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啊, 我的故鄉!

老頑童。愛好文學,曆史,地理,經濟,哲理,時事,回憶,笑話,唱歌,電影,種菜,養雞,遊山,逛水,散步,打牌,胡侃
個人資料
老生常談1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1945年蘇軍威脅:中共軍隊被迫退出長春

(2014-11-01 17:12:15) 下一個
1945年蘇軍威脅:中共軍隊被迫退出長春
作者:彭真


蘇軍進入長春

東北解放戰爭的勝利,是東北全體軍民在黨和毛主席領導下,共同艱苦奮鬥取得的具有重大曆史意義的勝利。

抗日戰爭勝利後,為了實現黨的七大作出的爭取東北的戰略決策,中共中央確定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正確戰略方針,決定成立以彭真為書記,陳雲、程子華、伍修權、林楓為委員的東北局和東北民主聯軍(對外是指抗聯組成的自衛軍、原東北軍將領組成的自治軍和冀熱遼的八路軍)總部,並決定調兩萬幹部、十萬大軍和一百個團架子的軍隊幹部迅速進入東北。

一九四五年九月十八日,彭真和陳雲、伍修權等到達沈陽。當時,東北處在蘇聯軍事管製下。東北問題牽涉美蘇、美蔣、蘇蔣關係,蘇我關係,國共兩黨關係等,矛盾重重,形勢錯綜複雜,變化急劇。中央、中央軍委、毛澤東主席緊緊掌握形勢,根據具體情況變化,及時果斷地調整、改變部署,對東北的工作給予具體指導。在頭九個月,東北的戰略決策、工作方針、作戰方針乃至重大戰役部署,都是中央、中央軍委決定或者批準的。東北局、東總嚴肅地執行了中央、中央軍委、毛主席的決定、指示、命令,在堅決按照中央部署,粉碎國民黨反動派軍事進攻的同時,堅持不懈地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迅速擴大部隊,建設民主政權,建立根據地,作為同國民黨爭奪東北的依托和基礎。正因為如此,東北軍民才有可能在那樣短的時間內、那樣複雜的情況下,取得了那樣的重大勝利。到一九四五年底,東北我軍已由出關的十萬人擴大到近三十萬人,創造了廣大的東北解放區,在一九四六年上半年抗擊了蔣軍大舉進攻,保住了包括哈爾濱、齊齊哈爾在內的整個北滿並聯結東滿、西滿一部分的大塊根據地(麵積占東北的五分之三)及南滿幾塊根據地或者遊擊根據地,為以後取得更大的勝利奠定了基礎。一九四六年七月十一日,中共中央修改後批準的《東北形勢及任務決議》中明確指出:“對日反攻以後,我黨更從關內派遣大批軍隊與大批幹部至東北,幫助東北人民創造了廣大的東北解放區。”在蔣介石大舉進攻時,“我東北民主聯軍與東北人民,從去年十一月山海關戰役起至今年六月七日,兩軍停戰這一時期內,舉行了英勇堅決的自衛戰爭。”中央充分肯定了那段時間東北軍民英勇鬥爭的重大成果。

那九個月,我黨同國民黨爭奪東北的鬥爭,大體上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一九四五年九月下旬到十月上旬,在我大批出關部隊和幹部尚未到達的情況下,東北局在把工作重一點和力量擺在南滿壯大力量的同時,執行中央提出的分散的方針,向其他地區派出一部分幹部、部隊,分頭開辟工作。

一九四五年九月,我軍進入東北的隻有冀熱遼軍區和膠東軍區的一部分部隊,中央決定調往東北的大批幹部和部隊尚在途中或者準備出發。九月二十八日到十月上旬,中央指示東北局實行分散的方針,提出:“應將重心首先放在背靠蘇聯、朝鮮、外蒙、熱河有依托的有重點的城市和鄉村”,“首先將主力部署在背靠蘇、蒙、朝鮮邊境”;“部隊必須迅速擺開分散,每縣一連一排,迅速發展擴大,收編改造偽軍、偽警”,“隻有在目前高度分散發展之後,下一時期才有大量部隊集中作戰”。

