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與東北革命根據地:3。從東北到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薛銜天
中國中俄關單史研究合特約研究員劉成元
三、從東北到北京
遼沈戰役的勝利使東北野戰軍成為最強大的主力部隊,東北則成為中共最重要的戰
略基地。使東北部隊盡快出關,恢複和發展東北經濟,支持“全國解放”就成為中
共中央東北局的最根本的任務。
遼沈戰役期間搶修的鐵路僅僅滿足了遼沈戰役的需要,遠未達到經濟運營的水平,
而且關內外鐵路根本就沒來得及修複。幾十萬東北大軍以及大批糧秣輜重入關作
戰,不修複關內外鐵路是不可能的,而要保證幾十萬東北大軍和其他部隊武器彈藥
和其他物資的供應,不迅速恢複和發展東北經濟,也是不可能的。要完成這兩項急
迫任務,首先需要有大量的鐵路等各個行業的經濟專家、必要的原材料和技術設
備,這些專家和設備的來源,當然還是依靠蘇聯的援助。還在遼沈戰役前後和戰役
期間,東北先後通過蘇聯駐哈爾濱領事館、中長鐵路局局長茹拉夫廖夫和以科瓦廖
夫為首的蘇聯專家組等渠道向蘇聯提出了繼續派遣專家,支持鐵路器材以及其它戰
略物資等要求。
1948年9月上旬,林彪致函斯大林,請求蘇聯增派專家,並繼續對東北解放區進行
技術和物資方麵的援助。林彪在信函中對斯大林已給予的援助表示十分感激,並進
一步指出:我們在運輸和工業所需金屬、設備和複雜器材方麵十分短缺,遇到了很
大的困難。已經恢複的工業,由於缺少經過培訓的幹部,缺少專門的設備和材料,
生產水平很低,目前隻能部分滿足戰爭和居民的需要。黑色和有色金屬、鑄鋼、化
工、機器製造和其它的最重要的工業部門,由於沒有本地專家和設備,甚至還沒有
恢複生產。16林彪接著指出目前必須恢複生產的項目:集中在通化和鞍山的冶金和
鑄鋼工業,安東和吉林的有色金屬和化學工業,最大的、75萬千瓦的鬆花江上的吉
林水電站以及哈爾濱機車車輛廠。完成這些工作,至少需要兩年,“為此,需要製
定與此時間相應的東北地區國民經濟恢複計劃。”但“我們自己沒有從事這項巨大
工作的精通專業的幹部。我們請求您派來專家小組,全麵研究我們的經濟情況,和
我們共同製定最重要的工業部門恢複和投產的統一計劃。”17林彪最後提出所需各
種專業的專家為100名,其中:
1、計劃工作和國民經濟普通經濟學專家10名;
2、黑色和有色金屬專家15名;
3、煤炭液化燃料製造、硫酸鹽、鹽酸和硝酸生產專家6名;
4、采礦工業,特別是煤炭開采業專家10名;
5、大炮、炮彈和子彈生產專家6名;
6、木材采伐和木材加工專家6名;
7、紡織工業5名;
8、金礦勘探專家4名;
9、水泥工業專家4名;
10、造紙工業專家4名;
11、建築混凝土堤壩和裝配水電站專家8名;
12、金融專家4名;
13、軍事衛生學校教師6名;
14、以學院院長為首的工學院教授、教師團12名。
最初,聯共(布)中央準備接受東北提出的派遣100名專家的計劃,並擬出了相應
的決議(草案)。該決議(草案)決定:擬任命蘇聯部長會議在實施與援助“中國
民主政權恢複”和組織工業生產及鐵路運輸相關的各項措施方麵的全權代表1名,
分管冶金工業等蘇聯部長會議副全權代表8名。責成全權代表到達東北後,在一個
月內完成對各個工業部門的調查,並就恢複和組織生產的最緊迫的措施問題,向蘇
聯部長會議提出建議。委托Г.М.馬林科夫在兩周內研究出100名專家小組完成恢複
和組織東北工業生產的建議。這一情況說明,盡管戰後的蘇聯經濟百廢待興,但對
支持中國東北的恢複和發展還是積極的。
但林彪所列出的14個部門所需要的專家數,隻是一種估計數字,具體到每個實際部
門需要什麽樣的專家,卻沒有詳細說明(在當時的情況也不可能做出詳細說明)。
因為每一個部門都有複雜的分工,如果專業不對口,必然造成人才的浪費。另一方
麵,當時毛澤東訪問蘇聯問題正在做具體磋商,請求蘇聯派遣專家也正是毛澤東訪
蘇的一個重要議題。這樣蘇聯就將林彪的要求留待毛澤東訪蘇時一並考慮。2010月
16日,經斯大林同意,由莫洛托夫將蘇聯的意見,電複林彪。
