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新聞周刊網報道,2013年9月29日,南京工業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黃維做了一個的驚人預測:“十年之後的中國,像諾貝爾獎這樣的國際性重要指標,在中國大地出現應該將會成為常態,而不是個案。”
就在幾天之後,中國國家科技部萬鋼向新聞界透露了兩起科研經費違法違紀案件。目前中國科研資金用於項目本身的僅佔40%左右,大量科研經費流失在項目之外。此外,學術造假、槍手代筆論文、買賣學位的現象已不時出現。上個月,鐵道部原副總工程師張曙光在庭上自曝曾花幾千萬巨資試圖購買院士這一應該是憑借學術水平而獲得的榮譽。對於科研這樣以誠實作為最基本職業道德的行業來說,這些不良現象無疑給黃維院士的樂觀預測打上了一個巨大的問號。
毋庸置疑,鄧小平所倡導的改革開發政策給中國科技界帶來了巨大的進步,迅速縮短了與西方國家的差距。同時由於華人重教育的傳統,科技人才踴躍而出。所以,我認為,在下麵十年左右,中國科學家實現諾貝爾科學獎的突破,是大有希望的。但是,中國科技界的腐敗,卻是中國實現諾貝爾等世界頂級科學獎大豐收的攔路虎。
那麽未來諾貝爾科學獎會鍾情於誰?我在今年八月接受華語廣播網鍾罄主持的采訪時,我就充滿信心地預測,在今後十至二十年間,在美國的華裔科學家會大量地獲得諾貝爾科學獎。其原因如下:
1. 中國在八十年代恢複高考後培養出來的理工科尖子,大多到美歐等國深造後並主要留在了美國。其中很多人已成為了美國各大學、研究中心、科研型公司的科技骨幹或領軍人物。在美國各大學科學及工程學院,華人係主任比比皆是。不少學者已經取得世界級的科研成果。僅我的母校中科大的校友,就已獲美國發明獎等科技重獎。在湯森路透集團今年公布的世界前100名材料科學家,華人有15名,占了前6名。在中國留美這批人才之中,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機會應該是很高的。
2. 美國華裔的後代更是後生可畏。我在撰寫《華人成功的秘訣(The Chinese Secrets For Success)》時做過調研,在過去5年裏,美國高中最頂尖的英特爾科技人才搜尋(Intel Science Talent Search) 和西門子科學競賽 (Siemens Science Competition)的全國獎獲得者中,華裔學生就占了20%,而我們在美國人口比例中僅占2%左右。雖然美國科學和數學教育普遍落後,華裔亞裔學生卻鶴立雞群。他們成長之後,必然成為美國科技界的骨幹,為諾貝爾科學獎所青睞。
所以,我認為未來諾貝爾科學獎將會鍾情於美籍華人科學家。我也誠心希望中國力除科技腐敗,並厲行保護知識產權,培育科技創新的機製,而不是在現行體製上再搞幾個“千人計劃、”“萬人計劃”。這樣更多有聰明才智的中國科學家也能加入到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這個崇高的行列裏來。
發於2013年諾貝爾科學獎所頒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