娘追”嗎?原來,“姑娘追”是新疆哈薩克族的一種馬上競技活動,它富有青年男女交往中的純真而又 浪漫的生活情趣,它有時候就是純情男女相愛的一場喜劇。你如果來到天山、阿爾勒山中的牧區草原參觀旅行,熱情好客的哈薩克族同胞,會很樂意為你展示本民族 的奇風異俗,讓你一飽“姑娘追”的眼福。哈薩克族,在新疆十三個主體民族中,人數居第三位。他們主要居住在天山北麓風光綺麗的山體、草原中,也就是現在以 伊寧為首府的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和沿天山北坡的烏魯木齊、昌吉回族自治州、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一帶。在每次傳統的競技比賽場上,最精彩、最激動人心的還是 “姑娘追”,它往往是全場比賽的壓軸戲。“姑娘追”據說是上古“追姑娘”的風習演變而來,至今既是哈薩克人最喜愛的娛樂項目,又是小夥子找對象談情說愛的 好機會。參加者一般都是未婚的青年,一男一女搭成對兒。比賽分“去程”、“回程”兩段。比賽開始,男女雙雙在去程上並轡徐行,這時,小夥子可以毫無顧及地 向姑娘傾吐心曲,甚至調情挑逗,姑娘羞到耳根發燒也隻能保持沉默。到了終點,雙雙勒轉馬頭進入回程的一瞬間,小夥子立即揚鞭催馬,拚命逃奔,那溫柔的姑娘 忽然之間竟變成了個沙場女將,飛馬猛追上去,一靠近小夥子,就揮鞭狠狠地抽打,這時小夥子是絕對不能還手的,如果這位姑娘對小夥子心中有意,自然會手下留 情,隻見皮鞭子老在空中轉圈子,卻總是落不到他的身上,即使是輕輕落在小夥子的身上,也隻是她表達對小夥子情感的示意。如果那小夥子剛才言語輕佻,惹惱了 姑娘,這時姑娘就會用鞭子狠狠地“報複”一番,那連珠式的劈裏啪啦的皮鞭,直打得小夥子抱頭“鼠竄”,“丟盔棄甲”,狼狽不堪。此時賽場周圍男女觀眾都會 笑得前仰後合,還呐喊助威,大叫:打,打,打!這種遊戲有時會激起一些大叔大嬸們的興致,也會相邀上馬,玩起了“姑娘追”,回味年輕時候的風采。這一來, 賽場的氣氛就更加高漲了,那兩位大叔大嬸詼諧的表演惹得人們大笑到捂往肚子“唉呀,唉呀”的叫喚。這真是:哈薩克風俗實在怪,鞭子底下談戀愛!

【達城姑娘把妹帶】西部歌王王洛賓的一曲《達阪城的姑娘》,唱紅了全新疆,全中國。無論你在哪裏,隻要聽到這首旋律優美、歌詞詼諧、俏皮的維吾爾民歌,就 會想到新疆,想到達阪城。你聽:“達阪城的石路硬又平,西瓜呀大又甜哎,那裏住的姑娘辮子長啊,兩個眼睛真漂亮,你要想嫁人,不要嫁給別人,一定要你嫁給 我,帶著你的嫁妝,領著你的妹妹,趕著那馬車兒來。”好一個浪漫、迷人的達阪城!那麽你知道達阪城在哪裏嗎?原來達阪城就在吐魯番到烏魯木齊的路途上,是 穿越天山壑口之間的一個村鎮,汽車、火車都經過這裏。古代這裏是古絲綢之路中道必經的驛站—白水鎮,現在是烏魯木齊市新成立的達阪城區政府所在地、正在建 設中的新區鎮和新辟的旅遊點。這裏周圍有雪山、牧場、草澤和柳林,風光瑰麗,村中世代居住著回族、維吾爾族,民族風情十分濃烈,民族姑娘又長得很俊秀。所 以60多年前年輕的王洛賓就曾為它放聲歌唱。如今,多情的達阪城人不忘王老先生的深摯情誼,為他立起了雕像,還正在建造一座王洛賓音樂藝術館。奇怪的是, 這個古絲路必經的村鎮,卻是一個著名的老風口,當地民謠這樣說:“達阪城,老風口,大風小風天天有,小風刮歪樹,大風飛石頭。”這裏每年的大風日,平均有 148天,多時達到200多天。然而達阪城人不怕風,而且“無風盼有風”,據說是因為這裏水多草密蚊子多,不刮風,蚊子咬人叮牛馬,刮起風來把蚊子都刮跑 了,人和牲畜更舒服。還有,這裏地處天山腳下,扼進出天山的關口,北去是達阪城——柴窩堡盆地,一馬平川直達烏魯木齊市;南去越過天山,就是吐魯番盆地。 隔了一道山,南邊吐魯番熱得滿身大汗,北邊古輪台(烏魯木齊,唐代有輪台縣之名),冷得直打哆嗦。前清有一位流放到新疆的官員叫史善長的,就寫了一首詩 《過達阪》,來形容達阪城這樣的氣候特點:“山路卻平平,中分南北界,其上盤查關,客到停車蓋,關北屬輪台,白戰雪不敗;關南土魯番,二月桃花賣。行人將 過山,綿裘各備帶,山頭互易衣,慎莫笑侈汰。咫尺異炎涼,咄咄事稱怪;造物故逞奇,不管人學壞。”達阪城的村民,大多是回族和維吾爾族,也有少數漢族人, 他們農耕放牧,和睦共處。這裏的回民自稱“回回”。傳說很早以前波斯商人來中國經商,看中這塊商路驛站風水寶地,便在這裏同本地人結婚,生兒育女,安居樂 業。根據史書的記載,我國唐宋時期就有了回族的先民,他們包括來自阿拉伯、波斯、中亞的商人、使臣、學者和我國的漢人、蒙古人以及其他民族的人民,在長期 共同生活中逐漸融匯而成,北宋時已有“回回”之稱;至明代,“回回人”已逐漸形成回族的共同體,並不斷發展壯大;至清代,回族已遍布中國大地。新疆的回 族,有的就是本地原有的回回人,但多數是在元、明、清時期,作為戍邊軍士或墾邊移民而從內地進入新疆的回回人。像達阪城這樣位於交通要衝的小綠洲,很容易 成為他們樂意長留久安的地方。達阪城由於回族人較多,回族的風土民情也就比較突出。旅遊者在這裏停車歇足時,最受吸引的就是那滿街的回族風味小食檔,什麽 羊肉拌麵、炒麵、燴麵、打鹵麵、鍋貼、餃子、包子、餛飩、油糕、涼粉、涼皮子、粉湯、糖酥饃、麻花以及手抓羊肉、黃燜羊肉、羊肉抓飯等,真是應有盡有,數 不勝數,讓你大飽口福。其中的油炸大豆,又脆又香,是達阪城最出名的風味小吃,遊客不妨一嚐。