但毛澤東訪蘇在全國勝利之前始終未能成行,而東北又急需蘇聯專家。1949年1
月,東北製定了更為詳細的經濟計劃,請科瓦廖夫轉呈斯大林,以期在製定與完成
1949年恢複和發展東北經濟計劃方麵得到更多的蘇聯專家、設備和材料等方麵的援
助。科瓦廖夫報告稱:據東北民主政權的計算,為了製定恢複和發展東北經濟的最
終計劃和組織生產,至少需要500名蘇聯專家,其中軍事工業35人,燃料動力工業
40人,冶金和化工工業30人,機器製造和金屬加工業35人,鐵道運輸和交通116
人,造紙和木材工業20人,建築材料工業20人,紡織工業和輕工業20人,食品工業
20人,地方工業和手工業8人,農業15人,國民教育65人(包括學院和學校的教授
和教師),衛生保健醫生55人,金融和信貸20人,對外貿易和國內貿易20人,綜合
和平衡部門6人,統計和核算10人。總數是林彪1948年9月8日提出的專家數的5
倍。此外,還要求支持大量的設備和原料。例如,僅軍事工業一項,就提出建成日
產10門山炮和野炮的製造廠,提供TNT炸藥3000噸,火藥200噸,銅360噸,特種
金屬10000噸,自動車床150台,炮筒鋼管300噸,鎢100噸,鋁50噸,礬700噸,
電線2500米,電纜50000米,皮線100000米,超強線40000米;此外,還有軍事工
業所需的各種儀器和材料。
科瓦廖夫在呈送報告中認為,上述計劃和申請書仍然是中國同誌在沒有專家參與
(除鐵路運輸計劃和申請書以外)和對於工業情況未經調查的情況下編製的,因
此,恰當的做法是現在暫不研究他們的計劃和申請書,而派遣一個蘇聯專家小組去
東北調查軍事工業、冶金、煤炭、電力、機器製造、化學及其它工業部門的情況,
責成該專家小組在一個月的期限內向蘇聯部長會議提出建議。科瓦廖夫維持聯共
(布)書記處已經做出的決定,要求政府先向東北派出經濟專家10名。最後經斯大
林批準,向東北增派了10名經濟專家。原來由科瓦廖夫率領的21名鐵路專家,按最
初決定,在他們的任務完成之後實時回國。但遼沈戰役結束之後,恢複東北經濟的
工作即已開始,而且戰時臨時恢複的鐵路的許多路段,並未達到正常工作狀態,有
些路段還沒有修複(石河至遼陽路段),特別是毛澤東多次向科瓦廖夫提出,希望
蘇聯專家繼續幫助修複華北的鐵路,蘇聯政府遂決定將專家組在華工作的時間延長
到1949年4月1日。這樣,連同增派的10名專家,總計31名專家在東北工作。他們
為大批蘇聯專家的到來做了大量的先期準備工作。
遼沈戰役結束後,進一步修複南滿鐵路和關內外鐵路成為當務之急。1948年11 月
末,中國東北民主政權通過中長鐵路局局長茹拉夫廖夫和蘇聯駐哈爾濱總領事館辦
公室主任馬利寧,向蘇聯政府提出:將儲存在大連的中長鐵路的機車交給民主政權
使用,利用大連儲備的鐵路器材和設備來修複沈陽至瓦房店區段的鐵路,啟動沈陽
至大連區段火車的運行,要求大連機車修理廠、道岔廠和信號廠承接民主政權的定
貨。為完成這些任務,東北民主政權還要求,蘇聯向東北再派200名鐵路工作者。
這些要求實際上就是為了恢複中長鐵路南滿直線的營運。茹拉夫廖夫和馬利寧完全
支持這些要求,他們估計,為實現這些要求,需要向東北再派170名蘇聯鐵路工作
者。這一數目與東北民主政權的要求大體相符。1948年12 月,蘇聯部長會議下達
指令:
1。 準許中長鐵路管理機構的蘇聯部分,從大連儲備的列車中調撥1500個貨
運車廂;130 個客運車廂和50個機車給東北民主政權,以便組織東北的鐵路運輸;
2。按照與東北民主政權達成的協議,在1949年5月1日以前,大連機車修理廠利用
積壓的半成品和材料,為東北製造出1000個貨運車廂;
3。中長鐵路備工廠負責東北的鐵路機車和車廂進行大修和中修,製造所需信號、
通訊器具和道岔;
4。 中長鐵路大連營運區派出修理車和專家工作組並攜帶修理大連境外區段鐵路所
需材料,隨時進行鐵路修理工作。
蘇聯部長會議還責成蘇聯交通部:
1。 從遠東鐵路調撥1946年繳獲的和從東北運出的86個機車和1000個車廂,交東北
鐵路北線各區段使用。
2。 派遣170 精通專業的事聯鐵路工作人員,歸中任鐵路管理局局長茹拉夫廖夫領
導,工作為期一年,以協助組織中長鐵路南線的各區段的營運。上述人員享受科瓦
