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一百單八將,多是藝術創作產生的人物形象。但其中也有幾位在北宋曆史上確有其人,如宋江、楊誌、武鬆、關勝、史進等人,都是可以考證的真實人物,隻不過史書所載是否就是小說之人物原型,不得而知,隻做一觀聊遣而已。
宋江。宋公明在一百單八將中排名第一,此人絕非杜撰,很多史書、文人筆記裏頭都記錄了關於宋江的一些零星記載。史載宋江起兵後,“河北劇賊宋江者,肆行莫之禦。”“宋江嘯聚亡命,剽掠山東一路,州縣大振,吏多避匿。”《宋史》記載徽宗宣和三年(1121)二月,“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東都事略》中也提到當時有亳州知州候蒙向皇帝上書,建議“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或足以平東南之亂。”徽宗應準,但侯蒙還未成行就得病死去。之後宋江所部在楚州【今江蘇淮安】被知州張叔夜設計降伏,時人有詩稱“大書黃紙飛敕來,三十六人同拜爵。”可知宋江所部三十六員頭目都被收編入宋軍。後來宋江所部隨宋軍南征方臘,方臘平定後不久,宋江便死去了。不過另據《折可存墓誌銘》,其中明確記載有折可存征方臘回軍後,“奉禦筆捕草寇宋江,不逾月繼獲”,故而有人認為宋江在方臘被鎮壓後,又一次起兵反宋,直至宣和四年(1122),才最終被折可存率兵鎮壓,宋江也遇害身死。
楊誌。在《三朝北盟會編》中,楊誌被稱為“招安巨寇,”隸屬陝西名將種師道【即魯達的上司“小種經略相公”】麾下。宣和四年征遼燕山一役,種師道派遣趙明、楊誌率領先鋒軍在軍前開道,結果因為指揮失當宋軍大敗。後來宋金開戰,楊誌又隨種師中北援太原,在榆次與金軍對陣,“翼日,賊遣重兵迎戰,招安巨寇楊誌為選鋒,首不戰,由閑道徑歸。”結果胡騎四集,官軍潰敗,主將種師道戰死,楊誌也被金軍追“敗於盂縣。”但據李綱《梁溪集》記載,榆次之戰楊誌是有功的,“武節郎【徽宗政和年間,定武臣官階五十三階,第三十八階為武節郎,約當於今日的“少校”】楊誌,昨隨種師中先次收複榆次縣。大兵既潰,誌不免退師,諸將散逸,誌獨收集殘兵,保據平定,屢次立功,殺退賊馬,理須徼賞。”之後楊誌改隸兩河宣撫副使劉韐,於壽陽縣界“攻擊賊馬及殺獲近上首領, 赴墜崖穀, 死者甚眾,” 立下戰功。此後其事跡史無明載,有可能是在太原附近戰死,因其“巨寇”身份不為士大夫所喜,所以未能留下過多記錄。
武鬆。據清代《臨安縣誌》、《杭州府誌》、《浙江通誌》等地方誌記載,武鬆原係浪跡江湖的賣藝人,“貌奇偉,嚐使技於湧金門外”、“非盜也”。杭州知府高權見其武藝高強,遂邀請入府,讓他充當都頭,不久更因功被提為提轄,成為高權心腹。後來高權被誣諂罷官,武鬆也受到牽連,被逐出衙門。繼任知府蔡鋆是大奸臣蔡京之子,在杭州任上虐政殃民,百姓怨聲載道,人稱蔡鋆為“蔡虎”。武鬆因民怨,決意殺了蔡虎為民除害,同時抒報高權和自己的冤屈。某日他身藏利刃匿於蔡府之前,待蔡鋆出行之際,刺殺了蔡鋆。武鬆亦被當場拿獲,後被重刑斃於獄中。杭城“百姓深感其德,葬於杭州西泠橋畔”,後人立碑,題曰“宋義士武鬆之墓”。按文學之曆史化古已有之,自南宋開始梁山好漢已經開始被人為附會,而武鬆此說因起自清代,稗官野史,隻作一觀。
|
西湖武鬆墓,修於1924年,1964年平毀,2004年重建。
|
關勝。據記載為北宋末年濟南城守將,因為不願隨同濟南知府劉豫投降金朝,被劉豫設計殺害。據《金史·劉豫傳》,金將撻懶攻濟南,“有關勝者,濟南驍將也,屢出城拒戰,豫遂殺關勝出降。”《宋史·劉豫傳》也記載,建炎二年(1128)正月,“豫懲前忿,遂畜反謀,殺其將關勝,率百姓降金。” 可見關勝和劉豫之間私怨已久,劉豫於金軍南下之際乘機殺之泄憤。明末人所著《齊音》,說“金人薄濟南,有勇將關勝者,善用大刀,屢陷虜陣。及金人賄通劉豫,許以帝齊,豫誑勝出戰,遂縛勝於西郊,送虜營,百計說之不降,罵賊見殺,且自啖其睛。” 記載中已沾染了小說的氣息,應該是對文學形象的曆史附會了。