【吃的烤饢像鍋蓋】在新疆,無論你走到哪裏,都可以見到饢,吃到饢。因為饢是維吾爾族人的主要麵食。“饢”,是維吾爾語,意思就是烤麵餅。維吾爾人寧可一 日無米飯,而不可一日無饢。在農村、集鎮,幾乎家家都有烤饢的饢坑,婦女個個都會打饢(新疆人把烤饢叫“打饢”)。饢坑就設在庭院或家門口,它是用和入麥 草或羊毛的黏土做成的烤爐,形狀很像一口倒扣的寬肚的大水缸。烤饢時,先將幹柴放在坑內燃燒,把坑壁燒得燙熱,然後將擀好的餅形麵坯貼在坑壁上。擀麵時可 以根據需要擀出像圓凳子麵大小的薄饢坯,也可以擀出像碗口大的小饢坯。饢坯上可以抹點食油、撒些芝麻、蔥花,烤出的饢更脆更香。由於饢是烤熟的,含水份很 少,在氣候幹燥的新疆,存放十天半個月都不壞;如果是油饢(揉麵時和入食油),還能存放一個月左右,泡水變軟,仍極好吃。所以維吾爾老鄉出遠門,會在腰上 的布兜裏裝進幾塊饢;坐火車去內地,也常常帶著一提包的油饢,一路當主食,省錢又方便。饢,不但維吾爾人愛吃,新疆各兄弟民族,包括漢族人都愛吃,因此, 城鎮的飯館、食堂都有饢賣,而且烤饢的作坊、攤點布滿街巷,幾乎是十步一鋪、五步一攤,邊烤邊賣,生意紅火。那饢坑邊的貨台上擺滿各種各樣的饢:有小油 饢、大油饢、肉饢(麵坯中和入羊肉丁、蔥片、佐料)、蔥花饢、芝麻饢、窩窩饢(邊厚內薄,中間有個小窩洞)和大如鍋蓋的“饢中之王”艾克曼等等。據說,這 些用小麥麵做成的饢有50多種之多。南疆農村巴紮(集市)還有賣玉米麵烤製的包穀饢,顏色金黃,別有風味。維吾爾人吃饢有個很重要的規矩:無論吃什麽樣的 饢,都必須先把每個饢掰成幾片,大家一片一片地吃,絕不可以拿起一整個饢往嘴裏啃,也不可以用刀子切開來吃。為什麽呢?有人說,這是維吾爾族崇尚團結互助 傳統美德的表現,一個饢掰開大家吃,表示一家人一夥人同心同德,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維吾爾人還把饢看做吉祥物和幸福的象征。比如,男方向女方提親,作為 見麵的禮物,就有衣料、鹽、方塊糖,還必須有5個饢。在結婚儀式上,要安排一位姑娘,雙手捧出一個托盤,上麵放著一碗鹽水,鹽水裏泡著兩塊小饢。姑娘就站 在新郎新娘中間,讓他倆搶著吃下這兩塊象征著情愛融洽、甘苦共嚐的鹽水饢。此時,新郎新娘爭先下手去撈碗裏的饢,誰先撈到饢,就表示誰最忠於愛情。“該出 手時就出手”,搶饢,就成為婚禮中的第一個高潮。

【大盤雞裏拌皮帶】當你從烏魯木齊市出發,沿著312國道東南行40多公裏,經過亞洲最大的風力發電廠,穿過柴窩堡小鎮時,你會驚奇地看到道路兩旁一排排 的食肆門前,都在招牌上寫著同一道菜—大盤雞。據說,這是近幾年新疆最風行的時尚飯菜,它已經同新疆烤羊肉串一樣出名。而這道菜的“發祥地”就是柴窩堡, 所以它最早的名稱叫“柴窩堡大盤雞”,後來人們就幹脆叫它“大盤雞”。你既然有緣路過此地,而且又因長途行車而饑腸轆轆,那何不在這裏停車,一飽口福!大 盤雞,確確實實是用大盤子裝又鮮又嫩的炒雞塊。滿盤子是豔豔紅色—爆紅的雞塊配上鮮紅的辣椒,發出誘人垂涎欲滴的濃香。製作大盤雞的主料是當地不大不小的 土雞或肉雞。製作的方法頗有講究,但並不複雜。首先將一隻剛剛宰殺去膛、清洗幹淨的雞剁成拇指大的雞塊,然後用糖漿拌和上色,置入油鍋中用猛火爆炒,待雞 肉將熟,即加入蔥、薑、蒜、茴香、花椒、鹽、味精等佐料,再放入半盤幹紅辣子,反複翻炒,直至雞塊入色入味,然後加入高湯,用文火燉數分鍾,再加入與雞塊 大小相似的土豆塊,再燉15分鍾,便可起鍋盛碟。起鍋前若能加進少量啤酒,味道就更鮮美了。這道菜趁熱上桌,流光溢彩,香氣逼人,雞塊、土豆都極細嫩, 麻、辣、鹹、甜、香,五味俱全,十分爽口。等到客人把雞塊、土豆快要“消滅”幹淨時,店家會及時端來一盤像皮帶一樣寬、長、薄的麵條,倒入原大盤裏,跟雞 汁拌勻,麵片都變成醬紅色。這時吃起來,麵片鹹、甜、辣、香,特別過癮。如此簡單的一餐,真正是色香味俱佳,既營養,又飽腹,又省時,吃了還想吃。如果吃 大盤雞再加一瓶“新疆啤”,就更是十足的新疆風味、新疆快餐了。

【風吹石頭砸腦袋】一提起大風,人們就可能聯想到沿海的台風。然而,你可知道,新疆一些地方刮起的大風,到了頂級時,其猛烈之勢竟不亞於沿海的台風。新疆 人把這些大風區統統叫做“老風口”。當你沿著312國道從烏魯木齊到吐魯番旅行,汽車穿過後溝來到小草湖一帶,首先迎接你的就是呼呼怒吼的西北風。人們調 侃說,這裏的大風一年隻刮一次:“從春刮到冬”!類似這樣的大風區,著名的還有吐魯番西北邊的“三十裏風區”,哈密十三間房附近的“百裏風區”,烏魯木齊 南郊的“達阪城風區”,以及克拉瑪依的“魔鬼城風區”等等,它們每年中刮八級以上的大風日就有100天左右。據氣象資料記載,1962年在“三十裏風區” 一帶曾刮過風力超過十二級的大風,一時之間,天昏地暗,席卷著礫石泥砂的狂風將吐魯番大河沿火車站的貨物一股腦兒都刮到戈壁灘上,一整列火車的車箱被掀 翻,樹木被連根拔起,房屋被整座推倒,過往車輛的玻璃門窗被砸成碎片,車廂迎風麵的油漆被挫磨成光板鐵皮……這場大風造成了幾億元的損失。新疆這一類的大 風口,一般都處在山口隘道處,每年開春的4月和入冬的10月,由於冷空氣的入侵,氣候驟變,極容易引發大風。這個時候,隻要烏魯木齊預報冷空氣入侵、驟然 下雨下雪或風雨交加,人們就會想到那些處於“老風口”的交通要道上,此時已進入了避風警戒狀態,車輛一律停駛,以保證人畜的安全。降伏風魔,變害為利,這 是人類自古以來的一項夢想。也許,今日沿海台風的巨大風力還沒有被人們所利用,而在新疆卻已在進行著對狂暴大風的風力利用的科學試驗。改革開放以來,新疆 相繼從丹麥引進了大風車和風力發電技術,又從德國、芬蘭引進風力發電機組,在達阪城柴窩堡建造了第一座風力發電廠。當您乘坐火車、汽車經過這裏時,在你眼 前出現的由無數整齊排列、不停旋轉的高大風車所組成的10多公裏長的風景線,會讓你不禁嘖嘖稱奇。天山腳下這座風力發電廠裝機容量已近8萬千瓦,是亞洲最 大的風力發電廠。它發出的電力已經和烏魯木齊的火力發電並網,大大增強了新疆中心地區的電力供應。
【膠鞋套在皮靴外】“睛天刮風一身土,雨天化雪兩腳泥”,這是舊時烏魯木齊人形容這座老城衛生麵貌的一句俗話。在四五十年前的烏魯木齊,到處是低矮的土房 和泥巴街巷,夏天風起塵揚,沙土撲麵,春秋融雪下雨,滿街泥漿,上街回家,皮靴上(穿長統皮靴是新疆兄弟民族的傳統習慣)沾滿爛泥。由於少數民族家裏喜歡 鋪上漂亮的地毯,掛上壁毯布圍,為了不讓皮靴上的泥漿弄髒地毯、陳設,進門要脫下長統皮靴,感到很麻煩。於是,人們想了個竅門,在長統皮靴的腳掌處再套上 淺腰的膠鞋,出門走路,泥水沾在套鞋上,回家進門將套鞋脫在門邊處,隻穿著幹淨的皮靴進屋,既不會弄髒地毯,又不會溢也汗腳異味,真是一舉兩得。這個保潔 妙方,日久天長形成習慣。現在,盡管烏魯木齊所有街道都已鋪上水泥、瀝青,高樓大廈代替了昔日的泥屋土房,衛生麵貌大為改觀,但是到了初冬晚春的下雨融雪 天,在街上來去踩水踏雪,仍在所難免,因此兄弟民族同胞仍然看好“膠鞋套在皮靴外”,出門不忘套膠鞋,而那雙經常穿著的高統皮靴則總是保持著光潔鋥亮的外 表。

