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啊, 我的故鄉!

老頑童。愛好文學,曆史,地理,經濟,哲理,時事,回憶,笑話,唱歌,電影,種菜,養雞,遊山,逛水,散步,打牌,胡侃
個人資料
老生常談1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鄭和下西洋六百年祭(下)

(2014-08-01 20:17:09) 下一個

主講人 毛佩琦    

    鄭和下西洋六百年祭(下)  

     西洋是哪兒?

  鄭和航行到了什麽地方?我們先解決第一個問題:西洋是哪兒?鄭和下西洋,哪兒是西洋?現在我們說西洋人是我們習慣的說法,我們現在的概念跟當時不一樣,當時西洋在哪裏?如果我們查曆史書,不同時期西洋有不同的地理概念,鄭和所說的西洋是指什麽地方呢?是指在什麽地方分界呢?東西洋在哪裏分界呢?當時跟隨他一起出使的,叫馬歡的人寫的《瀛涯勝覽》,這本書裏有一句話怎麽說的?說:“南渤裏國之西北海內,有一大平頂峻山,名字叫帽山,其山之西亦皆大海,正是西洋也”。說這個南渤裏國這有一個大山,平頂峻山,名字叫“帽山”,這個帽山的西邊也都是大海,這裏往西就是西洋。所以,西洋是什麽地方?就是這個帽山以西,帽山是哪裏呢?帽山就是現在的馬六甲海峽西口的韋島。印度尼西亞馬六甲海峽西口韋島,從這兒往西走就是西洋。這是第一個,我們說鄭和下西洋下哪兒去了,從哪兒走算西洋?就這兒。但是這個西洋的概念,到了明朝中期、後期,不同書裏所說的西洋的分界是不一樣的。因為馬歡是跟鄭和一起走的,當時的記錄、當時的概念那裏是西洋,所以我們以馬歡說的為準。鄭和下西洋的航路怎麽走的呢?一般地說是從南京啟航,經過江蘇太倉劉家港,然後集結出海,再向福建長樂太平港駐泊,在那兒再停泊一下,等候東北風,刮東北風就走了。到冬天,從福建閩江口五虎門遠洋,這是在中國境內從哪兒開始走。   

  他經過占城,現在是越南南方,爪哇,印度尼西亞,今天在印度尼西亞,滿剌加,當時就是滿剌加,現在的馬六甲,舊港、阿魯、蘇門答喇、南巫裏這幾個地方,在現在的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還到了錫蘭山,現在的斯裏蘭卡,到了小葛蘭,現在印度奎隆,到了柯枝,現在印度的科欽,最後到達了古裏,印度的卡利卡特,返航。這是第一次下西洋的航路。第二次下西洋呢?他還到了文萊、泰國、柬埔寨,當時叫做渤泥、暹羅,真臘。第三次下西洋到了淡馬溪、加異勒,就是新加坡,還有印度半島的南端,阿拔巴丹,甘巴裏這些地方。第四次下西洋到了彭亨、急蘭丹,現在的馬來西亞半島,經過溜山,就是馬爾代夫群島,到了忽魯謨斯就是到了波斯灣,阿巴斯港格什姆島,這是第四次航行。第五次到了木骨都束,木骨都束是哪裏?是現在的非洲的摩加迪沙,索馬裏摩加迪沙。不剌瓦,現在的索馬裏,在索馬裏。麻林就是現在的馬林迪,祖法兒、阿丹、剌撒都在也門,這是第五次航行。第六次航行,到竹步,現在索馬裏的朱巴河,幔八薩,現在肯尼亞的蒙巴薩。第七次航行從竹步再往西走,再往西到南,往南走,到達非洲南端,接近莫桑比克海峽,這是鄭和的航路。   

