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能不能在英文中,用Huaren替代Chinese,作為我們真正的自稱?

(2013-11-18 20:37:12) 下一個
  
注:眾所周知,英文中有非常多的外來詞,其中就有不少來自中國詞源的,諸如tofu, dim sum, gung ho。隻要我們堅持,一定可以將“Huaren”作為一個新興外來詞,編入英文韋氏大字典。
 
 
Chinese這個詞,無論是來源瓷器貿易還是秦或清,歸根究底,隻是英美人對我們的稱呼,是別的民族用來稱呼我們的詞而已。無論褒貶,這個詞都不包含我們華人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我們完全可以用我們自己感到舒服和自豪的稱呼來自稱,比如中文裏用華人,英文裏用huaren。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很多墨西哥人,自稱自己為latino,是帶有民族自豪感的稱呼。其實,他們也可以“被”稱為mexican, hispanic。
 
我的日本朋友也告訴我,他們不喜歡英文裏japanese這個稱呼,希望推廣nippon(日文裏的日本)。
 
有網友提示,改名字做的比較幹脆成功的是韓國,通過官方,直接將用了幾百年的“漢城”,改成了首爾。
 
 
試想想,在過去,我們稱呼日本為“倭國”,然後一群在華的日本人盲目接受這個(外族對他們的)稱呼,成立諸如“倭人在華聯盟”,“倭寇同鄉會”,“史上最大倭人反暴力遊行”,聽上去是不是有點搞笑?
 
或者我們以前也稱呼外邦為夷狄,蠻夷,夜郎國什麽的。然後那些國家的人盲目接受這個稱呼,自稱自己為“我們蠻夷如何如何”,“夷狄在華同鄉會”,“蠻夷民權聯合會”。是不是聽上去怪怪的?
 
如果真是這樣,我想他們一定會使用有自豪感的民族自稱,比如日本自稱大和民族,而非外族給他們的稱呼。那麽為什麽我們要用外族對我們的稱呼chinese呢?雖然,chinese未必有什麽褒貶之意,但外族創造這個詞的時候,肯定是不帶我們自己的民族自豪感的。
 
眾所周知,英文中有非常多的外來詞,其中就有不少來自中國詞源的,諸如tofu, dim sum, gung ho。無論有無官方支持(有當然更好),隻要我們自己堅持,在盡可能多的場合中,堅持使用Huaren來自稱自己及族人及我們的組織,遲早,“Huaren”作為一個新興外來詞,會被編入英文韋氏大字典。
 
 
 
附:
有網友評論,不代表本人觀點哈: 
huaren 好。
體現和現有組織的不同。
也避免侮辱性的 Chinese. 最好有官方支持,像韓國改漢城名一樣。

老美抹黑半天Chinese,我們就避開了。

就是便宜 huaren 網站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