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公島位於山東威海東部5公裏的海麵上,麵積不足4平方公裏。1940年,汪偽海軍部在劉公島設立威海衛要港司令部,負責指揮華北各地偽海軍。該司令部下屬6個派遣隊(其中一個駐龍須島)和練兵營(200人),此外,還有日本海軍輔導部的30餘人,他們是威海衛要港的實際控製者。
1944年下半年,八路軍在各戰場開始了局部反攻,日偽軍在八路軍隆隆的炮聲中,惶惶不可終日。此時,在劉公島上受壓迫最深的偽軍士兵,預感到日寇的末日即將來臨,他們在練兵營衛兵隊少尉隊長鄭道濟,上士班長連城、畢昆山、李仁德、劉國璋等的領導下,決定發動起義。
1944年11月5日(星期日),劉公島起義正式爆發,鄭道濟將練兵營編為3個突擊隊,分頭行動。至下午5時,已將島上所有的日軍和企圖頑抗的反動偽軍官全部消滅,控製了全島。並爭取了島上的5個派遣隊和偽海員養成所70餘人及“同春”號運輸艦參加起義。
傍晚,鄭道濟將600餘人的起義部隊編成8個隊,分別登上“同春”、“日生利”、“東海”等艦船,緩緩地駛離了劉公島。11月6日清晨,起義部隊在山東雙島港西海岸棄船登陸。
在獲悉劉公島汪偽海軍起義的消息後,八路軍東海軍分區決定爭取這支抗日的隊伍。經過一番工作之後,鄭道濟等人同意參加八路軍。劉公島汪偽海軍起義的消息,很快傳遍了膠東半島,傳遍了全國。各種媒介爭相報道,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強烈反響,對汪偽華北海軍震動也很大,11月10日,駐守在龍須島上的偽海軍派遣隊67名官兵在中隊長叢樹生的率領下也起義了。
1944年11月22日,東海軍分區在文西縣召開了命名大會,把兩支起義部隊合編為“陸軍第十八集團軍山東膠東軍區海軍支隊”,鄭道濟為上校支隊長,下轄4個中隊。這是八路軍的第一支海軍部隊,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支海軍部隊。
“海軍支隊”成立後,膠東軍區對其進行了整編,在每個中隊中配備了政治指導員。同時,“海軍支隊”各中隊中建立了黨支部,膠東軍區還從各主力團抽調100餘名有作戰經驗的黨員戰士,從根據地各中學動員150名黨員和進步學生參加“海軍支隊”,作為政治骨幹和戰鬥骨幹。軍區還從特務營專門調來一個連,編為“海軍支隊”的警衛中隊。
膠東軍區海軍支隊
支隊長 鄭道濟
政治委員 歐陽文(膠東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兼)
副支隊長 王子衡
政治處主任 李 偉
參謀主任 魏毅甫
第1中隊 中隊長 連 城 政治指導員 羅 江
第2中隊 中隊長 畢昆山 政治指導員 劉金凱
第3中隊 中隊長 李仁德 政治指導員 王日軒
第4中隊 中隊長 叢樹生 政治指導員 曲 波(《林海雪原》的作者)
警衛中隊 中隊長 王升三 政治指導員 王茂才
支隊組建後,即進行了以政治教育為主的冬季整訓,效果非常明顯。1945年4月,支隊開赴乳山夏村以北開荒,使這支起義部隊的政治素質和精神麵貌有了更大的變化,黨的團結、教育、改造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不少起義士兵光榮地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但駐青島的日偽軍拒絕向八路軍繳械投降。“海軍支隊”奉命配合八路軍主力部隊參加了攻打即墨縣城的戰鬥,表現較好。
1945年9月,海軍支隊移駐萊陽水溝頭,補充地方武裝一部,總兵力發展近千人。其中著名戰鬥英雄楊子榮所在的膠東軍區牟平獨立營就編入了海軍支隊。部隊進行擴編,並調整了人事,成立了兩個大隊。10月24日,部隊開抵龍口,接受了渡海搶占東北的任務。25日下午,部隊分乘10艘大帆船和3艘內火艇駛向遼東半島。
膠東軍區海軍支隊
支隊長 鄭道濟
政治委員 歐陽文
副支隊長 田 鬆
副政治委員 李 偉
