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多項證據表明:月亮的確就是人造星球

(2015-03-25 07:53:26) 下一個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宋代詩人蘇軾當年的一句天問,今天看來卻非同小可,中秋,人們舉頭望月,低頭思量的或許不隻是故鄉了。

在科學家的眼裏,月亮是個“乖巧”的“怪物”。它怪,在於已知的天文學知識中,沒有哪個衛星如同月亮這麽相對比例大得出奇,也沒有哪個衛星的軌道是圓的,除非人造衛星;它乖,因為月亮的很多數據都精確的“巧合”著很多精密設計:太陽與地球的距離,是地球與月球的395倍,而太陽的直徑也“正好”是月球的395倍,致使地球上人看到的月亮和太陽一樣大,因而有月全食。月球自轉一周的時間也“正好”和繞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相同,所以月球永遠以同一個麵對著地球。月亮在太陽與地球之間,剛好有一個傾斜角度,在夜晚時能把太陽光反射到地球上,照亮地球人的夜空。

這一切都是偶然的巧合嗎?在真正的探索者眼裏,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偶然,偶然背後必然有其根源。


1969年11月20日當阿波羅12號的宇航員用登月倉的上升段撞擊月球表麵,地震研究所當即傳達一個令人吃驚的事實:從震波來看,月球是一個中空的金屬球體。這一切科學發現指出一個結論:月球是以前的人類所創造的。

而以前的人是如何製造月球的?為何而造?擁有造月升天的尖端科技文明的人類哪兒去了?“人類不止一茬”,這是現代考古學家們的最新觀點。盡管普羅大眾對此觀點覺得如同天方夜譚般的不可思議,但眾多考古證據卻有力的證實了這種學說的科學性。

一輪明月是誰造?

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除地球外,人類最熟悉的莫過於高懸天際的月球。然而這個熟悉古老的月球,不隻經常成為古代文藝作品中的常客,時至今日,經過科學家仔細地解析,發現人類目前的知識仍十分有限,許多謎團仍有待進一步厘清……

傳統的三種假說無法成立

說到月亮的起源,以往科學家認為存在三種可能性。第一種叫“捕獲學說”,就是說月球原本是太空中一個星體,經過地球附近時,被地球抓住了,成為其衛星;還有個“同源說 ”,在太陽係的演化過程中,宇宙像一團雲霧一樣,慢慢凝聚變成一個地球,邊上演變出了一個月亮跟著轉;第三種叫“爆炸學說”,也叫“分裂說”,是說地球突然間炸開了,一部分推出去變成了月亮。

目前這三種假說都被證明是不太可能成立的。比如“地球捕獲說”,直徑相當於地球27%的月亮要輕易被地球的軌道吸進去,這在天文物理學家看來,是極不可能的現象,況且對月球進入行星的軌道的角度要求需要非常準確,差一點都不行,一不小心就更容易被太陽係的其他大星捕獲。即使是月亮碰巧以如此準確的角度進入地球圈,能繞上地球的也應該是個橢圓軌道,而不是現在月亮的正圓的軌道。

另外兩種學說,“同源說”或“分裂說”,從物質結構來講,必須月亮與地球的成分和結構應該是差不多的。但美國阿波羅飛船從月球上帶回來很多樣品,對於月岩的年齡研究表明,在形成年代上月球略早於地球。月球表麵最古老的岩石形成於46億年前(有的岩石壽命達70億年),而我們地球上發現最早的岩石的形成時間不過是39億年。並有6種元素是地球上所沒有的,這是“同源說”或“分裂說”無法解釋的。

既然自然界產生月球的三種假說都不能成立,那月亮到底是哪來的呢?莫非是人造的?當這個奇思妙想出現在腦海裏時,很多受傳統觀念約束的人,馬上在心裏產生排斥情緒。不過,很多有膽識的科學家已經根據各種科學證據,認為“月球是人造的”。下麵是這些科技先驅們對月球探測結果的簡單匯總。

月球是個“太大”的衛星

首先是月亮的大小。科學家發現,月球是一個異乎尋常的天體,它比自然天體的衛星大得多。太陽係若幹行星擁有衛星,這是常見的自然現象,但是我們的月球卻有一個“不自然”的大小,也就是說作為一個衛星,它的體積和母親行星相比實在是太大了。

請看下列數據,地球直徑12,756公裏,月球的直徑3,467公裏,為地球直徑的27%,火星直徑6,787公裏,有兩個衛星,大的一個直徑23公裏,是火星的0.34%。木星直徑142,800公裏,有13個衛星,最大的一個直徑5,000公裏,是木星的3.5%。土星直徑120,000公裏,有23個衛星,最大的一個直徑4,500公裏,是土星的3.75%。其他行星的衛星,直徑都沒有超過母星的5%,但是月球卻達到27%,這表明月球不是一般的自然天體。