那時,東北同陝北、華北等敵後根據地不同,那裏的大中城市和大工業多,鐵路交通比較發達,產業工人力量較強,而且相當集中,人力、物力、財力主要集中在城市和鐵路沿線特別是南滿地區;而邊遠和山嶽地區,由於日本為了對付抗聯,采取燒殺、“歸大屯”等野蠻政策,已經人煙稀少,糧秣缺乏,冬季又大雪封山,同時被國民黨加委的偽軍、偽警、土匪遍地,活動猖撅。到一九四五年十月上旬,東北我軍新老部隊合計約兩萬來人。當時,東北除興安四省〔159〕外,還有一百七十個縣(旗)市;中長路全線(南滿路、中東路)中方不能使用,尤其不得運兵,我軍隻能徒步行動。在上述情況下,我軍既要對付各地成股的日偽頑匪(有的號稱萬人),又要盡力阻止蔣軍入關,分散活動困難很大。

從當時各方麵的實際情況出發,東北局在把工作重點和主要力量擺在南滿壯大力量,大量吸收工人參軍,迅速發展擴大部隊的同時,遵照中央指示,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三日提出“在滿洲之東、西、北方麵,分兵去接收政權,發動群眾,發展武裝,創造根據地,並建設兵工廠,以便在不利形勢下,能依靠有利陣地,與國民黨進行長期的鬥爭”;十月十三日又提出“放手發動群眾,發展武裝,收集資材,接收並改組政權,建立根據地,以便在長期鬥爭中達到全部控製東北,保持我黨在東北能有政治上和軍事上的優勢為目的,目前布置工作方針是以保有優勢為基礎”,當時預計“蘇軍十一月撤完,我們一方麵要準備應付十二月與蔣進行大戰,另方麵迅速建立持久鬥爭基地,以便與蔣作長期爭奪,這是與七七後不同的環境”。東北局在保持主力相對集中的同時,在很短的時間內(約半個來月)執行了分散的方針,向其他地區派出了一部分幹部、部隊,分頭開辟工作。

第二階段:從一九四五年十月中旬到十一月下旬,中央決定“放棄過去分散的方針”,“集中主力”,“守住東北大門”,“竭盡全力,霸占全東北”。東北局堅決執行中央指示,立即改變整個工作和作戰部署。

