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啊, 我的故鄉!

老頑童。愛好文學,曆史,地理,經濟,哲理,時事,回憶,笑話,唱歌,電影,種菜,養雞,遊山,逛水,散步,打牌,胡侃
個人資料
老生常談1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東北野戰軍被服總廠故事

(2017-03-05 14:30:43) 下一個

東北野戰軍成立最大被服總廠,

剛開工就接到“三個一百萬”任務

1948年10月,為了全國解放戰爭的需要,我黨在東北地區建立了東北軍需部一局被服總廠,是以三個被服廠為主體合並而成的,位於哈爾濱市南崗區西大直街100號,是當時東北我軍最大的被服廠,擁有職工3000餘人,縫紉機1200多台,人員和機器基本上是東北各地合並來的,在當時可以說是集東北解放區被服工人與機器設備之大成,代表當時技術與設備的最高水平。總廠不僅設備條件好,技術力量雄厚。而且組織機構健全,領導力量強。

當時該廠生產管理分為四科、四部。一科負責計劃、工務,二科負責外部加工;經理科負責材料、會計;檢驗科負責產品檢查。而部,相當於車間。一部負責製樣裁剪;二、三部負責縫紉;四部負責鎖眼、釘扣。最後,各種產品均由檢驗科負責驗收出廠.全廠以機關科室為紐帶,上有黨、政、工、團,下有車間班組,領導、管理人員與工人之間,始終保持密切聯係,全部生產與管理形成統一協調的有機整體。

頭戴皮帽、身穿棉衣的東北野戰軍

能力強,就意味著責任大。這個總廠剛成立就立即投入生產。而且一開工就接到三個一百萬的緊急任務:就是在兩個月內完成棉軍裝100萬套、棉被100萬床、皮帽子100萬頂。

當時的廠長郝希武召開緊急廠務會議,研究工廠最大生產能力,分析哈爾濱市可供利用的人力、物力,發動大家獻計獻策,提出完成任務的各種辦法與具體措施。最後一致決定由一科負責,組織全廠職工加班加點突擊大幹兩個月,完成100萬套棉軍裝任務;由二科負責組織全市縫紉力量,集中加工,突擊趕製,並發動街道婦女,組織起來,突擊絮絎,完成100萬床棉被和100萬頂皮帽子的外加工任務。

總廠的軍裝生產,采取大規模地半機械化生產方式。從一部的材料投入到四部的成品產出,形成生產一條龍,象流水一樣不停地運轉。一部的裁剪,一次拉布一百層,用電剪子裁斷,省工,省力,效率高;二、三部縫製,采用大分業生產,技術單純化,製做簡單化,大大提髙生產效率;四部機械化鎖眼釘扣,以機器代替手工,不僅減輕了體力,而且解放了大批勞動力。

東北野戰軍入關

此外,為使全體員工認識情況的嚴重性,了解任務的緊迫性,明確工作的重要性,被服總廠召開全廠職工大會作緊急動員,從幹部到工人製訂具體工作職責與生產任務,建立一套完整的規章製度,讓每個人明確應該幹什麽,不該幹什麽,怎樣可以受獎,怎樣就要受罰,以保證工作實施與任務的完成。全廠自下而上明確任務,自上而下明確職責,一切給生產讓路,一切為戰爭服務。經過努力過去人均日產量很難突破6—8套定額,改進後人均日產達到11一12套。按照人均12套計算,全長3000人,一天就能生產服裝3.6萬套,一個月就能生產90多萬套服裝,完全可以在兩月內實現百萬套棉軍裝的生產。

在完成外部加工兩個一百萬的任務中,被服總廠得到哈爾濱市黨、政、工以及婦女的大力支持。他們一方麵協助組織全市50多家公私營縫紉企業突擊任務,一方麵發動6千多城鄉婦女投入緊張的工作。當時,工廠打破原來的10小時工作製,改為兩班輪流工作製,本著歇人不歇馬的原則,連續作戰,24小時不停機器。街道婦女起早貪晚抓緊棉被絮絎與皮帽子縫製,每當夜幕降臨,哈爾濱市萬家燈火,一片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麵,十分動人。郊區婦女離城市30多裏路,每天早出晚歸,披星戴月,往返於城鄉之間,不辭奔波勞碌之苦,為突擊趕製軍裝貢獻力量。

當時,在哈爾濱市各行各業,男女老少,全都動員起來了,機關學校、工廠、商店,充分利用自己的一切條件,竭盡全力為戰爭服務,為支前獻力。連小學生也不示弱,他們利用課餘時間,來到工廠、街道,給職工倒開水、冼手巾,幫助家裏有困難的劈柴、打水、做飯等,爭先恐後地為支援前線多做好事。由於哈爾濱市各級黨、政、工、婦的大力協助,由於全市人民的緊急動員,至使兩個月內,如期完成了棉被、皮帽子兩個一百萬的外加工任務。

【ZT諍聞軍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