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啊, 我的故鄉!

老頑童。愛好文學,曆史,地理,經濟,哲理,時事,回憶,笑話,唱歌,電影,種菜,養雞,遊山,逛水,散步,打牌,胡侃
個人資料
老生常談1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國民黨高官日記 記錄接收東北全過程(1)

(2014-11-01 17:34:36) 下一個
國民黨高官日記  記錄接收東北全過程
作者:伊原澤周

前言

東三省(遼寧、吉林、黑龍江)簡稱東北,是中國固有領土之一部。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為日本軍國主義者所侵占,擁清政府最後皇帝溥儀建立“滿洲國”傀儡政府。1937年,日軍又策劃盧溝橋事變,企圖進一步分割中國,激起了全中國人民的全麵抗日戰爭。1941年12月,日軍偷襲太平洋美海軍基地珍珠港,掀起了太平洋戰爭。於是中國的抗戰便與太平洋戰爭結為一體,成為了國際反法西斯戰線的一部分。

1942年元旦,中、美、英、蘇等26個國家代表聚集於華盛頓成立“聯合國”,宣布對日、德、意等“軸心國”共同作戰。第二次世界大戰自此便正式全麵地展開。

1945年8月6日,美軍第一顆原子彈在日本廣島投下。接著,9日,蘇聯對日宣戰。大批蘇軍分東、北、西三路同時開始進擊久據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自8月9日至13日,蘇日兩軍激戰的結果,日軍傷亡慘重,無力挽回敗局。8月14日,日本政府正式照會中、美、英、蘇四國政府,表示接受《波茨坦宣言》。

與此同時,中蘇之間數度周折斡旋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也終於於8月14日在莫斯科簽訂。其主要內容包括:蘇聯援助國民政府,並尊重中國在東北的領土主權及行政的獨立。而且,這天斯大林元帥還聲明:在日本投降後的三個月以內,蘇軍全部由東北撤退(旅、大兩港除外)。

8月15日(日本時間)中午,昭和天皇將《終戰詔書》內容,通過廣播告知全世界各國,並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至此告終。

中國抗日戰爭的出發點,實始於東北問題的解決。故日本宣布投降後的8月30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向國防最高委員會(國共兩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下,於1939年2月7日成立)提出《收複東北各省處理辦法綱要》,並派熊式輝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東北行營主任,蔣經國為國民政府外交部駐東北特派員,張嘉璈(公權)為東北行營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

11月3日,國民政府宣布《接收東北布告》說:“今後建設百端,至為艱巨,凡我東北同胞……內則協助行營與各級政府推行政令,俾複員與建設工作,鹹得計日程功,外則親仁善鄰,一本中蘇友好條約之精神,與友邦人士推誠相見,互敬互助,以達成我兩大國家平等道義之合作,複興東北。”(見《國民政府公報》渝字No?898)

關於東北接收的最重要史料,除了中蘇兩國政府間往來的公文外,莫過於蔣經國及張嘉璈二人的日記。蔣的東北交涉日記,自1945年10月25日至11月14日(見《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第七編),主要是偏重於外交、政治、軍事等方麵的交涉。記事簡略,而且,為時隻有三個星期。張的日記,自1945年8月23日至1946年4月30日,主要是東北的經濟問題及產業的接收,寫得非常仔細,而且,為時在半年以上。因此,張嘉璈的《東北接收交涉日記》的價值,大大地超過了一般的史料。

1980年,寓居美國的中國學人姚崧齡氏為編寫張嘉璈的傳記《張公權先生年譜初稿》(上、下兩冊,1982年由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出版),將張的《東北接收交涉日記》,按照月日節錄於該初稿上冊503至735頁內。被節錄之原文詞句,時有修正或刪除之處。

1961年,張嘉璈應美國加州(California)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Stanford University)之聘,任該所高級研究員,從事現代中國經濟及產業等研究,直至1974年為止。由於這種關係,故張將手中之《東北接收交涉日記》稿本贈送給該所,以供一般學人研究中國東北問題的參考。

由於張的《東北接收交涉日記》內容,不但涉及中國國內的國共和平談判問題,而且還與美蘇兩國在中國東北的利害衝突有關,故受到研究者們的重視。1989年,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Dr?Ramon H?Myers提出,與美國的Vassar College曆史教授Dr?Donald G?Gillin及Gillin教授的研究員Ms?Dolores Zen,共同合作將該日記全文譯成英文,定名為Last Chance in Manchuria—The Diary of Chang Kia?ngau,由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出版社出版。該英譯本日記,隻是把中文原件的大意譯出來,以便於難讀中文的人們參考使用。

我感到該日記的史料價值極大,有助於研究現在的中國東北問題,乃據該日記手稿本,正確地一一抄錄出來,並加以點校與注釋,委托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刊行於世,使讀者們都能看到第一手史料的真麵目,以促使我們對近代東北問題的研究,更能向前推進一步。

在此,我要向胡佛研究所檔案館致以謝意,並感謝Dr?Ramon H?Myers及該所檔案館負責人Ms?Carol A?Leadenham的親切協助,以及張氏家人對史料的貢獻。

最後,有以下幾點加以說明。

一、原文中,括號形式有()、〈〉兩種。()為原文本來就有的括號,以示“附注”。〈〉為編者另加的括號,以示“說明”。

二、原文中,如“〈附件〉”,這“附件”並未與原文共存一處,故未能一並收錄下來,僅選其重要者四件,抄錄於後。

三、張嘉璈與蘇聯交涉時,蔣介石最為關心,時時指示張氏的書信計有十件,亦一並抄錄刊印,以資參考。

四、另收專題論文兩篇。

1《從〈熊式輝日記〉看國民政府接收東北時“現場”的政治矛盾》(西村成雄)
2《略述有關於東北的幾個問題》(伊原澤周)
 

一、東北接收交涉日記

張嘉璈

(1945.8.23起,1946.4.20止) 

東北接收交涉紀略工作開始前之準備

1945年8月23日,正值代表政府出席在加拿大開會之國際民航會議中,接王雪艇〈世傑〉〔1〕秘書長電傳述蔣主席意,囑即日歸國。同時,又接張嶽軍〈群〉先生電,亦囑即歸。不知有何使命。9月1日,錢乙藜〈昌照〉〔2〕兄來談,政府已內定我為東三省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於9月8日乘機離美,越大西洋經Casabranca〈Casablanca〉,Cairo ,Karachi而Calcutta。見報始知已發表為長春鐵路理事長,兼東北經濟委員之主任委員。9月14日抵重慶。15日,蔣主席約午飯,告以未經同意即發表任命,使我十分為難。渠雲:此席責任重大,不易得適宜人選,勸我擔任。答以容予考慮,隨即繕具節略,陳述接收東北後之經濟政策,經濟委員會組織大綱,並個人隻擔任接收完畢為度。於9月19日送呈主席。30日蔣主席約午飯,一再申明暫時擔任接收,接收後,請另選賢能。