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一日,毛主席從重慶回到延安。十月十六日中央電示彭真,“蔣軍從秦皇島登陸,向山海關、錦州攻擊前進,是必然的。除令各部兼程急進,膠東方麵星夜海運,並令林彪急至沈陽助你指揮作戰外,望你就現有力量加強訓練,並動員民眾堅決阻止登陸,爭取時間。”同日,中央又指示彭真、陳雲、程子華、伍修權,“在東北登陸及從任何方麵進入東北之蔣軍,望堅決全部消滅之。凡我到東北之曾克林、萬毅、肖華等部隊,須迅速集中,加以補整,全力消滅蔣軍。除早已分散者外,不要再分散。此刻,我軍須集中作戰,暫時不能分散。”十月十九日,中央指示東北局,“我黨方針是集中主力於錦州、營口、沈陽之線,次要力量莊河、安東之線,堅決阻止蔣軍登陸及殲滅其一切可能的進攻,首先保衛遼寧、安東,然後掌握全東北,放棄過去分散的方針”,“目前我在東北工作的部署,應該是全力加強遼寧、安東二省的工作,守住東北的大門,爭取時間,以便開展全東北的工作。對於北滿、東滿暫時隻派少數人員及後到的少數部隊前去開辟工作”。十月二十三日,中央指示東北局,“竭盡全力,霸占全東北,萬一不成,亦造成對抗力量,以利將來談判。”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一日,蔣軍開始進攻山海關。十一月二日,中央軍委指示“林、彭立即布置內線作戰,先在葫蘆島至錦州、營口到海城之線,盡力阻滯登陸之蔣軍,以待已到部隊之組成及路上行進部隊之到達,並於適當時機堅決消滅蔣軍,不使進沈陽。”十一月十日,蘇方允許蔣軍在蘇軍撤退前五天空運部隊接收各大城市。十一月十二日東北局按照中央確定的作戰方針,作出在蘇軍撤退後奪取沈陽、長春、哈爾濱三市的部署,並報中央。十一月十五日,中央複電東北局,“一麵照顧友方信用,同時準備堅決消滅蔣頑在沈、長、哈三處著陸部隊,奪取三大城市,其中最有決定意義的是沈陽城”。同日,毛主席電示林彪、彭真,“集中最大兵力”,“於最有利之時機地點由林彪或羅榮桓親去指揮,舉行反攻”,“全部殲滅”進入東北之蔣軍,“即能從戰略上解決問題”。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十六日,由秦皇島登陸的國民黨先頭部隊十三軍、五十二軍,在美國海空軍的支持下,攻占山海關。十一月二十日,東北局電告中央,十九日蘇方提出“長春路沿線及城市全部交蔣,有紅軍之處不準我與頑作戰,不準我存在,必要時不惜武力將我驅散”。同日,中央電複東北局,“彼方既如此決定,我們隻有服從”,“但希望能不讓錦州、葫蘆島及北寧路之一段”,“如不能,亦隻好服從”。十一月二十二日,中央電告在重慶同美蔣進行談判的周恩來:“(一)彭林電,戍皓(十一月十九日)友方通知他們,長春路沿線及城市交蔣,有紅軍之處不準我與頑軍作戰,要我們退出鐵路線若幹裏以外,以便蔣軍能接收,他們能回國。彭林未答應。我們已去電要他們服從彼方決定,速從城市及鐵路沿線退出,讓開大路,占領兩廂。但近兩日情況如何尚不知。望你速探聽中蘇談判結果電告。(二)頑十三軍五十二軍突破山海關向錦州急進,林彪已去前線指揮,但我黃克誠部三萬八千人初到綏中以北集結,疲勞未恢複,其他部隊亦未集中,我們已去電必須集中兵力消滅該頑”。同日,即十一月二十二日,中央命令彭真、羅榮桓並林彪〔加、李運昌、沙克、黃克誠、劉震、洪學智〔刪〕,“頑十三軍五十二軍向錦州急進,望集中營口、沈陽主力到錦州方麵協同黃、梁兩部以全力全部或大部殲滅該頑。”“蔣軍困難很多,兵力不夠分配,現在頂多隻能調五個軍入東北,即使蘇軍允許蔣軍控製東北各大城市,在蘇軍走後,我仍有可能奪取大城市,現在如能消滅其兩個軍,則將給蔣以決定打擊。”(當時,進入東北的蔣軍隻有十三軍、五十二軍這兩個軍。)十一月二十三日,中央又電示東北局,“你們應根據自己的計劃放手進行工作和進行作戰”,“蔣介石困難甚多,即使蘇方以重慶為移交東北對手,蔣亦無法接收,如我能迅速組織與鞏固自己的力量並在錦州方向大量消滅蔣軍,則我爭取滿洲仍有極大可能。錦州方向的戰事如何,望告”。第三階段:從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下旬到一九四六年一月下旬,中央決定撤出大城市,把工作中心放在建立根據地上,同時指示東北局在大城市附近建立第一道軍事防線,決不可輕易放棄。東北局據此作出具體部署,認真貫徹中央指示。