  明朝和很多國家建立了所謂“朝貢貿易”關係,既有朝貢又有貿易,貿易一般是朝貢貿易,這兩個是連在一體的,名義上他向中國來朝貢,中國給予賞賜。朝貢的物品除了少量的以外,大部分明朝可以收買,給以等值的錢。給他錢,他送來不是白要。其餘剩下的允許他在市場上出售。所以這是朝貢。所以所謂的朝貢,實際上在很多來朝貢的國家看來,他們是來做生意的。朝貢,明朝有規定,不是隨便來的,根據不同國家的情況和他們本國的要求,可能一年一貢,兩年一貢,三年一貢,也有的國家一年幾貢的,而且對人數有限製。朝貢貿易,很多國家跟中國建立了朝貢貿易關係,很多國王親自來到中國。在鄭和下西洋期間來到明朝朝貢的國家有多少呢?有318個國家次。有多少國王曾經來到中國呢?有4個國家的11個國王親自來到中國。現在在中國的土地上還有幾位國王在這兒長眠。一個是渤泥國王埋在南京,埋在南京,安德門外石子岡,渤泥國王。還有一個蘇祿國王埋在山東德州,還有一個是古麻拉朗國王,埋在福建,埋在福建的福州。一些國王來到這兒,受到非常隆重的接待,得到了大量的賞賜,但是他們有病死在這兒了,埋在這兒,都是按照親王的規格給他們安葬,所以很多墳墓很有氣派。現在都是我們可以看得到的遺跡。很多國家跟明朝建立了明朝朝貢關係,明朝為他們主持正義,不讓他們受到強大敵人的欺負,不允許眾暴寡,不允許強淩弱,保證了海上航路的通暢。 

     鄭和遺址:

    北京“三不老”胡同

 


鄭和像 南京出土文物       

 

  鄭和下西洋現在還留下了很多文物,很多的遺址,我們在這裏不詳細講了。北京也有一個鄭和的遺址,在什麽地方呢?在廠橋這邊,德勝門內大街西側叫“三不老”胡同,“三不老”胡同。這個“三不老”胡同在明朝的時候叫“三寶老爹”胡同,到了清朝就把它,到清朝就弄不清楚,乾隆年間就叫“三伯老”胡同,三伯,伯父的“伯”,到了最後,到了清朝末年,傳來傳去,“三寶”就沒有這個字了,就變成是“不老”,就是不老鬆的“不老”,長生不老的“不老”,這是當時鄭和的遺跡,我們北京也有。特別要提出的最近發現了三個非常有價值的東西,一個是在明朝的一幅長卷畫上發現了鄭和的航海圖。 

    顯應宮塑像

  第二個就是在福建長樂顯應宮發現了明代的一個雕塑群像,因為大水把泥沙帶上,把宮埋了,所以群像全埋在裏頭了,沒被破壞,現在發掘出來,一群塑像,其中一個巡海大臣,經過考證是鄭和。還有一個,最近在印度發現了一個鐵造像,這個造像和福建長樂的尋海大臣長得一樣,大家認為也是鄭和,所以鄭和什麽形象?我們以前老用一個單線勾的一個形象,那個是出自明朝萬曆年間的一本書叫《三寶太監下西洋通俗演義》插圖裏麵的像,還有後人畫的很多像,可是現在我們發現真像,大家以後可以看看。   

  當時鄭和航海的時候,有一些跟隨他出使的有文化的人,記錄了鄭和航海的情況。海上的形勢是非常險峻,怎麽描述的呢?這樣說:“觀夫海洋,洪濤接天,巨浪如山,視諸夷域,迥隔於煙霞縹緲之間”。我解釋這句話,說看海上洪濤接天,跟天一樣的大浪頭,海嘯過來多厲害,巨浪如山,視諸夷域,如果看外國那些地方,就像在煙霞縹緲的地方,非常遙遠,怎麽才能接近那兒?形勢非常險峻。

    船隊如何行走

  鄭和的船隊是怎麽樣行走的呢?“我之雲帆高張”,支起來大的帆,雲帆高張,帆很大,“晝夜星馳”,白天晚上連著行駛。頂星戴月,星馳,“涉彼狂瀾,若履通衢”。說走在狂濤巨浪上,就好像走在平坦的大道上,中國船隊非常了不起。那麽是什麽樣的船隊,什麽樣的技術,能使鄭和能在這樣險惡條件下,完成他的航海任務呢?先說船,鄭和的船隊那是空前的,他的船包括寶船,戰船,坐船,糧船,水船,好多船,大小一百多隻。   