月亮的直徑是太陽直徑的1∕395,而月亮和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比是1∕395。這兩個相同的比例造成在地球表麵上看月亮的大小和太陽的大小是一模一樣的。這種現象在天文學來講,是非常“不自然”的,至少對於太陽係其他的行星,是絕對找不到第二個類似現象的。


永遠以同一麵對著地球

人們一提到月亮,就自然想到月亮上麵吳剛伐桂、白兔搗藥的圖案,它永遠就是那個樣子,因為月球繞著地球轉的時候,它總是永遠同一麵對著地球。這一點本身就非常不可思議,從天文學的角度來講,同步衛星都要經過非常精確的計算,而沒人知道月亮繞著地球轉多久了,如果有一點點的差別,它就不可能永遠是同一麵對著地球。

月球卻似乎永遠忠實地以同一麵對著地球,直到太空船上去拍照後人類才一窺其背麵的容顏。月球為何永遠以同一麵向著地球?這是因為它以每小時16.56公裏的速度自轉,另一方麵也在繞著地球公轉。其反常軸向自旋,速度非常之快,遠遠快於大小、距離與其類似的行星所應有的速度,它自轉一周的時間“正好”和公轉一周的時間相同,所以月球永遠以一麵向著地球。


以前天文學家猜測月球背麵應和正麵差不多,也有很多隕坑和熔岩海,但太空船發回的照片卻大為不同,月球背麵竟然坑坑窪窪,相當的崎嶇不平,絕大多數是小隕坑和山脈,隻有很少的熔岩海。月亮兩麵的差異,科學家無法想出解答。照理論言,月球是太空中的自然星體,在長時間內,不管哪一麵受到太空中的隕石撞擊的機會應該相同,怎會有正反之分呢?

更令人驚奇的是,幾千年前,看不到月球背麵的瑪雅人,就把月亮背麵的模樣刻在了他們拜神的月亮廟門上。難道瑪雅人曾經飛入太空,看到過月球的背麵?

月球軌道是圓形的

一般天然衛星的軌道都是橢圓的,而月球軌道卻是圓形的(軌道半徑為38萬公裏),我們知道,隻有人造地球衛星的軌道是圓的。莫非月球隻是一個巨大的人造衛星?

月震試驗證明月球是個中空的金屬球

地震學家通常用地震波研究地球內部的性質。同樣地,“月震波”被科學家用來研究月球內部的性質。自從1969年以來,從“阿波羅11號”到“阿波羅17號”,美國先後八次派出宇宙飛船到月球進行科學考察。他們以月麵為基地,設置了高靈敏度的地震儀將月震資料發送回地球,其中一台由阿波羅11號的太空人設置在靜海,另一台由“阿波羅12號”設置在風暴洋。這種高靈敏度的地震儀甚至能記錄太空人在月麵上走動的腳步聲。

美國中部標準時間1969年11月20日4點15分,阿波羅12號的太空人用登月倉的上升段撞擊了月球表麵,隨即發生了月震。月球“搖晃”了55分鍾以上。震動由小逐漸變大,至強度最大用了約8分鍾,然後振幅彷佛逐漸減弱直至消失。這個過程用了大約一個小時,而且“餘音嫋嫋”,經久不絕。

地震研究所的負責人莫裏斯。雲克在下午的電視新聞節目中傳達這個令人吃驚的事實時說:“要直觀地描述一下這種震動的話,就像敲響了教堂的大鍾。震波隻是從震中向月球表層四周傳播,而沒有向月球內部傳播,就像在一個完全中空的金屬球體上發生的。”在地球上這種現象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這充分證明月球內部是空的,表麵是一層殼。

在阿波羅12號造成“奇跡”後,阿波羅13號的太空人用無線電遙控飛船的第三級火箭使它撞擊月麵,地點選在距阿波羅12號的太空人設置的地震儀87英裏的地方。月震持續3小時20分鍾後才逐漸結束,月震深度達22英裏至25英裏。科學家知道,隻有中空的球體才會發生這種形式的振動。阿波羅13、14號的太空人還進行了多次月震試驗,最大的一次月震造成的月麵振動持續了4個小時。

美國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羅16號與月麵》報告書談到,月震研究表明,月殼內部存在一個40英裏厚的“硬層”。科學家馮。布勞恩博士指出,在40英裏的深度振動傳播速度是每秒6英裏,這是岩石無法達到的,查閱一下物理學手冊,就知道聲音隻有在金屬或金屬質岩石才能達到如此快的傳導速度。