9月1日,得到將有東北任務之消息後,為有所準備起見,遂曾與美當局分別交換意見。財政部長文生(Frederick M?Vinson),9月6日12時半會晤於財部。所談關於中國財政經濟一般問題。大致謂:“美國今後旨在維持世界之安定與繁榮,希望各國共同作此貢獻。美國對於友邦極願幫助,唯目前限於政治環境,自身用途浩繁,一切均須通過國會,盼中國政治早日安定。”詢及中國今後情形,當答以:(一)通貨之整理。(二)經濟建設。(三)對外建立良好經濟關係。更答雲:“最要,仍是通貨整理。若通貨不整理,一切經濟生活無法恢複正常。至經濟建設,當使逐步滋長,不可如草菇式之蔓長。”最後,告以我此後擔承何種工作尚不可知,恐須時來請教。文答雲:“願隨時可以幫助。”

商業部長華萊斯(Henry A?Wallace),9月5日上午9時半晤於商業部。詢其對於東北問題有何意見?華雲:“此次中國簽訂之中蘇條約,其精神與本人在重慶時麵告蔣主席者,及十三個月前羅斯福總統所告蔣主席者,無甚出入。而最重要者,為如何使農民得到農業技術上之幫助,維持其生活水準,且進而提高之,則東北民眾自當誠心歸向中央。否則,將如外蒙人民,因得蘇聯之種種幫助,而漸漸傾向於蘇聯。一言以蔽之,今後東北之能否原璧歸趙,係乎中央對東北一切行政設施是否妥善與明智。”

國務部次長阿契孫(Dean Acheson),9月6日下午4時晤於國務部,有主管經濟者Thorp,assistant to〈?〉under Secretary Clayton及Summer,Economic Adviser等在座。我提議美政府在東北恢複領館時,可否派農業、工業、財政專家各一人,以便隨時商取意見?渠深為諒解。嗣單獨與Thorp談,渠深以東北工業隸屬資源委員會為慮。因如此,東北工業變成國營,與美國私人企業政策相背,難以吸收外資,希望中央予以注意。並詢及我方與蘇聯有無合辦工業成約。

國務部遠東司長Carter Vincent,9月4日下午4時晤於國務部。我首詢其美國是否視東北為蘇聯之勢力範圍?渠答雲:“渠曾參加波茨坦會議,知絕無任何默許。美方既不視作蘇聯勢力範圍,亦不視作美國勢力範圍。希望中央對於東北之一切經濟法令及措施,顧到當地情形。遇於必須特殊之處,不妨稍予特殊,但不可形同分離;既統一之中,留有伸縮餘地。特殊之下,避免分立痕跡。”並雲:美國在東北領館,不久即將設置。

財政部助理次長懷特(Harry D?White),9月5日下午3時晤於財政部,詢其對於東北幣製問題之意見,渠答雲:“假使滿州〈洲,下同〉通用幣較法幣為高,唯有暫時使用通用幣,俟中國幣製改革再行收回舊幣。但通用幣與法幣之間,須定一比價,而比價須比較稍低。例如假定滿幣一元值法幣五十元,應定為二十五元對一。至日人存款,須一律凍結,同時不使貿易中斷。至中國之幣製問題最要之點,在乎解決共產黨之糾紛。蓋以內亂不中止,物資不能暢通,外資不能輸入,而幣值無法安定。”

財政部幣製專家弗立門(Irving Friedman),渠研究中國金融,因同時訪談。渠雲:“若中國嚴格實行外匯管理,則今日所存外匯數已不少,當可周轉。若欲放鬆外匯管理,則必須先求國際收支平衡。同時改善中國稅製,以求預算不使過於短絀。”

農業部次長赫特孫(Hudson)與對外合作處處長摩爾(Moore),9月6日下午2時45分晤於農部。先詢赫君,農部能否派一專家附於美領館,以便可以遇有農業問題,可隨時非正式商取意見?赫答以難於同時擔任領館職務與中國顧問,唯摩君竭力讚成,謂中南美有此先例。

商業部遠東部主任馬榮(Charles Moore,Chief of Far Eastern Unit),9月4日晨10時晤於商業部。馬雲:“東北實業應歸民營,否則與美傳統政策相背。”當詢其美國是否繼續主張門戶開放?馬雲:“當然,美國商家在戰前已有之,東北事業必仍回去。恢複至美國在東北之長期投資,須視將來中國之經濟政策與有無保障為斷。”又雲:“滿州農產豐富,如某種產品難以出口,可加工製造,覓求市場。”

進出口銀行總理泰拉(Wayne Taylor),9月5日上午十一時晤於銀行。詢其對於東北之貸款方針,渠雲:“第一條件為借款本息,還款外匯之保障。第二為計劃之合理。第三必須有保證機關。中國銀行在美有分行,應由該行出麵保證。”

9月14日抵達重慶後,即向外交當局探詢中蘇友好條約〔3〕簽訂後,當局有無與蘇聯討論具體接收程序,乃知僅對於蘇方撤兵及我軍接防問題有交換文件。而對於我軍如何進入東北,行政人員如何接收政權,及經濟事業如何移交,並無協定。良以我政府認為我軍隊到達東北,一切可迎刃而解。查9月間,吾外部曾接蘇駐中國大使交來備忘錄聲明:一、蘇聯統帥部業已開始將蘇聯軍隊自東三省部分撤退。二、蘇軍主力將於本年10月下半自東三省開始撤退,以便於本年11月底撤退完畢。三、 蘇聯政府已派馬林諾夫斯基〈Rodion Malinovsky〉元帥為全權代表,進行關於蘇軍自東三省撤退問題之談判。馬林諾夫斯基元帥預備於本年10月10日至15日,與中國統帥部關於該項問題適當派定之全權代表等在長春會晤。外部即以中國政府已派熊式輝將軍為軍委會委員長東北行營主任,即中國國民政府代表,複告蘇大使。10月3日外部甘次長又告蘇大使:熊主任可於本月10日左右到長春,並請蘇聯軍隊俟我方軍隊到達東三省接防時,逐步撤退。〈附件一〉〈所謂附件,並未與原件《日記》收存一處。〉

自9月19日送呈蔣主席節略後,至10月10日離渝赴東北,此三星期中,曾有二次政務、經濟兩委員會聯席會議。一為9月22日,一為9月28日,均討論接收辦法,而從未聞外交當局對於蘇聯如何交還政權,如何交還占領之經濟事業有何指示。大致我外交當局及熊主任認為蘇方撤兵絕無問題,而對於蘇大使節略中,關於蘇軍自東三省撤退問題之談〈判〉一語,未加深切〈檢〉討,我對於已往〈中〉蘇交涉不甚了〈解〉,僅由以下各人談話中得到若幹暗示。

