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英文評論作者:美國亞裔教育聯盟(AACE)主席趙宇空
2023年6月29日,美國最高法院就學生公平錄取組織(SFFA)對哈佛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C)提起的訴訟作出了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裁決,廢除了平權法案。
不出意料,一些受意識形態驅使的自由派人士對這些裁決發起了猛烈抨擊,並追隨教育部長米格爾-卡頓(Miguel Cardon)將這一裁決錯誤地稱為國家的“倒退”。拜登政府甚至計劃召開一次峰會,討論如何使用伎倆來繞過這一曆史性裁決。
大多數亞裔美國人強烈反對這種負麵的消極應對。
作為一名亞裔家長和自2015年以來一直帶領亞裔社區爭取平等教育權利的美國亞裔教育聯盟(AACE)主席,我想告訴我的社區:推翻平權法案是亞裔美國人的曆史性勝利。
幾十年來,哈佛大學和美國其他名牌大學實施的基於種族的平權法案,對亞裔美國人造成了巨大傷害。這種歧視以更高的錄取標準、事實上的種族配額和種族刻板印象的形式,不公正地強加給亞裔學生難以承受的學習負擔和壓力,甚至導致一些美國亞裔青年的抑鬱、焦慮和其他心理問題。由於害怕在申請大學時受到歧視,亞裔學生在申請大學時往往不得不隱藏我們的種族身份和我們優秀的文化傳統。
麵對如此普遍存在於美國名校的不公正現象,自1988年以來,亞裔美國人一直在為爭取大學錄取過程中的平等教育權利而抗爭,並於當年對哈佛大學提出了第一份民權申訴。從那以後,幾位勇敢的亞裔學生開始對常春藤盟校的歧視性錄取做法提出了挑戰。2014年春天,加州的亞裔父母發起了一場史無前例的草根運動,反對參議院憲法修正案5 (SCA5),該修正案試圖在加州恢複歧視亞裔的平權法案。
2014年11月,Edward Blum領導的學生公平錄取組織(SFFA)加入了我們的抗爭,對哈佛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C)提起法律訴訟。他帶來了亞裔組織急需的法律人才和資源,為美國政治上最邊緣化的種族群體——亞裔美國人社區提供鼎力支持。
在Edward Blum先生遭到自由派媒體的惡毒攻擊後,AACE的聯合創始人站了出來。2015年5月,我們聯合64個亞裔組織,共同對哈佛大學提起了民權訴訟,在全美範圍內揭露了大學錄取中對亞裔的歧視。從那時起,我們一直帶領全美的亞裔社區,堅定地支持SFFA對哈佛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大學的訴訟。自2018年7月30日以來,AACE在亞裔社區建立了日益壯大的聯盟(從2015年的64個夥伴組織增加到2022年的368個夥伴組織),並在各級聯邦法院提交了五份法庭之友意見概要(非當事人意見陳述),支持SFFA的訴訟。AACE還與夥伴組織合作,在波士頓和華盛頓特區組織了兩次曆史性集會,以展示亞裔社區團結抗爭的意誌和促進美國社會對亞裔教育維權抗爭的支持。
自亞裔社區對哈佛大學提起第一起民權訴訟以來,35年已經過去了。現在,美國最高法院的法官們終於為我們的社區提供了平等的法律保護。這是亞裔美國人的曆史性勝利。我們的孩子在大學錄取過程中將不再被視為二等公民。他們不必比其他人付出更多努力才能進入同樣的大學。
作為一名美國公民,我想告訴我的美國同胞們:廢除平權法案也是所有美國人的曆史性勝利。
幾十年來,基於種族的平權法案在美國人民之間造成了種族分裂。由於沒有選擇最合格的學生接受高等教育,它還破壞了美國的擇優錄取製度。通過拒絕許多學習成績優異的亞裔或白人學生,它加劇了我們理工科人才的短缺,並危及我們在世界上的科技領先地位。
廢除平權法案將有助於維護美國夢的基石——擇優錄取。更重要的是,這些裁決將廢除僅存的基於種族的法律,推動美國向一個不分膚色的社會邁進,正如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博士60年前所夢想的那樣。對美國來說,這些裁決非但不是“倒退”,而是實現了民權運動的最終目標。展望未來,所有申請大學的美國人將不再以膚色來評判,取而代之的是他們的資格和品格。
隨著美國走向一個不分膚色、人人平等的社會,美國亞裔教育聯盟敦促美國的政治和文化領袖們采取具體措施,解決許多非裔和西裔社區中小學教育失敗的根本原因。導致高等教育缺乏多樣性的不是擇優錄取,而是眾多美國中心中小學教育的失敗。長期以來,美國建製派一直把平權法案當作掩蓋這一深刻傷口的創可貼。
由於平權法案並沒有從根源上解決問題,2017年《紐約時報》報道指出,“即使有了平權法案,非裔和西語裔在美國一流大學的比例卻比35年前更低“”
現在,是時候讓那些未能解決非裔和西裔社區中小學教育失敗的政客承擔責任了。我們也要挫敗那些想要使用伎倆來繞過這一曆史性裁決的企圖,例如拜登政府。與此同時,我們其他人應該慶祝美國消除平權法這一曆史性的進步!
在這一造福華人孩子千秋萬代的曆史性勝利到來之際,請點擊以下鏈接慷慨給AACE捐款,支持我們嚴格監督各高校對最高法院判決的執行,繼續為亞裔教育維權:
https://asianamericanforeducation.org/zh/donate-zh/ 謝謝!
(注:原評論文章於2023年7月10日在美國知名英文媒體National Review發表。由於作者最近十分忙碌,今天才有時間修正中文翻譯,在此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