第1大隊 大隊長叢樹生 政委王茂才 副大隊長羅 江 副政委劉金凱
第2大隊 大隊長連 城 政委曲 波 副大隊長蕭永誌 副政委王日軒
警衛中隊
1945年10月27日,膠東軍區海軍支隊在遼寧莊河登陸。旋即改番號為“東北人民自衛軍遼南第3縱隊第2支隊”,部隊首長再次調整,鄭道濟、歐陽文調出另有任用,田鬆、李偉分任副司令員和副政治委員,王雲舞任參謀長,房定辰任政治部主任。此時,部隊也稱為“田鬆支隊”。
2支隊成立後,急速北上哈爾濱,擔負保衛北滿分局和軍區的任務,並被要求沿途廣泛宣傳,擴大隊伍,消滅土匪。自莊河北上到吉林二台子,支隊擴大到2000多人。到達新區後,2支隊發揚不怕留血犧牲的革命精神,克服天寒地凍、武器裝備不足等困難,強渡鬆花江,攻克江北重鎮烏拉街。12月中旬,2支隊攻克設防嚴密的舒蘭縣城,殲敵1000餘人。後乘勝追擊,連續攻克新立屯、榆樹縣城、團山子、山河屯,1946年1月解放五常縣城,取得了吉北、哈南戰役的勝利,2支隊共殲敵3000餘人。該戰役摧毀了一批“維持會”、“治安隊”。擴大和鞏固了北滿根據地,部隊也進一步得到了實戰鍛煉。由於2支隊的出色表現,受到了北滿軍區司令員高崗、政治委員陳雲的嘉獎,部隊建製也得到了擴大,總人數逾3000人,並改番號為牡丹江軍區第2支隊。
牡丹江軍區第2支隊
支隊長 田鬆
政治委員 李偉
第1團 副團長蕭永誌 副政治委員王茂才 政治處主任劉金凱
第2團 副政治委員曲波 參謀長 連 城 政治處主任王日軒
警衛營
直屬炮兵連
部隊擴編後,即奉命進軍牡丹江,1946年2月2日到達海林。當時形勢相當嚴峻,土匪活動猖獗,2支隊不顧疲勞,立即投入緊張的戰鬥準備。在牡丹江省委、軍區領導的指揮下,和兄弟部隊一起,從2月至5月連續發起三次戰役。南線討伐鄭(雲峰)、馬(喜山)戰役,2月16日於鹿道將匪首鄭雲峰生擒,2支隊1團1營營長季忠明光榮犧牲。2月18日,馬喜山率所部500餘匪徒向鹿道反撲,被我全殲,馬匪率殘部逃竄。
支隊2團參加3月16日開始的北路剿匪戰役,3營7連1排1班班長楊子榮在杏樹村戰鬥中,英勇無畏,機智果敢,隻身闖入敵營,說服敵軍400餘人繳械投降,創造了孤膽瓦解敵軍的範例。5月上旬,2支隊在兄弟部隊的配合下,又發起東路剿匪戰役,至1947年1月,共消滅和擊潰土匪2000餘人,解放了穆棱、綏芬河、東寧等大片地區,打通了牡丹江通往綏芬河的交通線。這三次大的剿匪戰役,共殲滅土匪武裝近萬名,一度危急的牡丹江地區局勢趨於穩定,2支隊的英勇戰鬥的事跡傳遍了整個牡丹江,廣大群眾親切地稱呼1團、2團為老1團、老2團。
1946年3月。牡丹江軍區直屬第4團合並到第2支隊第1團。4月,牡丹江軍區改稱綏寧軍區,2支隊建製不變。6月,綏寧軍區被撤消番號,軍區機關和第2支隊(田鬆支隊)機關合並,組建為合江軍區第1(牡丹江)軍分區。2支隊所轄第一、第二團改為軍分區獨立第一、第二團。8月,以合江軍區第1(牡丹江)軍分區為基礎重新組建牡丹江軍區,合江軍區又新組成第1軍分區。牡丹江軍區司令員劉賢權,政治委員李大章,副司令員田鬆,副政治委員金光俠,參謀長王波,政治部主任李偉。
1946年10月,新組建的牡丹江軍區縮編為牡丹江軍分區,獨立1、2團仍在該分區建製內。牡丹江軍分區司令員司令員劉子奇,政委何偉。
1947年1月,牡丹江軍分區部隊組成精幹的小分隊,分片包幹進山剿匪。2月,獨立2團直屬偵察排排長楊子榮率5名戰友摸清蛤蟆塘匪情並周密布置後,他一人化裝打入匪穴,與匪鬥智鬥勇,在戰友的密切配合下,俘虜國民黨東北縱隊2支隊匪首“座山雕”張樂山以下25人。2月23日在海林北部梨樹溝山裏鬧枝子溝追剿殘匪的戰鬥中英勇犧牲。
1947年1月,奉東北民主聯軍總部命令,牡丹江軍分區獨立第1團調給第1縱隊,3月,重新組建獨立第1團。7月,獨立第2團又調給第1縱隊,3個營分別編入1師的3個團中。楊子榮生前的2團偵察排調入1師偵察連,編為第3排,現為機械化112師偵察營裝甲偵察連第3排。到1948年1月,原田鬆支隊的幹部戰士分別編入了第1、6縱隊、獨立第8師、鐵道縱隊、炮兵縱隊等部,不少同誌屢立戰功,為全國解放做出了貢獻。