【豬字不要隨便說】當你來到新疆,不管是在哪個城鎮,都會看到許多飯館、食堂的招牌上寫著“清真”兩字,這表明它們都是新疆信仰伊斯蘭教的兄弟民族經營 的,是專供穆斯林(信仰伊斯蘭教的信徒)飯菜的食肆。它們與漢族飯館、食堂的主要區別就是:這裏絕對不使用豬肉、豬油做飯菜,因為信仰伊斯蘭教的兄弟民 族,傳統上都把豬、豬肉、豬油以及煮炒豬肉的鍋,盛過豬肉的碗具,甚至是夾過豬肉筷子,都當成禁忌之物。原來,伊斯蘭教中有“七禁”之律,教徒不得違逆。 所謂“七禁”,就是:禁拜偶像、禁食利息、禁奸非、禁謊言、禁賭博、禁飲酒、禁食豚(即豬)、犬、動物血、自死以及未經以真主的名義宰殺之動物。其中尤以 飲食這一禁律最為嚴格。伊斯蘭教的《古蘭經》中有四處提到不許吃豬肉。據說,伊斯蘭教的發祥地阿拉伯半島一帶,最早的居民以牧放牛羊等食草動物為生,不養 豬狗,他們認為豬這種圈養物,什麽殘羹爛菜都要吃,垃圾堆中也拱嘴,實在是肮髒而討厭之物。這種觀念在穆斯林中一直傳襲下來。他們不但禁食豬肉,而且聽到 “豬”字也會感到不愉快。因此,為了尊重兄弟民族的風俗習慣,漢族同胞與穆斯林同胞交往時有意回避這個“豬”字,把豬肉叫“大肉”,把豬油稱“大油”,把 豬肉店牌子改為“大肉店”。以“大肉”代替“豬肉”,這已是國人約定俗成,一聽就懂的了。所以,當你進入這些清真飯館、食堂時,千萬不要點什麽豬肉菜、豬 油點心;與穆斯林朋友來往,也不要隨便提到“豬”字;甚至你在穆斯林聚居地停留,也切不要在水源處洗手濯腳或涮洗碗具,以免被穆斯林朋友當成是不自重、不 禮貌的行為。

【兵團姑娘不對外】沒有到過新疆的人,早已聽說新疆有個“生產建設兵團”;到新疆旅遊,自然也就想認識一下生產建設兵團。說兵團,話兵團,得從它的源頭說 起。1949年國民黨政府在中國大陸的統治宣告覆滅,全國除台灣省外都勝利解放了。當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兵團的兩個軍在王震將軍率領下進駐新 疆,和原國民黨起義部隊、原三區革命的民族軍在烏魯木齊勝利會師。在中國Gong Chan Dang領導下的新疆省人民政府成立 了,新疆開始了一個民族團結、和平建設的新時代。為了保衛邊疆、建設邊疆,1952年,黨中央、毛主席命令駐新疆的人民解放軍的一部分部隊(其中有保衛過 延安的著名的三五九旅,有改編為解放軍第二十二兵團的原國民黨起義部隊和改編為解放軍第五軍的原三區革命民族軍的一部分)集體轉業,組建為“新疆軍區生產 建設兵團”,賦予他們“屯墾戍邊”的曆史使命。這是一支在世界上從未有過的特殊的部隊,指戰員們放下槍杆子,拿起坎土曼;放下坦克、裝甲車,開起了馬車、 拖拉機,從組織上仍保留著軍隊的師、團、連的建製,以戰鬥姿態向荒原、戈壁進軍,去創建一個個大型農場、牧場和工廠。這些農牧場、廠礦星羅棋布,分布在天 山南北最邊遠最艱苦的地方,那裏多半曾經是窮山惡水、荒無人煙的不毛之地。戰士們刨地搭起“地窩子”(半凹入地下的土房子),開渠鑿井引來高山雪水,手執 鋤鎬和用肩扛人拉犁的方式,開荒種地,營造樹林,修建水庫。官兵不分上下,都滿手血泡,揮灑汗水來澆灌這片片沃土,在準噶爾、塔裏木的亙古荒原上創造了堿 灘變良田、荒漠變綠洲的奇跡。十萬軍墾戰士在邊疆最艱苦的地方,勇往直前,毫不退縮。戰士們的思想正像他們當年愛唱的一首歌曲那樣堅定、單純:“毛主席的 戰士最聽黨的話,哪裏需要去哪裏,哪能裏艱苦哪安家。”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過去了,這支軍墾大軍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援下,已開拓出9.3萬公頃的耕地, 修建了4770條水渠和105座水庫,營造了12萬公頃的綠色林帶,建成了172個國營農、牧、林場,創建了石河子、奎屯等園林式的新城市。如今,在塔克 拉瑪幹沙漠邊緣,在瑪納斯河畔,在昆侖山下,在緊靠國境的伊犁河穀地和阿爾泰山麓,都分布有生產建設兵團的農牧團場、生產連隊,那裏成了棉花似銀海、稻麥 翻金浪、瓜果飄清香、牛羊漫山野的“塞外江南”。全兵團人口也由剛建立時的17.5萬人發展到現在的220多萬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為開發邊疆、保衛邊疆 做出了曆史性的卓越貢獻。在這支浩浩蕩蕩的大部隊中,也湧現出了一大批立誌報國的巾幗英雄,她們承著西去的列車,在高昂的歌聲中,用青春譜寫了壯麗的人 生。20世紀50年代“八千湘女進天山”、一批批山東、河南、四川姑娘到新疆以及60年代上海、南京、天津、武漢支邊青年湧入塔裏木、準噶爾盆地的曆史, 都成為生產建設兵團發展史上的光輝彩頁。許許多多的內地姑娘,離開可愛的家鄉,來到遙遠而偏僻的邊疆屯墾戍邊,逐漸融入生產建設兵團的戰鬥生活洪流,隨後 大多數在這裏找了對象、結婚安家。可以說,如果沒有她們當年的無私奉獻,就沒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今天。

【夏日要把皮襖帶】“出門要帶三件寶:風鏡、水壺、大皮襖”,“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這兩句新疆俚語十分形象地表現了新疆地理氣候的特色, 並且提醒來新疆旅遊的朋友們注意一下旅行的準備工作。新疆位於祖國西北角,深居亞洲大陸的腹地中心,遠離海洋,周圍都有高大的山脈,阻擋著海洋暖濕氣流的 進入,形成了新疆境內的幹燥的大陸性氣候。這種氣候的特點就是幹旱少雨多風沙,夏熱冬寒,晝夜溫差大。但是,新疆各個地區的氣候又不完全一樣。新疆全境多 山,北有阿爾泰,南有昆侖山,中間有天山山脈東西橫貫,形成了天山南北兩大部分,即俗稱的南疆和北疆,也就是所謂的“三山夾兩盆”的地理格局(兩盆指南疆 的塔裏木盆地、北疆的準噶爾盆地)。山地中有連綿的冰峰、雪嶺、森林、草原,盆地裏有大大小小的沙漠、戈壁、綠洲、河流、城鎮。不同的地理環境也形成了不 同的氣候特色。一般說來,北疆的氣溫較低、雨雪較多,南疆氣溫較高、雨雪稀少;山區寒涼,綠洲溫暖;草原秀美恬靜,大漠雄渾粗獷。可是,為什麽夏天出門還 要帶大皮襖?這一問,真是讓你“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原來,這是因為新疆氣候直接受西伯利亞氣候變化的影響,有時一日數變,所以人們的穿著也必須隨時 更換。這裏,早上還是旭日藍空,過午,說不定就朔風呼嘯,烏雲漫天,雨雪紛飛。特別是新疆的山區,平時氣溫就比平原涼爽,夏日也不過攝氏20度左右,常言 道“山區的天,小孩的臉”,說變就變,一旦雲低雨驟,氣溫馬上就會下降十多度。所以當地牧民上山放牧,都會把大羊皮襖、大皮帽子都帶在身邊。