  最大的船,據跟隨他的出使的馬歡《瀛涯勝覽》這本書的記載:“寶船六十三號,大者長四十四丈四尺,闊十八丈;中者長三十七丈,闊一十五丈”。明代的尺,一尺相當於0.311米,因此大號寶船長138米,寬56米,跟現在船比較起來這個船有點短粗,這個長寬比例它不是那麽特別地狹長,它是長138米,寬56米,就是比較寬這樣一個船。那麽還有一種船是二千料的海船,“料”是明朝衡量船隻載重量的一種單位,料越多,它的載重量、排水量越大,二千料,根據學者的推算,相當於多大呢?相當於現在排水量1000噸。就是1000多噸的排水量,這是較小的船。   

    最大的寶船 

  所以鄭和的船非常大,100多隻船,船隊的人員也很龐大,27800餘人,規模很大。既有官校,又有旗軍,還有火長,舵工,班碇手、通事、辦事、書算手、醫士、鐵錨、木墊、搭材等匠人,有水手、有民艄。27800多人,各種各樣的人,你想,一出去就是兩三年,這個人員組織嚴密,船隻龐大。   

  我們拿鄭和的船,和後來所謂西方的航海先驅,他們的船隻、他們的隊伍比較,比較一下。大家知道,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是在1492年,要比鄭和晚87年,他有什麽船,有多少船?帆船三艘,最大的排水量不足250噸,中國鄭和的船兩千料的,就排水1000噸,排水量1000噸,還不是最大的,156米長的。哥倫布三條船,水手多少人呢?88名,中國的船隊當時是27800人,第一個比較。   

  第二個比較,達迦馬航海。這是葡萄牙人,達迦馬航海到達印度的卡利卡特是在1497年,比鄭和航海晚92年。他的船多少呢?四艘,最大排水量120噸,他的人員一共160名。所以沒有辦法跟鄭和的比。美國人曾經研究鄭和的船隻,把哥倫布的船和鄭和的寶船比較,他們是從阿拉伯人那裏得到了鄭和寶船的船樣,美國人把哥倫布航海的船隻和鄭和的寶船相對比,畫了一個圖,那相差是很大的。   

  在航海技術上,鄭和使用了航海羅盤,大家知道,指南針是中國人發明的,在海上用的是水羅盤,它用磁針拴在燈芯草上,固定起來,防止海上的擺動,不論海水如何顛簸,指針都可以正常地指示方向,海羅盤。當時的海羅盤分24個方向,24個方向,是48個指向,每一個指向相當於現在360度的7.5度,就是它的指度非常精密。   

  在海上除了用羅盤來定方向,還用什麽來定方位呢?叫“牽星過洋術”,“牽星過洋”,就是看星星的位置,看星象,來判斷船隻的位置。   

  鄭和航海,他記載裏程也和我們現在不一樣。現在叫“海裏”,是世界通用的、現代化的裏程單位,當時用的是以時間為單位測算距離,他把一晝夜分為10更,就是每一個更所行的距離,折合現在是16.32海裏到10.81海裏,就是10到16海裏之間是1更所行的距離。就是鄭和航海有一套自己的、中國人獨特的辦法。不論是測量方位,測量方向,還是測量曆程,還是測量海水的深度,都有一套自己獨特的技術。 

    是否實現環球航海?