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十九日,蘇方強令我軍退出各大城市。十一月二十二地,林彪接受黃克誠的建議,從遼西前線打電報給中央、東北局,提出:“目前我軍應避兔被敵各個擊破,應避免倉皇應戰,應準備放棄錦州以北二三百裏,讓敵拉長分散後,再選弱點突擊。”彭真、羅榮桓等同意了這個意見,並報中央批準。在此情況下,十一月二十八日,中央指示東北局,“蘇聯由於條約限製,長春鐵路沿線各大城市將交蔣介石接收。我企圖獨占東北,無此可能,但應力爭我在東北之一定地位。長春路沿線及東北各大城市我應力求插足之外,東滿、南滿、北滿、西滿之廣大鄉村及中小城市與次要鐵路,我應力求控製。目前你們應以控製長春路以外之中小城市、次要鐵路及廣大鄉村為工作重心”,“但林彪在北寧路〔附近,羅、肖在東滿各須組織一支野戰軍,作為機動突擊力量”。

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東北局作出關於今後新方針的指示,指出:“目前我黨已無獨占東北之可能,必須改變計劃。”“在過去的情況下,我們把主力幹部和工作重心放在南滿及長春路沿線各大城市及其附近,是正確的。現在由於情況的變化,必須把工作重心放在南滿、北滿、東滿、西滿,即放在沈陽至哈爾濱一線之長春路四側的廣大地區中,以中小城市及次要鐵路線為中心,背靠著蘇聯、朝鮮、外蒙、熱河,創造強大的根據地,麵向長春路及沈陽附近,長春、哈爾濱等大城市,以便在蘇軍撤退時與國民黨爭奪這些大城市”。十一月三十日,陳雲、高崗、張聞天提出《對滿洲工作的幾點意見》,報東北局並報中央,認為“我們必須承認,首先獨占三大城市及長春鐵路幹線以獨占滿洲,這種可能性現在是沒有的。因此,當前在滿洲工作的基本方針,應該不是把我們的全部注意力集中於這三大城市,而是集中必要的武裝力量,在錦州、沈陽前線給國民黨部隊以可能的打擊,爭取時間。同時,將其他武裝力量及幹部,有計劃地主動地和迅速地分散到北滿、東滿、西滿,包括廣大鄉村、中小城市及鐵路支線的戰略地區,以掃蕩反動武裝和土匪,肅清漢奸力量,放手發動群眾,擴大部隊,改造政權,以建立三大城市外圍及長春鐵路幹線兩旁的廣大的鞏固根據地。”“在北滿,我們估計,哈爾濱及中東路某些主要城市將遲早由蘇軍交給國民黨,更由於北滿是處於南滿的後方,因此,我們認為北滿工作的中心,應該放在廣大的鄉村、中小城市,及鐵路支線的幾個根據地的建立。如以珠河、牡丹江為中心,以佳木斯、依蘭為中心,以綏化、北安為中心,*南、三肇為中心,以訥可、龍江為中心,建立若幹根據地。我們的兵力、幹部、資材,必須主動地向那些地區轉移,以造成我們前進和後退的陣地。”