【鐵床擺在大門外】當你來到吐魯番火焰山下參觀高昌故城,走進火焰山鄉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一種奇怪的現象:家家戶戶的門口或都院落裏的葡萄架下,多擺放著 一兩張鐵床或者木床,甚至有的床就擺在水渠旁邊。遊客會驚奇地問:這是人們睡覺的床嗎?是的,因為吐魯番太熱了,夜裏大家都喜歡在房外睡覺,外麵夜風涼 爽,又沒有蚊子咬,當地民風淳樸,素來有“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好風尚,所以人們都放心在屋外睡覺,一覺能睡到日上三竿。你看到的這種“鐵床擺在大門 外”的情景,在吐魯番的許多鄉村,甚至吐魯番市區內,都是司空見慣的。吐魯番的地理、氣候十分特殊,享有“三最”之榮譽,即:氣候最熱,地勢最低,瓜果最 甜。氣候最熱,跟地勢最低有直接聯係。吐魯番盆地四麵被高山團團包圍,盆地就像一個陷入海平麵以下的大鐵鍋,盆底最低處叫艾丁湖,這裏比海平麵還低145 米。這種封閉性的地理環境,是造成其幹燥高溫的氣候特征的主要因素。在吐魯番市區,夏天(6-8月間)的日平均溫度為30攝氏度。當地民航氣象站1975 年曾測到日最高溫度為49.6攝氏度,創造了全國極端最高氣溫的紀錄。其地表溫度甚至達到80攝氏度,也是全國罕見。唐代到過吐魯番的大詩人岑參在詩中驚 呼這裏“火雲滿山凝未開,飛鳥千裏不敢來”。本地老戶人家為避暑,都在房子裏挖個土窯式的地下室,供午間休息納涼。民間傳說,舊時吐魯番的縣太爺,大熱天 不得不坐在冷水缸裏料理公務。其實,吐魯番盡管白天很熱,清晨、夜晚卻是陣陣涼風,氣溫一下子會下降七八攝氏度,夜間,住在帶空調的賓館裏要蓋毛毯;喜歡 在屋外露宿的本地人,也都要蓋上被單,他們都睡得挺香得,根本沒有南方那種躺在涼席上還汗流浹背的苦處。

【男人愛把花帽帶】在新疆,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鄉村,你都會看到一種令人嘖嘖稱奇的現象:這裏的維吾爾族男子多戴著一頂布滿花紋的繡花帽。有人打趣說: “沒有北京人不敢說的話,沒有東北人不敢打的架,沒有廣東人不敢吃的東西,沒有新疆人不敢戴的帽子。”你隻要細心觀察,你就會發現維吾爾、哈薩克等兄弟民 族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偏愛綠色,這些民族在長期的曆史過程中,有崇尚綠色的傳統,認為綠色是和平、希望、生命的象征,所以男子也戴以綠色為基調的綠花帽,婦 女喜愛披綠色頭巾,家裏門窗多要塗上綠色油漆,牆上多噴上淡綠色石灰,清真寺、陵墓的穹頂、外牆多砌上綠色的琉璃瓦,庭院內外種上了果樹、葡萄,一片蔥 綠,春意盎然。新疆兄弟民族的帽子,顏色、帽形是多種多樣的,最典型的是維吾爾人的繡花帽。它是用手工、絲線繡上花葉圖案的四方楞形的花帽,繡工精細,花 葉紋樣富有裝飾美。顏色有綠、紅、黃、黑、白,有單色的,也有五色交織,黑白相間的。這種花帽,男女老少都愛戴,但顏色花樣有所不同。男士戴的多繡花,婦 女戴的不但繡花,而且在花紋中鑲上玻璃珠子或碎玉石片。年青人戴的較豔麗,老年人戴的則大方樸素,文化人士戴的偏重素雅。各地的花帽也各有風格,例如,喀 什的男子愛戴白花黑底、巴旦木圖案的花帽,庫車的女子愛戴珠光閃閃的鼓頂花帽,吐魯番人愛戴色彩濃烈的花帽。最有風趣的是和田地區的於闐、民豐婦女愛戴一 種直徑不足10厘米大小的小花帽。她們把這種小花帽用扣針別在頭巾上,看上去就像戴在頭頂一樣,它純粹是頭上的裝飾品。

【汽車要比火車快】當你乘坐汽車行駛在312國道新疆境內的高速公路上時,你會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景:鐵路與公路平行靠近,火車與汽車並排奔馳,而鐵老大火 車竟跑不過小弟弟汽車。這是為什麽呢?因為這兩年蘭新鐵路列車經過兩次提速後,時速也未超過100公裏,可是汽車在高速公路上,時速可達100公裏到 120公裏。新疆自從1998年修通了第一條高等級公路(吐魯番-烏魯木齊-大黃山)以來,乘汽車旅行的時間大大縮短了。從吐魯番至烏魯木齊180餘公 裏,行車時間已由原來的5個小時縮短到現在的2個多小時。這條高等級公路是312國道新疆境內的重要路段。312國道是我國是我國目前最長的一條國道。它 東起江蘇連雲港,西到新疆伊犁的霍爾果斯口岸,全長4800多公裏。我國古代著名的絲綢之路,基本上是與312國道重疊或者平行的。古代的人們坐著馬車、 牽著駱駝在這條絲路上經商往來,大約需要半年才能走完全程。20世紀40年代未,王震將軍率領大軍乘坐原蘇聯的尕斯車和美國的大道奇從甘肅進疆,那時隻有 一條沙土路麵的甘新公路,日夜兼程,顛簸了一二十天才到達烏魯木齊。進入90年代,改革開放加快,新疆交通建設也在快馬加鞭。由世界銀行貸款修建的全長 283公裏的吐烏大(吐魯番-烏魯木齊-大黃山)高等級公路於1998年8月竣工,結束了新疆公路長期落後的曆史,大大提高了汽車運輸效率。西部開發的號 角吹響,新疆公路建設又上了新台階。2000年底烏魯木齊-奎屯的烏奎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全程行車時間3小時,比烏魯木齊-奎屯火車行車時間3小時20分 鍾還快了20分鍾,鐵老大與公路在新疆運輸市場的競爭也愈益激烈,對新疆人則是件大好事,交通更方便、更迅速、更實惠,這將吸引更多的中外遊客到新疆來。 據說,烏魯木齊-南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高速公路也已在修建之中,預計2002年內可以交付使用,它將和南疆鐵路一比高低。四通八達的現代化的新疆鐵 路、高速公路交通網不再是夢想,它的實現指日可待。