振動在月球內部的傳導速度與振動在金屬中的傳導速度一致,於是科學家推測月球內部存在一個中間空心的金屬殼體,而在殼體之上覆蓋著鬆散的10至20英裏厚的石塊層。烏德博士等人說這個鬆散層是在若幹億年的時間裏,隕石和小行星、彗星多次猛烈撞擊月麵破碎後逐漸形成的岩石層。

低磁場也說明月球是空的

自然界中,宇宙天體都有各自的磁場,而研究發現,月球幾乎沒有磁場。科學家認為地球的磁場起源於地球內部的地核。地核分為內核和外核,內核是固態的,外核是液態的。它的黏滯係數很小,能夠迅速流動,產生感應電流,從而產生磁場,地球磁場強度介於0.35奧斯特至0.7奧斯特之間,由隕石的天然剩磁推測其他天體的磁場強度為0.59奧斯特,因為所有天然天體都像地球一樣,是實心的,所以它們有磁場。

而月球卻完全不同,根據“阿波羅”宇宙飛船采回的月岩樣品及月球表麵磁場的直接測量,月球周圍的磁場強度不及地球磁場強度的1/1000,月球幾乎不存在磁場。由此可見,月亮內部沒有像地球那樣的內核,它內部是空的。

在1976年出版的《阿波羅的宇宙旅行》一書中,美國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萊波特。理查。路易士寫道,阿波羅11號、12號太空人帶回的月麵岩石標本的密度比地球岩石的密度要高得多,月球岩石的密度為3.2至3.4克/立方厘米,地球岩石密度為2.7至2.8克/立方厘米。

然而,月球的平均密度是3.33克/立方厘米,地球密度是5.5克/立方厘米,幾乎相差一半。哈洛德。尤裏博士等科學家認為這是由於月球“重心”空虛所致。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的月球權威爾金斯博士在《我們的月球》一書中甚至估計,月球中有體積約1,400萬立方英裏的空洞。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所羅門博士對月球的重力進行了研究,他也提出月球內部可能是空的。在一份名為《月球》的國際性研究雜誌上,他寫道:“根據‘月球軌道環行器’的觀測,使我們得以獲得了與月球有關的大量知識,尤其在重力方麵。也就是說,月球內部很可能是空的……”

月球內部有一層非常堅硬的殼

科學家告訴我們,月球表麵的坑洞是隕石和彗星撞擊形成的。地球上也有一些隕石坑,研究發現,若是一顆直徑幾哩的隕石,以每秒三萬哩的速度(等於一百萬噸黃色炸藥的威力)撞到地球或月球,它所穿透的深度應該是直徑的四到五倍。地球上的隕坑都是如此。


但是月球上的隕坑就奇怪了,所有的隕坑竟然都“很淺”,以月球表麵最深的加格林坑(Gagrin Crater)來說,隻有四哩深,但它的直徑卻有186哩寬。科學計算表明如果直徑186哩,深度最少應該有700哩,但事實上加格林坑的深度隻是直徑的12%而已。

為什麽會這樣呢?科學家們無法解釋此現象,也不去解釋,因為他們心裏清楚,一解釋就會推翻所有已知的月球知識。科學家隻能認為,月球表麵約4哩深處下有一層很堅硬的物質結構,無法讓隕石穿透,所以,才使所有的隕石坑都很淺。那麽那一層很硬的物質結構是什麽?為什麽地球或其他自然球體就沒有這樣的硬物質呢?莫非那是個金屬外殼?

不可能自然存在的金屬

月球隕石坑有極多的熔岩,這不奇怪,奇怪的是這些熔岩含有大量的地球上極稀有的金屬元素,如鈦、鉻、釔等,這些金屬都很堅硬、耐高溫、抗腐蝕。科學家估計,要熔化這些金屬元素,至少得在兩、三千度以上的高溫,可是月球是太空中一顆“死寂的冷星球”,起碼30億年以來就沒有火山活動,因此月球上如何自然產生出如此多需要高溫的金屬元素呢?

而且,科學家分析太空人帶回來的380公斤月球土壤樣品後,發現竟含有純鐵和純鈦,這是自然界不會有的純金屬礦。在自然界裏,金屬大多以氧化物或其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而以純金屬形態存在的非常少,一般都需要尖端的冶煉技術才能把金屬還原成單分子化合物。那月球上是誰在什麽時候提煉出這些金屬的呢?

聞似硝煙的“月球味”困惑人類

2006年據美國宇航局網站披露,月球塵埃看起來就如同地球土壤一樣平常,但它們並非像外表那樣簡單。太空人觀察發現,月球塵埃是很多複雜成分組成的黏性物質,並且散發出一股神秘的氣息。然而幾十年來,科學家一直未能揭開月球塵埃散發氣味的謎底。


轉帖自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