沈成章先生談話……沈曾參加莫斯科中蘇條約會議。9月25日往訪,渠告中蘇條約討論時,吾方首席代表亟求會議成功,於各項細節均未細密研究。尤其對於外蒙境界線之如何劃分,毫無準備提示意見。

蘇聯駐華大使彼得羅夫(Petrov)談話……9月25日熊行營主任天翼宴請彼大使相識後,次日,下午3時往訪,談一時許。渠告我:“自9月24日起,駐東北蘇軍司令部已發行軍用券,因宋子文院長在蘇討論中蘇條約時,史太林曾提議請中國政府擔任占領軍軍費,宋拒絕,不得已采取此辦法。至軍用券與法幣比價如何規定,正與我財政部磋商中。”聞此,使我發生疑問,蘇軍是否即時撤退?設我方一到即可接收,為時不過二三星期,何必發行軍用券?因向外交部查詢。由外交部將原由備節略送來,大致謂:“本年8月9日,駐蘇傅大使電告雲:‘據蘇外部麵告,蘇軍進入東三省已有三星期,食用糧草,在在需款。現蘇政府飭由在三省之紅軍司令部,發行中國之幣券,式樣與顏色同法幣稍異,其數足敷紅軍三月之需。將來由華方收回,在日本賠款內支付。’等語。當經報奉委座核可,並電傅大使通知蘇外部,將現準備發行數量告知我方。9月1日,本部王部長亦麵告蘇大使。9月15日,傅大使電告:蘇政府已派駐華大使彼得羅夫為全權代表,與我政府商訂關於中蘇維持中國境內紅軍費用辦法協定。同日蘇聯大使館參事米克拉金夫斯基〈Miklashevsky〉來部,麵交蘇方所擬財政協定草案。簽奉主席派財政部俞部長代表與蘇方商談。”(附件二)如是,既有足敷紅軍三月之需一語,我始覺放心。

同日談話中,彼大使又提及:“按照中蘇條約關於長春鐵路合辦章程,應在條約簽字後一個月內,各派代表三人會同討論,於三個月內呈請兩方政府核定。至長春鐵路各項財產,何種應歸合辦公司所有,亦應同樣各派代表三人討論,在三個月決定呈請兩政府核定。兩委員會均須在重慶舉行,望中國方麵照約履行。”又雲:“長春鐵路理事長關係政治經濟,責任重大,希望閣下大有成就。”照第〈彼〉末段談話語氣,蘇聯視長春鐵路理事長猶如日本時代之滿鐵總裁。中國與蘇聯對於東北之一切政治經濟關係,寄托於理事長一人身上。而蘇聯視今後之東北,猶如滿州國以前日人之視東三省,並非一經接收,即可收回東北。

外交特派員蔣經國先生談話……9月30日下午5時,蔣特派員來談:長春鐵路中蘇合辦,為期訂明三十年,但何嚐不可在未到期以前提早收回,視我方之能否善於應付。至東北工業之今後發展,應從全國工業著眼,不可東北獨立設計。經國兄曾參加中蘇條約會議,推其語氣,似重視今後之中蘇關係。

東北幣製問題之決定:因蘇軍既已發行軍用票,其票值必與法幣有差別。而東北經濟財政情形,勢必異於關內。在中央對於法幣未有整理辦法以前,東北發行宜暫獨立。9月29日,與財政部俞鴻鈞商議,得其同意。10月7日,與行政院長宋子文會議,亦予同意。決定單獨發行一種貨幣,與目下東北流通之貨幣並行使用。

東北行營經濟委員會及長春鐵路理監事會人選之決定:10月7日見蔣主席,將指定人選報告,得其核準。何廉(經濟部代表),淩鴻勳(交通部代表),錢天鶴(農林部代表),龐鬆舟(糧食部代表),霍亞民(四聯總處代表),張振鷺,齊世英,王家楨,馬毅(東北籍代表)。

以上經濟委員會委員。

劉哲,劉澤榮,黃伯樵。

以上長春鐵路理事會理事。

莫德惠,長春鐵路監事會副監事長。

高綸瑾,裘維瑩,監事會監事。一麵訪求經濟委員會各處長人選,因中央正在複員,東北接收,前途尚未明朗,故頗不易。

抵達長春時,處境之尷尬:10月10日由重慶動身赴長春,飛機9時啟飛。同行者有:行營熊主任天翼,蔣外交特派員經國,行營政治委員會莫委員德惠。下午3時抵北平,留平二晚。12日晨10時半離平,下午3時飛抵長春。抵長時,自機俯視機場,充滿蘇軍將領與兵士,中國人寥寥數人。代表馬林諾夫斯基(占領軍總司令)來接者,為巴佛洛夫斯基中將(總司令部副參謀長)。我與熊主任宿在前偽滿大臣丁修之住宅,作為臨時辦公地點。廚子、衛隊,均係蘇軍司令部所派。長春市長曹肇元及公安局長,均係蘇軍最近委派,自不易自由行動。亦不知如何與當地工商界及經濟事業機關人員接觸,如同身在異國。次則法幣不能使用;抵達長春後,方知原有之中交兩行,已為蘇軍命令停業。行營手無分文,一切支用,無由取給。行營董副參謀長彥平〔4〕,雖負有為行營進駐長春,預作一切必要部署之任務,但渠僅於三日前到達長春,自不及以長春最近實況報告中央。中央有關各部,尤其外交部,對於此類接收失地之大政,尚缺乏經驗,不能於事前縝密準備,致接收人員遭遇如此尷尬環境。

六個月十九日之中蘇交涉日記

自1945年10月12日抵達長春,迄1946年2月2日因中蘇交涉頓挫返渝,前後一百十四日,滯留七十七日前後,共一百九十天。茲將每日日記抄錄,以資將來編史之參考。

10月12日
晨10時半自北平起飛,3時抵長春。機將下降時,見機場均是紅軍及蘇軍軍官,幾乎看不見有中國同胞。同行者:東北行營主任熊天一〈翼〉〔5〕先生,外交部東北外交特派員蔣經國〔6〕先生,行營政治委員會莫德惠〔7〕先生。我與熊主任在前偽滿交通部長丁修舊宅。蘇占領軍最高統帥馬林諾夫斯基,派其副參謀長巴佛洛夫斯基中將為代表,來機場迎接。寓所係長春市政府(市長係蘇軍委派,名曹肇元,係偽滿政府官吏)。所預備差役、廚子、衛兵,均係俄人,語言不通,深感不便。