【結婚宴席無酒菜】一提到結婚禮宴,人們就會想到七碟八碗九大盤、雞鴨魚肉擺滿台的場麵,“好煙好酒盡管上,好菜堆成山一樣,管它是否能吃完,婚宴要像過 大年。”結果,不但造成浪費,而且讓許多客人喝得酩酊大醉,真是勞民傷財損身體。可是,新疆維吾爾族人的婚宴就不是這樣,他們一般不擺酒,也不放那麽多的 菜。按照伊斯蘭教的教規,穆斯林是絕對禁酒的。即使有些年輕人思想“前衛”一些,想開開酒戒,但是,婚宴上若有老人在場,他們也就不敢輕舉妄動了。維吾爾 族人的婚宴簡單樸素而很實惠,主人家隻需好好地做一大鍋抓飯和一大鍋手抓羊肉來宴酬親友。主人請所有來賓淨手之後,在大地毯上或在大桌旁坐成一圈,先是喝 茶,吃喜糖、幹果、點心,然後端上大摞的饢和大盤的抓飯、手抓羊肉,大家按傳統習慣,以手指攫取羊肉、抓飯,盡飽一頓(城市維吾爾人而今已多改用筷、勺吃 飯),便可離席。這種婚宴形式表示主客之間不分貴踐,大家同吃同樂,十分得體。維吾爾人的婚宴雖然比較簡單,但是,整個婚禮儀式還是比較隆重的。當男女雙 方到政府部門領到結婚證書之後,便可舉行婚禮。婚典通常要進行兩三天。婚禮第一天的早上,新郎新娘梳妝打扮之後,要在女家進行宗教儀式“尼卡”,請阿訇來 誦經證婚。阿訇手捧《古蘭經》,分別詢問新郎、新娘是否願意結為夫妻,要連問三次,連答三次才算“過關”。一般情況,新郎新娘都會回答願意,而且新郎會大 聲回答,而新娘則羞羞答答,答聲很低,得由伴娘大聲複述一遍。接著,阿訇要讓新郎新娘各吃一口蘸了鹽水的小饢,以表示從此結為夫妻,白頭偕老。舉行這種 “尼卡”之後,新郎立即回家去做迎親準備。下午,新娘穿上婚服,頭蒙麵紗,坐在家裏靜候迎娶。這時,男家的迎親隊伍簇擁著新郎,分乘七輛彩車(因為七字是 本民族的吉祥數字。所以彩車必須是七輛或九輛)。車上的男女青年興高采烈,一路上吹著嗩呐,彈著手鼓,載歌載舞,引得市井百姓紛紛駐足觀看,熱門非凡。迎 娶車隊快要到達女家時,女方親友便把大門堵上,等男方送上了禮物才打開大門,熱情款待,然後才把新娘扶上彩車,前往男家。車隊在回程路上仍然是鼓樂喧闐, 不斷向前來“擋駕”的鄉親們送上糖果禮物。當婚車抵達男方門前時,一群小夥子就在婚車的門口鋪上一塊紅紗巾,等新娘雙腳踏在紗巾上,他們便一擁而上,搶奪 紗巾,頓時將紗巾撕成碎片。據說,搶到紗巾碎片的小夥子,將來一定能娶上如花似玉的漂亮妻子。新娘走進婆家大門之後,親友、賓朋中的青年男女們更加熱烈地 唱歌跳舞,並由其中的一人(或新郎不意地迅速揭下新娘的麵紗。新娘就在一片戲謔聲中起身向大家行禮。隨後就舉行婚宴。宴後又舉行歌舞晚會,所有賓客參加, 掀起婚慶之夜的高潮,一直鬧到深夜才盡興而散。

【井底全部連起來】我國有馳名於世的三大古代建築工程:長城、運河、坎兒井。而坎兒井就產生於新疆。現在,吐魯番的坎兒井,已經成為一大旅遊景觀。說起坎 兒井,它對當地地形的巧妙利用,它的工程量的浩大,它賦予幹旱的吐魯番綠洲的生命之源,堪稱是世界一絕。提到“井”字,一般人都會想到井的形態,想到井水 是井底裏的一潭靜水。而吐魯番的坎兒井卻是許許多多的豎井,順著從高到低的地勢排列成行,從井的底部相互鑿通而形成的一道地下暗渠。是它,把地下豐富的潛 流水集中起來,不斷地輸送到地麵上,供人們灌溉、使用。說到坎兒井的構造,它是由豎井、暗渠、明渠、澇壩四部分組成的。豎井,是為掏挖暗渠時,取土、透 光、通風之用;明渠建立在地麵上,與暗渠相連接,是供引水灌溉之用;澇壩就像內地的池塘,它用於蓄存坎兒井水,以備當地百姓日常使用。在新疆,除了吐魯番 擁有1300多條坎兒井之外,在鄯善、托克遜、哈密等縣市也有不少坎兒井,總計大約3000多條,它們長短不一,短的幾公裏,最長的十幾公裏。如果把吐魯 番的1300多條坎兒井連接起來,其長度達5000多公裏,足足可以從吐魯番通到香港。如此浩大的工程,都是在兩三百年來,靠著成千上萬的挖井人(當地叫 “坎兒井匠”)用雙手、鐵鎬、筐籮、轆轤,一钁一钁地掏挖也來的。多少坎兒井匠為下井挖渠而勞累一生!你在吐魯番,如果見到一些直不起腰、步履蹣跚的老 人,他們十有八九準是從前的坎兒井匠。正像150多年前來到吐魯番勘察水利的民族英雄林則徐在一則日記中大為讚歎的:坎兒井的“水從土中穿穴而行”,實在 是“不可思議”的奇跡!

【香甜瓜果吃不敗】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葉城的石榴人人誇,庫爾勒的香梨甲天下,伊犁蘋果頂呱呱,阿圖什的無花果名聲大,下野地的西瓜甜又沙,喀什櫻桃 賽珍珠,伽師甜瓜甜掉牙,和田的薄皮核桃不用敲,庫車白杏味最佳。一年四季有瓜果,來到新疆不想家。新疆素有“瓜果之鄉”的美稱。這裏瓜果之多,品種質量 之優良,在我國甚至在亞洲,都是名列前茅的。新疆地處亞歐大陸的中心,是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幹燥少雨,但高山冰雪融水非常豐富,有利於灌溉農業,尤其是這 裏的日照時間長(全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500-3600小時,是我國日照時間最長的地區之一),日夜溫差大(平均日夜溫差11℃-20℃以上),這些地理 氣候條件非常有利於瓜果作物的生長和瓜果糖分的積累,因此,新疆的甜瓜、西瓜、葡萄、杏子等等瓜果含糖量都很高,營養成分也較豐富。當然,由於新疆各地區 的地理、氣候、土壤等條件不完全一樣,出產的著名瓜果,其種類、品種也有所不同。前麵的那首“順口溜”,就是人們對新疆不同地區不同著名瓜果的形象的概 括。新疆的瓜果實在多,一年到頭沒斷過。如果你久居新疆,就會留意到市井、巴紮的水果攤上,各種瓜果隨季節在排著隊上市,這裏不妨順著瓜果上市的次序來個 大點兵:桑椹、草莓、杏子、李子、蜜桃、櫻桃、無花果、西瓜、哈密瓜、葡萄、蟠桃、海棠果、香瓜、梨瓜、沙棗、蘋果、香梨、核桃、大棗、石榴、巴旦木、烏 梅……真是個年年瓜果迎賓客,“瓜果之鄉”不虛傳。

【美玉泡酒酒更醇】常聽到一些旅遊者愛開這樣的玩笑:“到北京看城頭,到西安看墳頭,到桂林看山頭,到新疆看石頭。”的確,新疆到處都有石頭,更重要的是 許多石頭都是寶,因此“到新疆看石頭”這句玩笑,也是對新疆的讚美。許多到過新疆的遊人,還把新疆人比做石頭,常說“新疆人的性格像新疆的白楊直來直去; 新疆人的作風像新疆的石頭實實在在。”既然是這樣地看重新疆的石頭,我們就不妨來攤開“新疆石頭”這一話題。大家都知道,新疆的地貌特點是“三山夾兩 盆”,如同“疆”字的右半邊的形態:上中下三橫代表三大山脈,即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中間兩個“田”字代表兩大盆地,即準噶爾盆地、塔裏木盆地。那三 大山都蘊藏著豐富的礦寶石、玉石,其中阿爾泰山有好幾十個品種,主要有紅、綠、藍、海藍、貓眼、碧璽、水晶、冰洲石、瑪瑙等寶石。新疆玉石也有幾十種,主 要產地在昆侖北坡的和田地區的山地,所產的玉有白玉、碧玉、青玉、墨玉、黃玉、青花、紅玉等等,最著名的是古代稱為“和闐玉”的羊脂白玉。我國文獻中記載 的“昆侖之玉”就指的是羊脂白玉。北京故宮博物院陳列的清代巨大玉雕“大禹治水”就是用和田白玉製作的。最近幾十年在河南、江西、陝西等地考古發掘出來的 帝王隨葬品玉衣、玉佩、玉飾、玉盤等等的主要用料仍然是上等的和田玉。所謂“黃金有價玉無價”,古人就是把玉石看作無價這寶的。正因為和田玉出了鼎鼎大 名,和田綠洲的兩條大河——玉龍喀什河、喀拉喀什河,在我國史籍中就稱為白玉河、烏玉河,那裏的一個縣就叫墨玉縣。位於甘肅、新疆交界處的玉門關,就是因 為古代和田玉輸入中原,必須經過這個關卡,而且必須照章繳納玉石稅而得名。那時新疆通往內地的道路,被曆史學家稱為“玉石之路”,以後由於絲綢貿易的興 起,才有了“絲綢之路”的名稱。大家都知道和田玉石可以雕琢成各種裝飾品、工藝品,婦女佩戴玉鐲、玉戒指、玉項鏈,既美麗,又有益健康。近幾年,有人還發 現一種叫美酒玉的玉石可以泡水當飲料,據說常飲這種玉石水能令人增壽。這種奇特的玉石大多呈海藍色,硬度在6-6.5度之間。據一些懂地質、礦物的行家 講,用美酒玉泡過的水,其中鋅、鐵、鈣的含量大增。而這幾種微量元素正是健康人體所不可缺少的。也有人試過,用美酒玉泡過的啤酒,能減少苦澀異味,口感更 好;用美酒玉泡入白酒中,能使酒味變得更加香醇;用美酒玉浸泡過的純淨水還具有開胃健脾的功效,對防治脫發、偏頭痛、神經衰弱,也有一定的作用。

