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指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在英語中的縮寫,即技術、娛樂、設計), 美國的一家非營利機構組織的大會。每年, 眾多科學、設計、文學、音樂等領域的傑出人物在大會上演講,分享他們關於技術、社會、人的思考和探索。
我個人很喜歡這個這些演講,常常能聽到一個讓人深思的話題,或者一個創新的想法,讓我的視野更開闊,看事情也更能從一個不同的角度去看,從而有不同的見解。
今天講的是一個泰國農民發布的 “生活原本簡單,為何我們過得這麽難”的主題演講,挺有感觸,貼到這裏,與喜歡簡單生活的同學分享。
(以下文字來自網絡)
Jon Jindai出生在泰國北部一個非常貧窮但環境優美的村莊,人們一年中隻有兩個月比較忙:一個月播種水稻、一個月收割水稻。其他時候就釣釣魚、串串門、聊聊天,日子過得很簡單。
Jon Jindai 長大後,村裏的年輕人都前往大城市追求“成功”,他也跟風前往曼穀當了一名“曼漂”。
他進入一家法律學院讀書,但他太窮了,大量的時間都花在了學校外麵打零工,打零工時跟幾十個人擠在一間大屋子裏,一頓飯隻能吃一碗泰國湯麵或炒飯。他在餐廳端過盤子,在旅館看過大門,在街上發過傳單,就差沒做人妖了。每天累得像條狗,Jon越來越迷茫。
七年之後,鬱鬱寡歡的Jon回到了故鄉。Jon開墾了一片荒蠻之地,修了一個半英畝的菜園子,一年四季蔬果不斷;還挖了兩口魚塘,一家五口一年隨時可以撈魚吃,吃不完就分給鄰居,分不完就賣掉。最讓他開心的,是又回到了一年隻忙活兩個月的童年時光:一個月種水稻,一個月收水稻。他一年收獲四噸水稻,全家人一年吃不了半噸,剩餘的都賣掉。
此時的Jon有足夠的土地,足夠的時間,隻是依舊沒有錢。他決定自己動手建房子,他自學了土磚建房技術,每天早晨從5點工作到7點兩個小時,不到三個月,一棟房子就建好了。此後,Jon每年至少建一棟房子,如今在自己的農場裏,已經建了十幾棟房子,每一間都是莊園別墅,他每天晚上隻需要思考去哪間過夜。
漸漸地,Jon的土磚建房本領名震十裏八鄉,農場規模也越來越大,他幹脆成立了自己的農場品牌:Pun Pun Organic Farm。很多人前來取經,曾經最討厭上學的Jon當起了老師,傳道授業解惑,告訴人們如何開荒、種地。來聽課的不隻是附近村民,還有來自荷蘭、美國的好學青年,他們對Jon的有機生活理念和土磚建房術崇拜得不行。他又開了兩家有機餐廳,成立了自己的泰國農家樂。在一群來自歐美的狐朋狗友中,Jon以獨特的魅力,吸引了來自美國科羅拉多州的Peggy Reents。兩人結為連理,隨後有了愛情的結晶,這個曾經的學渣、屌絲,如今有了外國媳婦和混血兒子。
如今,在Jon的農場基礎上,一個擁有30多名成員的“烏托邦”已然形成,裏麵一半是泰國人,以Jon的親戚為主;另一半則是西方人,除了追隨Jon過田園生活、吃有機蔬菜,還要給Jon的有機餐廳打工。
在大城市混得一塌糊塗的Jon,卻在另一個地方成為社區領袖、人生贏家。
下麵是他在TED上的演講:
謝謝你的分享!
真不好意思,實在太忙,沒能及時回複。謝謝你們來訪,這就去你們那兒串門去
回複秦蘭燕,請多指教,鄉村婦女,lznl, 牛郎織女,謝謝新朋友來訪和留言。各人生活態度不同,簡單也好,複雜也好,農村也好,城市也好,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祝你們生活愉快
繼續關注著你。
保重
見過世麵的Jon在自己的家鄉成了社區領袖,他還管理有機農場,有那麽多人追隨著他,他的生活從此才不會簡單容易呢,但是他的自我感覺不錯!
這個經典問題其實大家心裏都在犯嘀咕,答案是有的,可惜無法實現簡單,因為總有些野心勃勃的人在攪擾你過簡單安寧的生活。老子對孔子,道家對儒家,很早就這麽說過。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庸人太多了,明白人也就不得不自擾、他擾、苦海無邊了。
過這種烏托邦的生活的前提是你能賺錢養你的農場,而農場的收益是不可能讓你那麽悠閑自在的。誰都知道農民一年到頭很辛苦。
握手問好1
雪花周末快樂!
去歐洲找個小村過靜靜的日子,如這次瑞士之行走過的幾個沒多少遊客的小村,我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