當日得到報告,蘇軍正在搶劫工業設備。豐滿大電廠發電機八部已取其六,撫順煉鋼爐已拆取二隻,長春廣播機件正在拆取。各機關家具、汽車,亦搬運一空。長春物價尚便宜,唯物資缺乏,普通家用,最高約一千元軍票。

當晚,熊主任、蔣特派員與我,三人會商與蘇方交涉程序:
(一)要求迅速恢複交通,及給予運輸便利,並保證行營人員之安全。
(二)供給一部分軍械及服裝。

(三)給予東北境內之空運便利。

10月13日
下午3時,熊主任、蔣特派員與我,偕董副參謀長彥平同訪馬林諾夫元帥於蘇軍總司令部,作第一次會談。先由熊主任申明行營代表中國政府,根據中蘇條約辦理東北政治經濟收複事宜,希望蘇方予以善意協助,並提下列五項:

(一)詢問蘇方撤兵程序。

(二)我方將由海上船運軍隊到東北接防,擬在大連、營口、安東、葫蘆島登陸,請其協助。並擬準備空運少量部隊至沈陽、長春各地,須在各地設航空站,亦請其協助。

(三)東北境內各地交通,希望早日恢複,以便軍隊到後,可分運各地行政人員,可往各地接收。

(四)我方各省市行政人員已陸續到達,將往各省市接收行政機構,請其協助。

(五)請蘇方撥借火車車輛、飛機、輪船以便運輸中國軍隊,並撥讓一部分日人遺留之汽車,供應行營人員之使用。馬林諾夫斯基答複如下:

(一)撤兵事宜,因線路車輛或為日人破壞,或為日人運至朝鮮,公路亦多破壞,故撤兵不能迅速辦理,唯決定大致程序如下:11月20日起,駐南滿之兵向北撤至沈陽,25日由沈陽撤至哈爾浜〈濱,下同〉,30日,撤至國境外。

(二)大連登陸問題應由兩政府間解決。安東區域,非其管轄,無法表示意見。營口、葫蘆島無問題。並表示我方軍隊應循經由鐵道運入東北。至在沈陽、長春、大連、哈爾濱設立航空站一節,須先請示莫斯科。

(三)各地鐵路現正忙於運兵,且博科納及王爺廟兩地發生鼠疫,不能開客車。

(四)接收各地行政機構一節,在軍事期內,蘇占領軍必須管理行政,同時各地原有行政人員,或已逃遁,或有不利於蘇軍之行為,不得不由蘇軍派人補充,或撤換易人。沈陽與熱河,即其一例。故接收各地行政問題,亦須請求莫斯科。

(五)蘇方接濟運輸工具一節。蘇方向缺乏海上輪隻,無力幫助之。至蘇聯所有之運輸機,均由美購買,為數有限,難以抽撥。唯此事可按照中蘇條約,由兩政府商洽。再,敵人遺留之汽車,為數甚少。一、東北接收交涉日記關於經濟方麵,我提出三事。彼之答複,均極含混。

(一)請其將敵人遺留之滿州中央銀行鈔票撥讓一部分。馬答以由吾方開出需要數目,再行商辦。

(二)請其準許各地中國銀行及商業銀行複業。馬答雲:須請示上峰。

(三)請其將偽滿印刷局讓我方接收。馬答雲:亦須請示上峰。最後,馬林諾夫斯基向我方代表提出一警告:謂我方在東北之秘密組織,必須停止行動。若不停止,將有嚴厲措置。

對於第一次會談之感想與分析。

對於我方輸送軍隊,無積極援助之意。且明知關內外鐵路交通為共軍在山海關方麵阻斷,欲我方由鐵路運輸,含有不願我方有大批軍隊入東北之意。

對於接收地方行政機構,設詞延宕。且謂各地交通尚有阻礙,似蘇方在各地尚有行動或布置,不欲我方知曉。

博科納與王爺廟有鼠疫,熱河行政人員撤換,是否在內蒙與熱河另有企圖?

限製吾方秘密組織,似在蘇軍撤退以前,吾方在軍政方麵,不容有絲毫自由行動。

蘇方斬釘截鐵宣布撤兵日期,是否已定有計劃?在此期內,達成其既定之計劃。(附注)馬林諾夫斯基生於Odessa。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曾誌願參軍,後在伏倫塞陸軍大學畢業。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曾任白俄羅斯軍司令官,指導退卻作戰,後在特納浦羅卡脫羅夫斯克附近,擊潰敵軍後,以司令官資格參加史太林格勒會戰。又自羅馬尼亞戰線突破中歐,擊潰匈亞利與捷克的德軍,因而獲升為元帥。嗣任葉拜格爾(西伯利亞)一方麵軍司令官,指揮對滿日軍作戰。10月14日

匯總各種報告及上述感想,函報蔣主席。大意謂:“偽滿鈔票全為蘇方提去,印刷局亦封閉,市麵全停。哈爾濱以北路軌已改為蘇聯所用之寬軌。工廠機器大宗均被拆遷。即電廠電機亦已部分拆走。交通通信工具,多數拆運,甚至機關家具亦多搬走。都市成一空城。似蘇方已在準備將內蒙、熱察製成一特殊政權,將東北九省團團包圍。即海岸線恐亦有封鎖之慮。如此,東北全境悉被包圍。內則合辦之中長路,猶如刀刺胸膛,而周身血液抽空。東北勢如為蘇聯〈囊〉中物矣。”

上午接見滿州中央銀行〔8〕調查課長吳金川,在經濟部服務之孟慶恩、蓋萬鍾,均由長春中國銀行經理葛祖蘭介紹來見,當囑彼等共同搜集財政經濟資料。又接見長春擔任地下工作之董果良、宋立生、薑燕維、劉鵬翼等。

10月15日

蔣特派員經國兄來告:今日曾晤馬林諾夫斯基,渠隻提出三點促其注意:

(一)向來幫助日本之中國人,現轉向國民政府投效。

(二)東北脫離中央已三十〈?〉年,有種種特殊情形,須特別注意。

(三)今後之日本,猶如第一次大戰後之德國,不難死灰複燃,須預為防範。推上述三點用意,凡在敵滿工作之文武人員,均不應再錄用。國民政府對於東北今後之一切措施,未必能采用應用於本土之政策。再則中國須盡量與蘇聯合作,以防止日本之再起。

長春市商會副會長李墨林,裕昌源釀酒工場廠長劉潤豐,及副廠長劉永〈田〉來見,報告當地市麵情形。據告:東北人民不得棉布已四五年之久,藥品及日用品亦缺。目下物價,較之1938年已漲達十倍至百倍以上。如米價,由每斤一元漲至每斤十五元。肉自每斤二三角漲至三十元。木柴由每百塊五六元漲至六十元。東北電信電話公司理事長董毓舒,參事兼長春管理局長王家棟,長春郵政管理局長董敏舒,滿州電業株式會社理事鄭錦榮來見,各報告其服務機關之近況。