【古絲道上地名怪】不少到過新疆旅遊的內地朋友,總覺得新疆的一些地名有點古裏古怪的,什麽星星峽、一碗泉、三間房、四棵樹、鄯善、烏魯木齊、塔克拉瑪幹 等等。其實,說怪不怪,因為,新疆這一類聽起來有些奇特的地名,都是有來由的,講起來也是挺有趣的。大家都知道,漢代張騫通西域、班超定西域的曆史,是產 生於公元前後二百多年中的事情。那時,被稱為西域的新疆的大地上,存在著所謂“西域三十六國”,每個“國”實際上隻是一塊、幾塊的綠洲或草原構成的地方政 權,由王室貴族主宰。在綠洲農耕地區的叫“城郭諸國”,王室所在地也有土牆圍起的城郭。在草原遊牧區的叫“行國”,統治者是率其部落隨遊牧季節而遷徙的。 西域三十六國的名稱,在我國史籍《史記》、《漢書》中都有記載。現在,南疆的焉耆、輪台、若羌、且末、尉犁、疏勒、莎車、溫宿、皮山等縣的名稱就是沿用漢 代那些“城郭諸國”的國名。新疆是多民族地區,各民族的祖先都給他們居住的地方起過名字,所以新疆許多地名都用的少數民族語音,包含特定的意義。例如,塔 裏木盆地、塔裏木河、塔克拉瑪幹沙漠,地名用的都是維吾爾語,“塔裏木”意思是“進去出不來”。“喀什噶爾”(即喀什)也是古維吾爾語,意思是“多顏色的 磚房”。同樣,在維吾爾語中,地名“阿克蘇”,意思是白水河,“克孜勒蘇”,意思是紅水河,等等。元代,成吉思汗的後裔蒙古人統治過新疆許多地方,這些地 方後來都出現了蒙古語的地名。像“博爾塔拉”“巴音郭楞”兩個地名,蒙古語的意思分別為“銀色的草原”“富饒的河流”。“烏魯木齊”一名據說來自蒙古準噶 爾語,意為“美麗的牧場”。著名旅遊勝地“喀納斯”湖一名,也是蒙古語,意為“美麗富饒而神秘”。這些例子舉不勝舉。


吐魯番十八怪
火州人民真能耐,四十度天算涼快;
沙埋活人治好病,奇效樂壞“李鐵拐”;
夏天門窗捂起來,床鋪擺在大門外;
焚風烈日不打傘,姑娘漂亮不怕曬;
石頭烙餅放不壞,雞蛋變熟沙裏埋;
蜂窩房屋到處蓋,葡萄晾幹才外賣;
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
山如火碳好厲害,神猴高僧也無奈;
扳倒古井飲牛羊,礦泉奢侈來灌溉;
都城不見磚和瓦,殘垣斷壁人人愛;
冬季“墳堆”漫地排①,死屍千年不腐敗;
駱駝刺上把蜜採②,天上掉下石瓜來③;
羊肉不膻高粱白,紅燒牛羊餅作蓋④;
一爐烤出千夫菜⑤,整牛全駝敬老外;
裙子穿在長褲外,膠鞋套在靴子外;
滿頭小辮迎風甩,滿街“驢的”跑得快;
一台舞會千人跳⑥,少年遊戲老人鬧⑦;
縣長辦公不坐堂,泡在缸裏找涼快。
注解:
①“墳堆”指冬季埋起來的葡萄墩
②鄯善縣某處20平方公裏的駱駝刺上結有糖粒,採下可食
③鄯善縣某處山坡上有瓜一樣大的圓形石蛋兒,中間空心,據說是火山迸發時熔岩在落下時凝固而成
④指鄯善流行的蓋餅子肉
⑤葡萄溝世界大饢坑可一次烤出一駝兩牛十羊,可供千人食用
⑥指千人麥西來甫
⑦指地方民間舞蹈納孜庫姆



彝族十八怪
結婚不同房。
母嬰喂食嘴對嘴。
———宋明搜集
妯娌稱姐妹。
兄弟沒有朋友親。
布料不夠做一根褲腰帶卻能夠做一條褲子。
殺牛用斧頭,殺羊不用刀,殺雞用手捏。
圓根蘿卜叫“雞蛋”,孩童稱“阿姨”。
睡覺叫“一尼姑”,吃飯叫“站正”。
舅舅稱“威力”,姑姑稱“阿波羅”。
吉祥如意叫“自摸給你”。
大涼山山小,小涼山山大。
養狗不吃狗肉。
喜歡吃辣椒的卻不種辣椒,不喜歡吃圓根的卻愛種圓根。
母雞頭“胎”塗花臉。
新娘身邊無新郎。
小輩可直呼父輩為“老大、老二、老三、老幺”。
豬毛用火燒。
吃水用背背。
賽馬慢慢走。
拜年隻拜娘親家。
姐姐輩分始終沒有弟弟高。
新娘新郎不居一室。
過年頭天無肉吃。
甘蔗叫“竹竿”。
男人穿裙子,男人戴耳環。
海椒串起賣,賣雞藏在懷中賣。
七個兄弟七種姓。
釀酒的都是女人,喝酒的是男人。
綿羊穿“內褲”。
自喻是“綿羊”。
錢幣稱“母羊”。
留著獨辮無婚嫁,蓄著雙辮已婚嫁。
老人不能穿白褲。
———詩普尼溫搜集
豬兒麻布口袋裝起賣。
木盆用來當鍋蓋。

上海樓市十八怪
匯編成為上海樓市十八怪。看來集思廣益力量確實大啊!
上海樓市真是怪,讓我慢慢道出來;
買樓如同買白菜,茶蛋老太開大會,
炒樓賺錢比搶錢快,爛尾樓盤搶著買!
民工排隊來買樓,整夜不休好勞累;
樓盤旺銷廣告衰,競爭代理賭命賣,
溫州老板結隊來,炒了杭州炒上海;
中介鋪麵滿街堆,花言巧語象妖怪,
朝天麵孔斜巴眼,售樓小姐姑奶奶
茅屋說成金鑾殿,銷控技術真不賴,
荒郊賣成銀座價,臭水河成觀景台;
城裏難找鍾點工,白領隻能住郊外
土地老爺瘋起來,違法亂紀多乎哉!
拆遷如同烹小菜,小老百姓隨儂斬;
奸商公然牛起來!預訂如同包二奶。
好房隻能二手買,樓盤名稱多老外。
配套建成要十年,如此豪宅買不買?
你們炒摟我不買,租金下降好實在;
政府限製炒期房,百姓拍手直稱快;
大家一起來觀望,樓價啥時降下來!

