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插隊時,乘火車到亮甲店下車,再步行18裏到青年點。村裏有人養了一頭豬,重800多斤。當地駐軍要用糧食換肥豬吃肉,用1000斤大豆,2000斤玉米換,老農民不幹,要錢。軍隊沒錢,沒換成。當地駐軍占用當地的很大的良田,種糧食,養豬養雞種菜,補充夥食。
亮甲店的名字據說與唐朝名將薛仁貴有關。傳說有一年,唐太宗李世民禦駕親征來到遼東半島,一天夜裏,忽有探馬稟報:東逃的高麗軍一路騷擾百姓。李世民聽後命薛仁貴率領一隊人馬追殲逃敵。薛仁貴率隊出發後下起了小雨,行軍速度減慢,走到梁家店城東六十裏時天就黑了。部隊埋鍋造飯,薛仁貴就把淋濕的盔甲掛在一棵樹上晾著。雨過天晴,明月下,晾掛在樹上的盔甲鋥明瓦亮,大老遠就能看見。從此,此地就被叫成晾甲店,讀音相似字不同,後來就成了亮甲店。
提起抗擊倭寇的英雄,很多人第一個想起的就是戚繼光。其實,早在明朝初年的大連,就有一位大名鼎鼎的抗倭英雄劉江,而他取得抗倭大捷的時間,比戚繼光掃平東南沿海倭寇之患還要早100多年。那時候,正值日本南北朝封建諸侯混戰時期。日本沿海地區一些失意的封建主,糾集武夫、浪人、海盜、走私商人,攜帶武器,成百上千地到我國沿海各地進行騷擾,殺人放火,搶劫財物,無惡不作。據史書記載洪武三十年,遼東沿海海運竟因此被隔絕。明朝為了捍衛邊疆,於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建立了遼東第一個衛——金州衛,明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三月,劉江被任命為遼東總兵官,負責遼東防務。
1419年,明朝軍隊在望海堝全殲入侵倭寇。望海堝地勢高曠,劉江率步兵迎戰,誘倭寇入伏,斬倭千餘,生俘百餘,史稱“望海堝大捷”。劉江因此受到朝廷的嘉獎,並被朝廷封為廣寧伯。此戰是明朝抗倭首次大捷,在抗倭的曆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以後百餘年,倭寇不敢複犯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