10月16日

滿州中央銀行副總裁許紹卿來,報告該行原發出鈔票約八十億元,日人撤退前,發給各機關人員遣散費約四十億元。蘇軍取去約二三億元。現庫存隻有二三百萬之譜。舊廢鈔有一億餘元。尚有最近換新版後,正印而未完全印就者。現存有券紙約五十噸,可印鈔票二十億元。該行背後,有一印刷局,可用以印券。

興農金庫金子綱來見。並送來滿州中央銀行券一百萬元,係日人留給之遣散費,說明供給行營支用。

大陸科學院副研究官史書麟來見。報告該院有四實驗工廠,所存原料,均為蘇軍取去。試驗室一部器材,亦被取去。唯大體尚完整。

林產公社王家鼎來見。

前哈爾浜中國銀行副經理馬子元,搭蘇飛機自哈爾浜來見。據告哈爾浜以北鐵路軌距,由四英呎八英吋半之標準軌距,改為五英尺寬軌,俾與蘇境內同軌。用意莫測。不外為便於軍運,或便於運送蘇軍搶劫之物資。

10月17日

下午1時,中國代表重與馬見麵,作第二次會談,約三小時。以雙方語言均須翻譯,故費時較久。首由熊主任就吾方運送軍隊,及接收各省市行政,提出下列各點:

(一)吾方擬海運軍隊兩個軍來東北。大約11月初可在大連登陸。另兩個軍經山海關陸運開入東北。海運部隊登陸後,希望蘇方協助推進,同時希望蘇方將山海關至沈陽之鐵路早日修複。

(二)中國方麵擬先空運若幹憲兵、警察,派駐各大城市,俾可在蘇軍撤退後,維持地方治安。並由行營派員赴各地,將反正軍隊改編若幹保安隊。希望蘇方予以便利及協助。

(三)希望蘇方對於吾方接收各省市行政表示具體意見。同時行營擬先派員視察主要城市,作接收前之必要準備,希望蘇方亦予以協助。

(四)吾方希望先接收偽滿政府及日本所經營之工業,以及中國人與日本人合辦之工業。同時希望蘇方表示,對於恢複中國銀行及商業銀行營業,與吾方接收偽滿中央銀行與印刷局之意見。馬林諾夫斯基分別答複如下:

一、東北接收交涉日記
(一)蘇方重述其撤兵程序

馬雲:上次已申明11月15日至20日,將蘇軍由南撤至多倫諾爾、赤峰、沈陽、通化一線。11月20日至25日撤至長春線。希望中國部隊先頭部隊於是日到達該線。蘇軍有一部分運至旅順。25日更北撤至王爺廟、哈爾濱、林口一線。至遲將於12月3日退至蘇境。希望中國軍隊俟蘇軍撤退後,再行接防,不使兩軍相遇。自11月10日起,每日將蘇撤退狀況,通知吾方。

(二)中國軍隊登陸及集合地點

吾方代表〈告?〉以照蘇方表示,蘇軍撤退程序,我軍應提早在各地登陸,方可按期到達接防地點。登陸地點,除大連外,尚有葫蘆島、營口、安東。馬答以吾軍可於11月初在葫蘆島、營口登陸。唯蘇軍在此兩地,無強大兵力;安東屬東戰區,不在其管轄之內。吾軍亦可由陸路進達承德,至到達沈陽、哈爾濱等處。遲早數日,不成問題。

(三)蘇方對於吾方運輸軍隊可幫助之程度:(甲)準許我方用飛機運送少數隊伍,唯須在蘇軍撤退時辦理。如僅運少數憲兵,亦可在蘇軍撤退前四五天辦理。(乙)蘇方可幫忙將山海關至沈陽,及承德至北平鐵路,早日修理。(丙)中長路以外之鐵路,中國方麵可派員接收。(丁)蘇方擔保交通線內,不容有非正式軍隊。如有,必令繳械。

(四)蘇方不反對吾方接收行政,各省主席、市長可以分別到任。唯望各地長官與蘇軍取密切聯係。至改編反正軍隊為保安隊,須請示莫斯科後再複。

(五)日本所辦工廠,均應視為蘇軍戰利品。即中國人與日人合辦之工廠,此等中國人皆與敵人合作之人,亦視為敵產。

撫順煤礦需供給中長路用煤,將來應歸中長路經營。

(六)對於吾方希望中國銀行及商業銀行複業,與接收偽滿中央銀行及印刷局一節,希望我方將詳細計劃通知蘇軍司令。

(七)電信郵政業已解體,現隻限於軍用,希望吾方早日派員恢複。

(八)此後軍事由行營副參謀長與蘇軍司令部副參謀長接洽,經濟將由蘇軍總司令部派專員擔任接洽(蘇軍副參謀長巴佛洛夫斯基中將)。

(九)中長鐵路蘇方副理事長業已到局,中國方麵理事長可約期會晤。對於第二次會談之分析:

蘇方不願我有大批軍隊運入東北,故處處予以阻礙,即營口、葫蘆島登陸,亦暗示無法協助。其不容許我方在東北擁有強大武力,已十分明顯。

蘇方意欲藉戰利品為名,攫取東北工業,繼承日本在滿州經濟所占有之特殊勢力。

蘇方表示我方可由陸路運送至承德。並願幫助修複承德至北平鐵路,似蘇聯對於熱河、內蒙尚無企圖。

蘇方表示擔保交通線內,不容有非正式軍隊,含有交通線以外,不能保證無非正式軍隊之意。且希望中國必須俟蘇軍撤退方可接防,更含有不願協助我軍推進之意。(附注一)此次會談後,蔣特派員曾告我,在討論中蘇友好條約時,宋子文〔9〕奉蔣主席命,向史太林申明:所有滿州國工業,應歸中國所有。史答:滿州各項企業,屬於特種公司組織者,並歸蘇聯所有,充作戰利品。屬於日本私人者,可交回中國,賠償中國人民戰爭損失。宋未與史作進一步之討論,僅將史語記入會議記錄。查史雲:屬於公司組織者,係指滿州國之特殊與準特殊會社而言。此兩種會社均係滿州國政府與法人投資。其他會社係私人投資,是屬於日本私人資本者外,均是特殊與準特殊會社。特殊會社(形式上),政府為某一事業頒布特殊會社法,置於政府管理之下。董事監察人由政府任命。(實質上)政府認某種企業或為有關軍用,或為與民生有重大關係,賦與一種獨占或統製權利,代政府執行統製,或推行計劃經濟。除滿州重工業會社有關係之飛機、汽車、輕金屬三種會社以外,原則上均有滿州國政府投資,會社職員視同公務員,不得擅自行動。

