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長目動物以及前年非洲七國行,部分光影回放。
靈長目的多數種類鼻子短,其嗅覺次於視覺、觸覺和聽覺,金絲猴屬和豚尾葉猴屬的鼻骨退化,形成上仰的鼻孔。長鼻猴屬的鼻子大又長。多數種類的指和趾端均具扁甲,蹠行性。長臂猿科和猩猩科的前肢比後肢長得多。猿類和人無尾,在有尾的種類中,其尾長差異很大,卷尾猴科大部分種類的尾巴具抓握功能。一些舊大陸猴(如狒狒)的臉部、臀部或胸部皮膚具鮮豔色彩,在繁殖期尤其顯著。臀部有粗硬皮膚組成的硬塊,稱為臀胼胝。
多數種類在胸部或腋下有1對乳頭,雄性的陰莖呈懸垂形,多數具陰莖骨,雌體具雙角子宮或單子宮。大多為雜食性,選擇食物和取食方法各異。
靈長類為何“靈長”呢?對現生的靈長類動物的觀察和研究為我們認識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定的解答。
首先,絕大多數靈長類都棲息在樹上,這一點與大多數哺乳動物不同。在樹上生活對於靈長類來說是不同尋常的。它們腳下沒有土地可支撐,因此必須用四肢抓握樹幹。與此相適應,它們的四肢末端由早期哺乳動物的爪子逐漸轉變為每個手指都能夠單獨活動的手;最後,拇指還能夠與其餘的各個手指對握。可想而知,這樣的演化必定能夠改善靈長類在樹枝間活動所需要的抓握能力;更重要的是,拇指和食指指尖的對握可以形成環狀,從而大大提高了手掌抓握物體的準確度。這一進化特征的出現不僅對早期靈長類搜尋昆蟲等食物非常有利,而且對於後來靈長類可以用手靈巧地擺弄各種物體、直至最後能夠製造和使用工具打下了基礎
與手部的靈巧活動相配合,靈長類發展了立體的視覺。雙眼向前望著幾乎是相同的目標,腦部就可以接受一對視覺的影象。經過了大腦的處理,影象就產生了深度、形象和距離的感覺。這樣對靈長類在林間騰越行進是非常重要的。靈巧的手加上立體視覺,就使得靈長類能夠從三維空間觀察物體,用手把物體任意移動和撥弄。這都是靈長類充分掌握四周環境特質的先決條件,也是激發好奇心的原動力。
靈長類還發展出辨認顏色的能力,這很可能與它起源於大眼睛的早期夜行性哺乳動物有關。早期夜行性哺乳動物的大眼睛是為了在夜間增強對光線的敏感性的,但是當靈長類起源後,它們在白天越來越活躍,大眼睛內的視網膜就轉變為能夠接受不同的色彩。能夠分辨顏色有助於靈長類分辨若幹食物,特別是熱帶雨林茂密樹枝上的果子。
這樣,靈長類具備了一套獨特的感覺器,能夠把觸覺、味覺、聽覺、尤其是色覺和立體視覺感受到的各種信息輸入腦中。腦接收外界的信息與日俱增,進而能夠把各種信息分類排比,最終產生了智力的發展。這樣的智慧,是任何其它動物都沒有的,這也就是為什麽我們把這類動物叫做“靈長類”的原因.
這位是銀背家長
妻妾和孩子們
上麵六張照片拍攝於盧旺達Parc National des Volcans
智商僅次於人類的動物。和人一樣,不僅食素,而且食肉,下麵的無姆指猴就是它們的美味
上麵五張照片拍攝於烏幹達Queen Elizabeth National Park
上麵六張照片拍攝於盧旺達Nyungwe National Park,
這張照片可看出這種猴沒有姆指
上麵六張照片拍攝於坦桑尼亞Zanzibar
竹嵩是它們的主食,所以一般在竹林才能看到
上麵三張照片拍攝於烏幹達Mgahinga Gorilla National Park
由於金色猴 總是不停的快速移動,而且光線很差,很難拍照
拿網上這麵張照片來看一下真麵目
上麵照片拍攝於烏幹達卡巴雷加國家公園
上麵兩張照片拍攝於坦桑尼亞Lake Manyara National Park
一種非洲隨處可見的狒狒
上麵張照片拍攝於讚比亞南盧安瓜國家公園
一種不常見的狒狒,似乎隻有埃塞俄比亞錫門國家公園能看到
上麵五張照片拍攝於埃塞俄比亞錫門國家公園Simien National Park,
火山湖
上麵四張照片拍攝於烏幹達 Queen Elizabeth National Park
卡巴雷加國家公園
卡巴雷加國家公園位於烏幹達國境西北部,地跨尼羅河兩岸,距離坎帕拉200公裏,麵積達3900多平方公裏,以麵積廣大、野生動物數量眾多而聞名,是全國最大的野生動物保護區,也是烏幹達最大的野生動物園。
草原生態
卡巴雷加國家公園於1952年建成開放,原稱為“默奇森天然野生動物園”,1973年為了紀念公元19世紀同殖民主義進行英勇鬥爭的布尼奧羅國王卡巴雷加而改成現名。這裏多山崖瀑布,林木,雜草叢生,保持著原始生態環境,1.2萬多頭大象、3萬多頭獨角翌年以及河馬、鱷魚、獅子、豹子、老虎、長頸鹿、羚羊等在這裏自由自在地棲息繁衍,另外還有許多奇禽異獸,是一處旅遊觀光的理想地方。
