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不思蜀

人在異鄉為異客,早把他鄉當故鄉.
正文

《Before Midnight》觀後感

(2015-07-22 09:35:38) 下一個
看了電影Before Midnight,非常喜歡。是Before Sunrise, Before Sunset三部曲的最後一部。當然說最後一部難免言之過早,期待他們的下一部與時俱進作品。這次劇作者就是導演和兩個主角。 

這次講得是那麽match的兩個人,結婚九年後的情形。吵得很精彩冗長。眼看要結束,總有人多說那麽一句。這樣的吵架真是勢均力敵實力相當。非常過癮。 

女生伶牙俐齒的容易。男主角是作家,才比較可能勢均力敵。一般夫婦吵不出這樣的曖昧深度默契速度。深感遺憾。 

在我看來,靈魂伴侶和吵架棋逢的對手確實是一回事,兩者互相檢驗。其實這部電影讓我關注的不是婚姻關係,而是人們交談的方式和可達到的深度以及話裏有話的樂趣和曖昧。那些永遠言之無物的人就不用說了。其他的人,由於互相尊敬,互相冷淡,裹了太多膩味的糖,客套,雞湯,人雲亦雲等各種障礙,談話永遠不能深入和暢快淋漓。這部電影的最後打破了這些壁壘,吵了痛快的足夠長度的一架。片中毫無女權主義的意味。如果你說伶牙俐齒算女權主義我也無話可說。相反,涉及的崇拜話題,生殖器話題也都頗為精彩。 

編劇時,他們其實極力避免分出兩人好壞高低。但女主角的設計吃虧些。男的lay back,有可愛的兒女,自己愛的妻子,事業成功,人生是滿意的。不過因為不能和與前妻的兒子在一起,有些小傷感。女的呢,事業不太順利,照顧孩子幾年有點心力憔悴,再加前妻繼子。另外她有nurture(養育)和凡事覺得是自己責任/錯誤的性格。在影片這一刻,實際上她是tense的,有些憤怒的。就是狀態不太好。我想那個男的瞞理解她的.


當然她這種crazy and brilliant at the same time in a whole package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接受。男的很清楚,原意接受。他是作家,看法不同。整個影片,她都緊繃。一開始不來度假,然後不願去住朋友準備的旅館過一晚二人世界。 

吵架的內容歸納如下:兒子和前妻;去不去美國;男的說自己fuck-up一團糟(女的攬成自己的責任,這我覺得大誤解);對憤怒是positive還是negative的分歧;互相翻出軌史--男的被逼承認,女的也出,沒承認。 

整個過程,男的因為情緒比較穩定,能看清大局,確認自己是愛女方的。女的在一派情緒混亂裏,anger情緒突出。愛不愛都不確定了。其實這一架吵完,相信她能認清自己很多。男的也更能了解她腦袋裏想什麽。清清垃圾,日子才能比較輕鬆的過下去。這是好的一架。 

另一點,女的crazy and brilliant也成就男的寫作事業,她脫口而出的可以是很精彩的話,什麽my thoughts are all associated with the shit now.希臘老作家也看出她的與眾不同。另一個地方男的說喜歡她眼睛一開一合的thinking, million miles away.正常人是不會也不應該put up with her.但總有合適她的,就是這個作家啦。他們已經自己分析了。我們就不用擔心她成剩女啦。世界有一個能接受她的就可以了。我們過我們自己平穩安靜寬容祥和滿意的生活當然也很好。 

至於去美國這個說法貫穿始終。男的是真的這個打算。起先也許自己不知道。(隻能說女的很敏感,母性又老覺得要犧牲自己)。後來他終於承認了。還真不是女的push冤枉他。隻是整個弄清楚的過程沒有直接了當。過程冗長,散落各處。但真相最後還是展現出來。下意識這個東西,很難表現出來,給編劇們鼓掌一下。 

看這部劇,就像看高水準的真人秀,起承轉合都那麽自然,是我的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jun100 回複 悄悄話 喔~~也會找來看一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