準特殊會社(形式上),無政府頒布之特別法令,董事監察人須經政府同意。(實質上)不得任意經營與產業及民生有重大關係之事業。政府如認為與產業開發及民生統製之必要者,得賦以一種權利與義務。

上述兩種會社,包括特種金融機關、重工業、軍需工業、交通及通信事業、拓植〈殖〉事業、特種農產改進事業、電影、圖書等。幾於無所不包,統稱之為“國策會社”,占有資本7 067 302 000元。普通公司占有3 535 653 000元。(1945,6月底數)為67與33之比。

南滿鐵路〔10〕為特殊會社,屬於交通事業,占有資本1 650 000 000元,在上述數月之內(見附件六)。(附注二)查8月18日,外交部曾與蘇方交涉,要求外蒙軍隊停止前進。8月22日,蘇聯代辦通知外部,謂:蘇聯政府複示,“吾人無意向北平及張家口前進。若我軍在滿州以外攻占若幹城市及地點,實因我人不能在我軍後方留有日本軍隊,不得不予以俘虜,一俟蔣委員長之軍隊到達各該地區。各該地點即將交與蔣委員長之軍隊”。(見附件七)今日,興農合作社送來滿中央銀行幣百萬元,係日人發放遣散費餘款,說明供給行營使用。吉林鐵路局維持委員會會長袁嵩瑞,副委員會長孫幼丹,鐵路局電氣部長孫祺蔭來,報告該路情形。該局管理一千公裏,開支月二百餘萬元。現進款減少,希望行營接濟。車輛亦日見減少,蘇方采取不理態度。

長春市興農合作社主任吳煐,及其子吳澤霖(東京芝浦電氣公司保管人)來見。

10月18日

行營用款問題,因既無滿州中央銀行券,又不得蘇方許可,無法開印新券。同時,不便向蘇方借用紅軍票,無法解決,因囑馬子元返哈爾濱與蘇聯交涉。告以中國銀行係我創造,且該行多數股款係商股,且為維持哈埠市麵起見,應請蘇方準許哈中行早日複業。滿州機關中國職員送來滿中央銀行券二百萬元,聊救行營燃眉之急,不無小補。

細察連日接見之各機關任事之中國人,大都未經訓練。可見各機關實權均在日人之手,中國人點綴門麵而已。

10月19日

接蔣委員長10月16日致熊主任及餘信,大致謂:天翼、公權二兄勳鑒:手書誦悉。運兵計劃應準備海運與陸運並進。海運決不能以蘇方阻止大連登陸而停止。但除大連入港以外,中意不必在營口等地另覓登陸地點。吾方認定海運部隊必須在大連一港入口也。此應堅持到底。一麵應積極恢複沈陽至北平鐵路運輸。如能於本月杪修複,則下月20日以前,我軍陸運至沈陽當無問題。茲已作陸運為主之準備矣。請兄等一麵仍交涉由大連登陸,一麵準備陸運,積極恢複北寧路為首要工作也。至蘇方顧慮妨礙兩國合作之事與人,吾人應〈特〉別注意,竭力避免總勿使其稍有誤會也。餘詳經國函中,請參閱。(附件一)

中正手啟10月16時11時當日,熊主任往晤馬林諾夫斯基元帥,作第三次會談。告以中央政府堅決主張須在大連登陸。馬雲:可轉達莫斯科。同時,馬意最好熊主任親自返渝,麵陳蘇方意見,以便將中央軍隊運來東北問題,早日得一解決。意在不必堅持大連登陸。

10月20日

行營董參謀長彥平,與蘇方巴佛洛夫斯基中將晤談,提出大連登陸及在大連設立航空站,與派大連市接收委員王洽民赴當地視察三項問題。

熊主任明日赴渝,繕就致蔣委員長信,報告有關〈?〉經濟各問題,函雲〈?〉如下:查與蘇方討論接收工廠時,馬元帥表示:日方所辦工業應為蘇方戰利品。又詢其撫順煤礦如何?渠雲:可歸入長春鐵路經營範疇之內。照上述語氣,東北所有工廠,勢必均歸蘇有,視同戰利品。即或蘇聯將來讓步,允與我方共同合辦,則或全體工業與蘇合辦,我方傷〈喪?〉失經濟自主。

查東北工礦分為二種:一、滿鐵附屬事業。二、滿州國政府〔11〕特許公司之事業。滿鐵事業,當然為日人產業,而滿州國政府特許公司事業,有完全日股,有參加一部分日股。故若蘇方認日產為戰利品,則或全部重要工業歸入在內。據經國兄談及,當莫斯科會議時,主座曾有電令注意及此。史太林曾答複:凡屬於日人私人之財產,可同意賠償中國戰時損失。凡屬於公司組織者,應視作戰利品。嗣我方僅將史語載入會議記錄,未再討論。今若照史語,則東北工礦或無一不屬公司組織,不過日本公司與滿州國特許公司之分而已。

同時,蘇軍已將各工廠及電廠機器拆卸運走。

建議政府迅由外交部向蘇方提出下列各點:

一、滿州之繁榮,有利於中蘇兩國之經濟,有利中蘇合辦之長春鐵路。故滿州已有之工礦事業,不可破壞或減少之。

二、滿州所有敵產,應以之抵償所負人民債務,如尚有餘,應以之賠償中國八年戰爭之損失。故一切敵產,應歸中國沒收。

查滿州國中央銀行發行鈔票約一百三十億元。其他發行公債,儲蓄債票,郵政儲金,人民存款,尚有二三十億。是中央政府對於東北人民將負有一百五六十億之債務。而東北全部工礦如數保存,其現有財產,不過百億元。

三、若蘇聯為出兵幫助我方收複滿州,隻能由中國政府償以出兵費用,不便予以工礦股份。因一經合辦,不特我方無自由發展主權,且他日無法招致他國技術,資本

四、滿鐵附屬事業最為重要者,為撫順煤礦。今中〈國〉政府已擔保煤之供應,不能再以礦產歸入長春路。其他煤礦情形亦相同。

五、〈欠缺或誤寫?〉

六、請蘇聯政府通知前方軍隊,從速停止拆卸機器。

七、蘇聯所謂戰利品,隻能以拆卸之機器為限。其他產業不能再認為戰利品。

東北軍事政治因時勢所迫,處於不利地位。若經濟再落空虛,則真名存實亡矣。芻蕘之見,是否有當,尚請鈞裁。10月21日

今日下午,蘇軍副參謀長巴佛洛夫斯基中將答複提出之大連登陸,大連設航空站,派員視察主要城市,及沈榆段鐵路,改編反正隊伍,安東、營口、葫蘆島登陸,奉天、長春、哈爾浜設航空站,以及借用軍服為改編隊伍之用各點如下:

