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603)
2015 (255)
2016 (128)
2017 (95)
2018 (70)
2021 (46)
2022 (50)
2025 (3)
中國曆史上5個朝代對朝戰爭或援朝戰爭
中國曆史上5個朝代為朝鮮而戰及對朝戰爭,其中2個朝代因為朝鮮而戰被拖垮,即隋朝和明朝。
1. 隋朝: 隋煬帝三次東征高麗,其中第三次啟動150萬大軍攻打遼陽。兵臨城下,高麗就降,隋軍一撤,高麗就反。因為修運河,征高麗等耗費巨大,民不聊生而天下大亂,隋朝被推翻。
2. 唐朝:朝鮮為三國時代:高句麗,新羅,百濟。百濟為實現分割新羅的企圖,曾與高句麗合謀,聯合進攻新羅。而新羅則積極向唐朝靠攏,以期得到保護。新羅告急,高宗決意於顯慶五年(公元660年),派左衛大將蘇定方統水陸軍十三萬出兵百濟,以解新羅之危,百濟亡。但百濟將軍武王從子鬼室福信與浮屠道深等人率部死守周留城,誓死抵抗唐軍。同時,鬼室福信為迎回以前赴倭國為人質的王子扶餘豐回國即王位,譴使去日本,同時向倭國乞師求援,並獻上戰爭中俘虜的唐軍百餘人,齊明七年(公元661年)正月,以倭王親征的形式,向百濟發兵數萬。
當劉仁軌所率海軍駛抵白江口時,與先期前來的倭國海軍相遇。“倭船千艘,停在白沙,百濟精騎,岸上守船”劉仁軌立刻下令布陣,百七十艘戰船按命令列出戰鬥隊形,嚴陣以待。公元六六三年八月二十七日上午,倭軍戰船首先開戰,衝向唐軍。由於唐軍船高艦堅利於攻守,倭軍船小不利於攻堅,雙方戰船一接觸,倭軍立刻處於劣勢。倭軍指揮慌忙下令戰船撤回本隊,其指揮互相計議說:“我等爭先,彼當後退。”遂各領一隊戰船,爭先恐後毫無次序地衝向早已列成陣勢的唐海軍。唐軍統帥見倭軍軍旅不整,蜂擁而至,便指揮船隊變換陣形,分為左右兩隊,將倭軍圍在陣中。倭軍被圍,艦隻相互碰撞無法回旋,士兵大亂。倭軍指揮樸市田來津雖“仰天而誓,切齒而釁”,奮勇擊殺,直至戰死,但亦無力挽回戰局。不過片刻之間,倭軍戰敗,落水而死者不計其數。中國史書記載:唐軍與倭軍海戰,”四戰皆克,焚四百船,海水為丹”百濟王先在岸上守衛,見倭軍失利,乘亂軍之際,遂逃亡高句麗。
從此,日本一千年內不敢侵略中國。
3. 中國元朝: 忽必烈大帝2次東征日本,皆因台風而失利。但此2次征日失敗卻喚起日本120年後日本征服中國的野心。
4. 明朝: 明朝7年朝鮮戰爭,擊敗豐臣秀吉20萬大軍,使得德川幕府265年收斂,未再向外擴張。但明朝卻因財力耗盡,國庫空虛,不能全力剿滅後金努爾哈赤,使得滿人做大,入主中原。
5. 清朝: 起因朝鮮半島的清日甲午戰爭的四次戰役使得清政府喪權辱國, 是導致清朝滅亡的主要原因。
清朝通過借款在三年內賠款於日本, 從條約的字麵上看,清朝的賠款是三項:
(1)軍費庫平銀2億兩;
(2)贖遼費庫平銀3000萬兩;
(3)威海日軍駐守費庫平銀150 萬兩。 三項合計,共為庫平銀2.315億兩。
其實,日本實際得到的數目還應該加上兩項:
(1)以庫平實足為借口多得的1325萬兩;
(2)“ 鎊虧” 一項多得的1494萬兩。以上五項總計為庫平銀2.597億兩,折合日金為3.895億日元,是日本實際軍費支出的2.6倍,也是日本年度財政收入的4.87倍。
賠款一覽
1842年 8月賠款白銀 2100萬兩
1857年 6月賠款白銀 400 萬兩
1876年 9月賠款白銀 20 萬兩
1860年10月賠款白銀 800 萬兩
1858年6月賠款白銀 200 萬兩
1860年10月賠款白銀 800 萬兩
1874年8月賠款白銀 40 萬兩
1876年10月賠款白銀 509 萬兩
1895年4月 賠款白銀 2億3000萬兩 (甲午戰爭賠償日本)
1901年9月 賠款白銀 4.5億兩
以上總和60多年總共賠款7.2869億兩
根據1902年度日本政府“賠償金特別會計”報告看,日方賠償金當時已經支出3.6018億日元,還剩下370萬日元。在支出的巨額“賠償金”中,21.9%用於算入所謂的“臨時軍事費特別會計”,也就是日清戰爭的戰爭費用。15.7%用於陸軍軍擴。38.6%用於海軍軍備擴充。另外還有8.3%專門用於給海軍補充軍艦和水雷艇。另外15.5%用於其他用途。
在這15.5%中,教育經費所占的比例也是微乎其微。從總額上看,教育基金隻有1000萬日元,僅僅占總額的2.8%。這個比例甚至要少於給日本天皇的“分紅”禦料。
從以上資料中可以看到,馬關條約的巨額賠償金,實際沒有多少用到了教育上,甚至是民生工程也沒有。其中總額的84.5%都是和戰爭有關,超過一半以上賠償金都是用於軍備擴充。從1896年度到1905年度,日本針對俄羅斯的三期軍備擴充中,其中62.6%的資金,正式來源於甲午戰爭後馬關條約的賠償金。
但是,新中國的抗美援朝使中華民族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對,第一次對朝鮮戰爭爭始於公元前109年,滅衛滿朝鮮,設漢四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