  鄭和實現了環球航海沒有?2002年英國有一個退役的海軍軍官叫孟席斯,發表了一本書,這本書叫做《1421,中國發現世界》。這本書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地反響。書中說什麽引起這麽大轟動?他說中國人首先實現環球航海,比哥倫布早了好幾十年,中國人最先到達美洲的。他是怎麽樣得出這個結論呢?他是首先在美國一個圖書館發現了一個葡萄牙人畫的地圖,說是在哥倫布航海之前這個地圖就有了,哥倫布在航海的時候手裏就握有地圖,地圖誰做的,他說是中國人做的。因為他是海軍一個軍官,他有長期的航海經驗,所以他就用地理學、民族學、天文、航海各種學,包括古地圖來推斷,說中國人首先實現了環球航海,而且是最早發現美洲大陸,這一下子全世界轟動了。他在英國舉辦報告會,租用英國皇家地理學會的禮堂開報告會,講述他的研究成果,他邀請了250多個人,結果來了700人,電視、媒體出版商、電影製片人一哄而上就把他包圍了。這個人來到中國,到過雲南、南京、北京,我們都跟他見過麵,他有一個助手說,這個英國人是一個很怪僻的人。但是隻有這個怪僻的人就是較真的人,我們說他是一個偏執的人,隻有這種人能發現真理,但是他說你們瞧著吧,一定會有很多學者像狼一樣包圍他。說孟席斯,門外漢你瞎說八道什麽啊,所以不屑一顧,但是這個書在全世界現在很有影響,2002年出版的。   

  孟席斯的研究還是有缺點的,最重要一個,當時我當麵給他指出過,他說他的地圖是中國人畫的,上麵有經度、緯度。我說中國人畫地圖,古代沒有經緯度,到了明朝萬曆年間以後,中國畫地圖才有經緯度,你的地圖肯定不是鄭和年間的。就舉一個例子,他的書有很多缺點。既然他的很多材料還是值得推敲的,還不能夠確定,所以他得出的結論現在我們也不能相信。但是我們應該有一個態度,我們應該尊重他的研究,至少他提出的問題供我們思考,他使用的一些方法也值得我們借鑒。特別是他明確指出,我沒有發現任何一次鄭和下西洋是為了搶劫,是為了掠奪,是要占別人土地,這和後來的殖民主義是不一樣的。一個西方人,能夠公正地對待東方文化,能夠這樣平等客觀地看待東方的航海成就,這首先就應該肯定。至於他是門外漢,還是他得的結論還要推敲,那曆史研究、學術研究是無止境的,你的結論可以不同意他,但是你不能不尊重他的研究。這是我們對孟席斯的一個態度。   

  鄭和下西洋每一次都經過兩到三年的時間,除了鄭和的主船隊以外還有很多分船隊,當時叫做“分宗”,到各地去。有的船可能出事故,有的人可能留在當地,那麽鄭和船隊有沒有後裔留在各國呢?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最近一些學者、新聞工作者發現了蛛絲馬跡。在美國人最近寫的一本著作當中,《當中國稱霸海上》,有這麽一本書,它講到不論是在澳大利亞還是在非洲,都見到了一種淺色的、金黃色皮膚的人。胡子是垂直的,個子不高,身體很清秀,這樣的人,他們說自己是鄭和船隊的後裔。他們蓋房子的方法,一些生活習慣和當地不一樣,他們說他們祖先是中國人。是不是中國人呢?還需要更多的證據,但是這種情況已經寫在一些人的書裏麵,鄭和很可能在各地留下了一些人,有他們的後裔。   

  澳大利亞的我不說了,就說非洲這個的。非洲在肯尼亞沿海有種人叫“貝朱尼人”,也有英文名字,他們皮膚顏色淺,形體瘦小,麵目清秀,男的胡子垂直的。歐洲人不是這樣的,非洲人頭發沒有,都是卷頭發,顯然這是東方人的形象。他們自稱叫“瓦上家人”,“瓦”的意思就是我們,就是說我們是上家人,這據說是鄭和船隊傳下的後裔。但是這些我們還要通過考古學,人種學,人類文化學的研究去證實它。 

