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85)
2023 (1)
2025 (2)
>
工廠裏的知青 (4) 集體宿舍
進廠後,唯一讓我高興的事情是,廠裏有職工宿舍,可以讓需要的人入住。這個太讓我高興了。就在我進廠前不久,70年代初上海解放日報曾經有過一篇文章,報道上海郊區一家工廠怎樣教育青工的故事。如果我沒記錯,好像這家廠在青浦白鶴鎮,叫上海理發工具廠。因為在遠郊,青工多住廠裏,自然發生了許多事情。然後青工們怎樣在廠領導及老工人的幫助下被教育好了。
我非常羨慕那些青工們的生活,又是在鄉下。我看見報道時就希望我將來被分配去的工廠也在郊區,也可以住宿舍。有句話叫“心想事成”,我這一生有的時候覺得我還常常心想事就成了,這就是其中一件。
因為工廠在郊區,雖然通公交車,但是交通還是不很方便,職工住在市區的,至少要換2輛車才能到達,有些甚至要倒3-4輛車。另外由於廠裏有不少職工的家在外地農村,單身在上海,也需要住宿。所以,廠裏設有集體宿舍,隻要願意,就可以入住。
有的青工不喜歡住宿舍,寧願每天花2-3小時擠公交車,我卻是正中下懷,求之不得。於是被分配住入了宿舍。在我們工廠的左麵有一條較小的馬路,似乎連名字也沒有的,但是可以通行大卡車。在這條路上,我們廠還有一個大門,大門旁邊是廠的行政兼生活樓。一樓是一些行政科室和食堂,二樓的一端是廠部的辦公室,另一端就是職工宿舍。後來住廠的職工多了,又在上麵加了一樓,三樓全部是職工宿舍。
後來我才發現,我住入的那間宿舍,是最好的一間。其他的各間宿舍,要麽和那些家屬在外地的老職工同舍,那些老職工,幾十年住在宿舍裏,東西就特別多,有的還抽煙喝酒,還規矩特多,小青工這也不許那也不行。要麽有的宿舍全是小青工,那些宿舍也特別髒亂,比較鬧。
我住的那間,大多數是幾位大學生。有4個大學生,還有2位,一個是我師傅,還有一個是位司機。大學生們第一有住集體宿舍的經驗,第二那時在廠裏算僅有的幾位知識分子,比較潔身自好,所以宿舍裏比較整潔,氣氛也比較文明。對於我這個“上學迷”來說,適得其所。
最主要的是,工廠是在郊區,四周有很多農田。廠的後麵是一條小河,河對岸有一個村子及周圍的一大片農田。我太喜歡這個環境了。我們廠旁邊的那條小馬路直通河對岸的村莊,河上有一座小橋。
在我以前的文章提到過,我們一幫青工常常在夏天翻出工廠的後牆,跳到那條河裏去遊泳。那時候的水還沒有被汙染,青工膽大的還爬上那座小橋,然後朝下跳水。我也跟著跳,但有一次吃了個“大餅”—身體平拍在水麵上,非常難受,幾乎有點惡心感。好在那時年輕,後來什麽也沒發生。有時我們還爬上對岸,在農民的田裏偷甜魯蜀吃。有次被農民看見了,追上來,我們趕緊跳下河,遊回廠這邊,然後爬圍牆回廠。農民看見是我們廠的工人,也就沒有繼續追。其實我們廠建在那裏,畢竟還是給那裏的農民帶來些好處的,比如修路,通公交,通自來水等等。由於這個原因,附近的農民對我們廠裏的人還是比較友好的。
哈哈,這些故事,就跟我以前看見的理發工具廠的青年的經曆一樣。
廠裏大多數的車間有早班和中班。輪到早班,下午2點半就下班了。通常我洗完澡,到門房間去看看報紙,4-5點鍾就吃晚飯了。晚飯後,就和幾個要好的青工到周圍的鄉間,或廠後麵的河邊去散步。幾年裏,幾乎走遍了廠周圍的田埂和小河邊。天黑了,就在電視室看電視。那時,電視在上海普通人家,還是極其少見的,每天看電視,也算一大享受,雖然那時並沒有什麽好看的節目。
有時,跟著我同宿舍的大學生去後麵的村子裏“訪貧問苦”。那幾個大學生本來就來自上海郊區,和那些農民很有共同語言,聽他們聊年景,聊誰家的女兒嫁到了“菜區”,誰家的兒子娶了“糧區”的老婆。從此我知道了,上海郊區的農民,“菜區”的要比“糧區”的要富裕的多。我們廠的後麵屬於糧區。
住宿舍最大的好處是,我有了很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第一我不用每天浪費至少2小時的時間上下班。第二是擺脫了父母的管教,這大概是絕大多數那個年齡的人最向往的。我可以想幹什麽就幹什麽!
嗬嗬,其實,我也沒有什麽可幹的。
(待續)
嗬嗬,隻有過來人知道這個。我們廠那時買月票者補貼4.5元,騎自行車補貼2.2元。住宿舍補貼0元。
問呂仙好。
確實也很想幹點什麽。
確實也沒什麽可幹的。
嗬嗬,那年頭,別說讓您失望了,我也。。。。。
謝留言:))
嗬嗬,其實,我也沒有什麽可幹的。
這彎怎麽拐的這麽快?我正來了興趣往下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