一九四五年十一月,我出關部隊已陸續大批到達。十二月八日,東北局作出關於以新老部隊合編野戰兵團及創立根據地的部署。十二月十五日,東北局作出關於放棄爭奪大城市控製長春路兩側建立根據地的工作部署,提出:“目前我們為了爭取我在東北之一定地位,以至優勢,主要力量應放在控製沿長春線兩側龐大地區(包括中小城市及次要交通聯結點),建設根據地,加緊肅清土匪,放手發動群眾,組織地方武裝,並使主力求得休整與新軍合編,以充實主力,鞏固新軍,準備於明春爭取大規模的作戰。”十二月二十一日,中央複電東北局,八日、十五日“電悉,同意你們的部署。但請你們注意東北長期永久根據地之建立。即在通化、延吉、寧安、東寧、密山、穆棱、佳木斯、嫩江、黑河、*河、開魯等地區,必須派必要的老部隊和幹部去開辟工作,建立後方,建立工業,組織與訓練軍隊,開辦學校,以便能夠源源供給前線,有如漢高祖之漢中。隻有這一計劃的成功,我在東北的鬥爭才能立於不敗之地,並能遲早爭取勝利。”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東北局作出關於發動群眾工作的指示,提出:“為了在東北建立我黨鞏固的根據地,……各級黨與軍隊必須不失時機、雷厲風行地進行發動群眾、肅清土匪、整訓部隊、改造政權、組織生產、建設後方等六項工作。”同日,劉少奇給彭真發來電報,提醒特別注意建立根據地的工作。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中央作出《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指示,指出:“我黨現時在東北的任務,是建立根據地,是在東滿、北滿、西滿建立鞏固的軍事政治的根據地”,“我黨在東北的工作重心是群眾工作”。同時指出,“在國民黨占領的大城市和交通幹線的附近地區內”,“我黨應當做充分的工作,在軍事上建立第一道防線,決不可輕易放棄”。這一指示使我黨我軍在不利形勢下可以有鞏固的根據地為依托和基礎,同國民黨進行爭奪東北的長期鬥爭,在形勢有利時,又可以迅速出擊,奪取大城市及交通幹線。在這一指示作出三天之後,中央於十二月三十一日又就東北局十二月二十四日指示複電,“關於發動群眾工作的指示,很好,望切實督促全黨全軍迅速貫徹執行。”何日(十二月三十一日),東北局又根據中央二十八日指示,作出對東北發動群眾建立根據地的指示,提出:“現在我之主要力量(幹部兵力),應使用於創造長春路兩側及北寧路北側之根據地,背靠朝鮮、蘇聯、外蒙、熱河創造大塊鞏固的根據地”,“目前關於創造根據地工作之中心一環,是首先肅清土匪,發動群眾,肅清敵偽殘餘,進一步減租。”

在這段時間裏,彭真、羅榮桓和林彪在認為時機有利時,都曾向中央提出過集中兵力,消滅蔣軍,奪取大城市的意見。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五日,彭真、羅榮桓就奪取沈陽、長春的部署,請示中央軍委。當時,中央調往東北的幹部、部隊已經大部到達;蘇方隻允許蔣軍於蘇軍撤退前五日內在沈陽、長春各空運一萬人,而我軍已在沈陽作了破壞機場的部署,蘇軍一撤,即可炸毀機場,阻止蔣軍增援;同時沈陽城內的警察中有我軍一部分力量。根據這種情況,彭、羅提出:據渝電,蔣頑能空運到沈陽、長春的兵力各一萬人,我軍則可集中三萬到四萬主力(主要是三縱、四縱)爭奪沈陽,集中一萬主力威脅長春,“因此我們應積極準備參加爭奪沈陽,以造成對和戰都有利之局麵”,“如蔣頑開到後,蘇軍即撤退,我即堅決爭取消滅敵頑,先占沈陽,再奪長春”。十二月七日,中央指示東北局,“目前不應以爭奪沈陽、長春為目標來布置一切工作”。十二月十日,東北局複電中央,七日電收到,“決遵照執行”。一九四六年一月十五日林彪請示中央,“以現在敵之分散情況,我們如配合熱河部隊采取各個擊破方法,消滅杜聿明全部,奪取錦州,有充分把握。望中央速考慮,是否能讓我們開始攻擊。我意最好利用國民黨對東北問題拒絕談判以前,我們開始攻擊”。當天,中央複電林彪,“國民黨在各方麵已遵令停戰,十五日隻有個別地方有戰鬥,你們現在決不要攻擊,部隊在現地停止待命,但對方來攻時,則堅決消滅之。”

第四階段:從一九四六年一月下旬到五月,中央指示東北局“集中盡可能多的兵力”,控製長春、哈爾濱、齊齊哈爾,打好“曆史新階段中之最後一戰,決定東北今後大局”。東北局堅決執行中央命令,領導東北軍民進行了具有曆史意義的英勇頑強鬥爭。