南京十怪之一
【一怪,城牆無規則】我國古代的都城曆來都取方形,唯有南京明城牆的建造突破了這一古製,建成了不圓不方、好似等邊粽子形狀。
【二怪,毛娃滿,將來膽子大。
【三怪,羊腸小巷出不來】昔日城南地區大小巷子縱橫交錯,七拐八彎的,陌生人走進去分不清東南西北,很難繞得出來。
【四怪,馬桶滿街曬】過去市民居住條件差,幾乎家家用馬桶方便,早晨倒掉清洗後,都曬在街邊。
【五怪,穿著褲頭紮皮帶】解放前後,一些上了年歲的老漢,愛穿一種寬腰對襟式的大褲頭,穿著時將身腰收緊,兩頭對疊,外紮皮帶。
【六怪,老頭怕老太】這裏的“怕”,是對老夫妻倆互敬互愛的戲稱,多褒指那些模範丈夫。
【七怪,石頭滿街賣】著名的雨花石是南京的特產,故街頭路邊多有小販叫賣。
【八怪,街邊擺擂台】南京的一些老年人愛在路邊下棋、打撲克,以休閑娛樂。
【九怪,家家吃野菜】每到春夏季節,薺菜、馬蘭頭、菊花腦等野菜大量上市,家家購買做菜肴,因其有清涼敗毒的功效。
【十怪,“四件”比肉賣得快】“四件”指家禽的翅膀、爪子。生活條件好了,吃肉的人反而少了。
南京十怪之二
【一怪:殘的跑的快】殘的就是殘疾人車,南京人叫這馬自達,說它蠻好地。便宜,跑的還刷刮,大街小巷那塊都能去。交警夾生,不給它上大街。你狠,有種你坐小轎車,我沒的錢,我就坐殘的。
【二怪:商店大甩賣】我們那塊賣東西降價海裏糊天的,原價一百,他賣二十。甩波?哄你玩的。你摸裏是故的買就累堆了,原價才十五,你澀皮格兒哭去波。
【三怪:報紙賣的快】你還曉的啊,南京是六朝古都也,我們賣菜的都看報,搞得想領導似的。報紙吹的沒的數了,廣告多的一踏,烏兒呆鬼的哈說八道,不能跟它急了。
【四怪:瞧病找電台】那個廣播奧整天就是賣醫院賣藥,夷怪那。不是臭他的,他那塊會看病啊,擺噱頭賺我們錢哎。
【五怪:馬路兩邊窄】中間快車道死命的寬,兩邊慢車道窄那,嘔我啊。沒的事還挖溝,一刻煤氣管,一刻電纜,裝個拉練算活,還累啊?
【六怪:房子拆得快】今個才蓋,明個馬及就拆。早幹嗎的,拿老百姓的錢咋味啊?拆昏頭了,古跡也敢拆,老祖宗的家當都敗光了,還叫古城啊,少一竅。
【七怪:能人到市外】二胡瞎搞,把能幹的都氣奔的了。你來絲的一踏也叫你歇,說你犯嫌。乖乖,不幹活,二報才好?吃南京飯,給別人忙,真是活醜。
【八怪:小攤滿街擺】下崗的人多,沒的辦法。逮什麽都賣,哪塊都賣,把城管急的跳腳。怎麽辦那,窮人要吃飯耶。
【九怪:市長換的快】沒的幾年換了六個市長了,老百姓煩不了了。哪個來好好搞,我們都高興,啊是的?
【十怪:見怪已不怪】當真南京就搞不好啦,我還不信這個邪。不看幾個腐敗分子狂的,自有人治他。紀律檢查委員會也不是吃素的,昨個那個官還興的一頭葫子,今個就給抓了,叫他作哎。誰不上路子誰找死,不要稀裏馬哈的。


陝西十大怪
【一、麵條像腰帶】“扯麵寬得像褲帶”。扯麵也叫冰冰(讀biang--biang,現代漢語字典上沒有這個字)麵,正宗的關中人所做的冰冰麵和通常城裏 人所吃的扯麵還是有一定區別的。正宗的冰冰麵,一根麵條寬度可達二三寸,長度則在1米上下,厚度厚時與硬幣差不多,薄時卻如同蟬翼。一根麵條足夠一頓飯, 而對大飯量的關中人來說,一頓吃8兩、1斤也是輕輕鬆鬆的。關中人吃麵,喜歡將麵和硬揉軟、擀厚、切寬。這種麵煮熟以後,撈在碗裏,無論是澆臊子,還是潑 油辣子,吃起來都很光滑、柔軟、熱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饑。人們脖子一伸一縮,呼嚕嚕吞進肚裏,吃飽吃脹,飽嗝一打,頓時渾身上下都是力氣,拉架子車、 上山扛石頭,五六個小時不吃不喝也不覺得餓。
【二、鍋盔像鍋蓋】相傳在唐代修乾陵時,因服役的軍人工匠人數過多,往往為吃飯而耽誤施工進度,受到懲罰。於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麵團放進頭盔裏, 把頭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餅。現在算起來鍋盔在陝西已有上千年的曆史了。做鍋盔,麵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動,要借用木杠來壓揉,然後放在直徑2尺 以上的大鍋中慢慢烤製而成。這樣,烙成的鍋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會變味。鍋盔要數“乾州(今乾縣)鍋盔”好。
【三、辣子是道菜】至於說辣子,一般人都以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實四川人隻是把辣子當成一種調料,而在陝西“沒潑辣子”卻是一道正經八百的菜 肴。就連西安城裏家家戶戶前也是掛滿一串串喜人的紅辣椒。“油潑辣子”看著紅、聞著香、吃著辣,既能用來調麵,又能夾饃吃。人們常說“油潑辣子冰冰麵吃著 燎(好)乍咧!”
【四、泡饃大碗賣】“牛羊肉泡饃大碗賣”可稱上是“陝西第一泡”、“西安第一碗”。到西安不吃牛羊肉泡饃似乎是白來一趟。而牛羊肉泡饃要數回民食品了。關 中人吃飯講究實惠,肉是大塊的肉,饃是硬梆梆的死麵托托饃,碗是能盛6兩8兩的大老碗。剛端上來的羊肉泡饃很燙,呼呼地直冒熱氣,吃時用筷子從貼碗的四周 往嘴邊撥,邊撥邊吃。羊肉泡的作法主要分煮肉、烙饃、熬湯、掰饃和煮饃。肉要煮得又酥又爛。饃要烙得又硬又黃,還要遇水不化、百煮不爛。湯用牛羊肉骨髓熬 成。饃要掰得越碎越勻越好,然後將饃、肉、粉絲、蔥、鹽、味精等調料加入,在炒瓢內旺火爆煮。由於烹煮的方法不同,羊肉泡饃為煮饃和小炒。加湯的多少不 同,分為幹泡(湯少)和水圍城(湯多),吃得自有分寸。這種泡饃有幹有湯,又熱又香,很叫人開胃口。所以泡饃館,便選用一種耀州(耀縣)產的大瓷碗來裝盛 泡饃。
【五、碗盆難分開】陝西人(老陝)吃飯,喜歡用一種耀州產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當地人稱為“老碗”。這種老碗甚至比小盆還大,所以往往碗盆難分。在關 中農村,每到吃飯時,村頭、莊前、樹下,男人們就端著大老碗(一碗湯飯外加兩塊饃足有六七兩),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邊吃飯邊啦著話,這就是有名的“老碗 會”。在農村,人們勞動強度大,幹活出力多,吃飯也多,所以出門用老碗盛一下就夠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飯,省了不少麻煩。
【六、帕帕頭上戴】以前在反映陝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經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對襟夾襖的老漢及老年婦女頭上都戴著(頂著)一塊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 帕)。你如有幸到關中農村,這裏的形,和你在電影裏看到的的一模一樣的。原來陝西地區盛產棉花,當地人習慣把用棉花織成的手帕戴在頭上,它既可防塵防雨防 曬,還可以擦汁擦手和用來包東西,真可謂既經濟又實惠方便。
【七、房子半邊益】無論是在西安城還是陝西農村,都隨處可見“一邊蓋”的房子。何為一邊蓋?一般的房子房頂為人字形,可是陝西的房子卻是人字的一撇。據說 因為陝西幹早少雨,所以這一邊蓋的房子能讓珍跺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裏,正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又因,在近百年來陝西農業發展緩慢,人口卻迅猛增 加。農村中原來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麵積有限,而人口眾多,住宅緊張,於是便形成了房子“半邊蓋”的曆史。
【八、姑娘不對外】據說關中地區土地肥沃,所以極少有人為生存而奔波於他鄉異地。因而有“老不出關(潼關),少不下川(四川)”的諺語,久而久之,不僅男人們不外出遠行,就連姑娘們也不遠嫁他鄉。
【九、不坐蹲起來】由於關中的男子們一日三餐都要蹲要一起開“老碗會”,賄一蹲就是一個多小時加之人們冬天喜歡蹲在背風向陽的地方“曬暖暖”或者“丟方”、下棋。於是,關中人就養成了“蹲”的習慣。外地人說這是“板凳不坐蹲起來”。實際上是人們勞累後歇息的一種習慣。
【十、唱戲吼起來】唱戲,指秦腔。其特點是高昂激越、強烈急促。尤其是花臉的演唱,更是扯開嗓子大聲吼,當地人稱之為“掙破頭”,外地人開玩笑:“唱秦 腔,一是舞台要結實,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員身體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觀眾膽子要大,以免嚇壞了”。吼戲者,臉紅脖子粗,吼得“走火入魔”,但隻要觀眾叫 聲“好”,這吼戲者的高興程度不亞於獲得什麽大獎,人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秦腔,聽起來“過癮”、“解饞”、“燎得太(好極了)”。