史進,一說即南宋初年漢中起義首領史斌。按照史籍記載,史斌早年為宋江部將,後來隨宋江降宋。靖康二年(1127)七月,他在興州【今陝西略陽】反宋,守將棄城而逃,史斌據興州稱帝。《宋史·曲端傳》稱他為劇賊,攻四川劍門關未克,撤回興州。次年攻打興元府【今陝西漢中】不勝,回關中,轉攻長安【今陝西西安】。十一月敗於宋將吳玠,在鳴犢鎮被吳玠所俘殺。據《三朝北盟會編》,吳玠是以最殘酷的“淩遲”之刑虐殺了史斌,可見其給統治者帶來的極大麻煩和無比痛恨。
張橫。據《中興小紀》記載,“自靖康以來,中原之民不從金者,於太行山相保聚。初,太原張橫者,有眾二萬,往來嵐、憲之境。嵐、憲知州、同知領兵一千五百人入山捕之,為橫所敗,兩同知俱被執。” 按史籍所述,太行山地區曾是宋江起義軍一度活躍的活動範圍,因而宋江又被稱為“河北劇賊”。此處的太原張橫可能就是宋江餘部之一,後來投身太行抗金義軍,又據南宋人《宋江三十六人讚》,內有船火兒讚:“太行好漢,三十有六,無此火兒,其數不足。”可見張橫確是活動於太行山一帶。另有學者認為太行山忠義軍將領梁青,就是浪子燕青的原型,依據是《宋江三十六人讚》中記有浪子燕青讚:“平康巷陌,豈知汝名,太行春色,有一丈青。”言燕青聞名於太行山,可能即是梁青。
李逵。南宋初年,密州【今山東諸城】有個軍卒,名喚李逵,官樂將節級【節級是宋軍或地方政府中的低級軍吏,相當於排長或副科級別。樂將,即衙門中的樂隊隊長】。這與《水滸傳》中那位家住沂水縣【與密州西南相鄰】百丈村的後任江州小牢子節級的黑旋風鐵牛的經曆倒是很像。不過這個李逵卻非《水滸傳》中的仗義英豪,在曆史記載中更像是個投機亂世的地方首領。據《三朝北盟會編》記載,建炎元年(1127),密州軍卒“有守衙節級杜彥、樂將節級李逵、小節級吳順三人者,因民洶洶,遂謀作亂,”起兵趕走知州,以杜彥知州事,“而逵與順左右之。” 後來三人抓回知州,肢解處死,南宋政權默許了這一事實,命杜彥權知密州事。建炎三年(1129)三月,杜彥不聽李逵等人勸說,與同為地方亂軍首領的宮儀所部作戰,大敗而歸,被李逵、吳順殺死。李逵自領知州事。不久宮儀降宋,被命為濟南知府。宋高宗又命人敕諭李逵等山東割據勢力,誇揚守土功勞,激勵忠誠報國。同年八月,金軍與宋軍宮儀部在密州附近大戰,李逵、吳順與金將約定,金軍勝則降金,宋軍勝則從宋,結果宋軍大敗,李逵等人如約獻城投降了金人,不久又被吳順殺死,可能又是因為爭權奪利所致。此人所為雖多苟且,但又有保境安民、安撫鄉梓之勞,免去了密州一地的戰爭破壞,應該稱之。
|
濟南馬跑泉,據說是關勝的戰馬刨出來的,故名“馬跑【刨】泉”。
|
董平。據《建炎以來係年要錄》記載,建炎元年(1127),唐州【今河南唐河】有土豪董平,乘亂“攢集強壯為兵,朝廷因以為統製。” 此人實為南宋初年的亂民首領,在亂世中擁兵自重保護鄉裏,平時則縱兵掠奪四境以擴大地盤補充給養。他盤踞唐州桐柏地區三、四年,驅逐了宋廷的唐州知州,以桐柏縣大義山為根據地,頻繁騷擾隨、唐、信陽三地。建炎四年(1130),董平帶兵攻打德安府【今湖北安陸】,所部將領被德安知府策反,帶兵反攻董平本部,董部大敗,董平率殘部逃入洛陽境內,“為鄉村把隘人所殺。”
一丈青。南宋初年,有女將一丈青,與扈三娘的渾號相同。據《三朝北盟會編》記載,當時有“大盜”張用,號張莽蕩,本是相州湯陰縣之弓手,“乘民驚擾,呼而聚之。”一時團聚十萬餘人,成為地方亂民首領。他先受留守東京的愛國名將宗澤招安,在東京守衛。後來宗澤病死,繼任者杜充排擠敵視抗金義軍,導致人心離散,原本守衛東京一帶的諸支義軍,多南下轉為武裝流民集團,四處抄掠為生。張用所部亦被杜充調用嶽飛、馬皋兩部攻擊,流落兩淮一帶,後至濠州【今安徽鳳陽】,遇到曾今的老上司,宗澤副手主管侍衛步軍司公事閭勍。閭勍勸說張用歸順朝廷,還將自己的義女,已故統製馬皋之妻“一丈青”,嫁給張用為妻。一丈青嫁給張用後,做了張部的中軍統領,有二認旗在馬前,“題曰:關西貞烈女,護國馬夫人。” 這一寡婦軍將的形象倒是和扈三娘在祝彪死後嫁給王矮虎頗為相似。另《水滸傳》中曾說一丈青扈三娘有個哥哥,名喚扈成,而當時確實有個統製扈成,和一丈青的前夫馬皋,同為東京留守杜充的手下。如此,這裏的一丈青馬夫人,很可能就是扈三娘的原型。後來扈成隨杜充南下建康,在金壇因與同僚戚方結仇,本人及一門老小都被戚方所殺,這也正應了扈家莊被李逵屠滅的水滸段子。張用所部被宋軍排擠,忽降忽叛,遊擊於兩淮地區,走至湖北,又以“兵五萬寇江西。” 後來張用在湖北漢陽投降嶽飛所部,一丈青自安陸帶兵前往合軍,一起降宋。