一九四六年一月二十七日,中央電告東北局,“同意彭意見,在沈陽以南我軍留駐長春路沿線,不自動撤退,作為與國民黨談判條件,如國民黨不與我談判即向我軍進攻,在友方不堅決反對,在我完全防禦有理條件下(退避三舍之後)給進攻之頑以堅決徹底殲滅之打擊”,並指出“務必一戰大勝,煞下頑軍在東北之威風,此為曆史新階段中之最後一戰,決定東北今後大局”。一月三十一日,中央電示,如能取得蘇方諒解,同意東北局關於“我軍駐本溪、鞍山、遼陽”、“控製鐵嶺、昌圖、開原”的計劃。在此前後,這些地方均為我所控製。二月五日,中央分別電複彭真、林彪(在前方)等,“你們在錦州、阜新、熱河喪失了作戰機會,此一最後作戰機會,你們絕不要再喪失。你們如不能在東北打一個好勝仗,以後你們在東北的政治地位,就要低得多,因此你們必須立即準備好一切,集中盡可能多的兵力,不怕以最大犧牲,求得這一作戰的勝利”。

一九四六年三月四日,中央電示林彪、彭真並李富春、黃克誠,“七旅仍應盡力阻止頑軍進入四平,給頑以打擊”,“不論四平能否保住,對頑軍進攻,均須給以打擊,比不戰而退要好”。三月十日,李富春、黃克誠請示東北局,提出“即派隊進占四平”的意見。三月十六日,彭真報告中央,“同意李、黃奪取四平”。三月十七日,我軍進占四平街。同日,中央電示彭真、林彪,“國民黨還不停戰,沈陽以北長春路沿線之蘇軍撤退區同意你們派兵進駐以為將來談判之條件,時間愈快愈好。”三月二十四日,中央指示東北局,“我黨方針是用全力控製長哈兩市及中東路全線,不惜任何犧牲,反對蔣軍進占長哈及中東路”。

一九四六年三月二十五日,中央指示林彪(在前方)、彭真,“長春、哈爾濱、齊齊哈爾等地,你們必須在蘇軍撤退後一、二日內控製之”。三月二十九日,東北局作出“於友方撤退時及時以敏捷迅速手段進占長、哈、齊各市”的決定和部署。三十日,中央複電東北局,二十九日“給各地指示電悉,很好。在用迅速猛烈手段奪取長、哈、齊時,對其武裝部隊應取殲滅政策。”

一九四六年四月十四日,蘇軍最後一列火車剛開出長春,我軍立即發起進攻,很快全麵突破敵軍第一道防線,十八日全部占領長春,全殲守敵兩萬二千餘人、土匪二三百股,俘獲蔣頑全部接收人員,並繳獲了大量武器彈藥、法幣等。四月二十三日,西滿我軍攻占齊齊哈爾,殲敵三千餘人。四月二十八日,北滿我軍解放哈爾濱。我軍占領長春的第二天(一九四六年四月十九日),中央電示彭真、林彪,“長春占領,對東北及全國大局有極大影響,望對有功將士,傳令嘉獎”。

一九四六年四月十九日,中央指示“要戰勝頑敵,保衛長春”,並“集中絕對優勢兵力,於四平南北地區舉行數次大的戰役決戰”,長、哈、齊“三市是否能確保,決於是否能在四平地區大量殲滅敵人,故爭取戰爭勝利是基本環節”。四月二十日,中央電示東北局和林彪,“準備於必要時把長春變為馬德裏”。

