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ne with the wind

隨心而飄, 隨意而寫。 我自流連隨風笑,凡人癡夢各不同。
個人資料
心雨煙塵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小時候我們玩過的遊戲

(2019-02-06 18:02:30) 下一個
 
 

一晃人生已過半百,時代欲是e字當道。年味年年有,到了國外卻是越來越淡,而小時候我們玩過的遊戲卻曆曆在目。小時候,我們要辦小小班,就是幾個住在附近的同學組成一組,不記得學習什麽,卻是玩得不亦樂乎。

 

(一)老鷹捉小雞

大家站成一排,頭一個人當母雞,其餘的當小雞。小雞依次在母雞後麵拉著衣襟排成一隊,一個人當老鷹,站在母雞對麵。遊戲開始時老鷹叫著揮舞著雙手要去捉雞媽媽後麵的小雞。雞媽媽則張開雙臂極力保護身後驚恐萬狀的小雞,老鷹張牙舞爪兜著圈,眾小雞則在母雞身後左躲右閃,隊伍歪歪扭扭喧囂成一片,弄不好是有人跌倒,卻是笑成一團。

(二)藏貓貓(捉迷藏)和摸瞎子

小小班開到一半,我們經常玩藏貓貓。記得那個小男生的家很大。一個同學麵對牆壁數到十,其餘的同學就呼拉一下全消失了。有躲在衣櫃內的,也有躲在浴缸裏的,大家屏息靜氣。其實都是“駝鳥精神”,隻要有人來找馬上就會露馬腳可以把你揪出來。大家像小老鼠那樣竄來竄去,走路必須敏捷而又躡走躡腳。一次一個很高大的男生鑽到床底下,把這家一個很精致的花瓶打碎了。據說是舊貨店淘來的文革抄家物資,不敢放在台麵上。小男生的姆媽凶得把我們人人痛罵了一頓,大家嚇得稀裏嘩啦哭成一團,從此我們這些人再也不敢上他家去開小小班了。

摸瞎子,是選一個小夥伴,用紅領巾把眼睛蒙上,站在原地轉三圈後,瞎子就六神無主地出來抓人。其實大家就圍繞在瞎子的眼皮底下逃來逃去,瞎子抓到的人必須報出是哪位同學。一般是他剛剛抓到一個人的胳膊,另一個人就把頭伸上去讓他摸,常常是張冠李戴,挺折磨瞎子的,讓人笑痛肚皮。

(三)踢鍵子

花樣繁多,把插著五顏六色雞毛的毽子往上一拋,一隻腳著地,另一隻腳踢。著地的腳可以移動,也可以不準移動,稱作“定樁”;踢的腳可以著地,也可以不著地,稱做“懸”;最常見的是“打跳”,即毽子一拋,雙腳同時跳起,用一隻腳踢它。可以連續跳,也可以跳了踢,踢了跳;還有“打偷”,即一隻腳著地,另一隻腳從背後“偷偷”去踢;“打環”,雙腳跳起,一隻腿彎曲起來,另一隻腳踢;“打翹”,雙腳跳起,一隻腿向前伸直,另一隻腿踢;“打剪”,雙腳跳起,兩腿向前作剪剪子動作,用其中一隻腳踢毽子。此外,還可以故意用反腳踢。真是五花八門,各顯神通。做鍵子卻別有一番情趣。我們小時候聽到那家要殺大公雞了,對它的雞毛早已垂涎欲滴。拿著讀書的書本等在旁邊,還必須閉上眼睛克服害怕的心情。等張家姆媽李家爺叔撥下雞毛後,馬上把這些五光十色、色彩豔麗的雞毛,一根根小心翼翼地夾進書本裏,並一手握著有些帶白色粗圓根部的雞毛,一蹦一跳回家了。一到家裏把早已準備好的“銅板”,用一小塊舊布包上,縫成圓形的底座,並在圓形的底座上,剪下一段雞毛白色粗圓的管子,並把圓管兩刀剪成三瓣,用針線縫在底座上,再一根根地插上雞毛,漂亮的鍵子就做成了。記憶中,我踢鍵子並不怎麽老舉(能手),但做鍵子卻是得心應手,並以送鍵子不斷地來換取橡皮筋或籠絡人心。踢毽子的曆史淵遠流長。唐初,“沙門慧光年方十二,在天街井欄上,反踢蹀(毽子),一連五百,眾人喧競異而觀之”。至宋代,更為普及,技巧翻新。“今時小兒以鉛錫為錢,裝以雞羽,呼為毽子,三四成群走踢,有裏外廉、拖槍、聳膝、突肚、佛頂珠、剪刀、拐子各色,亦蹴鞠之遺事也”。明清更風行,技藝更高,“手舞腳踏,不少停息,若首若麵,團轉相幫,隨其高下,動合機宜,不致墮落”。踢鍵子的基本動作,盤、磕、拐、蹦四種,想想真是活絡了腦筋,活動了關節,煞是有趣。

