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47)
2019 (59)
2020 (194)
2021 (109)
的那個批示改變了多少人的命運?一晃都半個多世紀了。。。
記得那年被丟棄在校部門口的女娃,她跟著養父母回北京後,好像還見過她,因為她的養父母是馬叔叔的好友。張阿姨的女兒去探親,去山裏水庫玩兒,溺水而亡。騎著水牛去鄰村小學上學,不同年齡,不同年級的孩子在一個老師,一個教室裏學習,而教室就在老俵的大廳堂裏,隻有些許光亮從天井那裏透進來。天井的另一端,是婆姨們冬天烤火避風取暖,平日縫縫補補,喂奶的地方。時不時還有彈棉花的在旁邊,背著一張大弓。那時候,彈棉花的嗡嗡聲,嬰兒的哭啼聲,老師的授課聲,此起彼伏,那聲音和畫麵至今還會出現在腦海裏。。還有四月放春假因為是早稻插秧的時候,暑假則是雙搶,秋收也放假要去割稻子。每個孩子的手上都有被鐮刀劃破的口子。通電前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現在想想似乎不那麽難挨,到底是少年不識愁滋味吧!對孩子們來說,農活是辛苦,但還有荒山野水的樂趣,春天漫山遍野的映山紅,開得爛漫囂張,吃不完的雨後春筍,夏天怎麽做都好吃的淡水白條,秋天的野毛栗子,個頭小,可特別甘甜脆口。冬天,什麽是樂趣呢?自然是過年前的殺豬啦。現在想想,真夠血腥的。。。明晃晃的大刀,捆在床板上的肥豬,旁邊的大鐵鍋燒著開水,準備隨時把殺死的豬放進去刮毛。即使是到冰涼的渠水裏清洗豬大腸,雙手凍的通紅,也是其樂無窮。因為那之後就是大塊朵頤!清湯寡水了一年的那頓大餐,是現代人體會不到的香噴噴的滿足。說起來也挺奇怪,那時的很多很多細節都還記得,有些記憶的畫麵栩栩如生。
都說人的記憶是有選擇性的,下意識地選擇遺忘一些苦難。。又或許那不過是兒童少年的resil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