    共享天下之福  

  鄭和下西洋是一項偉大的航海活動,他促進了世界文明的進程,這樣估計一點不過分。1998年,《美國地理雜誌》評選1000年來100位在世界上產生重要影響的人物,中國人列了七個,鄭和為首。這中間還有包括忽必烈,毛澤東,這些人,鄭和是第一個,還有曹雪芹,畫家範寬這些人,鄭和第一。但是第一個向世界人宣傳、介紹鄭和,肯定鄭和價值是誰呢?是近代的非常有名的梁啟超先生。當時是1904年,他寫了關於鄭和的傳,他稱鄭和是:“並時而興的海上巨人”,和誰並時而興呢?和哥倫布,和達迦馬,他說是鄭和是和哥倫布和達迦馬,並時而興的海上巨人,而且他早哥倫布60餘年,早達迦馬70餘年。這些問題的提出,向中國人宣傳鄭和,向全世界宣傳鄭和,梁啟超是頭一個。孫中山先生也對鄭和有非常高的評價,說鄭和下西洋是“中國超前軼後之奇舉”。都對中華民族,對世界做出的貢獻,對中國人做的貢獻,中國人的驕傲都有充分的肯定。  

  1947年中國政府在西沙群島的兩個群島,東邊的命名為宣德群島,西邊的命名為永樂群島,在南沙群島一個礁石,就是一片礁石命名為“鄭和礁”,就是鄭和下西洋經過許多的地方又是中國的領土。這是1947年。  

  20世紀80年代,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把第一艘現代化訓練艦的名字命名為鄭和號。所以鄭和作為寶貴的遺產,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民族的驕傲被我們繼承下來了。所以鄭和航海是奇跡,鄭和航海的事業永遠是中國人的驕傲。   

  但是,梁啟超同時也指出,說哥倫布、達迦馬航海以後,有無數個哥倫布,無數個達迦馬去航海,而且在世界上產生很大影響,鄭和後麵就沒有鄭和出現了,為什麽?因為明成祖所達到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再出一個還不是哥倫布和達迦馬的方式,還是中國人的觀念。但是,我們在這裏頭看到另外一個方麵,鄭和下西洋之所以沒有能繼續下去,因為鄭和下西洋的根本目的是明成祖要實現他政治的目的,他是要推進他的世界秩序的設想。如果我們撇開明成祖個人的想法不談,他個人希望自己有很高的威信,我們撇開這個不說,我們看他所要建立的天朝禮製體係沒有侵略,沒有掠奪,各國平等共享天下之福,是非常美好的社會秩序。   

  不幸的是,曆史的發現、曆史的發展,常常伴隨著掠奪和侵略,人們在肯定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時候,就忽略了印第安人的血淚,沒有看到這些西方殖民主義者的所謂進步都是以掠奪和屠殺為代價得到的。中國人不這樣做。以前的定位,這些西方航海家這麽高的評價定位是以西方為中心的。我們今天應該重新認識鄭和,他不僅僅是一個偉大的航海家,而且他留下了一份偉大的精神遺產。這個遺產就是要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偉大理想。在我們今天全世界要發展、要和平地走向全球化的時期,這樣的偉大理想值得我們借鑒。    

  來源:央視國際·百家講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老生常談1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hiyankun' 的評論 :
歡迎兵壇大腕遲延昆大駕光臨
Chiyankun 回複 悄悄話 腐儒固步自封不求進取。這種意識形態統治之下,朱棣也罷,鄭和也罷都隻能是特例。
沈成涵 回複 悄悄話 明成祖朱棣駕崩於1424年8月12日,而1430年(宣德五年六月),明代的第五個皇帝-明宣宗朱瞻基又一次派遣鄭和、王景弘率領船隊,訪問了忽魯謨斯等二十來個國家。因為這次訪問的國家多,地域廣,路程遠,因而時間也就很長,到1433年才啟程回國。
所以,鄭和之後無鄭和與朱棣無關,完全是腐朽的文官、士大夫集團既不不願意睜眼看世界,也不願意國家太監和武人得利掌權,文官、士大夫們隻願意自己家的走私商船出海獲利,所以堅決砍掉了“勞民傷財”的國家造船出海活動。事實上把世界拱手讓給了西方。
(原本:非洲是黑人的,歐洲是白人的,亞洲、大洋洲、南北美洲都是黃種人的;可現在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