1947年7月,東北民主聯軍總部決定,牡丹江軍分區與合江軍區第二(東安)軍分區(原牡丹江軍區第3支隊)合並,改稱牡丹江軍區,司令員劉子奇,政委何偉,副司令員田鬆。轄牡丹江衛戍司令部和5個獨立團,歸東北民主聯軍建製。 1948年1月,東北民主聯軍總部改為東北軍區兼東北野戰軍領導機關,牡丹江軍區隸屬東北軍區。 1948年7月,根據地方行政區劃的變化,牡丹江軍區撤銷,所屬部隊一部分編入鬆江軍區,一部分編入合江軍區。
另外,膠東海軍支隊渡海北上東北時曾留下的一部分人員,組成“山東膠東軍區海軍教導隊”,駐煙台、威海一帶,守衛海防,訓練海軍學員(包括地方海防民兵)。1947年膠東保衛戰後,“教導隊”也撤消了,人員分編到華東軍區所屬的各部隊中去。全國解放後,中央軍委在全軍範圍內抽調原海軍支隊中劉公島、龍須島起義官兵170餘人參加人民海軍的建設,使他們成為了新中國海軍建設的重要骨幹力量。
注:2008年6月3日,據王子衡同誌的兒子介紹,當年因為膠東軍區要成立一個直屬獨立團,時任海軍支隊副支隊長的王子衡希望去這個獨立團,因此向軍區推薦參加八路軍前曾經在國民黨海軍幹過的田鬆同誌接替他。所以,王子衡調任軍區獨立團長,而田鬆同誌接替他任海軍支隊副支隊長。1945年秋挺進東北時的海軍支隊稱為“田鬆支隊”。
田鬆同誌建國後,任安東海軍學校參謀長、海軍快艇學校副校長、海軍艦艇總隊副總隊長、海軍艦艇支隊支隊長。1960年畢業於海軍學院。後任海軍艦隊聯合學校校長、海軍基地副司令員。1964年率艦艇編隊在海南島東南海域擊沉台灣國民黨海軍大金號船兩艘。後任海軍基地司令員、海軍南海艦隊副司令員。是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曾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ZT]
相關文章請看:
“小白鴿”劉波老人講述《林海雪原》故事
《林海雪原》作者的波瀾人生
《 山東膠東軍區海軍支隊 》
部隊確實沒改編,但是充實了400多八路,特別是政委,指導員等骨幹。
當起義部隊到達了雙林前村時,八路軍立即派人與他們聯係,說服他們參加八路軍。經過一番工作之後,鄭道濟等人同意參加八路軍,但提出了三個條件:一是願意加入八路軍,服從命令聽指揮,但不是繳械投降;二是隊伍不拆散不改編,幹部不受訓;三是家屬要給予妥善安置。
八路軍東海軍分區敵工股長辛冠吾接見了起義部隊代表連城。辛冠吾說:“你們在劉公島殺掉了鬼子和漢奸,出來抗日,幹得好啊!我們非常敬佩你們這種英勇行動。你們今後有何打算?”連城說:“我們把隊伍拉出來就是為了抗日。”辛冠吾接著說:“你們在這種形勢下,毅然決然反正抗日,迷途知返,這是有遠見卓識的行動。但是,你們要知道,在現在中國的土地上,真正抗日的隻有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和新四軍,你們若是真正想抗日,那就應該參加八路軍。我這次來是代表膠東軍區首長和東海軍分區首長歡迎你們參加八路軍的,你們的意見怎麽樣?”連城把事先擬定的三個條件逐條談了出來。辛冠吾聽了很高興,對連城解釋說:“你們參加八路軍是光榮的反正,當然不是繳械投降,隊伍肯定不拆散不改編,你們放心好了。至於幹部受訓問題,你們可能聽了敵人的反動宣傳,思想有顧慮。八路軍對幹部主張培養提高,恐怕到了時候你們自己會要求受訓的。關於家屬問題,不僅能妥善安置,而且會安排得比你們想象的要好。”辛冠吾接著說,“我們八路軍說話是算數的,說到做到,你們不要有什麽顧慮。雙林前這個地方靠海太近,仍然是邊緣區,為了安全,應當迅速轉移。你們先回去準備一下,7點鍾向根據地開進。”
**********
摘自:鄭道濟_百度百科
在後來的極左政策的影響下,鄭道濟和起義的勇士們曾經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
後來鄭道濟命運如何?‘我們八路軍說話是算數的’嗎?共產黨答應的3個條件完全實行了,還是陽謀了?