一、大連在中蘇友好協定中規定為自由商港,如允許我軍登陸,即是違反協定。

二、根據同樣理由,大連設航空站亦不能同意。

三、派往奉天、吉林調查人員,可予便利派往調查。奉天、山海關段鐵路之人員,可派蘇軍官陪同前往,唯錦州以上之治安,不能負責。派往大連之軍事人員,難予同意。

四、改編反正隊伍,無法同意。借用軍服,亦無法允辦。

五、營口、葫蘆島可以登陸。安東在11月上半月可以登陸,並可在蘇軍未撤退前開始。

六、奉天、長春、哈爾浜三處航空站,可在蘇軍撤退前二三日設立。

大連登陸問題交涉之絕望及其意義。

大連登陸,在我輩抵長春前,蘇方早已表示堅決拒絕。10月1日,外交部照軍委會意旨,照會蘇聯駐華大使,告以:吾第十三軍部隊定於10月10日前後,自九龍乘美國船隻,由海道前往大連登陸,同時電傅大使洽告蘇外部。嗣接傅大使10月5日電告:蘇外部洛次長麵詢我運軍,由九龍往大連登陸後,究赴何地?其目的何在?10月6日,蘇大使見甘次長麵告:按中蘇條約,大連為運輸商品,而非運輸軍隊之港口,無論誰的軍隊,在大連均係違反中蘇條約。故蘇聯政府堅決反對。10月8日,傅大使電告:6日晚,蘇聯外交部洛次長麵告各節,與彼大使所告者相同。(附件四)

照上述經過情形,蘇方拒絕我軍在大連登陸之態度已鮮明而堅決。不知熊主任是否以為直接與馬林諾夫斯基折衝,尚有轉圜之望,而在會議中提出。再,洛次長問:“我方登陸軍隊究往何地?其目的何在?”似暗示不欲吾方以武力接收,甚至不欲吾方在東北建植武力,其意甚為明顯。我外交當局,仍未注意及之。今日上午,長春商會會長王荊山來,報告渠為Salvador在東北推銷咖啡,擔任該國名譽領事。昨日被捕,旋即釋放。哈爾浜電政管理委員會委員長朱連貴來,報告哈市電局職員,除留少數中國人外,均代以蘇聯人員。長春路護路巡警總監孫九思來,報告係經長春市長介紹,得任此職。

餘往大陸科學院(今改為東北科學院)參觀該院,中國職員保護院內設備,十分盡力。

10月22日

蔣特派員經國兄來商,對於昨日蘇軍副參謀長拒絕大連登陸一點,應否即予以答複。當決定由董副參謀長以書麵答複。大致謂蘇聯在友好條約中,保證中國在東三省之全部主權,視為中國不可分離之部分。中國軍隊自有權登陸。關於此事,正由中蘇兩國政府協商中等語。並對於拒絕中國政府派遣代表至大連視察一節,亦予以抗議。一麵將蘇聯不允在大連設機場一節,由董副參謀長報告中央。

遼寧地方治安維持會會長辛廣瑞來,報告沈陽情形。謂八路軍在沈陽附近已有十萬人左右,係由蘇聯紅軍背後支持,蹂躪地方,人民怨恨。

滿州電業株式會社〔12〕理事鄭錦榮又來,詢問何時可以接收印刷局。文鍾喜來,報告印刷局情形。

10月23日

大陸科學家院副研究官史書麟、何芳陔來,報告科學院尚留日人博士八人,研究官數十人。

中國銀行派戴〈易?〉騫,交通銀行派莊權來,籌劃兩行接收後之複業辦法。

10月24日

今日蘇軍搜查設在長春之吉林省黨部,及黨部特派員辦公所。將黨部辦事人員一律傳去訊問。其中有二人為主要人員。所有黨部卷宗,亦被取去。據雲為黨部發行之《光複報》,登載史太林因健康關係,不能問政。所有行政,悉交莫洛〈托〉夫掌管。實則蘇方嫉視國民黨黨部已非一日。今日之事,乃為近因。

行營派人至熱河收買皮張,備置軍服,遭蘇軍部拒絕。謂熱河路線,最近治安不寧,勸勿前往。

財政部派來之財政金融接收委員楊德榮、朱懋來見。

馬子元自哈爾浜歸,報告蘇軍已允許中國銀行複業。如此,行營可商中行通融款項,略為放手做事。馬之勇於任事,在任中行黑河支行經理,及哈分行副經理時,已有表現。唯其做事,往往不循軌道,致不能久於其任。唯在非常之時,彼之長處,尚可利用。

10月25日

昨日傳去黨部人員已釋放。蘇方警告黨部人員謂:“此次事故,係因未得蘇軍司令部同意,即印發宣傳文字,違反條例。此後黨部須停止一切活動。”蘇軍部告行營楊作人秘書,謂行營欲派往各地調查人員,及往奉山路調查路務人員,因治安關係均不能去。是否為昨日事故而變更態度,抑欲便於八路軍活動,無由推測。

公賣署薑文濤,代表吉林治安維持會,送來二百萬元,報效行營。哈爾浜鐵道局副局長楊策來,報告蘇方有將哈爾浜路局改為總局之意。

10月26日

蘇軍部政治顧問邀蔣特派員談話,告以自行營到長春後,各處反蘇運動紛起。哈爾浜且有“打到莫斯科去!”之傳單。沈陽附近,有三四百人糾合襲擊槍殺蘇聯工人。其他各處,亦發見有反蘇組織。因此,馬元帥不能不親往各處,肅清此類不良分子。因此行營擬派往各地視察人員,不能許其前往。蔣特派員詢其是否疑行營有指使反蘇運動情事?彼答雲:“雖無證據,不過如此湊巧,不能不引起推測。”上述談話,是否僅為昨日事故而發?擬真懷疑行營有反蘇行動?或中央政府仍持對蘇不友善態度?抑意欲製造親蘇政權以外抗行營?殊難預測。

今日雲:熊主任返長,知重慶外交部與蘇大使討論大連登陸問題,毫無進展。因此,政府決定不再消耗時間於大連登陸問題,以免耽誤東北之接收。先在營口、葫蘆島兩地,運兵登陸,帶回蔣委員長致餘複信。原文如下:公權我兄勳鑒:

21日手書讀悉。所談各節,已令外交部切實研究後,再定交涉步驟,以理度之,對方當不致過分如此也。但東北問題,此時隻可做一步算一步,以待時勢變遷如何。吾人唯有盡其心力,不可以此著急或失望也。餘托天翼兄麵詳一切。第一要務,還在使國軍如何速入東北。故修複北寧路,必須竭盡一切方法,期其完成也。