(四)造房子

用粉筆或碎磚頭在地上畫出一塊一塊正方形、長方形、半圓形的格子。拿一個沙包或者瓦片作為“子兒”丟到第一個格子裏,隨即開始單腳跳,在兩格橫排並列處用雙腳跳,跳至第7、8格時,雙腳同時躍起向後轉身再往回跳。依次將小方磚踢入每層樓房,按照樓房格子的安排進行單腳或雙腳跳躍,回到起點為完成。子兒必須踢入指定樓層方才作數,跳躍時單雙腳不得踩線,跳錯樓層必須重跳。每每跳的滿頭大汗,大冬天的還要脫綿襖,卻一點都不覺累。天黑了也不回家,爹娘喊也不回去,直到看不見為止,然後相約明天什麽時候什麽地點再玩,依依不舍的但還是蹦蹦跳跳的回家。

(五)跳繃繃

上海人叫“跳繃繃”的遊戲,有些地方叫“翻手繩”、“解股”、“翻線花”、“編花繩”的。一根鞋底線或者一個紅帶子,幾個男男女女同學就可以白相半天。跳繃繃看上去蠻簡單,真格跳起來還要動動小腦筋格。兩格人白相格辰光,一人先用雙手把繩線撐開繃直,然後輪番過招。或纏或繞,或穿或挑,不停的勾、拉、扯、套,翻出小船、麵條、大橋、降落傘、五角星、魚肚子等各種生動有趣的造型。首先左右兩隻手的手指頭要活絡,開始辰光是左右手兩根手指頭,慢慢交是左右兩隻手的各個指頭是上上下下,從對方手上跳線跳過來,越到後頭越複雜,兩格人隻要有一格人沒有跳好就算輸,然後調一個人再重新開始。

(六)丟沙包

丟沙包玩的就是一個心跳啊。找幾塊小碎布,縫成小口袋,中間裝上細沙再封口,就是沙包了。玩的時候人越多越好,分成兩組,一組站中間,一組分成兩隊分別站兩邊,朝中間這組人身上扔沙包。手裏拿著沙包的人,耍點心眼,看中目標狠狠地把沙包像流彈一樣打出去。在打的人一甩沙包的那一刻,中間的人想法跳啊、躲啊,就地逃命。打中的你“死了”就要下場,但是如果有幸接住飛來的沙包,就可以多“一條命”,把同伴就活。沙包雖然不大,但你要不吝力氣,因為全是沙子,砸在身上也不是很疼。擊中目標就有王者風範。

  (七)跳橡皮筋、跳繩

跳橡皮筋是小時候女生最喜歡的遊戲了。花樣是一套一套的,可以一個人跳,把橡皮筋綁在樹上,也可以仨仨倆倆跳,從低到腳踝高到雙手舉過頭頂,從寬到窄,再配上特有歌謠,“小皮球,小小來,落地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四五六,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五五六,五五七,五八五九六十一,六五六,六五七,六八六九七十一,七五六,七五七,七八七九八十一,八五六,八五七,八八八九九十一,九五六,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零一。”我們就哼著兒歌,隨著數字,腳下一遍遍地跳著,小小的弄堂變成歡聲笑語的海洋。想著編這個兒歌的人一定是想方設法誘導小女生喜歡數學吧。還記得有個小學同學的姑媽在香港,這個同學拿出來的彩色牛皮筋紅紅綠綠真是好看,她還大放地分送給大家。等我們把彩色牛皮筋都跳舊了,她要討回去了。真是急煞人,那時在上海哪裏都買不到這樣的牛皮筋,結果她好人沒做成,大家都跟她分裂了。想想小辰光淘氣的事還真不少呢。

 

跳繩自己跳的時候變著花樣,倒著跳,交叉跳,跑著跳,還可以單跳,雙飛或三飛。小時候安福路上沾著文藝界習氣較重,班上會唱會跳、會彈會拉的文藝骨幹真不少,我身上偏偏卻沒有一個文藝細胞。但頭腦簡單,體育細胞卻占上風。我單人跳繩可連跳,雙飛、三飛十幾個,訣竅就是人要跳得高,雙腿屈得緊,雙臂甩得有力而迅速,協調性要好,掌握了這幾點跳雙飛,三飛就不難了。集體跳繩就更有意思了,男女生一起玩。一般倆人分站在繩的兩端甩繩,有一根繩的或兩根繩麻花狀交替著,長繩上不斷地進來人,能上一大片,直到後麵要腳碰腳了,後麵進來一個,前麵就逃出去一個。雖然大家推推攮攮卻是很有組織紀律性,否則很容易失敗。

現在已經沒繩跳了,意猶未盡再作一下。

(八)挑遊戲棒

彩色遊戲棒小攤頭上可以買到的。但有的小夥伴想方設法收集冰糕棍,看到有人吃冰棍,跟在人家後麵走老半天,就為了那根細細的冰糕棍。舉手一把撒開遊戲棒,幾個人趴在那兒一動不動端詳老半天,誰都不敢下手,就怕一下手成千古恨。然後一根一根取出,抽取的時候隻能拿一根,碰到別的棍兒算輸,輪到對方抽。抽出的歸自己,最後看誰的棍多誰就贏。嗨,那是多麽培養一個人耐心的遊戲呀。