四平保衛戰,毛主席事先征求了彭真和林彪的意見。一九四六年四月三日,林彪在四平前線致電中央和東北局:“我此刻已到四平街……,集中近六個旅的兵力擬堅決與敵決一死戰,望以種種辦法振奮軍心,一定要爭取勝利,以奠定東北局麵。”四月六日,中央複電,“集中六個旅在四平地區殲滅敵人,非常正確。黨內如有動搖情緒,哪怕是微小的,均須堅決克服”,“我軍即有數千傷亡,亦所不惜”。四月十八日,四平保衛戰打響,我參戰部隊奮勇抗擊敵軍五個師的猛烈進攻。四月二十二日中央電示林彪:“望死守四平挫敵銳氣,爭取戰局好轉。”四月二十七日,毛主席電示林彪,“四平守軍甚為英勇,望傳令獎勵”。“請考慮增加一部分守軍(例如一至二個團),化四平街為馬德裏。”一九四六年五月中旬,敵軍進攻兵力增至十個師,從南滿調新六軍包抄四平前線我軍之側翼,先後攻占西豐、哈福等地,威脅我軍腹背。林彪在請示中央和東北局後,下令我軍於五月十九日夜撤出四平。四平戰鬥前後曆時一個月,斃傷俘敵一萬餘人,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攻占長春和本溪、大窪作戰,特別是四平保衛戰,顯示了我軍的戰鬥力,給國民黨以沉重打擊。四月二十九日,中央電告東北局,“渝周電稱,國民黨方麵以為我軍隻能打遊擊不能作正規戰,尤其不能守城,此次本溪、大窪兩次正規戰,四平街頑強固守,出於他們意料之外,許多國民黨人表示不能打了,蔣介石雖想再打,……但亦焦慮無把握”。正因為這樣,使敵人未能進犯我控製下的哈爾濱、齊齊哈爾兩市,從而我保住了包括哈爾濱、齊齊哈爾兩市在內的整個北滿並聯結東滿、西滿的一部分的大塊根據地。五月十九日,中央指出,“四平我軍堅守一個月抗擊敵軍十個師表現了人民軍隊高度頑強英勇精神,這一鬥爭是有曆史意義的。”同日,毛主席電示東北局、林彪,“鑒於在敵北進前未能破壞沈陽四平段鐵路使我吃了大虧,現應動員一切力量晝夜不停徹底破壞長春至四平段鐵路”,“此事萬不可放鬆”。在敵占沈陽後,我軍即應像抗戰時期在華北那樣,反複、徹底地破壞鐵路,斷絕敵人的補給線。

在此之後不久,中央於一九四六年六月三日重新提出,“實行中央去年十二月對東北工作的指示(即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指示),作長期打算,為在中小城市及廣大農村建立根據地而鬥爭”。關於這個問題,在我軍攻克長春的第二天,即四月十九日,東北局在“五條指示”中提出,“加緊發動群眾,進行減租減息、分配敵偽土地,深入清算運動,肅清敵偽殘餘,特別是迅速肅清土匪”,“大家的注意力切不要被占領長、哈、齊等大城市的鬥爭所吸引,而忽略中小城市廣大鄉村的剿匪與群眾發動工作”,“為了能迅速地深入地普遍發動群眾,同時解決幹部缺乏的困難,除了個別地區外,地委、軍分區一級一律取消。在省委與縣委中間可設立中心縣委,協助省委領導附近縣委的工作。同時各級特別是縣級黨政軍民機關,必須短小精幹,留極少數幹部主持即可,絕大部分人員應分散下鄉或到工廠中去發動群眾”。四月二十三日毛主席複電彭真並告林彪,“東北局近來幾次指示我都看了,都好。特別是卯皓(即四月十九日)五條指示很好,望切實執行”。四月二十六日,彭真在長春幹部會上的報告中指出,我們麵前還有嚴重的困難,敵人是強大的,目的是要消滅我們。蔣介石打不了才會講和,妄圖用和平鬥爭來消滅我們。因此,隻有有力量才是和平的保證。為此,要接受洪秀全進南京,李自成進北京的教訓,力戒驕傲、懈怠、享受。進了城市,不要忘掉鄉村,有鄉村才能打下城市。我們要以長春、哈爾濱為中心,建立大塊戰略根據地。我們在東北剛剛生根,為了發動群眾,地委、軍分區一級統統取消,幹部充實到下層去。發動最大多數的農民,要靠減租減息,分配敵偽土地,城市要減房租、高利貸,組織工人複工,增加工資,以改善工人生活。