中正手啟。10月25日。今日晚,董副參謀長邀巴佛洛夫斯基中將於熊主任官邸談話,告以“大連登陸問題未商妥以前,我軍決先在營口、葫蘆島登陸,係借用美國運輸艦運送。自10月27日起,我方決借用美國偵察機開始空中偵察,以明了兩港設備狀況。業已由我外交部通知重慶蘇大使”。巴中將答複:“當將此通知立即報告馬元帥,俟有指示,即行通知我方。”

10月27日

今日下午4時,與蘇軍司令部經濟顧問斯拉特闊夫斯基(Slad?kovsky)第一次晤麵。彼此語氣均含有試探性質。此人係蘇聯國外貿易部遠東司司長。1935年曾至南京、上海,人極精幹。談話情形,大致如下:餘先告以此來,擬致力於中蘇兩國在滿州經濟上之合作。

斯即詢我:對於東北未來之經濟政策。

餘答:以我之目標,將以東北之有餘產品供給中國與蘇聯之不足。東北所需要之物品,亦由中蘇兩國供給,使東北成為中蘇兩國之共同良好市場。故第一步,擬與蘇聯締結一以貨易貨協定,互通有無。

斯再問我:對東北之工業政策。

餘答:以東北重工業已由日本因軍事關係,加強發展。此後隻須維持現狀,應多發展輕工業,以提高人民生活程度。所需機器,可由蘇聯購置。

斯繼問:對於日人在東北所建之工業如何處置?
餘答:以日本建設之工業,應以賠償中國抗戰損失。所謂日本建設之工業,即由日人投資者。若為滿州國政府投資者,應以清理滿州國政府所欠人民之債務。

斯乃反問謂:照此辦法,蘇聯將無可分潤以賠償蘇聯之戰爭損失。

餘答:以此點在協定中並無規定,且中國八年抗戰,人民損失不知凡幾,理應有所補償。

斯雲:蘇聯之戰爭損失,等於其他協約國損失之總額。

餘乃詢:以蘇聯在東北已拆遷之機器資財,是否將視作賠債蘇聯損失之一部?

斯雲:此事甚為複雜。原應由兩國政府解決,不過今日順便提及而已。同時,當知東北工業,大部分已為敵人破壞。

餘答:以此事重大,應由政府解決。再則,不知蘇方對於東北何種工業願意合作?故對於工業問題,恕未提及。唯既談合作,我方極願使蘇方之希望得以滿足。但亦願蘇方對於吾方不能為之事,亦予以諒解。

斯又問:東北工業是否可讓蘇聯專家參加?不知中國專家是否敷用?

餘告以技術人才,極願借用蘇聯。不知蘇方可供給何種人才?

斯答:冶金、電機、建築等,均有人才可以供給。

餘雲:蘇聯在戰後亟須複興,亞〈西〉北利亞亦須開發,恐人才供不應求。我方希望得有優良專家來東北協助。

斯雲:當告工業部。

餘詢其〈斯?〉有無其他意見?

斯雲:蘇方確需要東北糧食,例如大豆,即有需要。烏蘇裏省亦需大豆。至東北需要之消費品,蘇方可以供給。要之,在工業方麵,姑不論賠償問題如何解決,蘇聯必能盡其幫忙之義務。以上所談問題,願進一步作具體之討論。

餘最後告以雙方既願合作,希望蘇方開誠以意見相告。至賠償問題,並非與蘇方斤斤計較。實以中國工業毫無基礎,與蘇聯工業相較,不啻天壤之別。故欲多多保留,歸中國所有而已。今日,蔣委員長來電,停止黨務活動。黨務人員歸行營指揮。

10月28日

今日,蔣外交特派員經國兄往晤蘇軍政治顧問,告以行營方麵,以增進中蘇邦交為職誌。蘇方所告種種反蘇宣傳與行動,必係漢奸與日人所挑撥,極願共同努力消除之。請蘇方隨時以消息見告。附帶告以蔣委員長已有電令,東北黨務由行營指揮監督。如有不服從中央政策,及有反蘇行為者,即解送中央。如有不服從中央之黨部,一概停止活動。該顧問聽後,答複之語氣,仍不見信。暗示行營與反蘇有間接關係。

昨今兩日,中央有運載兵員之運輸艦開抵葫蘆島。岸上有匪軍射擊,兵員未能登陸。運輸艦退回待命。
[ZT]
注:共30頁,僅轉10頁

 

 相關的文章請看:
        34。國民黨高官日記  記錄接收東北全過程(5) 
        33。國民黨高官日記  記錄接收東北全過程(4) 
        32。國民黨高官日記  記錄接收東北全過程(3) 
        31。國民黨高官日記  記錄接收東北全過程(2) 
        30。國民黨高官日記  記錄接收東北全過程(1) 
        29。
揭秘:蘇聯軍隊屢次進入新疆境內作戰內幕 
        28。中共十萬大軍挺進東北:蘇聯紅軍暗中相助 
        27。1945年蘇軍威脅:中共軍隊被迫退出長春 

        26。
蘇聯與東北革命根據地:1。蘇聯與東北革命根據地的形成 
        25。
蘇聯與東北革命根據地:2。遼沈戰役與蘇聯 
        24。
蘇聯與東北革命根據地:3。從東北到北京 
        23。
蘇聯對華的軍援:1。蘇聯早期對黃埔軍校的援助 
        22。
蘇聯對華的軍援:2。蘇聯對國民黨抗戰時期的援助
        21。
蘇聯對華的軍援:3。斯大林對新中國的援助 

        20。蘇聯紅軍進駐旅大
        19。抗日戰爭勝利後蘇聯紅軍進駐旅大地區並實行軍事管製的曆史作用
        18。東北解放蘇聯紅軍留下的曆史痕跡
        17。戰後旅大接收問題研究
        16。
赫魯曉夫與蘇聯歸還旅順海軍基地
        15.    周保中與抗日聯軍
        14.  日本關東軍的覆滅(一)
        13.  日本關東軍的覆滅(二)
        12.  日本關東軍的覆滅(三)    

        11。
當年承認偽“滿洲國”的國家有哪些
        10。真實的蘇日 - 諾門坎之戰  
        9。中東路事件
        8中國未收回領土--唐努烏梁海 
        7。北洋政府出兵西伯利亞:收複外蒙、唐努烏梁海等失地
 

        6。日俄戰爭 -- 203高地之戰
        5。日俄戰爭 -- 日本成為大國
        4。日俄戰爭與清廷的局外中立
        3。 抗擊八國聯軍的大沽、天津之戰   
        2。 抗擊八國聯軍的北京之戰    
        1。 東北軍民抗擊沙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陽虎 回複 悄悄話 這個的確有史料價值.
coach1960 回複 悄悄話 謝謝老生! 收藏了,待有時間細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