孫立。南宋初年,有安豐軍鈐轄孫立。據南宋中期人王明清《揮塵後錄》記載,有“孫立者,壽春人,少為盜,敗露,竄伏淝河中,覺有物隱然,抱持而出,乃木匣一,啟視之,銅印一顆雲:壽州兵馬鈐轄之印。印背雲:太平興國八年鑄。後三十年,以從軍之勞,差充安豐軍鈐轄。安豐即昔日之壽州也,遂用此。明清為判官日,親見之。” 又據《三朝北盟會編》和《宋會要》記載,南宋初年楚、泗淮河流域有“水賊”邵青,其黨徒有將名孫立,應即壽春孫立。此人後隨邵青降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任安豐軍水寨頭領,在穎河殺敗金國水軍,“兩陣立功,乞賜推恩。”王明清所謂“以從軍之勞,差充安豐軍鈐轄,”應即此戰之賞功。
張順。據《建炎以來係年要錄》記載,建炎四年(1130)五月,永興軍路將官名張順者,部下謀反欲殺之,結果失敗亡去。永興軍路治京兆府,【今陝西西安】管轄今陝西省大部分地區,專設帥府,以“文臣為安撫使、馬步軍都總管,總一路兵政,許便宜行事;武臣副之。” 張順即為永興軍路將官,所官應該不低。至紹興三年(1133),張順因“嚐從大將、破敵有功”,轉右武大夫。【武臣官階五十三階,第十四階為右武大夫,約當於“大校”】次年五月,張順已經官至“中衛大夫、和州防禦使、淮東宣撫使、前軍統領。”【武臣官階五十三階,第九階為中衛大夫,約當於“少將”。防禦使,武臣之寄祿官,如今日之行政級別,從五品。宣撫使,北宋後期南宋初年為一路或數路的軍事統帥,如今日之職務】又被任命為淮東兵馬都監,【南宋初年,以要郡守臣帶此職,掌一地軍務】,洪澤鎮把隘。此處之張順亦為水軍將領,曾隸屬韓世忠部下,南宋初在淮東抗金,做到兵馬都監。
彭玘。南宋初年,河南孟、汝、唐州鎮撫使兼知河南府翟興部下,有驍將彭玘,曾多次擊敗金軍。紹興二年(1132),翟興與偽齊劉豫的軍隊交戰,兵敗戰死。彭玘被迫歸降劉豫,被命守衛汝州。同年十二月,宋襄陽鎮撫使李橫擊敗劉豫,進攻汝州,彭玘借機反正,重回宋軍。次年二月,“鄭州兵馬鈐轄牛皋、彭玘率兵與李橫會。” 李橫任命牛皋為蔡、唐州鎮撫使,彭玘為汝州知州,之後其人再無記載。彭玘一名較為少見,此人可能即《水滸傳》之人物原型。
李忠。據《建炎以來係年要錄》,建炎三年(1129),有劇盜曹端,“自京城聚眾擾於京西,號曹火星。”後來為京西製置使程千秋招買,依附襄陽城下。後來程千秋為剪除曹端勢力,聯係曹端裨將王辟,“使殺端。端軍多潰,惟後軍李忠寨差遠,獨不散,自稱權京西南路副總管,與其徒冠白巾,”聲言為曹太尉報仇,騷擾襄陽一帶。忠聚眾達二十餘萬,漸入金州【今陝西安康】境內,意圖入蜀,但不久即為宋將王彥【著名的太行八字軍首領】所部戰敗,李忠率殘部投降了劉豫偽齊政權。其人後事不詳,但順昌之戰,劉錡手下有中軍正將李忠,“恃勇深入,率皆手殺十人而後死。” 按偽齊被廢後,有一批偽齊將領降宋,不知此人是否即自偽齊歸正之李忠。
|
史載:張用之妻,“勇在用右,帶甲上馬敵千人,自號一丈青。”
|
梁山一百單八人,於南宋初年武人之中,多有名字近似者,如張青者,就有小校、艄公、士卒三人,史書留名。但其經曆與書中之人判若兩人,當係偶爾同名者,於此不加記錄。
[ZT]
更多的評論請看:
幾曾回首:真實的楊誌
幾曾回首:宋江為什麽一定要強拉盧俊義入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