廖夫專家組的同等權利和優待,其差旅費由中長鐵路運輸所得經費支出。
3。 責成中任鐵路管理局局長茹拉夫廖夫,保證指定運往大連的全部貨物沿東北鐵
路各線順利轉運。中長鐵路與其他東北鐵路的機動列車之間的交換在石河車站進
行。
4。 準許蘇聯對外貿易部、武裝部和交通部從蘇聯到大連沿東北鐵路各線往返運送
自己的貨物。
按1945 年中蘇條約規定,中長鐵路由中蘇兩國共有共營。但是由於東北發生國共
內戰,該路南線的主要路段一直由國民黨軍隊所控製,沒有實現中蘇共同管理和運
營,蘇聯十分不滿。遼沈戰役後,中共控製了東北全境,形勢發生了根本改變。中
國東北民主政權請求蘇聯幫助恢複南線通車,正符合蘇聯要求。僅蘇聯人員和物資
能從蘇聯歐洲中心地區,通過外貝加爾地區,直接經過中長鐵路進入大連,打通蘇
聯中心地區和旅順口海軍基地的交通,就給蘇聯帶來巨大的戰略利益相經濟利益。
這樣,中國革命的利益與蘇聯的國家利益就達到了一致,蘇聯領導人和各主管部門
全力支持東北民主政權的要求,不待其他要求的解決,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了蘇聯
部任會議指令的各項要求。這樣,蘇聯鐵路工作者以及大批鐵路器材及時來到東
北。東北軍民充分利用蘇聯方麵的主持,恢置了南滿鐵路的通車.打通了關內外鐵路
的聯係。
1948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軍委為提前進行平津戰役,決定東北野戰軍於21日22
日全軍或至少8個縱隊,“取快捷方式以最快速度行進,突然包圍唐山、塘沽、天
津三處敵人,不使逃跑,並爭取使中央軍不戰投降”。由於鐵路運輸的保證,東北
野戰軍及時入關,出其不意地包圍了平津之敵,完成了中央軍委的戰略決策。對平
津戰役,蘇聯也做出了貢獻。
平津戰役勝利之後,科瓦廖夫隨同米高揚訪問西柏村。由於他在京北的傑出工作,
得到了中共中央和毛澤京的信任,被留在西柏村作為斯大林與毛澤東的聯絡員,隨
後衛隨著中共中史遷到了北平,他實際上充當的是蘇聯駐華大使的角色,盡管正式
蘇聯駐華大使羅申還在廣州虛張聲勢。
蘇聯派往東北的鐵路專家小組將鐵路從關外修到了關內,並進一步幫助設計恢複長
江以北鐵路的方案。1949年1月8日,毛澤東致函斯大林,對科瓦廖夫幫助恢複鐵路
和其他經濟工作表示非常感謝。信中說在科瓦廖夫和其他蘇聯同誌的幫助下,京北
的鐵路交通線已經基本恢複。現在,科瓦廖夫同誌與中國同誌一起製定了在1949
年恢複華北,即長江以北3000多公裏鐵路的計劃。如果這個計劃在本年入冬時成,
那時我們將擁有18000公裏的鐵路線(包括東北地區的鐵路)營運通車。蘇聯向東北派
遣專家的計劃,被納入中央統一解決。蘇聯大批援華專家(包括向蘇北派遣的專家)
的到來,是在1949年劉少奇訪蘇,特別是1950年毛澤東訪蘇後實現的。
以上事實說明,東北地方政府向蘇聯提出來的要求,凡未實現的部分都被納人到中
央政府。蘇聯將援助修複東北鐵路的工作擴大到華北。蘇聯聯係東北的最高負責人
成為聯係中共中央的最高負責人。這一切表明,隨著遼沈戰役和全國解放戰爭的勝
利,蘇聯與東北的聯盟關係順理成章地發展為蘇聯與新中國的聯盟關係。
相關的文章請看:
7。蘇聯紅軍進駐旅大
8。抗日戰爭勝利後蘇聯紅軍進駐旅大地區並實行軍事管製的曆史作用
9。東北解放蘇聯紅軍留下的曆史痕跡
10。戰後旅大接收問題研究
11。赫魯曉夫與蘇聯歸還旅順海軍基地
12. 周保中與抗日聯軍
13. 日本關東軍的覆滅(一)
14. 日本關東軍的覆滅(二)
15. 日本關東軍的覆滅(三)
16。當年承認偽“滿洲國”的國家有哪些
17。真實的蘇日 - 諾門坎之戰
18。中東路事件
19。中國未收回領土--唐努烏梁海
20。北洋政府出兵西伯利亞:收複外蒙、唐努烏梁海等失地
21。日俄戰爭 -- 203高地之戰
22。日俄戰爭 -- 日本成為大國
23。日俄戰爭與清廷的局外中立
24。 抗擊八國聯軍的大沽、天津之戰
25。 抗擊八國聯軍的北京之戰
26。 東北軍民抗擊沙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