卡巴雷加瀑布
站在園區中心卡巴雷加瀑布頂端眺望,尼羅河上遊支流維多利亞尼羅河從園內自東向西穿流而過,注入園中的艾爾伯特湖(亦稱蒙博托湖),像一條雪白的哈達飄浮在園中的青山綠樹之上。卡巴雷加瀑布,舊稱“默奇森瀑布”,距離維多利亞尼羅河匯入艾爾伯特湖處32公裏,落差120米,整體瀑布分3級,第一級落差40米,,即卡巴雷加瀑布,似銀練飛舞,騰空而起,直瀉而下,水花四濺,層層霧靄,聲若雷鳴,遠在十幾裏之外便可聞其聲。穀底為一深潭,浪花鼎沸,水珠浮遊,形成奇特的一道風景線。尼羅河自維多利亞湖流出後,水勢湍急,此段河麵僅寬6米,形成“瓶口”狀,加上河地勢突然下降,便有了這一非洲著名的瀑布。
不沉的航空母艦
前往卡巴雷加瀑布的水路的沿岸
上麵十六張照片拍攝於烏幹達卡巴雷加國家公園
每年八月份這裏集中了海量的角馬斑馬等動物因而也吸引了不少食肉動物
上麵十張照片拍攝於肯尼亞 Masai Mara National Reserve,
成群的母象和幼象
大展雄風的公象
上麵四張照片拍攝於肯尼亞 Amboseli National Park
從赤道附近的肯尼亞乘飛機5小時後到達的非洲最南的開普敦卻是另一番景象
非洲企鵝
南正鯨魚
大白鯊魚
上麵九張照片拍攝於南非Simon's Town,
這種羚羊曾被捕殺到隻有十七隻
上麵兩張照片拍攝於南非Cape Point National Park
葫蘆口,口小肚子大,當年多少水手不知水下有暗礁而葬身海底
上麵兩張照片拍攝於南非Knysna
又回到了真正的非洲
世界第一
讚比亞南盧安瓜國家公園
南盧安瓜國家公園位於讚比亞東方省、北方省和中央省的交界處,麵積9050平方公裏,是讚比亞第二大國家公園,因東側的盧安瓜峽穀而得名。盧安瓜峽穀是東非大裂穀的一部分,內有660公裏長的盧安瓜河穿過,動物逐水而居。早在1904年,這裏就被當時英國的殖民者劃為動物保護區。讚比亞政府1972年將其開辟為國家公園。
讚比亞南盧安瓜國家公園的草更高,而且多灌木,所以很難極目天邊,而各種動物似乎總喜歡躲在樹後、草叢,跟你玩捉迷藏。很多時候都是車子轉過一個拐角後,驀然發現不遠處一群斑馬或羚羊正在悠閑地吃草或嬉戲,還有幾隻則一臉茫然的盯著我們這些“不速之客”。在南盧安瓜,雖然少了視覺的盛宴,但卻多了找尋和不期而遇的樂趣,讓人記憶深刻。
論動物的種類,南盧安瓜一點不遜色於馬賽馬拉。羚羊、斑馬、角馬、野牛、大象、河馬、長頸鹿等這些食草動物在南盧安瓜一應俱全。還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小動物突然從草叢躍出,穿過小路,不等你看清,便消失在樹下草間,引得人們四處找尋。由於食肉動物總是喜歡夜間出來覓食,遊客一般乘坐住宿賓館提供的車輛,在導遊的帶領下,晚上出去“尋寶”。坐在四麵開放的觀光車上,導遊手裏僅有一把強光手電,遊客的心裏滿是期待與緊張。在這些國家公園長期工作的導遊經驗頗為豐富,他們可以從一點蛛絲馬跡判斷出附近有什麽動物。當導遊用手電對準一頭正在河穀喝水的獅子時,在每個遊客的心裏,這哪裏還是獅子,簡直成了心目中的神靈。人們唯有屏住呼吸,投去仰視的目光。
河灘八兄弟
住在這樣的營地裏,幾乎每天都有龐然之物造訪
這間帳篷就是咱的官邸
上麵十三張照片拍攝於讚比亞南盧安瓜國家公園 South Luangwa National Park
這種紅嘴鷹是津巴布韋的國鷹
上麵五張照片拍攝於讚比亞 Kafue National Park
上麵張照片拍攝於埃塞俄比亞Bahir Dar
錫門國家公園位於錫門山脈西部、埃塞俄比亞西北部的伯根德省,距離貢德爾東北120公裏。這裏山峰險峻,峽穀幽深,4000英尺深的峽穀形成了豐富多樣的生態係統,包括穀底常綠的闊葉林以及山頂的稀樹和草原等。這裏也是獅尾狒狒、鬣狗、豺、禿鷲以及隻在該地生活的瓦利亞山羊和其他很多珍稀動物的棲息地。在70平方英裏的錫門國家公園內,犬牙交錯的懸崖在埃塞俄比亞高原上層層拔起,常年的日曬雨淋對錫門山脈造成了嚴重侵蝕,但同時也造就了世界上最為壯觀的奇景。
上麵五張照片拍攝於埃塞俄比亞錫門國家公園 Simien National Park
非洲,住在這塊神奇土地上快樂的人們
上麵兩張照片拍攝於烏幹達Entebbe
(本貼的長篇大論式介紹均來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