福州十大怪
【一大怪是天氣變得快,冬天襯衫穿在外】本來南方城市溫度高也是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情,不過地處群山環抱的福州好象又特別了一些,下雨晴天好象隻是轉念之間 的事,剛剛陰冷無比的天空轉眼太陽出來身上的衣服馬上就覺得多了。所以一般抗凍的人一年隻需一件襯衫就可以對付大半時間了。我來福州最快得到的經驗就是福 州的天氣預報從來都是預報的昨天的天氣,可也要原諒氣象台:變化太快了,讓人無法做出反應來,難為他們了。
【兩大怪是夜空滿是紅雲彩】每到夜晚,抬頭看蒼穹,應該是湛藍的天空總是一些奇怪的顏色:不是紅色就是水泥灰色,要不就是綠色,反正就是很少看到正常的藍 色。聽說是福州的雲彩低,再加上城市的燈光汙染嚴重,所以看起來很怪異的顏色,沒去過紐約或者東京,不知道那裏的夜空是什麽樣子的,也算是福州一景罷!
上麵算是地域的特色,下麵就牽涉到人了。
【第三怪是樓房用籠子包起來】可能處於防盜安全的考慮,幾乎所有的住宅樓都是層層設防,如果晚些進去,沒有四五把鑰匙你是休想進屋的,縱然如此,還要在陽 台,涼台甚至每一扇可能打開的窗子外麵都裝上鐵罩子,讓劫匪難以打算,安全是安全了,就形成了動物園般的景色,也是現代人的無奈與酸楚吧!
【第四怪是出租車隨便開】作為一個經常性的乘客,我對福州的出租車絕對不敢恭維:無論是速度還是技術,都讓人捏著一把汗,幾乎沒有什麽規矩,想怎麽開就怎 麽開,尋思沒有警察,嗖地一聲就會在路中央掉個頭,全然不顧後麵的車輛什麽感受,要是在我們那裏,早就被罰個半死了,不過這裏是福州,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嘛!
【第五怪是服務行業態度壞】本來作為省會城市的窗口行業,眾多的服務行業應該順應時代的潮流,提供優質的服務,也許是人群的嘈雜和浮躁,我接觸很多服務行 業,諸如銀行或者電信部門,很多門麵小姐用福州話將都是很“鳥”,臉總是臭臭的,讓人看了首先懷疑自己是不是在逃犯,其次就要檢點自己對社會有沒造成什麽 危害,真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六怪假幣漫天飛】來到福州不到半年的時間,我已經見識了百元的假鈔(新舊兩種版式)、五十元、十元、五元,還有一元的硬幣(用遊戲機投幣冒充)等數種假 幣,比我曆來看過的假幣總和都多,直接後果是大大提高了我防假識假的過硬本領,間接後果是購物時間明顯延長:花在鑒別錢的真偽上的時間不亞於挑選貨物的時 間。
【七怪是滿地爬乞丐】福州乞丐也出奇地多,各種組合,形形色色,仿佛世界上所有命運不幸的人都能在東街口和八一七路的繁華路段找到,還有各種身穿民族服裝 的藏族人手持尖刀和牛骨頭,新疆人推著車賣葡萄幹,一不留神你會忘記自己究竟置身何處,看起來行乞已經形成了一個較為係統的產業。
【八怪餐飲吃得開】不論是南來的米線還是北來的火鍋,隻要手藝地道,就能在福州的餐飲市場上尋得一席之地,每天都有如潮的人奔赴各類酒樓餐館,這裏既有現 代人生活習慣的改變,也有中國人特別喜歡吃的因素,可謂好壞參半,唯一令我不滿的是無論南甜北鹹東辣西酸,到了這裏全被改造成了一種甜甜的味道,吃久了難 免胃口大壞。
【九怪鞋子扔在門外】很多福州家庭裝修得窗明幾淨,門口卻總是扔著幾雙臭鞋(說臭是言其舊,恐怕新的鞋子會被毛賊偷去),很礙觀瞻,又是一個全然不顧別人感受的範例,雖然習慣如此,畢竟有些礙眼且不尊重他人的嫌疑,幸好大家幾乎都是如此,也就無所謂了。
【最後一怪是參加婚禮還把東西帶】
聽說過去窮的時候去參加別人的婚禮,幾乎桌上剩不下什麽東西:上來什麽都被風卷殘雲,而且不是吃,是裝回去給沒到場的人品嚐。結果風俗演變到後頭幾乎變成 一種鬧劇。現在雖然極少出現這樣的情況,可是還保留了一些他地少見的習俗:回禮。每個參加婚禮的人回家都要拎上或者一桶油一包食品或者水果飲料皮蛋味精甚 至還有精鹽白糖,完全是一副開雜貨鋪的準備,開始我不懂的人還以為是哪個單位過年發福利呢!

關東三大怪
關東三大怪是“窗戶紙糊在外,大姑娘叼著個大煙袋,養活孩子吊起來。其實,這三大怪是過去獨特的民俗,現在已經基本消失了。
“窗戶紙糊在外”的來曆是:過去東北地區的居民十分貧窮,住房大多數是土壘草房,其窗戶大多數是木欞格子窗,因買不起玻璃,隻好用紙糊在外窗上,以擋風禦 寒。為什麽要糊在外邊呢?因為糊在外麵它可以保護木製窗欞不受雨水腐蝕和風吹日曬,延長窗戶的使用壽命。糊的方法是將兩張窗戶紙中間夾上網狀麻繩,糊在一 起,然後再糊到窗欞上,再在窗紙上均勻地塗上豆油,紙幹後,挺闊結實,既不怕雨淋,又不怕風吹,經久耐用。現在絕大多數的居民居住條件改善了,都換成了明 亮的玻璃窗。除了個別的窮困地方外,很難看到“窗戶紙糊在外”的現象了。
“大姑娘叼個大煙袋”,是因為過去生活單調,該地區又冬長夏短、冬天沒什麽活計,鄉親們就貓冬、串門、嘮喀、打牌、抽旱煙。抽旱煙沒有卷煙紙,隻好使用煙 袋鍋抽。大部分的男女老少都會抽煙,所以大姑娘也不例外。大姑娘叼個大煙袋抽旱煙,對不嗜旱煙的婦女們來說,當然被視為一大怪事。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現 在除少數鄉村的個別姑娘外,已經沒有這種習俗了。
“養活孩子吊起來”,是說將生下來的小孩,放在“悠車子”中搖晃,可以代替母親抱著看護,這倒是一種既能充分利用屋空間,又能解放母親勞動力的比較科學的 方法。悠車子是長橢圓形,l米多長,下有床底,四周有護欄,鋪好被褥,小孩躺在裏邊既舒適又安全。將悠車用四根麻繩拴好吊到天棚木杆上,推一把悠車便來回 擺動,小孩在裏邊悠哉遊哉,不哭不鬧。現在除個別鄉村外,已經很少有人采用這種方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