綜上所述,從一九四五年九月中旬東北局出關到一九四六年五月我軍撤出四平、長春,隨著形勢變化,東北局和東總遵照中央指示,大部分時間是集中主力同國民黨軍隊打大仗,爭奪東北。即使在集中主力同國民黨軍隊打大仗的情況下,東北局也沒有忽視過發動群眾,建立根據地的工作。東北我黨我軍遵照中央指示和東北局的部署,始終注意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發展武裝,建立根據地,以此作為同國民黨在軍事上爭奪東北的依托和基礎。我最早出關的部隊和隨後陸續到達東北的幹部和部隊,在英勇作戰粉碎國民黨進攻的同時,就已立即逐步展開了發動群眾、剿滅土匪、摧毀敵偽政權、反奸清算、減租減息、擴大軍隊、創造根據地的工作。

東北創建根據地的工作大體是先在南滿(主要是在當時的遼寧、安東兩省),然後在北滿、西滿、東滿開展的。我軍進入南滿最早,南滿根據地創建工作也開始最早,在一九四五年九月我冀熱遼軍區出關部隊和山東部隊到達時就開始了。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初,南滿我軍殲滅了盤踞在千山一帶號稱一萬五千人的以日、偽軍為骨幹的反動武裝。一九四六年二月三日,我軍在通化後勤基地鎮壓了國民黨特務策動的日軍五千餘人的暴動。我軍進行四平戰役時,長春以南的股匪大部已被我殲滅,有些殘餘股匪逃到沈陽、長春或其他地區,南滿根據地已經有了相當的基礎。北滿分局和北滿軍區成立後,開始創建北滿根據地。西滿分局和西滿軍區成立後,開始創建遼北、遼西兩塊根據地。吉林省委和吉林省軍區成立後,開始創建東滿根據地。到一九四五年底,南滿、北滿、西滿、東滿各省的省委或工委已經陸續建立起來,各省還都召開了臨時參議會,通過民選形式,選出了省主席,建立了民主政權,取得了合法地位,以與國民黨委派的省主席相對抗。南滿幾乎所有的縣,西滿、東滿、北滿絕大多數的縣,也都先後建立了黨的組織、政權組織和地方武裝(縣大隊)。後來,在我軍撤出四平、長春後,包括哈爾濱、齊齊哈爾兩市在內的整個北滿和西滿、東滿一部分的廣大地區已經成為我黨我軍大塊的最重要的戰略基地。那時我在南滿仍然保住了以臨江為中心的長白山根據地,在敵後還有三塊遊擊根據地,即靠近旅大的根據地,本溪、新賓一帶的根據地,柳河、輝南、東豐、梅河口一帶的根據地。在我軍撤出四平後,南滿我軍於一九四六年五月下旬再次攻占營口、殲敵一個團並爭取敵一八四師起義,收複了鞍山、海城、大石橋,牽製了敵人,威脅了敵人後方,這也是敵人不能貿然北犯,我得以保住哈爾濱、齊齊哈爾兩市在內的整個北滿和東滿、西滿的一部分的大塊根據地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鬥爭中,在緊張的戰爭中,隨著群眾的發動,我軍力量迅速壯大。到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下旬,我軍由關裏調往東北的十萬人已擴大到近三十萬人,主要是在南滿發展起來的,其中大多數是工人,其次是在反奸清算、減租減息的鬥爭中湧現出來的貧雇農積極分子,還有一批青年知識分子。這支力量,成了以後我軍在東北進一步發展的基礎。

[Z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