 

(九)打彈珠

那時,放學後經常可以看到路邊有幾個單膝跪在地上眯著一隻眼睛的小男孩,不用猜,這肯定又是一場彈珠“大賽”。最高檔的彈珠是玻璃的,中間有五顏六色的彩色圖案。高手玩家的準頭很好,能手拿玻璃球幾米之外擊中地下的另一隻玻璃球,甚至可以十米外一球進洞。贏的人就可以賺得一粒彈珠。同齡的小夥伴之間常常互相攀比誰的彈珠比較多,這可是一筆多麽值得炫耀的財富。七十年代後期,我剛考進大學。第一個暑假到崇明農場去陪我姐。夏日酷暑下,知了聲聲中,田埂上,知青宿舍樓前經常可以看到一群赤膊的男青年圍在一起,有幾個趴在地上左測右試量地皮,也有人站在那兒把手裏的彈珠轉的溜溜滴。這群大男孩,勞動之餘尚有大把的精力可以消耗在打彈珠上。那時,對知識的渴求使我分分秒秒手已離不開書,一種強烈的理念衝擊著腦海,“浪費辰光就是浪費生命”。啊呀,這些青年在農村就這麽敢大把的揮霍青春。這是我對打彈珠永遠抹不去的記憶。

 

(十)鬥雞

鬥雞,此雞非彼雞,根本就沒有雞的事。常常看見男孩們把一條腿抬起來,放到另一條大腿上,用手抱著抬起的腳,單腿在地上蹦來蹦去,用抬起的那條腿膝蓋來攻擊別人,衝撞對手。可以進行單挑獨鬥,也可以進行集體項目,以腳落地為輸。男孩子可以說是樂此不疲的,不管是贏還是輸,輸了拍拍屁股上的塵土,相視一笑,大家也不傷和氣。這個遊戲其實是很考驗人的耐力,鍛煉身體平衡力的。

(十一)滾鐵環

用鐵絲做一個圈,然後再做一個長柄的鐵鉤子,推著這個鐵絲圈滾著走。鐵鉤子也可以換成一根竹棍或別的,隻要能推著鐵圈滾就行。看誰滾得快滾得遠。其實還是有很多講究的。滾的不好的話,這個鐵箍死活不聽話,就是不會往前走,或者推不了幾步,就趴在那裏不動了。任你對它奈何不得。在滾的時候,一開始讓鐵絲貼緊鐵箍,然後給它一個初速度,順著前進的方向均勻使力就可以。但這個說起來容易,真正操作起來還是有難度的。推鐵箍可是個技術活,我小辰光就是屬於一推鐵箍必死無疑的那種人。看著小夥伴們推著鐵箍飛快跑在放學回家路上,心裏隻有羨慕、妒忌、恨。弄堂裏倒是別有一番風景了。

(十二)抽陀螺

抽陀螺,上海人又叫“打賤骨頭”。這個木製的圓錐形,上大下尖。以繩繞螺身,然後旋轉放開鞭繩,將尖頭著地,這個賤骨頭越打越穩,越抽旋了越起勁。且高速轉動時不僅使眼睛很震撼,聲音也很美妙。小辰光白相的東西大多都是自己動手做的,陀螺是用刀片一層層削出來的,但要使做出來的陀螺有威風凜凜的呼嘯聲,就看你的本事了。大夥一起玩時,各自把自己的陀螺拿出來,兩人一組用自己的陀螺碰撞對方的陀螺,被撞倒為失敗。所以主人的大智大勇是要讓自己的陀螺足夠威風,撞到別人而自己屹立不倒,活到最後。看的人和玩的人一樣開心。

 

(十三)打刮片

有些地方也稱“拍紙包”、“拍元寶”、“拍三角”等等。就是用紙折成厚薄不同的正方形或三角形紙包,扔一個在地上,另一個人也拿出自己的一個用力拍下去,靠產生的風或適當的角度把地上的鏟翻個麵,對方的這張就歸你了,否則你的就歸對方了。這個遊戲可能是力量型的,當然隻能是男孩的專利了。當年時常會在課間休息和中午的課桌上、地上演繹得人仰馬翻,狼煙四起。

(十四)扯響鈴

(大多數圖片摘自於網絡感謝原作者)?

那就是先聞其聲再見其物的一種遊戲了。記得響鈴這小玩意兒當年城隍廟有賣的,價錢不貴。男孩女孩可以一起玩,扯鈴的方式各有不同,可以玩成各種花式。男孩英武瀟灑,女孩纖柔多姿。這是一種技巧性遊戲,身姿要協調,手臂力量必須足夠的強,否則這鈴是扯不起來的。最後一次看見扯鈴是二年前去了上海大世界,年青的雜技演員表演的這個項目。看得人眼花繚亂,心花怒放。這扯鈴的水平是宇宙級的。

當然小時候還玩過一些其他的遊戲。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一邊寫一邊笑,滿滿的都是兒時的回憶。我們小時候物質生活很簡單,但是精神生活很快樂,回不去的是童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